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化旅游 >> 逐梦在途 凸显异彩---宁镇扬都市圈背景下的镇江文化特色研究

逐梦在途 凸显异彩---宁镇扬都市圈背景下的镇江文化特色研究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9      阅读数:
逐梦在途 凸显异彩
               ——宁镇扬都市圈背景下的镇江文化特色研究
                                    时 强

    2016年5月,国家正式提出了“建设宁镇扬大都市圈”的构想,这标志着已推进多年的“宁镇扬同城化”的努力已经正式列入国家战略。“宁镇扬”指的是江苏省南京、镇江、扬州三座城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地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宁镇扬三座城市比肩而邻,文化同根、民俗同源,发展同脉。南京钟灵毓秀,镇江山水形胜,扬州物华天宝。共同体现宁镇扬板块的人杰地灵,构建了区域文化的诗意空间。在以大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组团发展的历史大趋势中,宁镇扬无疑会以更紧密、更融合的姿态成长为又一增长极。镇江作为宁镇扬都市圈中的核心层城市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标杆地区,坐拥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此汇就的“江河立交桥”的地理空间优势以及“天下第一江山”美誉,将会迎来新一轮发展的契机。在此大背景下,探讨“镇江文化特色”自然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一、镇江的文化资源。
  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源自该地的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文化特色最直接、最现实的体现,也是较其他地区文化软实力更具发展潜力的基础。对镇江文化特色及其如何发展、彰显的一切相关研究,只能以对镇江文化资源的梳理为逻辑起点,才可以对镇江文化资源的构成、类型、内涵作出正确判断和分析,也才有基础区分出镇江文化的显著特色和体现。当前学界对文化资源的划分大致为“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资源”“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资源”以及“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资源”……等等。因此,镇江文化资源的构成就物质形态看,悠久的建城历史与繁荣的经济发展已经积累了极其丰厚的物质文化,屡遭战火洗劫,仍有大量珍贵遗存。就存续时间看,古城镇江有文字记载已有三千多年,有县级行政建制的历史亦有二千多年,为江南吴文化的发祥地。就城乡形态看,丹阳、句容早在春秋已具名声,秦汉设县,三国时东吴设“京城”,唐宋时期更凭借京杭大运河发展为工商发达、交通通衢的全国重要城市……二次鸦片战争后又成为对外开放口岸。一直发展到当代,镇江已是苏南独具韵味的历史文化名城。限于篇幅,本文不能细数镇江灿烂辉煌的历史传承、品味镇江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描绘同源共生色彩浓郁的乡村文化……但从上述简述可以得知,源自悠久历史,山水形胜,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镇江文化自然会有其不同凡响的文化特色。
  二、镇江文化特色。
  主要表现在:
  (一)“传统之美”是镇江文化特色的核心价值。“一江横陈,连岗三面”自南朝起,镇江“城市山林”之美就为众多文人骚客以及南来北往的士人商贾所称道。南朝梁武帝赞叹为“天下第一江山”的镇江山水和人文脉络早已被公认为“天人合一”最理想、最经典的景观体现。
  大唐李太白登镇江焦山,写出“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传世名句时不会想到,千载之后,他曾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镇江自然形胜、连同之后历代文人雅士留下的行迹、墨宝而成就的摩崖石刻、西津古渡、南郊胜景等如今都已被国家权威部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具有传统之美“普世价值”的文化景观遗(址)产。改革开放后,镇江上下发力向中外各界宣传镇江三千年光辉灿烂历史文化和“宜游、宜居、宜创业”的现代文明魅力:这里有涛涛大江和大运河十字交汇的壮观瑰丽;这里有李白、苏东坡、陆游、辛弃疾等历代大诗人、大文豪留下的传世佳作;这里有沈括、米芾写下的鸿篇巨著;这里还有传颂千古的白娘子和许仙、七仙女和董永传世爱情的不朽传说……大江大河逶迤奔腾千百年,传承至今,镇江又铸成了传颂大江南北的“大爱之城”。