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研究动态 >> 17年第三期研究会议

17年第三期研究会议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6-15      阅读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目录
重要会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在镇江市召开
沈  辉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上的致辞  惠建林
优秀传统文化是党政领导者的良师益友           钱永波
会长会议
会长会议纪要
成果展示
京杭运河镇江服务区文化墙策划方案(摘编)
宁镇快速通道镇江段历史文化及景观方案研究(摘编)
镇江市传统村落文化研究(摘编)
西津湾长江渔村和旅游开发研究报告(摘录)
京江柳氏与同善堂研究(摘录)
连镇铁路建设对镇江发展影响研究(摘录)
简讯二则
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组织参观新四军磨盘山抗战旧址群
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考察名城建设保护成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内政治
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在镇江市召开
沈  辉
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和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10月12日下午在镇江市召开。
  镇江市委书记惠建林出席研讨会并致辞,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省政协原副主席陈宝田出席研讨会并讲话。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荣誉顾问、原南京军区副政委兰保景,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荣誉顾问、省政协原副主席沙人麟,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庆元、韩杰,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原会长钱永波、名誉会长李壮云、会长任振棣,省、市专家学者以及论文作者等120余人与会。
王庆元同志主持研讨会开幕式。
惠建林同志在致辞中说,这次研讨会在镇江举行,既是对我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工作的肯定,也对我们做好改革发展各方面工作,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镇江是一座文脉绵长、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将深入挖掘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一系列学术和应用研究,把具有时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开来、传播出去,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丰富营养,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惠建林同志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为镇江的建设发展多提宝贵意见。
陈宝田同志在讲话中说,党的十九大将在本月18日召开,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和各团体会员单位,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学习中要联系实际,更好地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续写中华文化新篇章。他还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专题研究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对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依靠专家学者,发挥会员作用,坚持学术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相结合,逐步向社会智库转型等经验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为现实服务能力强,自我发展能力强,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能力强,他们的工作走在我省炎黄文化研究系统的前列,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这次研讨会在镇江召开,也是借此机会宣传、推广和学习他们的经验,以提升我省炎黄文化研究系统的办会水平。
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的办会经验,在会上作了书面介绍。
韩杰同志主持研讨会的大会交流发言。
镇江市委钱永波老书记作了主旨发言,他说,在我们党实行全面从严治党之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这是把反腐败斗争和思想政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的。这四者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共同构成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要素,使广大党员具有坚定信念、优良作风、严格纪律。他列举“以民为本、实事求是、开拓创新、选贤与能、公正廉洁、学以致用”六个方面的内容加以说明。他指出,我们坚信,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只要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反腐倡廉、健全机制和加强思想政治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党一定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葆青春活力!
有13位论文作者在大会上交流发言。
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周毅之对研讨会作了小结。他说,这次理论研讨会在服务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方面,发掘了江苏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作了较深层次的分析、归纳、提炼,形成营造党内良好政治生态富有启发性、激励性、导向性的许多新观点、新结论等四个方面的收获,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精心研讨的成果,应该充分肯定。他还对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了三点建议,一是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政治责任心和民族责任感;二是要结合我省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三是认真讲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特别是江苏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
理论研讨会期间,与会人员还参观了镇江市博物馆和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内政治文化
建设”理论研讨会上的致辞
惠 建 林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下午好!
