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研究动态 >> 再谈认识、热爱、建设和宣传镇江--老书记钱永波在2019年年会上的发言稿

再谈认识、热爱、建设和宣传镇江--老书记钱永波在2019年年会上的发言稿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9-03-14      阅读数:

 

再谈认识、热爱、建设和宣传镇江

              在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年会上的发言稿

201939

这些年来,常有对镇江的各种议论。对镇江工作上和发展上的议论,例如这些年镇江发展滞后等,这是应当重视研究解决的大事。而一些否定和撤并镇江之类的议论,就涉及到对镇江这个区域中心的根本认识问题。

纵观历史进程,镇江有过不少标记史册的重要年代:西周在此封宜侯,丹徒是江苏秦代实行郡县制的16个县之一,京城铁瓮城是三国东吴第一城,京口是东晋和南朝时期的都会,隋唐至清朝中期是漕运咽喉,近代是对外通商口岸,民国时期定都南京后镇江是江苏省会。但是,近代后期以来,与原来相比,镇江的位置确实是后移了。对此,我们应当以历史唯物论的观点,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按照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家们所嘱咐的那样,科学地“认识镇江,热爱镇江,建设镇江,宣传镇江”

那么,近代以来镇江位置后移的原因是什么?从地理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看,主要是客观原因;当然,也有主观原因。例如,在古代,镇江是长江、运河交汇的重要河口。而近代以来,随着临海城市上海及其邻近城市的迅速崛起,镇江就显得稍后了;再如,铁路、公路等现代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19084月沪宁铁路建成通车,19131月津浦铁路全线通车,本是“华东大埠”的镇江,内河港口优势日渐衰退,转运范围基本局限于里运河和江南运河两岸城镇,商品货物运输量显著下降,更不要说如今现代运输业和沿江港口的大发展了。再如,民国时期镇江县尽管在土地、人口、财政等方面,在江苏各县中位置并不靠前,但是南京是首都,镇江也就成为江苏省会;新中国成立后,南京成为省会,镇江是专区所在地,镇江市成了县级市;1983年江苏实行市管县体制,镇江成为地级市,但是辖区县却由原来的10个减少到4个,辖区面积、人口在全省13个地级以上城市中都是最少的。

当然,也有主观原因。例如,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文物局专家曾说,镇江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破坏严重,重视不够”;工业化前期,在主城区江边和南山建有不少污染企业,这些企业既是当时的利税大户,又是污染大户,以至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不得不搬迁、改造,有的只能破产;市级主要领导人一度变动频繁,20132015年的三任书记,有的任职一年,有的只有九个月,中间还有一年三个月没有书记;还先后发生过一些突出事件和思想作风方面问题,使镇江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损失。

但是,我们说镇江位置后移是相对而言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镇江与其它市一样,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2017年为例,在全省13个设区市中,按常住人口计算,镇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125962元,位居第5位(前4位是苏州、无锡、南京、常州);人均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23元,也是第5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38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4元,也都是第5位。就工业而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046家,已经形成了以资产总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等前50家企业为代表的骨干企业,还有一批富有活力的中小企业,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产业加快发展。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镇江2017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2015年后的谷底,然而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26市中,总量是第18位,人均是第10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经济日报社共同发布的201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镇江综合经济竞争力在全国294个城市中列第32位,在全国289个城市中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列第36位、宜居竞争力列第8位。

