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化旅游 >> 加快三山环湖湿地建设 积极创建国家湿地公园

加快三山环湖湿地建设 积极创建国家湿地公园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6-15      阅读数:
加快三山环湖湿地建设
积极创建国家湿地公园

霍义平

  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森林、海洋、湿地。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鸟类的乐园”。同时,湿地拥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但是,近现代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面积大幅度缩小,物种受到严重破坏,引发了严重的环境后果。国际社会从上世纪50年代才逐渐意识到湿地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先后签署了《湿地公约》,设定了“世界湿地日”,湿地的研究和保护才逐渐得到重视和加强。
  我国湿地保护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极其迅速,自2005年2月以来,我国自然湿地保护面积已达2185万公顷,全国共批准国家湿地公园试点706处,其中通过验收并正式授予国家湿地公园正式称号的达98处,指定国际重要湿地49处(截止至2016年1月)。其中江苏省有36处,分布在苏州9处,徐州6处,扬州6处、无锡3处,南京3处、淮安2处、常州2处、泰州2处、盐城1处、宿迁1处、镇江1处(句容市郭庄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作为全国首批、江苏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的泰州溱湖国家湿地公园,自开工建设以来,取得一系列引人瞩目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它位于全国著名三大洼地之一的里下河地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林业局打造的全国湿地样板、全国首家通过验收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试点单位。经过十多年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以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为代表的湿地文化展示区,以湿地科普馆为主体的科普教育区,以麋鹿故乡园、水禽园、鳄鱼馆为主体的湿地动物观赏区,以湿地体验园、中草药植物园为主体的生态观光区,以探险乐园、鹿鸣河漂流、湿地露营、溱湖陶吧为主体的互动区。2007年就接待游客1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08年,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2009年,被认定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规模最大的船会活动”;2010年又被确定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推荐项目”。事实证明,溱湖的湿地和会船节已让溱潼蜚声海内外,被海内外人士盛赞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上庙会”,并被国家旅游局列为我国四大民间传统旅游项目之一,有人甚至说“天下会船数溱潼,溱潼会船甲天下”。泰州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成功的经验为我们树立了样板,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与溱潼相比,我们镇江湿地资源也非常丰富,镇江是一座依水而筑的城市,以水定形,因水而兴,由水而荣,“城市山林、大江风貌”是镇江市民引以为自豪的城市特征。可惜的是,镇江目前只有1个国家湿地公园,而且远在60公里以外的句容赤山湖,与我们这个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国家级工业绿色转型试点城市和国家级生态低碳城镇建设试点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
  综观镇江,其实有大量的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等自然湿地,据省林业部门最新反馈数据,我市共有28182.66公顷湿地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3%。最引人注目的是镇江长江沿江湿地,除有大量沿岸湿地外,仅大型洲滩就有世业洲、征润洲、新民洲、和畅洲、高桥、雷公嘴、太平洲、西来桥等,是长江沿线洲滩最为集中的河段之一。
  镇江十分重视这些湿地的保护和利用,目前镇江市区北部占地8.8平方公里的金山湖及其周边的征润洲滩地、白娘子公园和沿江滨水风光带已经成为镇江最亮丽的风景线。其中的征润洲,原本是长江的一个边滩湿地,由于近一百多年来,沿岸边滩不断发育,形成了封闭的河成湖型湿地,现在已经与镇江市域连成一体,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里河网密布,长江、运河、运粮河和虹桥港在此交汇,包括沼泽、滩涂、泥炭地、湿草甸、河流和低潮时水位小于6米的湖泊,形成了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等四大类湿地,具有典型的天然湿地地貌类型,凸显了湿地公园的生态性与自然性,是不可多得的长江自然生态走廊,是研究我国河流湿地发生发展的典型佐证和最理想的天然实验室。
  对照《国际湿地公约》和2016年9月30日颁布实行的《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这里有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四大优势: 
  1. 符合建设重要湿地的要求。根据《条例》第十九条和二十四条规定,这里湿地生态特征典型、自然景观独特,适宜开展生态展示、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等活动,并且湿地面积在一千公顷以上,生物多样性丰富,有珍稀、濒危物种分布,有珍贵、濒危鱼类洄游,具有长江下游河流地貌辫状水系发育演变的重要科学研究价值以及与镇江三山名胜古迹相连的历史文化价值,符合建设重要湿地的要求,不仅可以设立湿地公园,而且完全应当创建为省级重要湿地、国家级湿地公园。
  2. 具有复杂性和稳定性较高的湿地生态系统。这里生长着众多的生物物种,不仅有挺水、浮叶和沉水植物等三种水生植物群落,还有由底栖动物、鱼虾类、鸟类、两栖类以及其他湿地动物所组成水生动物,其中白鳍豚和中华豚为一级濒危动物,江豚和胭脂鱼为二级濒危动物;这里生活着41种鸟类,其中居留型鸟类35种,候鸟有苍鹭、草鹭、白鹭、牛背鹭、大白鹭、雨燕等6种;据环保部门的监测,发现还有濒危物种震旦鸦雀。