在举国欢庆建国68周年、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来自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及各团体会员单位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齐聚镇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以文化研究为载体助推“两聚一高”新实践,十分有意义。我代表镇江市委、市政府,向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来宾表示诚挚欢迎!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文明结晶,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开拓奋进的力量源泉。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就充分汲取了“以民为本”“安民富民”的民本理念、“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政治哲学、“知行合一”“清正廉洁”的思想品格、“勤勉奉公”“经世致用”的人文精神等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内政治文化,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
镇江是一座文脉绵长、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不仅诞生了《文心雕龙》《昭明文选》《梦溪笔谈》等中华文明史上的煌煌巨著,也留下了南宋名将宗泽抗敌御辱、民族英雄文天祥舍生取义、“辛亥上将军”赵伯先献身革命等充盈正气的传奇故事。我们将深入挖掘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一系列学术和应用研究,把具有时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开来、传播出去,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丰富营养,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这次研讨会在镇江举行,既是对我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工作的肯定,对我们做好改革发展各方面工作也将到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当前,镇江发展正处在机遇叠加、挑战并存的重要“窗口期”。我们将牢记习总书记“镇江很有前途”的殷切寄语,强化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先进政治文化,在互融互促、相得益彰中集聚发展正能量、增强城市凝聚力、提振干部精气神,加快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也恳切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在工作之余多来镇江走一走、看一看,为镇江的建设发展多提宝贵意见。
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和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优秀传统文化是党政领导者的良师益友
—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
                 钱永波
在我们党实行全面从严治党之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这是把反腐败斗争和思想政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的。这四者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共同构成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要素,使广大党员具有坚定信仰、优良作风、严格纪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五千多年历史发展中积累而成的,是我们党内政治文化最丰富的精神宝库。以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中华箴言》为例,在为人立德、为政立功、为学立言方面,就选录了从孔子到孙中山历代思想家或主要经典中的人生箴言2510条,加上每条都有注释和串解,全书达到80万字。著名教育家、中国思想史专家、时为南大名誉校长的匡亚明同志在“序”中写到,这本书是《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副产品,当时《丛书》已经出版和即将出版的有50部,总共要出200部;我注意到,以他为主编的这套书,2006年已经出齐,洋洋6000万言。从这个例子中,就可见我国传统文化资源之丰厚。当然,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继承和弘扬的是精华部分,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不是坠力。
习近平同志2013年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暨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大会上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我们体会,确实如此,就连《诗经》中所说的“小康”、《礼记》中所说的“大同”,都可以与我们的奋斗目标相衔接。就党政领导者而言,优秀传统文化更是良师益友,在以民为本、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法治思想、多谋善断、选贤与能、团结合作、公正廉洁、学以致用以及经受磨炼等等方面,都可以从中得到教益。这里列举六方面的内容加以说明。
一、以民为本。最早的是《管子》中说:“以人为本,本治则国治,本乱则国危。”再就是《尚书•夏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则说:“民为贵”。当然,那时好的君王是“为民作主”,而我们是“人民当家作主”,“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 。但是,民本思想是相通的。习近平同志今年 “7.26”讲话中,讲到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就充分反映了广大群众的心声。
二、实事求是。《汉书•河间献王传》中说:河间献王(西汉皇帝第三子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颜思古注释为“务得事实,每求是也。” 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这一古语作了新的解释,成为创造性继承的典范。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这样,实事求是就成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粹,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一个地方或一些方面的领导者,如何将上级指示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地、创造性地、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实在是最基本的功夫。
三、开拓创新。《周易》“乾卦”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系辞上传”中说“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都是开创之意。《礼记•大学》中则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西汉末年著名哲学家扬雄进而说:“道有因有循有革有化。”至于“创新”这个词,《辞海》举例是《南史》中的。由于中华民族善于创造性继承,创新性发展,因而在历史长河中,绝大部分年代都走在世界的前列,而且在世界文明古国中是惟一连绵不断的国家。如今创新更是居于我国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开拓创新是领导者必须具有的坚定意志。
四、选贤与能。《礼记》“礼运”篇中孔子回答言偃(即子游)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贞观政要》载李世民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人,必难致理。今所在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龚自珍在镇江作《己亥杂诗》中的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至今仍为人们颂扬。任人惟贤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我国现行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也有利于选好人、用好人,领导者一定要牢固确立正确的人才观。
五、公正廉洁。《论语•颜渊》中载有孔子的答话:“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孟子•尽心上》中正告说:“人不可以无耻。”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说:“惟公然后能正。”“大抵君子小人只在公私之间。” “既任私意,百病俱生。”(《朱子语类》)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发行了《中华廉吏传》,精选的古代廉吏有71人,并介绍了他们廉洁、公正、爱国、恤民、勤政、奉献等动人故事,其中有我们比较熟悉的诸葛亮、房玄龄、魏徵、柳宗元、包拯、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范仲淹、司马光、岳飞、海瑞、于成龙、郑板桥、林则徐、翁同龢等。在镇江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朝代都有廉政勤政为民的好官,而且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还设有革命廉政教育基地。今年四月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还会同金山公园在一泉景区王公祠旧址重建了《清史稿•循吏传》中的镇江知府“王仁堪纪念馆”,介绍他忠诚爱国、敢于直谏、保护百姓、实政为民、公正廉洁的感人事迹。
六、学以致用。《论语•为政》篇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礼记••中庸》篇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孟子•尽心下》中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书》即《尚书》)北宋理学创始人之一程颐说:“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河南程氏遗书》)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说:“不读书者为俗吏。”真是字字珠矶,至理名言。我们党是学习型政党。看书学习,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结合,有继承,有扬弃,有创新,有发展,是党政领导者应有的品格。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除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一党一己之私利。建党九十六年来,从延安时期黄炎培先生的能否跳出“兴亡周期率”之问,到毛主席从西柏坡去北平时比喻的“进京赶考”,直至如今的“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都经受了历史的考验,跨越了一道又一道坎,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我们坚信,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只要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反腐倡廉、健全机制和加强思想政治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党一定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葆青春活力!
