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化遗产 >> 国粹京剧镇江情

国粹京剧镇江情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11-15      阅读数:
国粹京剧镇江情

石 炜

  京剧集文学、诗词、美术、音乐、舞蹈、武术、服饰于一体,形成完美的戏曲艺术,京剧演出包括唱、念、做、打,以唱为主,京剧的唱腔,吸取了南昆(江苏昆曲),北弋(江西弋阳,在北方流行的唱腔)、东柳(山东柳子腔)、西梆(陕西秦腔、山西梆子腔)以及徽调(安徽),汉调(湖北)之营养。清朝初期,各路艺人先后进京,生、旦、净、末、丑粉墨登场,逐步形成了我国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瑰宝。至清末,出现了以程长庚、谭鑫培、梅巧玲等为代表的《同(治)光(绪)名伶十三绝》,把京剧表演艺术推向高潮,其后又涌现出《四大须生》《四大名旦》等京剧精英,京剧艺术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典范、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广大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学习、弘扬京剧艺术是传统文化发展的需要,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镇江题材多,久负盛名
  镇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丰厚。京剧《龙凤呈祥·甘露寺》《抗金兵·战金山》《白蛇传·水漫金山》家喻户晓。其剧情均来自本地历史故事及传说。著名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尚小云、梅兰芳分别在这三部戏里主演过乔国老、梁红玉和白素贞,给戏迷以极高水平的艺术享受!
  《甘露寺》中以国老的“劝千岁”唱段最为有名。主角乔玄,汉末睢阳(今河南商丘)人。曾任太尉,后引疾辞官,退居京口(今镇江)城西,建乔府。这里至今仍沿用“乔家门”地名。其时江中孤岛上隐居着他的挚友焦光,两人同游季子庙诸名胜,很是自在。乔玄膝下两女,分别婚嫁东吴孙策、周瑜,故尊称乔玄为国老。
  孙权、周瑜原欲将刘备骗来京口,于北固山甘露寺借相亲之机,逼刘备交出荆州,若不能如愿,即将其杀之。诸葛亮识破这一美人计,利用乔玄的特殊身份,两人形成共识,促成了孙刘联姻。
  戏中,国老在甘露寺当着孙权母后吴国太的面,推崇汉景帝的玄孙刘备,赞赏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分析蜀国的军事实力,进而权衡吴、蜀、魏三方战事的利害关系,力劝孙权不可杀备,主张刘备、孙尚香喜结良缘,形成吴蜀联盟,共拒曹魏。
  该唱段运用“西皮原板”、“流水”来叙事说理,节奏紧凑,腔调通顺流畅,悦耳动听,一段慷慨激词之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最佳方案。马连良在演唱中把“俏”和“巧”完美相结合,用顿挫和连音使曲调俏丽流畅,舒展自如,委婉动听,引人入胜。经典唱段由多位名家传唱,虽有各家风味,但万变不离其宗,得以代代相传于各地戏院及大小票房。
  如今,甘露古寺依然雄冠于北固山巅。常有游人触景生情,哼上几句:“劝千岁,杀字休出口……”增添了几分游兴。
  《战金山》的女主人翁是江苏淮安河下人,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在兵荒马乱之中,梁红玉随家人流落镇江,成为军中艺人,结识了名将韩世忠并结为夫妻。
  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韩世忠奉命镇守镇江,其时金兵数百战舰南犯,韩将军周密部署,以八千众与金师十万兵马相持于镇江城西金山水面。巾帼英雄梁红玉身先士卒,豪气登高,亲执桴鼓,英勇助战。又命二子奋勇上阵,宋兵士气大振,金兀术大败而归。如今金山风景区内“妙高台擂鼓战金山”是游客必到之处,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景点。
   《战金山》又名《梁红玉》,是响当当的京剧优秀传统剧目。曾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小云大师主演。尚先生武艺高强,功底深厚,演技纯熟,舞姿优美,塑造出梁红玉端庄英武,刚健婀娜的英雄形象。广大观众、票友热爱梁红玉,也同样热爱尚大师的精彩表演。
  《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产生于杭州,发展到苏州、镇江,京戏里的白素贞是由白色灵蛇变成的美女,她同小青向往人间生活,同往西湖,春雨之中以伞为媒,自由择配,与许仙喜结良缘并生一子。为谋生在镇江开设保和堂药铺。金山寺法海和尚识破白素贞为蛇精,从中挑拨许仙,白素贞不得已,在端午节饮了雄黄酒而现出原形,吓死许仙。白娘子为救丈夫,拼死盗仙草。许仙得救,却被法海骗拘金山寺。白素贞水漫金山与法海斗法,最终被合钵并镇雷锋塔下。亲情被拆,母子分离,临别之际,撕心裂肺。白娘子在戏里唱出了她对封建礼教和法海和尚的憎恨,对许仙的埋怨,更唱出了慈母的大爱。