所有这些,都是镇江百姓心目中充盈着芳华温润对美的最本原的认知,也是镇江百姓对当下物欲横流、而致传统之美失之偏颇的执着追求和深刻记忆。”传统之美“乃是承延镇江古代文明开拓现代文明的核心要素所在,看当下镇江,当可以清晰地察觉历史文化之源的视觉边界:镇江的自然形胜是现实世界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审美实体,是东方审美体系中最具经典性文化景观。可以自豪地说,镇江自然形胜原真性、独特性和唯一性,就是和国内以及世界上的自然景观著称的任何城市相比,其山水形貌之美、人文景观之多,堪称自然美和人文美完美结合的典范。由其滋养生发的人文精神和文本实体,更是映照千古的光辉体现,映照着镇江的大街小巷,深藏在镇江百姓生生不息的生命中。
  (二)“古今贯通,中西交融”是镇江文化特色的独特标志。十九世纪中叶,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镇江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始,便开始了其近代化进程。自此,西方列强在镇江大肆侵吞国民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西方文明的浸润。晚晴至民国初期,镇江租界及沿江地带洋行林立,洋楼栉比,近代马路、邮政、电讯、自来水统统兴起;洋人穿着、礼仪及租界内日常生活方式不仅冲击着镇江二千多年保守的封建观念,也极大地开拓了民众事业,诱发了社会各界在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新文化”运动,形成了镇江地区得开放之先,古今贯通,中西交融的文化新特色,其标志事件之一,即是赛珍珠现象的产生和挥发,成为至今尚为世界称誉的文化象征之一。
  (三)“城乡一体,同源共荣”,是镇江文化特色当代显示。由于历史的原因,镇江城乡在不同时期分别享用一个地名“丹阳”, 但后世名为丹阳的县级地区自宋、元、明清一至于今,一直隶属镇江。镇江也曾有“丹阳”别称。唐初置润州,下辖丹阳、句容、白下(今南京)等县;隋平陈后曾彻底摧毁南京城,还造成镇江管辖南京的奇事。地名的重叠和变更,真切地反映出二千多年来镇江城乡同源共荣、城乡一体的历史事实,也更凸显出镇江文化的地像特色。纵观镇江城乡的岁时风俗、人生礼仪,艺文佳话、闲暇娱乐,衣食住行和街巷风情,无不折射出镇江地区深厚文化积淀和承载千年的风雨兴衰。仅举一例:镇江、丹阳、句容都出酒且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早在晋代就有“京口兵可用、酒可饮”的记载,一则流传久远的传说串联起镇江、丹阳:《舆地志》载“京口出酒,号曰‘京清’,与‘曲阿’”酒一样醇厚好酒,镇江、丹阳美酒同样驰名远扬,也曾同在民国二年(1913年)国际巴拿马赛会上名列榜首。
  三、彰显镇江文化特色要有大格局、大气度。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观照历史、洞见未来的明镜。传承、弘扬镇江文化特色,不仅对提升镇江人民的人文素养、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有巨大作用,更是加快融入宁镇扬都市圈的题中之意。怎样寻准镇江文化在宁镇扬都市圈中独特位置,先举两个例子:一是扬州东关街,沿街三百多家商店客栈,光谢馥春一家百年老字号年销售达200多万元以上。二是南京牛首山风景区全部建成开业不过两年,去年迎来游客 60多万人次。上述例子近在眼前,个中缘由自然各人说异,但借此学习借鉴,以提振镇江士气彰显镇江文化特色当为必须。如何彰显镇江文化特色,应当先做两项工作,即“接地气”“聚人气”。做到这两条,一是规划要有大格局。时下镇江文化规划可说名目繁多,有“发展战略”“文化产业”“文化运行模式”“文化人才”“品牌打造”规范等等,有的还不惜成本请来国际国内众多著名“某某”来规划(设计),就我看来总感到不少规划或“失之偏颇”或“脱离实际”。规划镇江发展,不能偏重于城市改造,经济发展,而应更多关注镇江人文发展的历史传承和当下发展瓶颈。主持规划者,不能一味放大本人喜好“掉书袋”,也不能只让官方意见独大当“搬运工”,而应具备人文知识储备,注重对镇江文化资源的历史追索,寻找出镇江发展的内在激情和灵魂外观,此为接地气。二是“聚人气”,也即创造条件让广大民众参与到镇江发展规划中来。今天的公众早已不是被动的受教者或聆听者,互相参考应是常态选择,必须进一步扩大公众参与的渠道与方式,更多地反映出公众的内心安和与审美愉悦。西津渡一到周六周日或节庆休假,自发而来的游客和市民常常人头簇拥就是明证。镇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优势,是宁镇扬都市圈内文化多元并善于包容并蓄的丰饶都市,千百年来在精神上拥有自己强烈个性和内在冲突,它从未月白风清过,总是泥沙俱下却又奔腾万里。百尺竿头,志在当下。千回百转追梦,让镇江更有文彩诗意,当是我们每一个镇江人不息的追求!
 
(作者为镇江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镇江市社科联原主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