会长会议纪要
10月24日上午,任振棣会长主持召开了会长会议,听取了工作汇报和研究讨论了近期重要工作的按排。
会议听取了关于2018年年会论文撰稿情况的汇报、关于组织全体会员参观市重点建设项目设想的汇报、关于参加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书画展》情况的汇报、关于2017年应用性研究项目完成情况和2018年项目按排设想的汇报。
名誉会长李壮云就如何学习好党的十九大文件精神作了布署,并就近期工作提出要求。
经过研究讨论,会议作出如下决定:
1、组织全体会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文件精神,用党的十九大文件精神指导研究会的各项工作。
2、 2018年年会论文遴选时,组建评审组并召开会议,明确确保质量、宁少勿滥的要求,以体现时代性,增强文化自信。
3、会员考察时间定于11月12日,考察镇江新区至丹阳新建高速公路、孙家村吴国铸铜遗址考古现场等。由王玉国和蓝纯龙负责落实有关事宜。
    4、2017年应用性研究课题:西津湾长江渔村旅游发展研究、运河文化墙项目本月底结题,连镇铁路建设对镇江发展影响研究11月15日前结题。2018年应用性项目要力求保4争5,在理事会召开前确定项目內容。
    副会长范然、赵顺凌、王玉国、赵康琪、罗福春出席会议,监事张俊、副秘书长蓝纯龙列席会议。
京杭运河镇江服务区文化墙策划方案(摘编)
编者按: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受有关方面委托,成立专家组,通过实地踏堪、走访调研、査阅史料、讨论研究,形成了《京杭运河镇江服务区文化墙策划方案》文本,文本共分三个部分:京杭运河镇江段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京杭运河镇江服务区文化墙策划方案;文化墙主要内容的建议方案。现摘编第一部分的第二节京杭运河镇江段的历史变迁以飨读者。
镇江段运河地处丘陵地带,丹阳以北地区以平缓的岗地为主,地面标高为10~33.6米(吴淞基面,下同)不等;丹阳以南地区,地势平坦宽广,地面标高一般为7.0~10米不等,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京杭大运河谏壁、新丰、陵口、吕城、延陵、珥陵等城镇都是悠久历史的聚落。大运河镇江段的历史变迁是:
一 、秦汉时朝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南巡,巡视间,命赭衣徒凿京岘山,开凿了镇江至丹阳的丹徒水道,引长江水入曲阿(今丹阳),使得丹徒水道的入江口西迁至丹徒口(今丹徒镇东),并形成江南运河的雏形,由此镇江地区与太湖流域建立起便利的水上交通运输方式。
东汉末,孙策令孙河屯兵“京”地,在今镇江北固山东高地开设一条运河,南连丹徒水道北入长江,河口在北固山东,称“京口”。京口(河)是今镇江市区内最早的入江运河,是丹徒水道北段入江口的第二次西迁。不久,孙权在北固山京口南的鼓楼岗筑铁瓮城。
东吴定都建邺之后,赤乌八年(245年),孙权“使陈勋作屯田,发屯兵三万,凿句容中道,至云阳西城,以通吴会船舰,号破岗渎。上下一十四埭,通会市,作邸阁。……其渎在句容县东南二十五里,上七埭入延陵界,下七埭入江宁界。于是东郡船舰不复行京江矣”。破岗渎的开通,使太湖流域与南京之间有了稳定的交通联系。
吴后主孙皓还曾命岑昏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全线疏凿徒阳运河改造工程。这一时期,治水有长足进步,突出反映在立埭蓄水、开湖济运两方面。
二、两晋南北朝时期
西晋时,陈敏据江东,引高骊山、长山一带84条溪流之水入练湖,周40里,南朝时扩展120里,使丹徒水道有了一个蓄水库,能及时补充水量,调节水位。即后人所谓“泄湖水一寸,则为河一尺矣。”开历代在江南运河镇江段以湖水济运之先。东晋初(317年),车骑将军司马裒镇守广陵,因丹徒水道浅涸,所需粮食难以从京口支出,经奏请,在京口城南三里截河立埭,于丁卯日这天获准,故名丁卯埭。丁卯埭建成后,保持了徒阳运河北段的一定水位。这是江南运河最早的埭。
