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山水生态 >> 苏颂在大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

苏颂在大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2-03-30      阅读数:
苏颂在大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
李德柱

      11 世纪中国药物、天文学家,北宋良相苏颂,一生为官,心系人民和国家,在大运河沿线城市留下遗存,为足迹所在的区域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在所在的明珠般的名城名镇画卷中绘上了浓重的一笔。
名城镇江,因苏颂而骄傲
      1019 年,苏颂的父亲同安人苏绅,从大运河江南段到首都东京(开封),经镇江(时称润州)时,到金山游玩,即被金山人文景观所吸引,写了首《题金山》诗,内有“僧依玉鉴光中住, 人踏金鳌背上行”,此后金山寺建了玉鉴亭。这年,苏绅高中进士,踏上仕途,第二年又生下长子苏颂,故苏绅钟情镇江。十多年后,苏绅任无锡宰,那时,无锡隶属常州,苏绅在无锡江南运河附近办了所私人学校,让堂弟苏缄和儿子苏颂就读,并亲加辅导。镇江、无锡,春秋时属吴国。吴公子季札忠心司国,四让王位,苏绅异常敬佩,临终时在河阳(今河南)嘱葬“昇(今南京) 常(今常州)之间”。时任江宁令的苏颂即扶棺南下。
      宋谚“生于洛阳,死葬朱方”。润州(镇江)古属朱方,是风水宝地。幸润州知州钱彦远与苏绅在京都同过事,私交不错,准其在润安葬,地理先生自真卜得京岘山是绝佳坟地,加之本地乡贤刁约给予化隆坊建宅赠地,苏颂得以安葬父亲,母死后,让母与父合葬。苏颂以润州为傲,自称丹阳人(宋时润州城里称丹阳、京口)。他为镇江增添了文化遗产。一是钱彦远知州建了墨宝亭,苏颂应邀题诗《润州钱祠部新建宝墨亭》:“玉萧书迹卫公诗,流落江南世少知。古寺购寻遗刻在,新亭龛置断珉奇。模传遂比黄庭字,埋没非同石鼓碑。墨薮书评多逸事,何妨挥翰与题辞。”
      二是其母崩后,苏颂奏请建因胜报亲院。因胜院,志称因胜寺,南唐以前在五州山,北宋苏颂移至京口妙喜寺(靠京岘山),明万历年间又迁往五洲山,清乾隆南巡赐额净因寺。如今,五州山净因寺旁复建了苏颂祠,内设苏颂纪念堂。
      三是苏颂为母守孝期间,宋神宗驾崩,10 岁哲宗登基,元祐年间,高太皇太后执政,贬放惩治王安石新党,重用司马光旧党,新党15 号人物沈括在秀州被限制居住,此时苏颂为负责主管全国科技的吏部尚书,沈括得以便宜居住,沈括舍杭州原籍,而住苏颂宅附近的梦溪,专心科技著作,绍圣二年,沈括在润州病故,《梦溪笔谈》成,苏颂亦刊印科技著作《新仪象法要》。
      退休后,苏颂在京口宅,回忆生平,写家训诗、感事述怀诗 ;对后代言传身教,弘扬忠孝, 培养忠勇情操塑造科学精神 ;提供《家训诗》及自注,再告其细节,便于长孙苏象先编纂《魏公谭训》。《魏公潭训》,这部既是苏氏家训,又是传统文化读本,在社会上影响很大。
      四是临终关心国事。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颂虚龄82 岁。进入夏季,身体衰弱,自写遗书,准备后事。遗书中没有谈家事,而是关心国事。他在遗书中写道 :“……伏愿皇帝陛下,法尧舜之修已,过高中之历年,进有德以尊朝廷,示敦朴以先天下。延谠直则下情无雍,省营缮则民力不劳。”翌日,即五月二十日(1101 年6 月18 日),病逝于润州。吊唁赴丧者甚多。苏轼得以“迁官内徙”后,正从海南岛北返,特地从仪征渡江至润州,因病不能起,特派幼子苏过代表他向苏颂致哀,并亲撰《苏子容功德疏》。帝辍朝二日,赠司空、魏国公。翌年冬,葬于丹徒县义里乡乐安亭(地点今镇江高新区)五州山东北阜。