更重要的是,镇江具有优越的发展条件:首先是自然生态条件优势,位于长江下游,南山北江,大江风貌,城市山林,江河交汇,内江成湖,城市与自然融为一体,具有建设“公园城市”的优越条件。关于“公园城市”,《城乡建设》2019年第2期有一篇题为《公园城市,具象的美丽中国魅力家园》的文章,作者王香春是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文中写到习近平同志视察成都天府新区时强调“特别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提出“一个城市的预期就是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已家里的花园一样。”镇江是山水城市,已是全国“园林城市”,“十三五”规划提出创建“花园城市”,我认为这些与建设“公园城市”的目标是一致的。就镇江辖区而言,第一长江横贯东西全境,宁镇山脉与茅山山脉横竖其间,江河湖泊、水库塘坝相济,洲滩、湿地、山林、岗坡资源丰富,而且由于有两大山脉,台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减少。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难能可贵的。第二是地理区位优势,从沪宁铁路通车起,镇江就是沪宁线城市群中的一员,如今又扩展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国家长江经济带和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的城市之一。第三是交通运输优势,铁公水、江海河联运,镇江港仍然是国家重点枢纽港之一。第四是教育优势,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理工科基础较好,机电、船舶等科技教研力量较强,职业技术教育也较发达,不仅早已普及了基础教育,也普及了高中教育,大都能考上本科和专科学校。第五是历史文化优势,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丰富而有品位,尤以唐诗宋词、历史名人、传世之作和风景名胜著称。只要我们高瞻远瞩,脚踏实地,自觉融入宁镇扬、长三角一体化,善于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扬长避短,经过近中期的艰巨努力,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时指出的“镇江很有前途”就一定能够成为美好的现实。

我很赞成《苏南现代化示范区规划》中给镇江市的定位:镇江市,要发挥产业基础较好、自然生态良好的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区域物流基地、技术研发基地、创意生活休闲中心,成为现代山水花园城市和旅游文化名城。”这个规划的规划期是20132020年,展望至2030年,应当成为全市共同的奋斗目标。 

那种妄自菲薄、贬低镇江、撤并镇江之议,我们认为是很不恰当的。从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在此设郡开始,至今已1738年;即使以镇江这个地名计,从建“镇江军”算起,已有1045年,从镇江府算起,也已有909年。关于撤并之说,我在网上看到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同志讲的一段话:我们不能简单地、单纯地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通过扩大城市面积、城市版图,来提高南京首位度。我们能做的是要通过新发展理念实践来推动高质量发展水平,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我认为他讲的得很对。据我所知,城市首位度是美国学者马克·杰斐逊1939年提出的,核心内容是研究首位城市的相对重要性。在城市发展理论研究中,对城市首位度的合理性始终争论不休。如今,不少人更将城市首位度简单化为:首位城市的经济总量,在相关地区经济总量中的百分比。这并不科学,也不符合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时代的需要,与我国城市化过程中防治大城市病、发展中小城市、实行农村城镇化的实际相悖。更何况用几合一、并大摊的办法来提高城市首位度,我看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是图虚名、形式主义。

去冬,我浏览夏坚勇史诗般作品《大运河传》,其中写到林则徐与魏源在镇江共商编撰《海国图志》时,作者用了“镇江以它吞天吐地的胸怀迎接林则徐”这样的语句。我理解,作者所以用这样重的语句说事,当然是因为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初期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杰出代表,怀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气概,毛主席还说过我国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赞誊林则徐是我国近代“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而且这次林则徐又是在谪戍新疆途中途经镇江的,在镇江又是为了嘱托魏源编撰《海国图志》这样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而且,镇江也确有这样的气势。作者写道:“吞天吐地是镇江的位置决定的,运河在它臂间浩荡,长江在它脚下雄浑,一个力重千钧的‘镇’字写出了它的壮夫本色。‘地雄吴楚东南会,水接荆扬上下游’(元杨维桢《多景楼》诗句)。这里襟带江海,提挈吴越,永远总是朦艟连翩的浩荡景观。但舌天吐地不一定就表现为喧嚣浮躁,……镇江恰恰是一座不事张扬的城市,它甚至有点灰头土脸的,……镇江只有劳碌的份儿,而劳碌者总是沉默的。但沉默的精神不在于享受沉默而在于积聚力量,如果把沉默惯性化恰恰是背叛了沉默的精神。于是便有了粱红玉击鼓战金山和辛弃疾‘何处望神州’那样的大声音,因为有了这大声音,它平日里灰头土脸的沉默才不是一种无奈,而显出了比喧嚣更有力量的大气。”这段话使我想起了汪国真《山高路远》中的诗句:“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不论激越还是宁静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

以上所说,归根到底就是:镇江要自信,要搞上去,我们都应为此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