建武年间(494-497年),齐明帝“凿丹徒、云阳运渎”,对徒阳运河又作了一次全面浚治,还将徒阳运河的入江口向西延伸至蒜山东侧,即今中华路与长江路交界口,称京江大口,即大京口。至此,徒阳运河丹徒口、京口(河)、京江大口多口门入江的格局已经形成。
三、隋唐时期
  1.炀帝敕穿江南河,镇江成漕运之咽喉
隋统一之后,为满足京师的粮食供给和江南财赋的进贡,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敕穿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里,广十余丈,使可通龙舟”。隋炀帝开筑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河北通州,南接邗沟、江南河,直达杭州成了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中国军事、交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江南运河开通后,镇江作为江南运河的起点,成为南北交通的枢纽,漕运之咽喉,区际性乃至全国性的交通运输地位已经十分突出。
  2.保漕运齐澣疏通伊娄河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润州刺史齐澣澣“开伊娄河二十五里即达扬子县”。伊娄河的开通,大大缩短了渡江的距离,提高了安全性,同时也将长江北岸的岸线一下向南推进二十余里。《太平寰宇记》称:“大江西南自六合县境流入,晋祖逖击楫中流,自誓之所。南对丹徒之京口,旧阔四十余里,谓之京江,今阔十八里。”同时代诗人李白赞曰:“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宋王安石也在瓜洲写下:“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诗句。
自此古运河镇江段主航道开通,从北向南,从瓜洲始到丹阳吕城流入常州止,其路线是:瓜洲-江心金山-西津渡-大京口-主城区-丁卯-辛丰-丹阳张官渡-练湖-陵口-吕城。
    四、宋元明清时期
  1.设粮仓保漕运增入江口
“古代漕运之制,为中国大政”,“立国之本”,徒阳段沿河线“护阐置堰”成为漕运咽喉。南宋吕祖谦在《历代制度祥说》中称:“唐时漕运大率三节,江淮是一节,河南是一节,陕西到长安是一节……此三节最重者京口……京口是诸郡咽喉处。”北宋时,年定漕米达800万石,通过镇江北运的漕粮为400万石,并设立了转搬仓便利漕粮的中转。南宋时,经镇江中转临安(今杭州)的漕粮占各路漕粮总数物68%,又建立了大军仓济运。镇江成为粮食仓储、转运中心和南北货物集散中心。为适应南北漕运的需要,宋代对江口和沿线堰闸进行了修建和完善。先后建成了吕城堰、丹徒闸、越河口闸,开凿了小京口入江口门,使江南运河在镇江形成了多口入江的格局。为了便利粮仓的转运,在北固山下设立甘露港,西通大、小京口,南接穿城运河。宋太守史弥坚“建上下二闸,候潮登否,以益纳上流之舟。”上闸为外闸,与江通连;下闸为内闸,又名登仙闸,与运河相接。宋代与交通有关的官署机构如江口税务、江口税官厅、榷货务、转搬仓监厅等,多设在镇江。
2.元世祖拉直京杭大运河,水运枢纽受重视
元代定都北京,世祖将隋炀帝开凿的古运河拉直,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称京杭大运河。打那以后直至清代,镇江的港口、漕运、商贸呈现出空前的繁荣。为巩固和强化镇江水运枢纽的地位,元明清对京杭大运河镇江段浚治、练湖和闸渡港的整治,仅元代,就浚丹徒河七次,其中全线大规模疏浚六次,疏浚练湖五次,复建了京口闸、丹徒口横闸和越河口闸。
3.港口兴市,商贸兴旺
明朝出台了一系列容许漕运船队的漕丁在保证漕粮运输的情况下,可以顺带当地土特产品沿途自由贩卖的政策,更加剌激了运河的商贸流通。镇江的木材贩运业也兴盛起来。镇江鲇鱼套是江苏最早的木材集散地,有“江南木业鼻祖”之称。
清代康乾盛世,经这里转运的漕粮每年多达400万担,超过了以往历朝。运河入江段两岸酒楼、茶馆、码头、货栈、仓库,以及大大小小钱庄鳞次栉比,出现了“舳舻转栗三千里,灯火沿流一万家”,商家云集、店铺林立的景象。
