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史研究 >> 梁武帝与北固山及其他

梁武帝与北固山及其他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6-15      阅读数:
梁武帝与北固山及其他

汤 立

  【摘 要】 梁武帝临北固山,题“天下名山第一”,山僧将其刻在摩崖石上,宋代已不存;宋代吴琚临北固山,题“天下第一江山”刻在石块上,经多次翻刻,又经“文革”破坏,使其历经苍桑,至今仍立在北固山廊壁。
  【关键词】 北固山  梁武帝  吴琚  名山  江山

第一次临北固山

  此次梁武帝来京口《廿四史·武帝本记》没有记载,从清《北固山志》记载梁武帝赐甘露寺二铁镬镌铭落款看,天监十八年(519),因此有研究者认为:“这就是梁武帝来京口之时。”也有研究者说:“落款时,不一定就是梁武帝来京口之时。”这还有待于史证。
  梁武帝为何来京口?民间有口传。梁武帝在位,盛行佛教,国中佛寺林立。时京口近靠京都建康(今南京),京口北固山上甘露寺香火尤为兴旺。早年梁武帝临甘露寺,见风景甚美,香火兴旺,兴喜不已,临北固山赠二铁镬。镬,锅也。然此镬并不是锅的功能,而是盆的功能。《北固山志》有记载:“梁武帝铁镬二,在甘露寺〔镌铭曰:‘天监十八年(519年)〕,太岁乙亥十二月丙午朔十日乙卯皇帝亲造。铁镬于解脱,佛满口甘露。种以荷蕖,供养十方。一切诸佛,以佛神力。遍至十方,尽虚空界。穷未来际,令地狱苦。镬变为七珍,宝池地狱,沸汤化为,八功德水。一切四生,解脱众苦。如莲花在泥,清净无染,同得安乐,到涅槃城斯。镬之用本在烹鲜八珍。兴染五味生缠。我皇静照,慈悲无边,法喜禅悦,何取口檀。爰造斯器,回成胜缘。如含碧水,口发金莲,道场供养,永永无边。后又云:帅吴虎子,近禁道真。概怀于佐,陈僧圆丞。宋口今宣令,郑休之义。不可晓疑,干造之人。”
  又一行云:“五十石镬,然形制不能容今之,五十石盖,古斛小也。”
  注:“见《墨庄漫录》按乙亥当从邑志作己亥。”《墨庄漫录》著者考甚为缜密,时梁武帝在位没有乙亥年。
  可见铁镬成植荷之盆,此荷盆明初尚在,元·蒋正子《山房随笔》记云:“天监中(梁武帝)赐(二铁镬)贮水,以饮僧众。”元·沙门明本记谓:当有碧芙蓉生其中,苏文忠(苏轼)诗(节选):  
萧公古铁镬,相对空团团。
坡陀受百斛,积雨生微澜。
翟公惠亦有,萧梁遗巨镬。
仿佛神奸镌,句别有小铁。
  至后无其它史记载、仅方志记载片言。
  对于铁镬的最后完整记载,仅见清代赵元益一首诗,诗人将铁镬、李(德裕)公(手植)柏、伏羱画像、东坡题咏,视为甘露寺四宝之首。诗曰:
梁武帝铁镬歌
空山叱咤走风雷,危楼撼动鸣钟鼓。是何宝稳佛所呵?昼晦不许蛟龙取。
异哉古镬径几尺,曾否水火借烹役?特铸萧梁武帝时,日久年深气犹碧。
上镌天监五年制,字体苍劲势磅礴。螺纹蜗篆态陆离,微澜中深雨余积。
我观此镬摩挲遍,可怜阅尽沧桑变。大宝曾传几十年,故铁惟留此一片。
当时同泰起大工,金碧交辉观者眩。舍身施佛两三番,宗庙不用牲牢荐。
一朝侯景逼台城,玉马铜驼都不见。旧物难留故主家,遗珍究献何王殿。
不随兵火劫成灰,鼎镬犹存此僧院。世间宝贵不多得,赞皇李公手植柏,
画师伏羱同见珍,东坡题咏称佳客。更兼铁镬列其中,甘露千秋聚遗迹。
谛视恍惚烟云绕,内容饭香知多少。佛缘竟不护山河,吁嗟镬兮令人恼。
  从中可见铁镬铭文字体“螺纹蜗篆态陆离”“字体苍劲势磅礴”,此段文字不见古籍记载,这对研究铁镬提供了历史依据,甚为珍贵。至后甘露寺四宝不见记载,今不见踪影。