      镇江人因苏颂而自豪,一直想复建苏颂祠。在原镇江市委书记、市长、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荣誉会长钱永波提议策划下,2019 年12 月31 日上午,镇江高新区管委会和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联合在净因寺举行了“宋故相魏国公苏颂祠复建工程暨苏颂纪念堂奠基仪式”。
      2020 年12 月10 日,由镇江市政府、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共同主办,镇江市科技局、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承办的“纪念苏颂千年诞辰弘扬科技创新精神”活动成功举行,苏颂纪念堂揭牌。2021 年6 月18 日,苏颂逝世981 年,苏颂祠、苏颂纪念堂正式对外开放。
刚正直臣,科技扬名天下
      苏颂在东京(开封)任京官、在开封府任地方官近二十年。大运河中的汴河东西横渡东京城。“首承大河,潮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有此路而进。”“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担”,成为京师的“建国之本”,成为当时东京乃至全国漕运交通的枢纽,达到 了其漕运历史上最为辉煌的顶峰。苏颂在这座城市为国人树立了良臣、贤相楷模,攀登科技高峰巨将的榜样。
熙宁三年(1070)四月,神宗违反法定官员任命的规定,授李定为监察御使里行。中书舍人、知制诰苏颂、李大临、宋敏求,均拒绝为皇帝起草诏书。苏颂建议李定可先任一般京官,经过考验,再提为台官。神宗威胁说 :“久违诏命,恐将得罪,卿宜思之。”苏颂回答说 :“臣等所以喋喋有言,不避斧钺之诛者,非它也。但为爱惜朝廷法制,而遵守有司之职业耳。”神宗让宋辞职,将苏颂、李大临撤职,改任李定通进银台司。苏颂因忠于职守,捍卫法制,宾客盈门,人望亦重,天下高其节,苏东坡誉为“三舍人之冠”,写诗诵之。
      李定官运亨通,不但任职御使台,而且升迁为御史中丞。元丰元年(1078)五月,苏颂知开封府,李诬他包庇祥符县令孙纯,贬知濠州。元丰二年(1079)九月,李定等把神宗关切过的国子博士陈世儒、吕氏夫妇案翻出重审。神宗对苏颂说要严处,苏颂却说应有有司处理。李定诬苏颂与吕氏之兄枢密副使吕公著往来密切,故对案犯放纵,因而被捕,关进御史台监狱。同年七月,李定也诬告苏轼,查遍其所有奏章、诗文,找到一些对新法不满的词句,弹劾苏轼“侮慢朝政,有不臣之心”。苏轼也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苏颂、苏轼的牢房仅一墙之隔。苏颂在狱中听到李定等人刑讯拷打苏轼的声音,他写了许多诗并配注文传给子侄们。狱吏诱苏颂诬告陈世儒参与谋杀,苏颂义正辞言回答 :“使某诬人,死不可为!”尽管罗织苏颂种种罪名,最终不得不无罪释放。次年元月,苏轼被流放黄州。刚正不阿苏颂,坚持实事求是被写入史册。
      仁宗时期,苏颂在馆阁校勘9 年,一半时间是医书编校。先搞《补注神农本草》,该书以《开宝本草》为蓝本,增药九十九种,其中八十二种辑自前人本草,十七种为未见书载的新用者,共载药一千零八十二种。其中《序》《后序》都是苏颂手笔。接着全国开展药物普查,各地派员到产地详认可作药用的植物根茎苗叶花,以及虫鱼鸟兽和玉石等物,逐件画图,一一说明收采时月和所用功效。由苏颂负总责进行归结,与此同时,苏颂还看了200 多种有关医药方面的历史文献,在此基础上,画成本草图,撰写图经,主持编校称之《本草图经》,亦名《图经本草》的书。苏颂还校勘和定稿,撰有《校定备急千金要方序》及其《后序》。
