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史研究 >> 《镇江概况》——与共和国同龄的红色地方文献

《镇江概况》——与共和国同龄的红色地方文献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0-08-25      阅读数:

《镇江概况》——与共和国同龄的红色地方文献

 

郑 勇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70周年,也是镇江解放70周年。为了记录这一珍贵的历史时刻,我们向大家推介一本与共和国同龄的镇江红色地方文献。

这本红色地方文献名叫《镇江概况》,是由中共华中工委会调研室在一九四九年三月为解放镇江而专门编撰的。该书封面用黑色大号宋体字书写了《镇江概况》书名,并在封面的右上角刊有“机密”二字,以表示使用者要注意很好的保存。书中详细记载了有关国民党统治下镇江的社会情况,以便在解放军渡江后,顺利对旧政权进行接收、接管,整顿社会秩序时发挥参考作用。

全书有132页,分为八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全市一般概况的简介。第二部分是对省政府组织机构的调查。第三部分是政治。第四部分是军事。第五部分是经济。第六部分是文教。第七部分是社会调查。第八部分是人物调查。该书的内容丰富,涉及到当时镇江的各个方面,颇具实用性和指南作用。尤其是书前附录了一份镇江的完整地形图,给人以按图索骥的便利。

1947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和华东局关于渡江南下、接管苏南的指示精神,中共中央决定组建中共华中工作委员会,陈丕显任华中工委书记,陈丕显、管文蔚、曹荻秋、吉洛(姬鹏飞)、韦国清、刘先胜、张凯先后为华中工委委员。作为华东局的派出机构,又分别组建了苏北和苏南党政领导机构,由中共华中工委、华中办事处、苏北党政军机关部分人员、山东南下干部与坚持苏南工作的干部共同组成苏南区各级党政军领导班子,并以地区为单位编组,分别在扬州和南通地区集中办公,为解放苏南作各方面的准备。

中共华中工委成立后,为了培养、提高干部,为将来开辟新区做好准备,决定同时开办华中工委党校、华中公学、华中大学,先后培养了2万多名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华中工委还成立了江南工作委员会,为顺利地接管江南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保证解放军渡江后,接管工作顺利进行,华中工委又从华中各级党政领导机关中选拔了党政军民学、财经、贸易、税收、交通、新闻等方面的干部7380名,配备了苏南行政区及其下辖的镇江、常州、苏州、松江等四个行政区、无锡直属市和27个县的党、政、军领导机构,为解放苏南做好了干部人才方面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了解苏南各个城市的情况,华中工委还要求各地的地下党组织,做好各地的情报收集工作。由地下党组织的成员及其联系的共青团员积极开展敌情收集工作,配合大军渡江和城市解放。

1948年底,中共镇丹扬工委建立中共镇江城市工作支部,陈庆荣为书记。1949年1月下旬,中共南京地下市委决定成立中共镇江地下工委,由胡果任工委书记。通过这两条线的工作,中共在镇江城市的地下工作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至镇江解放前夕,镇江(地下)工委已经有党员83人,建立了江苏学院、江苏医学院、电信局等8个党支部;城工支部先后批准了8人入党,共有党员15人。

当时中共镇江地下党同志们在白色恐怖艰难条件下,不顾自己生命安危,千方百计提供各方面资料,镇江地下工委和城工支部组成调查小组,基本摸清国民党在镇江党、政、军、警、特机关的分布及其人员结构等情况。地下党特别重视搜集重要城市设施的情报,对工厂、仓库、医院、学校、电台,以及道路、桥梁、电力设备等一一调查摸底。

小组成员还通过各自的社会关系,在国民党江苏省保安司令部、镇江邮政局等处搜集到《镇江江防设施图》《江苏省保安司令部军用密码》《镇江军事地图》等,临摹了《镇江城市地图》,并标明国民党重要单位驻地,后将情报通过镇丹扬工委送往苏北。

中共华中工委调研室的同志在1949年3月根据这些情报整理编印了共计10余万字的《镇江概况》手册,包括镇江的史地、政治、军事、公共交通、经济、文化、公共场所、社会团体、人物调查等各方面的内容,例如在政治方面,重点记述了省和县的政权机构、党派特性、相关人物。在军事方面记述了地方武装、其他武装、军人团体及机关、驻镇军事机关的地址、电话、负责人、总人数和武器配备情况。在经济方面,着重记述了金融、农矿及公用工商企业。共记载银行、保险、钱庄、典当、合作社等金融企业52家,金融仓库8所,农林矿企业10家;交通企业52家,工业建筑业企业120家,商业企业282家;文教方面记载报社通讯社17家,广播电台一所,学校有大学2所,高中5所,初中10所,师范2所,专科学校3所,职业学校3所,小学76所;医院15所,电影院18家等。

调查人员在记录所收集的材料时,也注意对象的特征和数量。如对机关企业中的财产设备重要仪器,汽车,主要机器等不仅有数量记录还有车号,新旧程度的记录。又如对重要人物,不仅有姓名,年龄,住址外,还记载了该人的职务和政治面貌及其他方面的信息情况。如在“党特分布调查之一部分”标注区自卫队张李德的情况时,注明了他是大港人的籍贯,又点明了他是大港区特工队长的身份,还增加了“本人用一支短枪,转轮枪一支,与我有联系”的信息,这样就为我党确定不同的对象,采取相应的不同政策、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镇江概况》作为一部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指导手册,华中工委调研室的编辑也很客观冷静,他们要求使用者面对新情况时要注意分析,更好的把握尺度。为此,他们专门在书前加了一段前言,以引起使用者的关注。前言中说“由于长江阻隔,材料搜集不易,时不我待,集稿匆促;编者能力有限,只就手头资料,赶编付印,致全书资料不够充实,部分材料失之偏枯,去理想远甚。更值全国解放前夜,匪情变化频繁,机构人事,朝令夕改;是以内容与实情间有出入,殆所难免。本编仅供参考,尚希阅者鉴别。”

这本手册分发给南下解放和接管镇江的党政军干部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手册有力配合了渡江战役的胜利进行和解放军接管镇江敌伪机构、整顿社会秩序,为建设新镇江,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了积极的作用,并成为当年中共地下党在镇江解放前夜、在特殊战场中英勇斗争的佐证。如据老银行工作者郭振邦的回忆,镇江人民银行1949年6月关于《接收伪银行工作总结报告》(现存市档案馆),文件中写明接收第一步工作就是进城第二天依照《镇江概况》提供的资料为基础,核实全市公私钱庄是否遗漏,并确定其性质,然后进入国营伪银行盘点资产,几天工夫即进入第二步清理工作,当时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人员齐全,很快全盘接收,而前中央银行和苏农银行则人去柜空,只留下几个看门人,一问三不知,这本资料对追回负责人,找回账册资料起了一定的作用。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可以说明镇江这座城市作为民国江苏省会的特殊意义。我们发现在现存同时由中共华中工委调研室编印的其他城市概况中,如《无锡概况》和《武进概况》中,都没有在封面加注“机密”二字,而在《镇江概况》封面加注了“机密”二字。

 

(作者单位:镇江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