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史研究 >> 在茅以升逝世后的日子里

在茅以升逝世后的日子里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0-08-14      阅读数:

在茅以升逝世后的日子里

 

霍义平

 

三十年前,中央各大媒体同时刊登一则讣告:1989年11月12日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茅以升同志,因病在北京与世长辞。中央成立了治丧委员会,按国家领导人的规格治丧。

可是三天过去了,镇江一片宁静。我对当时的市政协副主席、市九三学社主委邬伯翔说,茅老是镇江人,又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我们镇江应该有所表示。邬让我与他一同去找市政协主席黄选能,黄选能很重视,把在镇的副主席都召集到办公室,我简短地讲述了茅老的浓郁家乡情怀:1930年他毅然向教育部辞职,回镇江,出任江苏省水利局长,主持规划象山新港;1934年他安葬父亲于镇江蒋乔,1948年他从四川扶母亲灵柩回镇江,与父合葬;晚年,他爱乡思乡之情愈烈,曾为《镇江科技报》题词、撰稿,会见镇江科技人员,勉励大家攀登高峰;他不辞辛苦专程来到镇江二中,听孩子们的汇报,看同学科技活动的成果,希望同学们面向未来,立志振兴中华;在镇江伯先公园和父老乡亲见了面,共度中秋国庆佳节;也曾祭扫父母坟茔,探望草巷祖宅,游览金山寺,回杭州凝望了钱塘江大桥。他做了这么多的事情,意在表达对家乡情深之至。他如此热爱家乡,我建议:1.应立即发出唁电、派员赴京吊唁。2.与茅老家属商讨征集茅老遗物事宜,尤其是要把他早期的博士论文、他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文本、各类获奖证书奖章作为征集重点,为日后举办展览打下基础。3.迎请部分骨灰到镇江。杭州西湖有苏小小、武松墓。粟裕将军除在北京八宝山外,另有墓十二处之多。茅老是镇江乡贤,是家乡的骄傲,在家乡应有一席之地。4.建立茅以升故居纪念馆。黄选能说,霍义平讲的,除了修建故居以外,都可以采纳,但是要分期分批去执行。说完以后,黄选能立马跟其它市领导研究,决定以镇江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市九三学社、市科协、市二中的名义,分别发出唁电,并委派常务副市长应国根及其秘书小矫、邬伯翔和我,一行4人前往北京吊唁。我对应国根副市长说,此次赴京除吊唁外,还有上述事宜需要在京协商办理。他要我独自提前一周去茅老家,先行沟通。

到北京,安顿了住处,我便直奔位于三里河南沙沟的茅老家。这里,我并不陌生,1981年我曾冒昧请茅老为《镇江科技报》题词,并向他征稿,之后我曾给这里寄出科技报样张和读者争相阅读的照片;1984年我陪同茅老看望二中师生后,把活动过程整理成一本影集,也寄到这里;1985年初夏,我曾与文管会杨奎、刘昆两位主任到这里向茅老汇报举办纪念沈括活动、重建梦溪园事宜,邀请他担任纪念活动名誉主任委员,并请他为梦溪园题写园名,受到了茅老的热情接待。想不到,此次竟为治丧而来。

茅老家在一楼西侧,为我开门的是警卫员小孙。茅老的长女茅于美、四女茅于燕和五女茅玉麟都在。大客厅已布置成灵堂,哀乐低旋,西边墙上高悬饰有黑纱的茅老半身标准像,遗像前放置着西南交通大学、欧美同学会等机关团体敬献的硕大花篮,三面墙壁挂满了挽联。最醒目的是7位子女敬献的挽联,“业绩常新,一桥题名,彩虹横贯钱江上;追思无极,慈容宛在,遗爱长留天地间”,落款是“子于越、于润,女于美、于璋、于冬、于燕、玉麟敬挽”。往年同建钱塘江大桥同仁的挽联是“鞠躬尽瘁,爱国救国建国,难忘治学从严,与人为善,一意育英才,一代师表;沥血呕心,修桥炸桥复桥,长记临危不惧,遏敌断江,万家涓生佛,万古流芳”,遗像旁悬挂的是西南交通大学献给老校长的一副长联,分别跟随茅老50余年和30多年的老秘书许宏儒、郑淑娟也联袂敬献挽联“数半生岁月,亦步亦趋,遇艰雨雨风风,于利害时见正大;论一士知遇,为师为友,从此山山水水,曾陪随处尽精神”。