  4.瓜洲缩小,交汇口各自作用无变化
由宋至明,扬州江岸继续向南淤涨,瓜洲与京口也越来越近,广陵潮也随之消失。《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三云:“宋时瓜洲渡口由十八里,今(明代)瓜洲渡至京口不过七八里。”
元明清(道光前),运河历经多次疏浚,但航道没有发生变化。镇江段主动脉之江河交汇处仍在大京口。小京口、甘露口及丹徒口,谏壁越河口仅起辅助作用。
清末,随着运河漕运功能的丧失,日常维护的缺乏导致河道淤积日益严重,练湖作为镇江段运河最主要的水柜也逐渐萎缩。
五、近代时期
  1.英占镇江港畸形大发展
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年间,镇江成为继上海等五口通商之后长江下游第一个通商口岸城市,镇江的商业发展和城市发展达到了顶峰。由于蒸汽轮船的出现,长江上的航运量大增,位于长江和运河黄金水道十字口的镇江,也因此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之一。其时,长江主航道北移,甘露港、大京口通航能力逐渐让位给小京口。长江南坍北涨,到了同治、光绪年间,老瓜洲城坍没江中(今瓜洲镇是老瓜洲之北四里铺),长江中的征润洲和10多个小沙洲连成一起并不断扩大下移,原位于江心的金山与南岸的西津渡大码头(超岸寺一带)的沙洲连成一片,小码头成了英国的租界。英美国五艘轮船专驶镇江、九江、汉口一线。英在租界内及小京口旁的新河街北侧建造可泊大、中型轮船的栈桥及码头。德、日也分别在英租界沿江或运河平政桥东设趸船、建码头。中国自营的镇江至各内河及长江中下游沿岸城市的航运相继开通。镇江老港区十分繁忙,最盛时有60多家小轮公司,年吞吐量120万吨以上,日客运万人次以上,关税仅次于上海、武汉。
2.漕运停止,二口皆消失
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政府把浙江各州府漕粮转到上海、无锡采办,又指定江苏各县漕粮在无锡集中转运,镇江失去了漕运咽喉作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起,江苏、浙江、山东正式停止征漕,改征折色,镇江漕运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从道光元年(1821年)到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81年间,史载有35年挑浚徒阳运河河段。津浦和沪宁铁路通车后,长江下游南北各省的物资大部分被海运和铁路运输所代替,镇江段大运河的运输作用遂逐渐缩小。加之长江北坍南涨,长江主泓道北徙,边滩扩大,港口淤浅,大京口上的京口闸和中华路一带的通江主干道,渐被江流灌入泥沙,淤浅阻湮。地势较高的甘露港及其关河从同治十一年(1873年)后就没有再浚治,两岸民房坍塌入河,积如山阜,淤阻不通。清末民初,主城区江河入江口,除小京口外,大京口、甘露口均失去通航作用。
3.江河交汇东移至丹徒口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长江主泓尚在焦山与象山之间,此后征润洲继续向东伸展,至民国十八年(1929年),其面积已从0.6万亩扩展至1.8万亩,镇江港也为征润洲包围,淤塞严重。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大水后,征润洲继续下移,主航道已从焦南转向焦北。同年重修了丹徒闸。由于长江南岸江滩不断淤涨,大京口、小京口、甘露港等通江运口深受影响,清同治、光绪后,漕船客舟改由丹徒横越二闸进出长江。丹徒口成了江河交汇主要通道。
4.民国建省会填平二河段
1929年,江苏省政府迁到镇江,为搞市政建设,将淤废的甘露港周边建北固公园,关河填筑成中正路(今解放路)。大京口一直是唐以后的主要入江口门。1933年,由于口门外江滩不断淤涨,已将口门淤平,口门内城区河段最终被废弃填筑成中华路。民国时,主城区江河交汇处仅有小京口一处。
六、建国以后
