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化旅游 >> 增强文化自信 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

增强文化自信 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1-07-06      阅读数:
增强文化自信 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

        镇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3000 多年,历史文化的积淀非常深厚。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提升镇江的知名度、美誉度,为镇江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增强文化自信的底蕴
        镇江山川壮丽、风景秀美,在这片土地上,她的人民曾在这里演绎着一幕幕精彩生动的历史剧,推动着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和经济的繁荣。
        自古以来镇江就是著名的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西周时太伯、仲雍奔吴,他们先在镇江聚居,然后逐渐向太湖流域扩展,所以镇江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六朝时镇江是著名都会,且名人辈出,在多个领域都出现了一些开风气之先的大家巨擘。唐时,润州成为浙西道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更是漕运咽喉。到了近代,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镇江被辟为通商口岸,西方近代科技文化传入,镇江有了轮船、铁路、新型码头,镇江也成为全国办理转口贸易业务的最大口岸。民国时期镇江是江苏省省会。所以,镇江有着悠久厚重、灿烂辉煌的历史。在这悠久辉煌的历史中,也呈现出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镇江的历史上就曾出现过多次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潮期 :
        一是句吴时期。镇江是吴国早期都邑,政治、经济中心。太伯、仲雍奔吴,是为避让王位,孔子为此感动至极,并说 :“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在孔子看来,太伯的品德已到了极高境界。太伯的高风亮节也感动了荆蛮人,“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余家。”太伯、仲雍奔吴,他们带来了周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文化,和荆蛮人一道开发富饶的江南。他们积极吸收先进的中原商周文化,又融入了自身的土著文化,在文化融合中逐步形成了先吴文化,使镇江成了吴文化的发祥地。并在此开始慢慢崛起,逐步走上大国之路。
        二是六朝时期。六朝时期,镇江是著名都会,且名人辈出,其文化、艺术、史学、科学的发展迅速。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刘勰《文心雕龙》、梁昭明太子萧统选编的《文选》、徐陵编撰的
        《玉台新咏》等,这些巨著都具有开创性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当时的诗坛也异常活跃,鲍照继承和发扬了汉乐府传统精神,成为当时的优秀诗人。另外还有徐摛、徐陵父子和江淹、何逊等著名诗人。他们都为当时和后世诗歌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在史学方面出现了著名的史学家,如作《国语解》、参与编写《吴书》的韦昭,以及编撰《晋书》的臧荣绪等。在艺术方面,焦山的《瘗鹤铭》碑,被誉为“大字之祖”。隐居京口的戴颙传习其父戴逵绘画、雕刻艺术,在音乐方面也有佳作传世。
        这一时期,自然科学也有了发展。祖冲之求出的圆周率,已达小数点后的7 位数,他还把岁差应用于历法,制定了大明历。他的儿子祖暅求出了计算球体积的公式。东晋葛洪和梁陶弘景都是著名医学家,葛洪著《肘后卒就方》,陶弘景补其阙漏,成《肘后百一方》,这部医方不用难得之药,简明适用。陶弘景的《本草集注》著录本草药物七百多种,比汉代的《神农本草》多出一倍。葛洪和陶弘景在长期炼丹实践中掌握多种矿、植物的化学性能,观察并记载了众多的化学现象,对古代实验化学作出了杰出贡献。
        三是唐宋时期。唐时镇江壮丽的山川,钟毓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其土著和侨寓润州的诗人就有40 多人,其中最著名的有储光羲、顾况、许浑、张祜、李绅、韦庄等。据陈尚君《唐诗人占籍考》统计,《全唐诗》和《全唐诗补编》中收录的唐代诗人,一籍有20 人以上的计有11 个州,润州占第二位,计有43 人。其时润州也有了诗论家,并构成了较为完整的诗学思想。