第二次临北固山

  据《廿四史·梁书·武帝本纪·第三》记载:“(武帝中大通)巳酉(529年)幸京口城北固楼,改名北固。”
  梁武帝临北固山题诗一首:
幸京口登北顾楼
         歇驾止行警,回舆暂游识。清道巡丘壑,缓步肆登陟。
         雁行上差池,羊肠转相逼。历览穷天步,矖瞩尽地域。
         南城连地险,北顾临水侧。深潭下无底,高低常不测。
         旧屿石若构,新洲花如织。
  梁时北固山路甚为狭窄,为了迎接梁武帝临北固山,南徐刺史萧正义,连夜派人赶修一条上山的道,因而使得梁武帝上北固山,坐上四平八稳的小轿。此《京口漫笔》引《梁书·正义传》记载:“正义,字威,初以王子县平乐侯,位太常卿南徐州刺史。武帝幸朱方,正义修廨宅,以待舆驾。初,京城之西,有别岭入江,高数十丈,三面临水,号曰‘北固’。蔡谟起楼其上,以置军实,是后崩坏。其顶尤有小亭,登降甚狭。及上升之,下辇步进。正义乃广其路,傍施栏楯(栏杆),翌日,上再临幸,遂通小舆,帝大悦,登望久之,勅曰:‘此岭不足须固守,然京口实乃壮观。’乃改曰:北固……”
  正义何许人也?乃梁武帝之姪。因此,梁武帝临北固山有二说:
  一说,梁武帝来京口,目的视察正义守京城大门如何?因正义的安排下榻北固山,使得北固山与梁武帝结缘。
  二说:梁武帝来京口目的就是游北固山,顺便看姪正义,因正义安排下榻北固山,使得北固山与梁武帝结缘。




武帝题词历沧桑

  对于梁武帝临北固山题词到底哪一年?不见典籍记载。万历《京口三山志选补》引明代(常州人)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对梁武帝临北固山题词有记载:“润州甘露寺在北固山,榜曰:‘天下名山第一’,乃天监中武帝御书。”此记载虽没有说明梁武帝临北固山具体时间,但也道出不今人所说:“梁武帝临北固山题‘天下第一江山’而是‘天下名山第一’。”又谓“榜书”也。也有说:“宋·史乐《太平寰宇记》记载:梁武帝临北固山题‘天下第一江山’。”笔者阅《太平寰宇记》不见此记载。
  那么“天下第一江山”到底谁题?宋代吴琚游北固山,与梁武帝一样,面对雄伟壮观、依山傍水、险俊陡峭的自然景观,感慨万分,即兴题并书“天下第一江山”。此时的后人,已看不到梁武帝题“天下名山第一”摩崖石刻,就想当然张冠李戴说:“梁武帝题‘天下第一江山’石刻佚,吴琚将梁武帝题重新书出。”后人也经不斟别,前人怎么说,我就怎么说,导致以讹传讹,流传至今。就清《北固山志》而言,也没有梁武帝题“天下第一江山”之说,记曰:“梁武帝登楼延望,改曰北固焉……吴琚榜书‘天下第一江山’。”
  再从古代行文看。梁武帝题“天下名山第一”且符合当时的行文,题“天下第一江山”倒不符合当时的行文;吴琚题“天下第一江山”且符合当时的行文,题“天下名山第一”倒不符合当时的行文。还有:“当时的长江,因它隔成南北,使得交通不便,古人怎能视它与美丽的北固山同美?”再有今“天下第一江山”为宋人吴琚楷书,而梁武帝的年代还没有楷书。
  有研究者说:“梁武帝为何题北固山‘天下名山第一’?难道北固山在梁武帝的眼中就是‘天下第一江山’吗?未必!梁武帝出于政治目的。时守镇江最高行政长官正义为梁武帝姪,梁武帝游北固山正义作陪,梁武帝题北固山‘天下第一江山’是在告诉贤姪正义,朕让你出任‘天下名山第一’的行政长官,你不觉得这是朕对你极大的关爱吗?以此收买人心。”