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大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建设。1958年年底冬闲时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始大规模的疏浚大运河工程。镇江段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期从1958年11月开始至1959年4月结束,第二期工程从1959年11月至1960年9月完成。对老河道进行拓宽疏浚,按底宽28米、底高吴淞零上1.5米标准,对丹阳环城的老运河改道从城东北面直流而下裁弯取直地段的新河道底宽24米,底高相同。
当时京杭运河整治工程的配套工程还包括建设位于镇江市谏壁以西的谏壁船闸,“大跃进”以后调整缓建。为发挥大运河效益,1975年10月谏壁船闸又被批准复建。1976年2月19日正式开工,历时4年10个月,于1980年12月建成交付使用。工程包括船闸主体建筑,上下游引航道,船闸公路桥,节制闸引河工程,公路接线,谏壁越河桥改建及船闸管理所生活设施建筑等。如今,谏壁口已成为江南运河长江运河唯一交汇口,谏壁船闸成为江南运河第一闸。谏壁船闸与谏壁节制闸、谏壁抽水站组成了苏南太湖西部水利枢纽,执行着京杭运河与湖西防洪、排涝、灌溉、航运之重任。谏壁二线船闸建成后双闸运行。
宁镇快速通道镇江段历史文化及景观方案研究(摘编)
编者按:受市公路管理处委托,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成立课题组,就宁镇快速通道镇江段走向、技术标准和节点的设想;312国道镇江段沿线概况;沿线乡镇及主要厂矿;沿线历史文化及其遗存遗迹;对沿线道路绿化、美化和植物配置;对沿线两侧山体田园风光整治;对沿线路牌标识的特色内容等展开调研,形成报告文本。现摘编报告的第一部分以飨读者。
  1、关于宁镇快速通道路线走向的设想
(1)沿312国道镇江段实施宁镇快速通道改造
312国道镇江段是一条使用多年的国家级公路,实践证明,它的选线比较科学,不仅使宁镇两地里程最短,而且直接以丘陵和黄土岗地作为路基,稳定性强,沿线虽途经宝华、下蜀、高资、蒋乔等多个乡镇,带动了公路沿线经济发展,所以,我们建议线型方案沿312国道镇江段实施宁镇快速通道改造是可行的,理由如下:
①312国道镇江段是镇江到南京距离最短的道路,有利于缩短到南京的行程时间;
②能带动沿线乡镇的发展,提升沿江各开发区的品质;
③利用该路现有路基宽度可大大减少征用土地和房屋拆迁工作;
④老312国道经过镇江南徐新城南侧,可与九华山路、檀山路等多条城市主干路进行快速衔接;其快速化改造符合《镇江市快速路网规划》;
⑤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
⑥从镇江到南京現有道路及周边城市建设現状来看,该道路优势显著。
 (2) 镇江城区段路线走向
宁镇快速通道如果确定沿312国道实施改造,其起始点即在宝华镇和仙林交界处;到达戴家门后,再延伸至主城区有两个方案,方案一是沿老312国道(现G346,又称金润大道)至官塘桥,接官塘桥快速道进入城区;方案二是沿243省道经南徐大道进入城区。
其分段里程如下:句容宝华段和下蜀段合计21.2公里,镇江市区段21.3公里(句容交界处到高资12.2公里,高资到官塘桥9.1公里),全长共42.5公里。如果采用方案二,全长37.5公里。    
方案一:新312国道南移后,金润大道依据城市规划,正在改造为城市快速道路。现在借宁镇快速通道建设良机,顺势而为,机不可失。这条道路改造到位后,近期经官塘桥快速干道进入市区,与正在建设的丁卯桥高架相接,远期还可以向新区、扬中、丹阳延伸。
方案二:将快速通道引入南徐大道。
南徐大道是我市新建的一条景观大道。如果在南徐大道上采用高架的方式,高架主线犹如一条灰色长龙, 纵贯在道路上空 , 下方的行人和车辆必将产生压抑感 , 加之一连串粗短的墩柱更令通路空间显得狭隘 , 破坏了城市干道在空间上的流畅性,虽能绿化美化,但估计收效甚微,尤其是雅静的南山之美尽被无情的灰色高架遮挡,势必对景观带来无法弥补的影响,况且还有尾气、噪音等等污染。
