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史研究 >> 试析吕凤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试析吕凤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6-15      阅读数:
试析吕凤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蒋纯利

  吕凤子(1886-1959)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国画家,是正则女子职业学校、丹阳师范的创始人。他在一生的教书和办学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爱无涯、美无极”教育思想理论,致力于美育和爱育的实施,成功培养了大量为社会有用人才。吕凤子的教育理想高远,办学目标纯粹。他不仅通过学习思考他所从事的教育、艺术创作,逐渐寻找一条正确完美的路径,不断积淀以形成他的教育、艺术思想;同时他还身体力行,努力实践自己的教育和艺术思想,尽一生的力量来实现理想和目标。
  吕凤子教育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他极力倡导的“美育兼爱育”理念上,这不仅是他理论研究的结果,也是他教育实践的成果。要了解吕凤子教育思想具体内容,我们大致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一些分析,以准确把握他的“美育兼爱育”教育思想精髓。
  1. 吕凤子的教育目标是 “成异成己”。
  吕凤子在办学之初就十分清楚教育是“为了谋人类之幸福”,他说:“学者诸君非尝耳闻人类完全幸福之一言乎?是何言?是即人类教育绝对的目的为欲达此目的,斯有教育。”我们在讨论他的“生力观”中就了解到,他清楚人不能幸福的原因在于为“私欲蒙蔽,常不能尽其生、穷其爱、竭其力的变幻”,他认为“这就有待于教育”。
  他提出“教育目的是要被教者各个己都获得相当成就。”(吕凤子文集-p71)这样就能使“尽其生、穷其爱、竭其力的变幻”。这其中的“各个己”是就人的整体而言。他认为正确的教育方法应该是:“我们承认每一个人应该成为每一个人,就导之成为每一个人,是之谓成异或成己,承认每一个异或每个己不能离开同时并存的一切个异或一切个己谋自成,应该从成一切个异或一切个己中谋自成。”(吕凤子文集-p71)可见,“成异成己”是他的教育实施中的具体目标,不是成一个己或成一个异,是一切己、一切异,这就是他要完成的通过教育使“每个同学能够做到尽量发展每个不同的个性,尽力的生,自会感到生的趣味和幸福”。
  吕凤子从人的本体发展角度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教育完成“成异成己”来达到教育目标。这里我们还要进一步认识他提出的“己”与“异”的关系。“己”即“是个人对他人的自称,是个人对每个身心的指称”,(吕凤子文集-p86)它既代表个人自己,还有每个人的统称,即己有可以视为所有人的己,也就是对于他人来说也有属于自己的己。“异”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他人,但不仅指代他人,还具有与他人不同的内容之意,即指不同的思想、个性与才华,另一方面也包括个人本身具有的与原来本身具有的内容不同的发展变化,这就是吕凤子常说的“人生是无尽异的积,个别人生是有无限异一串异的积。个人生永久求积无尽异,而终于有限,止于各异”(吕凤子文集-p87);由于人生是不断发展变化,不断提升完善,所以吕凤子认定“异谓生力变幻,变幻无尽,异亦无尽”(吕凤子文集-p69)。故吕凤子就“异”的两个层面的意思总结提出“己即异”。这个“己即异”也就是吕凤子对“真我”概念的哲学思考,他苦口婆心地指出其中的相互关系,实际上是想让受教育者能够在“成己”的发展提升过程中,理解“成异”的重要性。因此,成己要在成异中才能做到,否则必然会“乱”而一事无成。
  吕凤子站在纯粹教育家的高度审视教育的目标,他从不在小我层面来思考办教育,而是从“谋人类幸福”广度思考人的教育发展。个体的培养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大我的世界观,这也就是“无限生欲推动一切心作用尽力的生,无尽的爱便指导一切心作用尽力的创造。创造复创造,永久以成己为事,即永久以成异为归”,这就是吕凤子的教育目标。
  2. “美育”是“成异成己”的最佳途径。
  实现“成异成己”目标需要完成一系列教育过程,重要的任务就是“祛除物障”。吕凤子认为,“私欲”“物障”是造成人不能“尽其生、竭其能”的缘由。他致力找出祛除物障私欲的良方,即实施“美育”。他的美育思想有很强的科学性,是通过对人的争欲、私欲和物欲等与实在欲相关联的分析,解决人的这些欲望就要从人感知事物、认识事物开始,将认识事物的目标定位在对“真物”“真我”的认识上,而不是停留在小我和具体的物欲上,由此通过人的意识生成“美欲”来实施美育。他的“真我”是“人的本体”,是代表全体人的状态,是“己”,同时包含“异”的成分。也就是“自然现象本总结一切过去现在未来有生有灭有差别之现象言之,一切现象所在,即自然本体之所在也”。所以“在物曰真物,在我曰真我”(吕凤子文集-p8),于是美育的内容就是对人的智力开发和知识的学习、对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认识也要建立在对“真物”“真我”的认知上,即“穷己穷异”上。这是吕凤子的美育的源头。