        宋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高峰,沈括是攀登这座高峰的杰出代表。他著名的科学著作《梦溪笔谈》就成书于镇江。著名的天文、药物学家苏颂主持制作了水运仪象台以及成书于镇江的《新仪象法要》。水运仪象台中有多项发明创造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南宋时,京口形成了复杂的多节澳闸系统。成为中国船闸史上的一大杰作,而且在当时世界上也居于领先地位。
        四是清中晚期。清朝镇江在文化方面也颇具特色,特别是诗坛画苑非常活跃。有“京口三诗人”的余京、鲍皋、张曾。乾隆鼎盛时期出现了像王文治这样的诗书大家,其后又出现了前、中、后七子。词坛不仅有著名的词人陈廷焯和庄棫等,而且他们也是常州词派中极为重要的词论家。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是近代词话中篇幅较大的一部重要著作,同《蕙风词话》《人间词话》并称晚清三大词话。镇江画坛更是异军突起,出现了以张崟为代表的独辟蹊径的“京江画派”。小说方面主要有刘鹗写的被誉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在戏曲方面有著有《红楼新曲》《奇花鉴》《同心言》《盂兰梦》等戏曲的严保庸等。
        这就是我们镇江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这就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底蕴。我们要充分认识它,珍惜它,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促进我市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镇江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非常深厚,至今还留存着一大批街区、建筑、遗址、墓葬等,同时还有一大批先贤遗留传承下来的宝贵的著述,它们记载着镇江优秀的历史文化,是镇江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见证者。所以我们要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必须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1.利用可利用的条件恢复名人故居、墓葬和建筑
        在这方面近十几年来做得还是比较好的,取得了一些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比如复建了北固楼、芙蓉楼 ;开发了西津渡街区 ;恢复了梦溪园、鹤林景区 ;修复了米芾墓、太史慈墓、鲁肃墓等,既美化了城市,又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如在双井路的开发建设中,拆除了近代史学家陈庆年故居,在府学新村的建设中拆除了著名文人易君左故居,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当然现在还有许多名人故居、墓葬、建筑等可待恢复,而且可借鉴以往的经验,利用现有的条件,不须投入过大资金即可完成,只要有关部门领导足够重视,用心去做, 就能使我们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转化。
        目前镇江正在打造“新河街一条街”,而且是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其中上河边就有近代史上有名的一代奇人——刘鹗的故居,他是土生土长的镇江人,就出生在上河边。他读书不应科举,得官而让与其兄;以捐班知府出入于李鸿章、王文韶及诸王邸之门;又与英、德、法、意、奥、日诸使熟悉 ;他办报纸、开书店、写小说 ;开创铁路、开采煤矿、开办纸烟厂、纺织厂、精盐厂,以至在京议设电车、自来水公司等。虽有成有不成,但无一不是首倡之人。他还是全国提出利用外资的第一人,他在给罗振玉的信中写道 :“国无素蓄,不如任欧人开之,我严定其制,令三十年而全路矿归我。如此则彼之利在一时,而我在百世矣。”但是刘鹗的愿望没有实现,反而换来了一顶“汉奸”的帽子。
        他不曾入学堂,但精于算术,善于测量,长于治水,谙于医学,且善书工诗。故宫及私家流出古物应收尽收,成为一大收藏家。他还是我国甲骨文收藏、研究的第一人,竟藏有6490 多片甲骨,并编著成《铁云藏龟》,使得甲骨文广泛为世人所见所知。
        刘鹗之所以名播天下,不是他兴办实业搞洋务和对我国甲骨学有着特殊的贡献,而是赖以他写的小说。他写小说的动因是为了用稿费接济朋友,谁知却一炮打响。这就是后来被誉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就这么一位奇人在自己故乡,却没有一席之地。三十年前,我曾到淮安,那时淮安就有刘鹗故居了,当然刘鹗后来曾在淮安生活过一段时间,参观了刘鹗故居,我只能感慨唏嘘。我希望在“新河街一条街”的打造中能给我们这位乡贤留有一席之地吧。
        北固山景区的柳永墓,实际已呼吁了多少年了。柳永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大的影响,他的墓就在北固山下,这是史籍上有记载的,并为学术界认可的,为什么就不能恢复呢?而柳永的故乡武夷山建柳永纪念馆时,还特地很隆重地到北固山来取其墓土, 珍藏在纪念馆里,现在柳永纪念馆已成为武夷山的一个著名景点,柳永的墓土现在也成为纪念馆的一个亮点,吸引着人们去瞻仰。据说柳永纪念馆的人来取墓土时,为了给人家取墓土, 才临时在北固山东麓的一个树丛里立了一块碑。2012 年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郑伯农先生在扬州开会,带了一行人特地来镇江拜谒了柳永墓,可见柳永墓在全国的影响,幸亏当时那块碑还在。现在镇江的柳氏还有一支即是柳永的后人,据说柳传志即是柳永的后人。其实恢复一座墓无需多少资金,但其影响和意义就不同了。