如果采用地面快速路的形式,需要将主辅系统分离,又将大大地影响南北方向道路的沟通;如果采用隧道式快速路,它不仅造价最高,与横向的其他道路的衔接也会非常困难,并且对原有管线影响较大,对日后的轨道交通建设带来障碍。
  所以,我们首推方案一。建议让南徐大道继续呈现景观大道的特色。其实,城市道路除有通行功能以外,还有许多城市意义层面的功能。首先它是城市难得的绿色通廊,是城市有限的开放空间和阳光地带,是忙碌的上班族接触绿色和阳光的地方;其次,道路还是城市机体最活跃的结构,是城市生活最动人的公共空间,是城市景观和建筑艺术的视廊和体验的空间;道路还是人们认识与认同于城市的关键元素,在市民心中,南徐大道已是镇江最美的道路之一,是新镇江的象征和记忆。
  2、关于宁镇快速通道技术标准的设想    
我们建议宁镇快速通道的道路设计标准为超一级公路标准,横断面按双向6车道标准设计,全封闭,全立交,主线设计车速每小时100公里。
快速道路的构造型式应当综合考虑沿线地形地质、两侧构筑物以及交通、投资等诸多因素,针对不同路段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构造型式。比如312国道两侧凡已开发建设、未开发但已列入城市未来开发建设用地或定为风景区用地、距自然山体近因修辅道需要开挖山体,对自然环境会造成破坏的路段均应采用高架形式。具体地说,句容宝华段以高架为主、平面快速路为辅;句容下蜀段平面快速路为主、高架为辅;镇江市区段以高架为主,隧道和平面快速路为辅。
现自西向东分述如下:
⑴宁镇快速通道镇江段自宁镇分界至宝华加油站穿越宝华镇区,两侧建筑物密集,拓宽空间较小,建议采用连续高架通过(含S002大桥),利用桥下空间设置辅路。
⑵宝华镇区向东路段至高资,两侧建筑物和控制因素相对较少,以林地、农用地为主,开发程度低,呈现原始田园风貌,北侧部分是规划居住用地,因此 ,可采用平面快速路方式,建议采取在312国道原线进行主线扩容、中央分隔带全封闭、节点立交的快速化改造方案,辅道依据地形和周边环境区别设置不同形式。
⑶从高资至戴家门路,共12.2公里,如采用平面快速路形式由现在30米增加到57米,将新增部分征用土地和房屋拆迁工程量,而且对快速道路两侧民众的横向通行带来诸多不便,尤其对两侧今后的土地开发和经济建设带来深远影响;因此,为减少道路施工用地,有利交通组织,方便沿线出行,提升城市品质,我们建议采用部分高架通过的方式,减少绕行,满足各种不同出行的需要。
⑷改造后的戴家门立交桥延伸到市区,如果使用方案一,建议采用高架和隧道相结合的快速道路,在京沪高铁镇江站前为隧道型式。因为隧道方案有利于镇江高铁火车站城市形象提升,有利于高铁站周边的开发建设,有利于交通枢纽的交通组织。隧道的长度由设计单位确定。
  3、关于宁镇快速通道主要节点方案的设想  
由于该道路沿线经济非常发达、路网比较密集,因此与之相交的线路较多。为方便通行,我们建议与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城市主干道相交处,应采用互通式立交,具体立交方式应根椐地形和周边条件由设计单位确定。与高速铁路和現有输送廊道应尽量采用目前采用的下穿形式,以节约投資。
快速道路与国道、省道、县道以及城市道路相交的节点交通拟采用三种方案,一是互通方案适用于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城市主干路节点;二是简易菱形立交方案适用于一般等级公路、市政道路和规划道路;三是右进右出,适当绕行方案适用于乡村道路。
宁镇快速通道重要节点有五处,它们是与S002相交节点、与S266相交节点、与新建南移G312相交节点、与戴家门S243相交节点、与S86相交节点。
现将这五处节点方案分述如下:
(1)宝华路段与S002相交节点节点
此节点位于宁镇快速通道宝华镇,互通从宁镇界至宝华加油站,采用连续高架通过(含S002大桥),利用桥下空间设置辅路。镇区段设置两对上下匝道,满足主辅出行。
(2)与S266相交节点
此节点位于宁镇快速通道与S266相交处,两侧开发程度低,控制因素较少,拟采用支线上跨等方式实现沟通。
(3)与新建南移G312相交节点
312国道南移后,在高资南侧形成十字交叉,北有通江路,南是新312路口,东往镇江,西至南京,随着高资开发区的建设,城市西翼的快速发展壮大,其车流量会不断增大,为方便高资片区与镇江、南京及新312国道交通便捷,拟采用互通方案。