  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曾主演白素贞,他扮相清秀隽美,喉音甜润响亮,表演端庄大方,他塑造的白素贞爱憎分明,善良勇敢,热爱生活,温柔贤惠,是反对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的中国妇女典型。
  除以上三段名戏外,与镇江相关的还有孙尚香《别宫祭江》、吴国太的《孝义节》《凤凰二乔》以及明朝薛广来镇江营商后发生的《三娘教子》等中国传统故事,情节十分动人,寓意深刻,唱腔优美,因此广为传唱,直至当今。
  镇江与京剧之缘不光表现在戏的内容上,这里还有制作戏剧服装的传统工艺。新中国建立后市政府把艺人集中在一起,开办了综合工艺厂,文化大革命期间停产,1978年改为戏剧工艺厂,除生产各式戏衣、戏帽、戏鞋,还增加了影视服装,1980年被轻工业部列入定点厂家,产品曾获全国第一名。老艺人丁志禄先生上世纪三十年代进国营上海戏剧服装厂工作,1961年回镇,他研制的各式官帽便于演员“振翅”等特技的发挥。如今影视服饰生产面广量大,工厂由大西路迁入新区,承接各地多种戏剧团体的订货。
  (二)票友素质高,唱演皆能
  明嘉靖(1522—1566年)年间,昆山、弋阳、余姚、海盐诸腔相继而来,南戏在镇江盛行,艺人颜容演出《赵氏孤儿》名噪一时。明末清初,昆曲、徽调在阳彭山丽春台经常演出王实甫、汤显祖等名家的传奇剧本。著名文学家张岱《陶庵梦忆》一书之“金山夜戏”记述:“崇祯二年(1629年)中秋后一日,……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韩世忠)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剧完,将曙,解缆过江(金山当时在江心)。”
  清代规模较大的寺观建有万年台,各行业公所有利用寺观戏台集会酬神,演唱京戏的习俗。史载道光十四年(1834年)镇江鞋业公所在东岳庙戏台主持过演出。同治十二年(1873年),可容一千五百多观众的“同乐园”曾请京剧名伶杨月楼、谭鑫培、汪笑侬等名角前来献艺。
  镇江的京昆剧爱好者自有票友组织,自娱自乐。民国十五年(1926年)陈养方组建的“余益乐社”,参加者有工商业者、职员、学生,并备有演出行头、道具,规模较大。后相继成立“京江曲社”“国风京剧社”“京昆票房”,其中票友最多的达六十余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在省会镇江成立了“江苏省戏剧协会”。
  镇江沦陷期,诸多票社停止活动,学生们却利用课余时间排演了《捉放曹》《老王请医》等京戏。民国三十年初,复兴大戏院演出的《封神榜》和大舞台演出的《济公活佛》已经开始运用机关布景,很受观众关注和喜爱。
  镇江解放前有群励京剧团,副团长曹四庚是江南名丑,主要演员还有陆正梅等。建国后该团改为镇江市京剧团。我国著名京剧演员周少麟、童芷玲、齐啸云等先后与该团合作演出。解放初期,配合镇反、三反、五反运动及婚姻法宣传,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专程来镇传达贯彻党的戏剧改革方针,亲莅指导我市戏剧改革,并作示范演出。
  据统计,镇江解放以来,演出的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共二百多出。其中《考新娘》《战沅江》参加江苏省会演并得到好评。一九六三年,现代戏《焦裕禄》在镇久演不衰。
  文化大革命中,烧戏装、砸道具、毁布景、斗权威,全面摧毁中华文化精粹。经过十年动乱之后,中央英明决策,拨乱反正,成立了镇江地区京剧团;京戏票友重新聚在一起,登上北固山,高唱《甘露寺》,重振传统京戏雄风;现代京戏在广大群众中得以普及。1969年,江苏省军区宣传队在镇江成立,王来喜、朱大龙率团在江苏省京剧院、镇江地区京剧团指导、帮助下,成功排演了《红灯记》《平原作战》和《红娘》三台大戏。宣传队阵容整齐,武场锣鼓有板有眼;文场京胡、二胡、月琴、琵琶韵味十足,加上长笛、提琴、小号、长号、圆号、黑管等乐器,中西乐糅合在一起,伴奏音响雄壮浑厚,铿锵有力。当今著名作曲家,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原团长印青先生、温哥华爱乐合唱团指挥家徐田龙先生就是从这里走向北京,走出国门的。1970年,镇江纸浆厂排演的《沙家浜》也曾轰动一时,扮演阿庆嫂的奚菊芬女士如今仍活跃在戏曲舞台上。
