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研究会
图文推荐
山水为体 文化为魂 ——建设山水花园城市初探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9 阅读数:
山水为体 文化为魂 ——建设山水花园城市初探
范 然
近年来,镇江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建设“山水花园城市”的目标,具体而言就是将镇江建设成为“充满活力、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这一定位是对以往城市定位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山水城市”和“花园城市”理论的实践和升华。
一、 山水花园城市是中西合璧的城市理想
山水城市理念,是从中国传统自然观、天人合一哲学观基础上提出来的城市理想。1990年,钱学森首先提出了“山水城市”理念,认为“山水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模式”。这一理念得到了许多城市规划和建设专家的赞同。吴良镛先生就认为“山水城市是提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其最终目的在于建立人工环境(以城市为代表)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人类聚居环境”。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的主设计师胡洁就是“山水城市”理论的践行者,提出把“山水城市”作为“21世纪中国城市之道”。
花园城市(也称田园城市)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19世纪英国建筑学家霍华德提出。他于1898年发表了《明日的花园城市》专著,阐述了“花园城市”的理论,提出城市建设要科学规划,突出园林绿化,花园城市思想迅速传播,对当时的世界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霍华德认为,花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1903年,霍华德在莱奇沃思开发成第一个花园城市。二战后的伦敦在重建时,就引用花园城市的思想,尽可能压缩老城市规模,然后在外围建设卫星城市。
霍华德的“花园城市”模式图是一个由核心、六条放射线和几个圈层组合的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每一个圈层由中心向外分别是:绿地、市政设施、商业服务区、居住区和外围绿化区,然后在一定距离上配置工业区,整个城市区被绿带网分割成不同的城市单元,每一个单元都有一定人口容量限制(约30000人左右)。
1996年开始,国际公园协会与联合国环境规划园共同举办了国际“花园城市”评选活动。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经有数十个城市获此殊荣。我国深圳市和广州市分别荣获2000年度和2001年度国际“花园城市”的称号。 “国际花园城市(社区)”竞赛活动全称“全球最适宜居住城市与社会国际竞赛”,是全球公认的“绿色奥斯卡”大赛,也是世界城市建设与社区管理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竞赛分别在“景观改善、遗产管理、公众参与、健康生活方式、环保实践、未来规划”等六大方面对全球城市与社区的最佳宜居实践模式进行全面评估。全球开展这一活动11年来,该竞赛在促进城市与社区人居环境改善与发展领域,取得了令世界各国折服的成果,目前已经有全球六大洲的100多座城市与社区获奖。包括英国伦敦、纽卡斯尔,美国芝加哥、迈阿密、夏威夷,加拿大多伦多,法国里昂,葡萄牙里斯本,澳大利亚墨尔本,日本东京江户川,沙特利雅得,南非约汉内斯堡等全球国际名城相继冠上“国际花园城市”称号。中国城市自2000年深圳率先参赛以来,数年间,厦门、广州、上海、杭州、苏州、成都等十六个中国城市也纷纷戴上国际花园城市桂冠,跨进国际名城行列。在社区方面,中国社区表现更为突出,至今,已经有200多个全国各地精品社区加入中国国际花园社区行列,更有深圳、北京、上海、杭州、广州、苏州、青岛、四川的二十余个社区跻身“全球国际花园社区”,成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国际公园协会全球推广的典范,成为人居环境改善竞相追逐的“全球名盘”。
新加坡政府和人民不仅把花草种满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而且在仅有681平方公里国土上的情势下,居然拿出了52公顷珍贵的土地建起了植物园。植物园里,长满各种热带乔木,灌木和奇花异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品种繁多的各色兰草争芳吐艳,在绿影掩映中,生出一片花的海洋。圣淘沙岛是新加坡的精华,在这个三面环海的绿岛上,古木参天,林丛蔽日,花草扶苏,绿岛腹心。一个庞大的音乐喷泉点缀其中,夜色下再加上精彩的激光描绘出美妙画图,使整个绿岛如诗如画,如梦如幻。位于城市中心的伊丽莎白公园也为这座美丽的城市锦上添花,与公园一步之遥,投资达三十亿人民币,形如榴莲果的豪华滨海艺术中心,再为城市增添了耀眼的光华。蔚蓝色的海浪中,浩大漂亮的游轮,精巧如飞的快艇也为这座宁静的城市增加了流动的美丽。这繁花绿树簇拥的城市,魔幻般地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人,仅有360多万人口的城市和国家居然在一年中汇聚了700多万游人,仅此足见新加坡迷人的魅力是何等诱人。
