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研究动态 >> 五州山山名研究

五州山山名研究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0-08-26      阅读数:

五州山山名研究

钱永波  张大华

五州山山名的来历,镇江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嘉定镇江志》称:山名不知何时始。前辈多以为登山之绝顶能望五州,而能望的惟真、扬、昇、润四州,并无五州。独《文选》载颜延年《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开头四句云:“虞风载帝狩,夏谚颂王遊。春方动辰驾,望幸倾五州。” 该志对“望幸倾五州”句的注释,引用的是《文选》五臣注本吕延济的注,原文是“九州之地,宋得其五,五州之人,倾心望帝临幸。”而《文选》六臣注本李善注则是:“《尚书》有十二州,宋得其七,故北境云五州。”李善注与该志后面的阐述更切合:晋宋间,淮北流民寓居江左,疑五州之民居此山左右,倾心望帝临幸,因而得名。该志最后的结论是:“一名二义,当两存之。”

我们对此进行了认真考证和合理推断。我们以为,所谓“登绝顶能望五州”说难以成立,不仅是看不到五州,而且所说的四个州中,润州、扬州、昇州是隋、唐时先后首用的,真州则是北宋一段时间内首用的,如果五州山名此前就有,那能看到的州就更少了。

镇江是六朝重镇,南朝时的“五州”是指北方领地,因此,颜延年的“望幸倾五州”诗句,是五州山山名的源头。丹阳市文化局原副局长杨再年同志考证:颜延年诗作于南朝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三月三日(上巳节),中书侍郎颜延年从宋文帝刘义隆幸京口、游曲阿。江苏大学教授吴晓峰博士查阅《文选》,其中有三篇(首)写到“五州”,作者颜延年是南朝宋人,王元长、任彦升都是南朝齐人。可见,在《文选》诗文中,颜延年这首诗是最早提及“五州”的。

又据《江苏史纲古代卷》载:从西晋永嘉之乱起,到南朝宋武帝刘裕卒后一段时间止,即从308年开始到424年以前,先后发生过五次北人南迁,南迁人数90万(包括聚居在山东境内未到长江流域和过江后继续南进到闽、粤一带的),占当时政府领有人口540万的1/6按照《晋书地理志》记载,北方诸州及徐州之淮北共有户数约141万,以每户5口计,共有人口700余万,则北方侨民占近1/8。其中,南迁到今江苏境内(时为徐、扬二州)的26万人,90%侨居于南徐州(州治京口,今镇江市),当时南徐州总人口42万,其中南迁侨民22万,本地居民20万,外来移民超过本地居民。

在迁居者中,有官员,有士族,有黎民百姓。他们不忘北境故士,期望南北统一,在有“五州”之说以后不是很久,也就很自然地会将这座山的俗名(如五老山),改称为历史意蕴深厚的“五州山”了。

正当我们完稿时,吴晓峰教授又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论据。清代兵部尚书、两江总督赵宏恩等监修《江南通志》卷十三《山川》镇江府:五州山在府西三十里,晋永嘉后幽、冀、青、并、兖五州之人流寓京口,故颜延年《车驾幸京口》诗云“望幸倾五州”,疑山名缘起于此。梁武帝曾幸焉,辇道尚存。山有泉,其流所汇曰夕溪。

综上所述,我们确认宋《嘉定镇江志》第二种说法,是符合镇江历史真实的。22万北方移民,思念故土,期望统一,其中的代表人物将原来民间的俗名,演绎为反映他们心声的山名。从南宋嘉定九年(公元1216年)至今,800多年过去了,是给五州山山名作出科学合理解释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