  1978年10月,镇江地区举行“文革”后首次专业剧团经验交流会和创作剧目会演,十一个县市、五个剧种、十四个剧团、千名演职人员参与,形成戏曲团体演出的黄金时期。但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由于电视连续剧等艺术形式的兴起,传统戏曲逐渐降温,我市的戏曲演艺事业逐步萎缩,八十年代末,镇江市京剧团撤销。但是镇江戏迷没有因此消沉,他们活跃在北固山、伯先公园、河滨公园、中营街办、金秋老年公寓、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以及老干部活动中心等二十多处,定期相聚。其中菊吟京剧社曾获“和平杯”全国金牌票房殊荣。票友的队伍壮大了,票友的水平提高了,因为他们中间增添了原京剧团的专业演员,这批骨干一如既往为传承京剧艺术努力着。他们中有的在老年大学任教,有的在辅导小朋友演唱。当年刚过而立之年的蒋东豪、高丽珠夫妇双双被迫离开京戏舞台,在京口实验小学办起了少儿京剧艺术班,得到徐校长的鼎力支持,为江苏戏校和上海戏校输送人才。后来又开办“镇江市小杜鹃京剧艺术团”,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应邀专程赶来揭牌,他希望镇江能留下国粹的根苗。如今,市老年大学老生班徐少波老师回忆起这段历史,感慨万分,五味俱全。他发挥余热,认真传授老生唱腔,深受学员尊重。
  镇江目前尚无力恢复专业剧团,但京剧票友队伍正在扩大。镇江市老干部戏协京剧分会会长、梦溪京剧社社长、女京胡师李展芳女士和李兰萍女士,应邀为江苏大学外国留学生开讲演示京剧唱腔,收效甚佳,广受欢迎。复兴京剧艺术从娃娃抓起,培养观众从学生开始,具有战略意义,镇江不落后。
  近年来市委、市府推行惠民文化政策,举办惠民演出,组织戏曲、音乐、舞蹈等高水平剧团来镇公演。孟广禄的《铡判官》、李亦洁的《如姬》、兰天的《狸猫换太子》、于魁智、李胜素的《红鬃烈马》和《穆桂英挂帅》让京戏观众大过戏瘾,去年十二月国家京剧院还送来镇江三国题材的名剧《龙凤呈祥》。市民感谢市委决策,感谢文广集团精心策划,人们期待着镇江京剧的下一个春天早日到来。
  镇江市京剧协会已走过二十九个春秋,目前有二百多位票友。会长杨华毅带领大家,组织演唱活动。元宵节、劳动节、国庆、中秋节举办专场演出,还邀请成都牛月生、常州杨桂芝等名票来镇献艺。今年老干部活动中心隆重举办《喜庆十九大、欢度重阳节》京剧展演。以革命现代戏为主,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好形势,鼓舞票友在新时代开启之时,为振兴京剧艺术再做贡献。于彪、马大龙等票友热衷于弘扬京剧艺术,积极组织和参于演出。八十三岁的万应璜老先生风雨无阻,定时定点参加票房活动,并热情辅导新票友。他曾在南京与国家一级演员同台演出。他唱的《甘露寺》(劝千岁)堪称镇江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名片之一。康盛票房的周捷女士在全国票友大奖赛中夺得金奖,为名城镇江赢来美誉。
  票友爱国粹,唱戏促健康,领导爱职工,工会有热情。省船厂、桥梁厂、大东造纸厂、华东列电、恒顺酱醋厂、江苏大学、江科大、老年大学等单位策划的各种票友活动,促进了员工团结,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还增强了患疾人员战胜病魔的信心。票房已成为戏迷朋友了解京剧艺术、参与戏剧活动的重要场所。
  (三)实现复兴梦,国粹当先
  镇江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充满大爱的文明城市。京剧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更是城市文明的重要象征。镇江需要京剧,需要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剧本。葛洪、沈括、苏颂、米芾、刘鹗、赵声、赵亚夫诸多名士在镇江留下的光辉业绩和生动故事都是创作的极佳题材。镇江还需要培养一批具有高素养的演员。京剧史上继“四大名旦”之后,镇江籍名伶张君秋先生在解放前已享盛名。建国后,与马连良、谭富英共同组建的北京京剧团,编、演了不少优秀新戏。张先生嗓音宽厚甜润,高低音婉转自如,创刚劲又华丽的唱腔,被誉为“张派”,弟子众多,传唱极广。其子张学津师从马连良,是马派艺术优秀传人。大家期望镇江重组专业剧团,满足戏迷需求,从而能培养更多的观众,剧本是基础,表演是中心,观众是京剧表演的对象,三者缺一不可。
  中国共产党中央号召全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奋斗,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当然不能缺了国粹。京剧艺术在中国戏曲宝库中独领风骚,戏迷朋友遍布大江南北,唱遍神州内外。同根同宗的文化,让炎黄子孙共同重新认识京剧,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复兴、弘扬国粹,就在当前,京剧的新时代之花必将开放得更加光彩夺目。

参考书目

  陶庵梦忆       明·张岱
  三国会要       清·钱仪吉
  三国演义学术研究    王玉国等
  审美艺术       蒋国忠
  白蛇传论文集   浙江民间文艺研究会
  镇江市志       镇江市方志办
  镇江要览       镇江市方志办
  黄钟           戴钟尧
  京剧漫话      张梦庚  佟志贤   王雁
  京剧魅影      李伊曼
  京剧老生      陆增堃

(作者为原镇江市园林局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