二、名山胜水、名花嘉园是镇江的故有特征
镇江犹如“四龙(长江、京杭大运河、宁镇山脉、茅山山脉)”拱卫,“一水横城,连冈三面”,是一座江山清绝,自古称佳丽的山水名城。镇江的水是大江之水、大河之水,山不大而大、不高而高,山水缭绕,山水相雄,素有“城市山林“天下第一江山”之称。奇幻的色彩、壮美的气韵、奥妙的气象、迷人的传闻、蜚声天下。南朝时“山中宰相”陶弘景称赞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实是欲界之仙境”。宋代学者曾日文说:润州“江山佳绝,襟吴带楚,芙蓉名楼,甘露表寺,幽赏丽观,不出城市。水嬉,则焦庐、裴岩相望于西江之中;陆走,则鹤岭,鹿泉映带于南郊之外……”。宋代书画家米芾更是豪性满怀地赞叹说:“带江万里,十群百邑,绕山为城,临水为隍者,惟吾丹徒……此其所以得山川之多而甲天下之胜也。”明代造园家计成也说:“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择居润州。环润皆佳山水”。
镇江不仅多名山胜水,而且多名花嘉园。杜鹃花俗称“山石榴”“映山红”“红踯躅” 。传说杜鹃花的来历就在镇江黄鹤山。唐代,每年暮春总有两位绯衣女子游于鹤林寺杜鹃花丛中,司花女神。但见萧瑟的山野,火红的杜鹃满山遍野。后来这是道人殷七七,名天祥者,应节度侍周宝之请来润州,令两位花神在重阳节让花盛开如春,于是杜鹃花被天神收归“阆苑”。另一个故事说:唐贞观年间,一位外国僧人从天台山来,钵盂中托着一株杜鹃花,来到镇江。他将此花植于鹤林寺花坛,每天用药剂浇灌,使花树长高达丈余,引得京口百姓倾城而出观花。后人还专门建了一栋杜鹃楼,以供观花。唐代名相李绅有诗云:“鹤栖峰下青莲宇,花满江城世界春。红照日高殷夺火,紫凝霞曙莹销尘”。镇江适宜栽种生长的名花有数十种。
镇江历史上名园棋布。著名的名园有许浑的丁卯别墅、刁约的藏春坞、沈括的梦溪园、米芾的海岳庵、杨一清的石淙精舍等。寺庙园林建筑更有特色:“金山寺裹山、焦山山裹寺、北固山寺冠山、云台山洞中寺。”明代“择居润州”的计成,撰写了我国第一部造园专著《园冶》,总结了造园的意匠手法,被海内外学者一致赞誉为世界园林科学最早的名著。
三、打造形神兼备的山水花园城市
如果说“让”自然在城市中自然地生长,是尊重自然自身的独特价值,那么将城市打造成形神兼备山水花园城市便是城市建设中促进城市环境与自然和谐的途径。
尽管在工业社会的城市中,自然山水一度被排挤出去或者只是作为有限的点缀,但是在城市转型的后工业社会的花园城市建设中,这一人类创造的人工与自然相统一的环境中,自然必须重新纳入城市、城市环境“以山水为体”当然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山水花园城市规划,要坚持以山水为体,文化为魂。既然是建设山水花园城市,无疑要以山水为中心,为骨架。建设山水花园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生存环境构建的主要方向。而“以山水为体,以文化为魂”则是实现这一理想和谐的人类自下而上环境的必然途径,也是达到自然与城市环境和谐的必然途径。需要强调的是城市环境中是山水“为体”,而决不能再是“为饰”。自然山水不能再作为城市环境的装饰,而是要作为城市环境的主体,城市建设必须以山水为骨架而展开。只有以山水为体,才能彻底解决当前自然与城市环境两者在“天人合一”与“生态和谐”方面所面临的窘境。只有在“以山水为体”的途径之下,自然才具有与城市环境同等之地位,“天人合一”的“合”与生态和谐的“和”才能落到实处,更为稳定。
(1)保山护水、显山露水、借山用水
城市中原有的地形地貌是城市自身中最重要的优势之一,特别是城市中的山水,它们既是城市重要的财富,也是城市中最重要的造园元素之一。首先,我们要保护好城市的山水。镇江许多名山胜水在近现代城市建设中都遭到了毁灭性破坏。诸如清末城中尚有的“三山五岭八大寺”,多数已经不见踪影。当前建设山水花园城市,城市建设一定要严格禁止“让山河让路”的种种做法。破坏城市山水,就是历史的罪人。其次,在城市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城市中原有的地形地貌,做到显山露水。镇江最美的是山水,要让镇江的名山胜水充分展示出来。在显山露水的同时我们还要“借”山“用”水。就是充分利用原来城市的地形地貌来营造适宜人居住的生活情境。园林中最为重视“借”这个字。计成在《园冶》开篇《兴造论》中就说到“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他在《园冶》最后又写了一篇《借景》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借”是指园林借周边环境之势,达到“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的效果。在城市中,借的则是城市中的山与水——体宜因借。因为,在这种城市园林化的前提下,我们城市建设的思路可能会发生改变:围绕城市中的山丘、森林、湖泊、具有特定文化意味的地形地貌来建设城市,而不是围绕某个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来建设城市;我们的城市建设应该为城市中的山水、森林、湖泊让路,而非城市的山水、森林为城市建设让路;将山水重新搬进城市已经只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做法,我们现在更应该做的是用我们的心去守护城市中的自然山水所既存的那份神灵。
(2)充分挖掘整合文化资源,建设形神兼备的城市家园