向茅老遗像三鞠躬后,我正式向她们姐妹(当时茅老的儿子还在美国)提出迎请骨灰、征集遗物等事宜。此建议一经提出,她们顿觉突然,她们根本没有这个思想准备,一时不知如何应答。但她们清楚地知道,茅老治丧活动结束后,相关部门会根据长住在这里的茅玉麟的实际情况重新调整安排住房的。目前这套住宅是茅老于1977年入住的,一个大客厅位于正中,三面有内走廊相连,走廊南边有书房、卧室、起居室等用三四间用房,走廊北侧则是厨房、餐厅、卫生间、衣物间等辅助用房,总面积大约200平米。茅老的遗物很多,包括大量中外书籍、文稿、资料,红木书橱、旧式桌椅、写字台,四季衣帽、各式用具、卧具等等,如此众多器物怎样处置?也正是她们将要思虑的问题。茅老的7个子女,有4个均在国外,那时通讯全凭电话,我请他们慢慢考虑会商。

后来的几天时间,我每天都在茅老家,与她们共同讨论,回答他们提出的相关问题。利用间歇时间,征得她们同意后,我把墙上所有的挽联全部拍了下来,然后又到茅老的书房、卧室拍摄了茅老的著作、文稿,生前使用过的器物、用具,并且注明各件物品摆放的位置。

茅于美教授是茅老的长女,抗战时期先后在西南联大、浙江大学学习中文和外文,1943年在清华大学研究院研修英国文学,在华盛顿大学获硕士学位后回国从事欧美文学翻译和教学工作。她从书架上拿出一本封面写有《盛典存柬》四字的文档资料对我说:这是茅老从1949—1989年接到的请柬,每次出席回家后,他都会把它整齐地粘贴在一起,我替它起名《盛典存柬》,父亲觉得很好,高兴地用毛笔为之题签。她把她的一本《茅于美词集》送给了我,并且题签“义平同志惠正,茅于美敬赠”。她把书翻到187页,指着一首《浣溪纱》说,这是我在镇江写的。词牌下一行小字,写着: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十七日余得暇返江南一行。在镇江、上海、杭州均得小住。见故乡建设日新月异,无比欣喜。重访故乡,欢慰何似?其上阕是“已是凌云展翅飞,此身今日得南归。故乡建设喜新窥”。

茅于燕,是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早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哲学心理系。她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从事婴幼儿智能追踪研究的心理学家之一。她向我讲述了1979年她陪同父亲出访美国的许多往事,还特地拿出茅老在1919年获得的斐蒂士金质奖章、1982年获得的美国外籍院士徽标和1986年获得的加拿大土木工程学会荣誉会员证书,逐一为我讲解,让我拍摄。

茅老一生低调,不爱张扬,许多作家都曾希望为茅老撰写传记,但均被婉言谢绝了。最后在展望出版社的一再请求下,由公盾撰写出版了《茅以升——中国桥梁专家》一书。这本书按照时间的主轴,客观地再现了茅老的一生事迹。茅老看后比较满意,他在扉页上钤上了他的印章。茅老的小女儿茅玉麟对我说,镇江如果需要宣传,可以此书的内容为依据。说着,便从书橱里取出,3位姐妹在钤有茅老印记的扉页共同签名,站在一旁的郑淑娟也在她们的名字下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我双手接过,一直珍藏至今。

郑淑娟回忆她跟随茅老的三十年,无限感慨地说,茅老对镇江的感情弥久愈深,在弥留之际还多次对她说,“小郑,备车,我们到镇江去”!无独有偶,茅老的亲弟弟茅以新(1902年-1990年2月),也是铁道机械工程专家,全国政协委员。192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1924年留学美国普渡大学,回国后曾任铁道部技术顾问等职,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与茅以升同住一个大院。时年87岁,因年事高,神志稍有不清,但对家乡念念不忘,总说“家乡来人了,家乡来人了”。两位老人对家乡的深情令人感动。