      在哲宗朝,元祐元年(1086),苏颂奉诏“定夺新旧浑仪”。浑天仪系汉朝“张衡之制,史失其传”;铜浑仪为“开元旧器,唐世已亡”;浑天象“宋初太平兴国首创,但“机绳断坏,无复知法制者”。需研制一套综合这三器功能的水运仪器,使之既能观察天象,又能自动显示天象和时间。苏颂在确定了总体设想之后,呈送了《进仪象状》,哲宗“诏如所请”。
      苏颂发现和选拔韩公廉等一批研制要才,组成研究所。在苏颂主持下,经过全所创造性的艰巨努力,从原理探讨,到中小模型实验,最后到浇铸成铜仪,费时5 年半,终于在元祐七年(1092)六月十四日,水运仪象台宣告建成。
      翰林学士许将等去验收,提出了以浑象为基础,把观测用的设备放进演示用的天象中去, 人在球内可以仰看天象,得到朝廷批准后,苏颂和韩公廉一起设计构造、布算星位,施工制作, 以数年时间制成一台水力推动的天象仪 :“大如人体,人居其中,有如笼象,因星凿窍,如星以备。激轮旋转之势,中星、昏、晓,时皆见于窍中。星官历翁,聚观骇叹,盖古未尝有也。”
      苏颂星图标有1461 颗星,比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制的1022 颗星多了422 颗,还早了400 多年。是保存最早的纸绘全天星图。
      苏颂正式版本《新仪象法要》木刻发行,留下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机械设计图纸,共有总体图、部件图、零件图63 幅,绘制机械零件150 多种,并作了材料、试验、调试全过程的详细说明,为后人准确复原提供了基础条件。
      苏颂在天文和药物学上,获七项世界第一。(1)水运仪象台的上层浑仪的运转与现代的天文台转仪钟运转原理是一样的,可以说是转仪钟的始祖。(2)水运仪象台的活动屋顶是现代天文台圆顶的祖先。(3)水运仪象台的天衡系统是现代机械钟表的先驱。(4)《新仪象法要》,透视图、示意图,是保存至今的最早最完整的机械图纸。(5)绘制的星图在国内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星图。(6)研制完水运仪象台之后,苏颂、韩公廉研制了一台单独靠水力来推动的浑天象,是近代天象仪的祖先。(7)《图经本草》,是当时最新最全的药物志和药物图谱,明人李时珍推崇它“考证详明,颇有发挥”。
      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权威、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说“苏颂是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他是一位突出的重视科学规律的学者……”。
运河城镇,因苏颂而增彩
      苏颂享年81 岁,除年幼住老家同安、少时随父到洪州求学,入仕在江宁、婺州任地方官及数次使辽外,有65 年在运河沿线城镇学习、工作和养老。北宋时代,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北达通州,东南到杭州,他到过宋代古运河的东南西北,如杭州、无锡、镇江、扬州、宿州、商丘(陪都南京、应天府)、沧州、开封(都城东京)等。在运河沿线城市任职期间,均有建树,为地方造福,增添了这些名城古镇的风彩,为地方官言传身教,传承忠君爱民,不搞派别,执政为公,勤政廉俭的好传统。