        北固山脚下还有一座著名的建筑——海岳庵,这是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的故居,是一座著名的园林,后来岳飞的孙子岳珂在此基础上建了研山园。海岳庵“有广厦二十余间,皆以楠木建筑”,自宋后累毁累建,后破败,至1933 年被拆除。现在北固山下有几座新建的建筑物,不知是做什么用的,好像空置着,如果利用起来,作为海岳庵不是很好吗。
        镇江西津渡的保护、开发、利用是镇江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转化的典范。历史上,也有许多文化名人居住于此,而这些名人的故居,也是镶嵌在这一街区的颗颗璀灿珍珠。笔者曾写过一篇《关于西津渡名人故居》的文章,对西津渡的名人故居作了介绍和考证,如李公朴故居、京江画派开派人物张崟的蒜山别业、清代著名诗人沈德潜编成著名《古诗源》的祝应瑞的见山楼、清代女诗人骆绮兰的故居听秋轩等。目前西津渡恢复名人故居的条件是比较成熟的, 房屋也比较多,而李公朴故居还完整地保存着,其他名人也可选择适当的房屋,如在雅苑香雪恢复张崟的蒜山别业或者祝应瑞的见山楼都是不错的选择。我们期待着镶嵌在西津渡古街的颗颗璀灿珍珠能够重放异彩。
        2.因地制宜修建名人纪念馆和重大历史事件陈列馆
        在有计划地恢复一些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墓葬和建筑外,再因地制宜地修建名人纪念馆和重大历史事件陈列馆,也可利用名人故居作为纪念馆或重大历史事件陈列馆。这样可提升其文化内涵和纪念意义,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给后人以爱国主义的教育。这方面我们也有一些成功的例子,如在天下第一泉利用一座老的茶楼作为王仁堪纪念馆 ;在大西路老街区修复了清末道台沈敦兰的公馆作为镇江市方志馆,现在都在发挥着很好的资政、教化作用。
        现在有条件,可实施的地方也很多,如在北固山西麓能恢复柳永墓,就可利用现在空关的连沧观改建成柳永纪念馆 ;如在北固山东麓临江合适的地方建林则徐和魏源雕像,就可利用山脚下原有的廊亭作林则徐和魏源商谈编纂《海国图志》的纪念廊亭 ;如恢复海岳庵,就可开设米芾纪念馆 ;如在西津渡恢复张崟的蒜山别业,就可开设镇江京江画派陈列馆。其实这些项目的实施都不需太大的投资,只是对原有的建筑作适当改造即可,这样不仅能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而且还能提升镇江的知名度、美誉度。
        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的老会长钱永波在多次讲话中,并有专文讲述了自己的若干心愿 :如修建柳永墓、改造米芾墓,修建米芾纪念馆 ;为林则徐和魏源商谈编纂《海国图志》的纪念廊亭 ;在宜园辟一“宜文化”(吴文化)陈列馆 ;在新河街一条街建京杭大运河镇江段历史陈列馆;在西津渡设立镇江通商口岸陈列馆;在长山高校园区建镇江三星科教广场等等。钱老会长的讲话语重心长,他为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呕心沥血,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我想他的若干愿望也一定能够实现。
        3.有计划地点校、出版镇江地方文献丛书
        我们的先贤,特别是近现代的乡贤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著述,有些已付梓,留传于世,但是还有一些因多种原因未能刊行,特别是一些地方文献,到现在还束之高阁。有些有民国重刊本,现在已成凤毛麟角,难以一见。这些著述都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有计划地整理、点校、出版出来,让它们重见天日,为使人们更好地了解镇江的历史文化、城市风貌提供帮助。这方面其它城市已走在前列,如扬州2002 年就已出版了8 册《扬州地方文献丛刊》,很有价值。
        镇江这方面的地方文献有很多,如杨棨的《京口山水志》、柳诒徵的《里乘》、丁淇的《京江画征录》、贾子彝的《江苏省会辑要》、张立瀛的《镇江古今谭》、鲍鼎的《张夕庵年谱》《京江画人录》,这些仅是随便举的例子,不一定确当,镇江市图书馆、镇江博物馆收藏着许多类似著述。我建议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组织一个工作小组,进行认真研究,拟订一个可行方案,精心筛选类似著述进行整理、点校,分别出版,也可视具体情况集中出版。经费可向政府有关部门立项申请,此是一项功在千秋的大好事,我想政府有关部门也一定会支持的。这样既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也能使镇江市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作者为镇江市农业发展银行客户服务处原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