  正是基于这个美育,人们在学习知识、认知事物的过程中,能够科学地接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知识,了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规律,同时也能够道德地感知科学和社会,因为学生知道“实在物”所引发的物欲会造成社会的争抢,而用审美的方法去感知事物的“若虚相”,所带来的是对事物本体的认识,是从事物的本质角度看待其发展变化。这样就会给学生从适应事物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适应人的本体发展规律地认识事物、社会和人生,使“顺生”的和谐关系给每一个人带来方便。美育的实施能够使得大家愿意从“真我”的角度来思考个体和整体的提升,这就是吕凤子说的“美育是就异成异”(吕凤子文集-p2),同时也是“成己”的过程。也就是懂得“承认每一个异或每个己不能离开同时并存的一切个异或一切个己谋自成,应该从成一切个异或一切个己中谋自成”(吕凤子文集-p70),这就是“生无己,爱无穷也。异无己,美无极也。成无己,仁无尽也”(吕凤子文集-p78)所讲出来的道理。
  3. “爱育”使“美育”得到更有效的实施。
  在吕凤子多年教育实践中,他从传统儒家文化用来修身正己的方法中,发现了“静觉法”的“克欲”所包含的另一层意义——“爱己”“爱异”。他看到儒家文化修身正己静觉中“要有强遏以致祛除物障的克欲法(克私欲,一曰克己)”,“是由静观发见己之所在,悟彻已之意义,启其爱己即爱异之情,立除物障而复生欲之自由。”这一发现使吕凤子看到与美育中“发见自己”的用处,在自我发现中生成“爱己”“爱异”的境界,进而“祛除物障”来实现生欲的自由。同时在接受西方教育方法的过程中总结出的“动觉法”,是“由不息的劳动使生欲获自由发展机会,因而启其爱异即爱己之情,不甘更为物役而力自挣脱。”(吕凤子文集-p83)动觉法在美育过程中通过劳动带来的各种结果而给予自己肯定的同时形成爱己即爱异。这种将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彰显“生欲与自由”的体验上升为“爱己爱异”,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对吕凤子来说,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对生命的尊崇,尊崇生命就是“爱”。他说:“无限生欲及无尽爱”,“生无己,爱无穷也”。不管是利用静觉法来克欲祛障发现自己,还是通过劳动的生力自由发现自己,都是“爱育”的具体体现。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静觉法的“祛除物障”来实现生欲的自由、或是动觉法的通过劳动带来的各种结果而给予自己肯定,都是吕凤子极力倡导美育的具体操作内容,要从发现“真我”中“祛除物障”,“尽其力、竭其能”,获得人的发展自由。从这个层面上来讲,“爱育”其实就是“美育”。但这两个内容按照吕凤子的理解还是有不同点:即美育是从人的认知角度感知事物的同时作用于人的思维过程,来认识事物的本体特征而祛除物障;爱育则是注重在感知生命(生欲)的过程中自发的认识自我本体,去“爱己爱异”。于是仅仅依赖美育实施祛除私欲、物障,让人们从理性的掌握知识过程中锻炼自己发现“真我”、祛除物障,还是有难度的。但每一个人爱“生”是自然的,只要稍有一点激发,“爱的力量是终不可穷的,所以我们校歌说‘惟生无尽兮爱无涯’”(吕凤子文集-p83)。他又说:“无限生欲暨无尽爱,实为创造活动最后推动力。” 吕凤子对爱育所形成的效用,不仅看到了由于生欲带来的创造力,同时他还认为爱育对美育和德育有很大影响力,他说:“我们以为离开爱的鉴赏无所谓美,离开爱的行为无所谓道德。”爱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对美育的实施是有积极意义的。
  4. 吕凤子教育思想内容就是在“美育兼爱育”过程中完成“成异成己”。
  吕凤子为实现他的教育理想,使“我们每个同学能够做到尽量发展每个不同的个性,尽力的生,自会感到生的趣味和幸福”,他不仅从传统教育思想中汲取积极有用的经验和理念,还从现代西方近现代哲学、教育学等理论中寻找方法路径,在他的办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新思路、新办法来实现他的目标。从现存的众多学生回忆以及他的理论阐述、教学实践计划等方面可以明确看到,吕凤子有针对性地就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目标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实证性的研究。其中大量的理论和实施计划内容都是从美育的角度来思考教育、办学和育人,显示出他在教育思想和办学形式上的美育特色。
  从他极力主张的美育思想和美育实施来看,一方面他与当时蔡元培教育思想中倡导美育理念和美育实践有着一脉相通之处。另一方面由于他作为一个艺术家在办学校,并在职业学校和中小学中实施,自然有着他自己的一套思路和办法,与蔡先生的美育相比,有他自己的特点和成果。吕凤子教育思想中表现出较清晰的美育理念、较强的美育实施的可操作性,使得他的“美育兼爱育”教育思想系统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不仅如此,他还在美育实施的过程中强调“爱育”的重要性,通过美育来引发爱育的生成,反过来再通过“爱育”感受体验美育,张扬美育的实施效果。这使得他提倡的美育兼爱育思想,切实在正则学校和他所从教的校园中得以很好的开展,较好地完成了实现每个人的生欲自由,完成“穷异成异,穷己成己”最合理教育。
  吕凤子的教育思想不仅是理论上的建树,同时也是他多年教育实践的成果。他一方面从东西方文化中寻找解决“谋人类之幸福”的有效办法,另一方面又将这些有效办法在他的正则学校中加以实践,通过不断的应用、完善,凝练出实施“美育兼爱育”教育思想的“尽其生、穷其爱、竭其力”的教育内容,也就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达到“成异成己”的现实需求,使“我们每个同学能够做到尽量发展每个不同的个性,尽力的生,自会感到生的趣味和幸福。”

(作者单位:镇江高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