茅家经过几天的协商,全家一致同意将茅老部分骨灰安放在家乡,也同意将茅老的遗物捐赠给镇江文物保护部门收藏展出。我立即电告应国根副市长,11月25日应国根、邬伯翔和小矫来到北京,26日到三里河向茅老遗像三鞠躬,向茅家三姐妹并通过她们向茅老全家致以亲切的慰问,同时向她们对家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离开茅老家前,我向应国根提议,茅老的亲弟茅以新也住在这个大院,他虽处在弥留之际,但仍思念家乡,您是家乡的代表,何不前往探望?应国根欣然同意,在茅于美的陪同下,我们看望了病中的茅以新先生,了却了游子的最后心愿。

11月27日下午,我们早早地跟随茅家姐妹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吊唁礼堂内外放置了许多花圈、花篮,长条桌上置有纸质小白花、黑色臂章和签名簿。礼堂两侧设置了几个大小不等的休息室。忽然,有人寻找镇江同志,他说他来自中央统战部,他要与镇江同志说说茅老骨灰安放事宜。他说,根据中央最新规定,茅老的骨灰可以安放在八宝山公墓第一排的位置,但不可以安放多处,如果回到镇江安放,则不可在八宝山继续保留。我们征求茅家亲属意见,她们简单地商量后表态,仪式结束后暂时安放在八宝山,来年移往镇江。

不一会,仪式开始。吊唁礼堂庄严肃穆,上方高悬“著名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茅以升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哀乐低回。茅以升同志的遗体安放在鲜花翠柏丛中,上面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界500多人,向茅以升同志的遗体告别。江泽民、李鹏、万里、姚依林、宋平、李瑞环等同志,出席告别仪式并送了花圈。邓小平、杨尚昆、陈云、李先念、彭真、邓颖超、乔石、王震等同志也送了花圏。我们缓步走向安卧在鲜花丛中的茅老遗体鞠躬致哀,向茅老表示家乡人民的沉痛哀悼。

治丧活动结束后,我又与她们联系了几次。1990年1月4日我收到茅于美寄来一封信,她在信中说,她收到了我于12月11日给她的信;茅老“五七”那天,她们姐妹聚集在三里河家中,就赴京整理遗物事宜,与我们通了电话,但没有确定的具体时间,因此她在信中建议:“我们姐妹商量,因为春节在即,交通拥挤,是否在春节后,天气较和暖时,你们来京办事好否。在这段时间内,小林妹在家整理遗物,略事准备也合式(适)。先父的文稿、手稿、相片、著作较多,整理费时。有一些手稿还须附加说明才有意义。办展览时,我们姐妹还须出一些力量,搞一些说明,待你们来后,可一同商量,尽量把这事办好,对后生有教育意义才好。请来前来信,以便恭候。”

我把信件内容向黄选能和应国根作了专题汇报。后来,黄选能带领文化局相关人员亲自赴京接收各类遗物;之后,在润扬大桥公园内设立了茅以升纪念馆,纪念馆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馆内展出茅老遗物800余件,生平事迹照片资料近200幅。市政协还编辑了《桥梁专家茅以升》,并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1990年12月召开了茅以升同志诞辰95周年纪念会,同时举行《桥梁专家茅以升》首发仪式。接着,在栗子山公墓构筑茅以升墓,让茅老长眠于家乡的热土之中。为纪念家乡先贤茅以升,促进家乡科技普及、教育和土木工程事业的发展,奖励对家乡做出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学生,市政协会同相关单位从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中,单列了茅以升家乡教育奖和土木工程奖两个家乡奖项。此外还命名了“茅以升大道”,增挂了“茅以升中学”校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之际茅以升获全国“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茅老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不仅留下了不朽的业绩,更留下了与世长存的宝贵精神财富,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将永远纪念他。

作者:霍义平    联系电话:13655287989

上图茅以升纪念馆(镇江世业洲)

(作者为镇江市地震局原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