城市园林化体现的是自然与城市环境、自然价值与人类自身价值的完美结合。自然与城市环境的形式构筑山水城市的外在美,而自然与城市环境中彰显的自然自身的独特价值与人的社会价值则构筑山水花园城市的内涵美。对于城市中的自然而言,借山用水彰显自然的价值——自然的真善美,而人的社会价值则需要我们在城市环境中去找寻;这需要建设者去进一步挖掘和整合城市传统文化来实现。将整个城市作为一座花园,所要求的不仅仅是分区域地保护和呈现城市的传统文化,而是应该在将城市打造成一座花园的前提下,将这些文化予以提炼整合,形成有机的整体,成为特色鲜明的城市品牌。
在挖掘和整合中,挖掘是第一步,要把握城市的文脉,寻找到城市的“根”,才能把根留住,把魂守住。但是在挖掘提炼的基础上,着重点应该放在整合上。整合意味着为整座城市、整座花园塑造一种文化氛围、一种文化的积淀、一种贯穿城市园林始终的意境和韵味。这种意境和韵味不是三三两两零落在城市四周,而是作为一个整合后的文化大幕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向市民和游人展现的是整座城市花园的魅力,是整座城市的魅力,而不是几个有代表性的景点和景区。在这层意义上,将城市打造成一座园林,作为景观的一种类型,堪称城市环境与自然和谐并存的典范。
建设山水花园城市,是在城市之中设定现实与理想之间的一条界限,来实现人在尘世中“超然脱俗的生活”,实现城市中一种诗意生活的理想之所。钱学森的 “山水城市”的主要精神是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来融合在一起,使人离开自然又返回自然。这是多么美妙的生活情境,何等至真的审美情境!只要我们融山水文化、名城文化、园林文化、诗词书画文化等于规划建设中。
这种审美情境就不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般遥不可及,她就会孕育在我们日常的城市生活中,孕育在自然与城市环境两者的和谐之中。同样,城市作为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环境,我们追求的也是将其建设成为一种诗意生活的理想家园。家园与城市同样具备构建园林的素材、同是一种诗意生活的理想之所、同样高扬市民“宜居”“乐居”这一理念。将花园类推到整个城市之中,我们所做的只是将原先在花园中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这条界限延伸到城市上而已。
在城市中,我们如何将城市建设为山水花园城市,如何将城市园林化呢?首先,城市一定要有相当多的绿化,重在植树造林,因地制宜栽花种草;其次,城市必须经过人工精心规划,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三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应有良好的素质,具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意识和环境审美意识。做到以上三点,建设山水花园城市就不再成为一个空洞、浮夸的标语口号,而是要让所有的举措都建立在城市平凡生活之中,在平凡举措之中重新诠释“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居留在城市”这句箴言的本意,是实现自然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实现人类自身发展的和谐。
(3)开展创建国际花园城市活动
“山水花园城市”不是把“山水城市”和“花园城市”的概念简单地揉合,而是一个城市形象的重新塑造,它更强调城市内在发展的和谐、有序、高效和繁荣,是自然与艺术、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的高度融合,体现的是科学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客观上说,镇江具备建设山水花园城市的资源禀赋和现实基础。在编制“南水北水”概念性规划时,全球著名的规划组织APA,就首先提出把南徐新城建设成“新花园城市”的规划理念,这也切合镇江多年来致力于提升环境竞争力的实践。虽然镇江在南徐新城规划中没有采用“新花园城市”这一提法,而是引入“山水生态城市”概念,但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生态城市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好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人类住区发展的高级阶段。目前作为一个目标考核体系,镇江市正在积极创建,计划在2012年创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我建议,在此基础上,要积极开展创建国际花园城市活动。国际花园城市的标准是:1、园林景观的美化。指改善园林景观设计、合理应用适合客观环境和城市文化的植物材料的种植和美化城市的其他方式;2、遗产管理。指现存的建筑和园林景观遗产的保护;3、环境保护措施。指通过制定和实施公众环境保护活动、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的状况及环境保护的程度等;4、公众参与。指志愿者、企业和社会对园林景观美化承诺的实证;5、未来规划。指确保园林景观可持续发展的敏感性和创造性规划指标。我们要根据国际花园城市的标准,制订创建规划,分解目标任务,建立创建责任制,在全市大张旗鼓地推进创建活动。广泛宣传,动员全社会参加,争取用5至10年时间将镇江建成国际花园城市。
- 上一篇:梅岭的环境设计与景观布局
- 下一篇:加快园林配套设施建设 适应镇江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