  这里地势低洼,与长江和内河相连,有调节洪水的功能,能够有效减缓地表径流和蓄洪防旱;能够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湿地的水分蒸发可使得湿地和大气之间不断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对镇江市区的气候调节具有明显改善作用;能够有效地降解污染,通过湿地植物、微生物的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作用,把人类排入的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无害甚至有益的物质,使湿地水体得到净化;充沛的水源、充足的肥力和养分,有利于水生动植物和水禽等野生生物生长,为人类提供各种动植物产品。
  3. 具有便捷性、游赏性、康健性、教育性四大基本特征。
  这里处于城市边缘,市民可快捷进入,是城市市民高品位的游憩场所,能够直接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它的游赏性主要表现为生态性的游览与观赏的特点,湿地公园的河、湖、沼泽等水景观,各种陆生及水生生物,使湿地公园成为观光者的乐园,这是一种高品位的休闲活动。
  湿地公园的康健性主要表现为自然环境、负离子的含量、舒适小气候等方面。绿色的植被、流动的小溪、荡漾的湖泊、鸟语花香、蛙叫虫鸣、变幻奇特的云雾等,可使人获得生态的构图美、色彩美、音响美、动感美、朦胧美等全方位的美的享受,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城市湿地公园还是生态科普教育的好课堂,广大青少年及游客可以来湿地观赏野生生物,体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提高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建成国家湿地公园后,还可以为三山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增添生态旅游新内涵,从而叠加出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4. 具有卓有成效的前期工作基础。近年来,我市对这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整治:搬迁了周边区域污染企业;对城市污水采取截流、集中处理等措施,解决了污水直排问题;投入5亿元,将金山风景区周边千亩水产养殖场退渔还湖;建筑了多处涵闸,构建了良好的水循环系统;建成了从西津渡直至焦山的滨水湿地风光带;在重现“水漫金山”胜景的同时,开通三山水上旅游航线,发展集休闲、度假、旅游、购物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为建设三山环湖湿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期,在镇江文旅集团的倾力打造下,“长江生态湿地公园”初见端倪,它位于征润洲岛与焦西滩,紧邻长江,东至江心洲渡口,西至江海之门引航道,总面积约24.2平方千米。规划建设航运、探险、农耕、树屋、渔村5大生态休闲片区,在保护滩涂湿地原有生态结构的基础上,拓展了房车营地、浮台营地、林间营地、帐篷营地、水上活动区,长江渔文化、湿地鸟类文化等文化体验场馆等湿地旅游休闲空间,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与自然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
  镇江作为中国低碳城市试点的先进典型代表,我市曾代表中国向全世界展示镇江的低碳行动和举措,得到国际社会的褒扬。我市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也强调指出了保护自然湿地、建设低碳示范城市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认为加快三山环湖湿地建设,积极创建、申报国家湿地公园的时机已经成熟,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它不仅可体现生态领先,全方位推进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而且可以有效地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引领镇江特色发展,使生态成为我市竞争的第一优势、第一品牌,把我市打造成为令人向往的江南山水花园城市。为此,我们建议:
  1. 树立“三山环湖湿地”大概念,以三山命名,突出三山品牌,整合资源,把金山湖及其周边的征润洲滩地、白娘子公园和西津渡、北固湾、滨江路滨水风光带、江滨路、京江路、焦东滩连接起来,甚至可以把具有百年历史的、位于象山镇长江村东片的“千棵柳”包括在内,化零为整,形成大一统的、紧邻市区、便于市民亲近的湿地公园。
  2. 主动接受主管部门的管理和指导,积极申报、创建国家湿地公园。我国湿地公园有国家湿地公园和地方湿地公园的之分。国家湿地公园在申报审批、建设管理、评估验收等方面均有详细的规定和规范的管理。国家林业局是组织开展国家湿地公园的检查和评估工作的职能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是负责指导国家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机构,因此正式向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报,主动接受林业部门的指导,按照专业管理条例规范实施湿地公园建设,才是少走弯路最有效的捷径。
  “湿地公园”是需要层层审批才能授予的专门名称,是以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可供公众游览、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和教育活动的特定湿地区域。它不同于一般商店、饭店的起名,绝不可任性自我随意命名。
  3. 要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规划修编、湿地生态环境的营造和恢复、湿地监测项目的开展,对湿地进行保护和恢复。湿地公园应该实行分区管理,要根据湿地的主要功能,划分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等。湿地保育区除开展保护、监测等必需的保护管理活动外,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恢复重建区仅可以开展培育和恢复湿地的相关活动。宣教展示区可以开展以生态展示、科普教育为主的活动。合理利用区可以开展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生态旅游等活动。

(作者为镇江市地震局原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