吴琚题词历沧桑

  “天下第一江山”石刻宋代吴琚书,今镶嵌于壁。据万历《京口三山志选补》记载:“‘天下第一江山’有堂三间。”后佚。明崇祯年间,宋曹义摹勒此六字,后因建筑坍塌,此碑不知何处。清康熙年间,镇江通判程康庄依吴琚原拓碑重新勾摹,将碑镶嵌在三叉路口。
  程康庄为何依吴琚原拓碑重新勾摹?徐书《江山雄北固》记载:“有一次,他(程康庄)和好友张南溟、程苍孚、袁重其到北固山甘露寺门前,见寺门榜上有‘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为宋淮东路总管延陵吴琚所书,被书法家董文敏(董其昌,字文敏)称为‘江南第一名榜’。他看到门榜上的六字侵蚀严重,木书有暗,就决定将六个字照原样刻到石壁上,永久保存。他邀请当时在镇江寓居的著名书法家宋射陵临摹吴琚字迹,保持了原字的特点,达到了‘原双钩,惊鸾之美’的效果,后又自己掏钱,请刻匠将宋射陵临摹吴琚的字迹,细心地刻到石壁上,直到今天,‘天下第一江山’石刻仍是北固山一宝。”
  吴琚榜书“天下第一江山”;宋曹义摹勒“天下第一江山”;程康庄勾摹“天下第一江山”都为榜书,当年梁武帝题“天下名山第一”也是榜书?
  此碑前“天下第一”其“一”字的一半为原石刻,有石筋可证;此碑后“一江山”,其“一”字的一半及落款为新石,石面光滑可证。虽都为青石,前后石色略有不同。
  何有如此之变?“文革”时期,甘露寺惨遭厄运,坚固石质也未能幸免。某些人怀着对“四旧”的刻骨仇恨,抡前大铁锤,将““四旧”(一个点位)砸得似放射性冰裂状,留下永恒的疤痕。“文革”结束后,时人不忍看到残破石刻,用水泥将其补上。水泥与青石不合家,还是破相。
  1978年11月中旬,时任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赵朴初来此,看到“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残损处用水泥修补上,朴老说:“这三个字很不好看,失真,要用石刻复制一下。”事后遵朴老言,将“砸得似放射性冰裂状”的石刻割去,找相同的石质、石色,将其对接上,重新刻字。无论怎样拼接,细看还是有区别。补上的石平面光滑,原石有石筋露出;拼接石色略有差异。
  2012年,新建北固楼、多景楼,建一斗拱三踩,四方歇山亭复之,又将石刻外加砖雕回纹框。笔者认为:“此举似乎为‘天下第一江山’开了个双眼皮。”
  此“一江山”否当年程康庄勾摹吴琚原拓?无独有偶,当年金山江天寺方丈霜亭按一比一临摹此石刻,时人将其上石置在江天寺“石隐堂”。一通两碑,高1.7米,长2.4米(分成两行):
天下第
一江山
延陵吴琚书
辛巳(1941)霜亭临摹勒补白
  因此,残遭损碑,有物可依;再镇江博物馆收藏拓本,有证可鉴,此两者可证原迹的依据。
  有趣的是修补后,时人在“天下第一江山”碑刻下置一湖石,昔日湖石糙面已成釉面。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游人可坐在上照像,其意有三:
  1. “天下第一江山”我坐,得一游趣,因此,游人都想试坐江山的滋味。
  2. 坐在“第”前(挡住),右臂再挡住“一”字,构成“天下我坐江山”。
  3. 站在“江”前(挡住),“山”字不入镜头,因而构成“天下第一我”。
  当游人得知有此趣,纷纷座上,定格其瞬间,笑盈盈地留下纪念。
  然2012年,新建北固楼、多景楼时,时人将这块湖石搬走,致使游人在此留下呆板无表情的站影。真可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领导一朝景。”无独有偶,2014年,北固山新上任领导,又将这块湖石搬来,又传来游人在此留影的朗朗笑声。
  “天下第一江山”刻石还有一个非常富有艺术的特色。远处看此石刻,呈立体感。特别在日光照射下,字字凸出,使人惊叹。近处看此石刻字,仍是凹进去,令人称奇。
  何有如此效果?刻者在刻时采用“竹筒底法”。这就是说刻者在刻字时,将字刻的弧度、深度掌握得非常恰当,在光线的作用下,产生了如此效果。

(作者为镇江市环境监理支队支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