      熙宁九年(1076),苏颂知杭州,了解杭州大旱,井水污浊,不堪饮用,饥疫城流行,死者殆半。而城郊凤凰山石缝泉“清纯而甘滑”,是很好的饮用水源。他在派员做前期踏看后,又亲自查勘,并组织管道施工,引水入城。在杭州任上,他首创管道自来水,他写道 :“兹泉虽未大,其用已为盗”,“若非仕江乡,何由见奇迹。”
      元丰四年(1081)苏颂知沧州。黄河决口,洪水经沧州流入界河,东折入海,造成巨大水灾。沧州的水位暴涨,主要是入海口不畅。他亲自到灾区察看,发现沧州东北的三堂伯,纵广百余里,下连海道,于是决定在这里兴办蓄水和引水入海工程,为治理黄河作出了贡献。
苏颂为父丁忧后,来到南京(通济渠沿线的商丘),任南京留守欧阳修的通判。苏颂考进士,欧阳修是主考,苏绅任考官,为杜绝考官为亲友谋私,为苏颂等有关考生加试,别试题为“历者天地之大纪赋”和“论周礼名数”。结果,苏颂别试第一,欧阳修对试卷评语是 :“才可适时,识能虑远。珪璋粹美,是为邦国之珍 ;文学纯深,当备朝廷之用。”不久,仁宗令参政知事范仲淹搞庆历新政(后由宰相杜衍接任),欧阳修积极支持,苏绅等站对立面。谏官欧阳修发现苏绅推荐马瑞,处置王德用“不当”,且与京都主管审刑院的梁适私交极好,“草头木脚,陷人倒卓。”欧阳修谏言皇帝 :一方面要收回成命,罢黜苏绅,另一方面建议要改革制举,不限资考, 将苏绅、梁适等奸邪之人赶出两制之中。仁宗正欲让范仲淹等试行新法,于是将内相苏绅(礼部郎中、知制诰)贬任州官,直到病故,苏绅也未能到朝廷任职。苏颂深爱父亲,对父亲对家族教育崇敬,但也清楚,苏绅“锐意进取”,不可取。
      知枢密院使王德用,武艺高强,多得士心。苏绅以“德用宅枕乾岗,貎似艺祖。”怀疑其是篡皇权隐患,建议皇帝清除。皇上联想到宋太祖以权谋发,篡夺皇位。先是将疏藏起来不发,但好多言臣也跟着上言弹劾,最终王德用被罢免出枢密院。苏绅此举令欧阳修等大臣畏惮。庆历新政失败后,杜衍退休住商丘,住宅简陋,范仲淹、欧阳修创作了《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他们忧国忧民,令苏颂格外敬重。苏颂正直无私,欧阳修“府事悉以见委”,杜衍又多次推荐苏颂。在南京,杜衍十老聚会缺人,欧阳修便代苏颂补缺。此经历,坚定苏颂永不结党,执政为民信念。
      元祐年间,执政的旧党内部分蜀、朔、洛三党,争权互攻,苏持正公平。旧党执宰无视年幼的皇帝,凡事只请示高太皇太后,但苏颂对帝后同等尊重,后来哲宗亲政,改新党执政,将旧党流放贬谪。有人诉请罢免苏颂,哲宗道 :“颂最知君臣之义,勿轻议此老。”徽宗崇宁年间,对元祐年间执宰司马光、苏轼等,以及新党持不同意见的曾布等,在全国各郡被勒石,称元祐奸党, 但苏颂未列入。《宋史》称王安石、米芾、曾布等为佞臣,但对苏颂无非议。此后各朝代,也无对苏颂负面评价,均称苏颂为良臣,视其为榜样。
      苏颂一生艰苦朴素,其墓志铭说:“筑第京口,仅蔽风雨上。比甍,来吊哭者见其服用俭素,皆叹息而去。”除此蜗居,他“四方无尺椽寸土”。但他在运河沿线著书甚多,存世至今的有五部《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新仪象法要》三卷、《本草图经》二十一卷、《魏公题跋》、《苏侍郎集》一卷。另有四部 :《华戎鲁卫信录》二百五十卷(现存细目)、《浑天仪像铭》一卷、《元祐详定敕令式》五十六卷、《迩英要览》这三部,只能从《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苏魏公文集》中了解。
      苏颂在大运河沿线城镇,留下众多遗产,需要不断挖掘、整理。

(作者为原镇江市教育经济发展公司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