(4)与戴家门S243相交节点
    宁镇通道在戴家门节点与原G312、S243和通往镇江市区的团山路相交,已经形成枢纽,拟采用互通立交方式,以同时满足宁镇快速通道和通往禄口快速通道的需要。
(5)与S86相交节点
此处节点不仅要采取互通式立交,还要为宁镇快速通道将来向东延伸到大港,预留空间。
镇江市传统村落文化研究(摘编)
——三村一山研究报告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思想,强调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保护好、利用好传统村落,建设美丽乡村,我会承接了市规划设计院委托的《镇江市传统村落文化研究》课题,对黄墟(含马迹山)、槐荫和前隍等古村落展开调研。这三村一山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着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各具特色:黄墟村的特色是传统建筑和名人故居,槐荫村的特色在于民间传说和故事,而前隍村最突出的是以新四军战斗遗址的红色文化,黄墟村旁的马迹山更是以山水相映、地层古老、道观盛名、传说神奇见长。现摘录黄墟(含马迹山)历史文化遗存部分,以飨读者。
  黄墟村有着近千年的变迁发展史和文化资源积累,有影响的历史遗迹较多。古镇上,原有十多个土墩墓,俗称“宝宝墩”。它出现的时间大致在春秋战国之交,距今已有二三千年历史了。据《丹徒县名录》记载,南宋右武大夫殷秉常发现这里山水秀丽,土地肥沃,是子孙耕读的好地方,即用御酒、金鸡换之,并将原名“荒墟”改曰黄墟。明朝朱元璋之子辽王、明内阁首辅杨一清和清乾隆皇帝等曾经慕名前来,且留下诗篇。
马迹山,据说大禹治水曾骑马经过这里,他看见山上郁郁葱葱的苍松,姹紫嫣红的野花,山北远处有一条似玉带一样的扬子江,近处泉水叮咚,鸟语花香,他被这里的秀丽景色所吸引。由于马在这里停留时间较长,因而留下了深深的马足印迹,故而得名。山上留有葛洪的炼丹井等十多处景观,被称为四十二洞天、四十九福地。1704年前的晋永嘉末年(312年),道士王纂就在此活动。南朝永初二年(421 年),紫府观建立。元朝它成为江南最大的道教势力中心,一度统领杭州至镇江沿线的其它道观。
  黄墟(含马迹山)历史文化遗存:
  一、物质文化遗存
黄墟村民国前所建民居约2.1万平方米,占全村民居总面积一半以上。其中冷遹纪念馆为省级文保单位,殷氏六房和殷氏祠堂是沪宁线上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中早期建筑群,现为市级文保单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8 处,另外还有多处传统风貌建筑,构成了古镇老街,现已申报为中国传统村落。
1、冷遹纪念馆
  冷遹故居位于黄墟镇西,建于1917年,建筑规模约7232平方米,系中西结合的两层楼建筑。冷先生参加革命后,老屋由冷先生的亲属居住。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这里先后成了黄墟乡人民政府、黄墟人民公社和黄墟镇人民政府所在地。1992年,镇江市政府拨款对故居进行初步修缮。1998年,文化部又拨专款作为故居维修资金,使故居面貌得以改观。2001年9月,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冷遹故居”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题词,“冷遹纪念馆”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亲题。2002年10月,纪念馆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评为AA级旅游景点,现为中国民建、中华职教社、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殷家祠堂及殷氏六房旧宅
  (1)殷家祠堂
黄墟居民大多数姓殷,现在仅存的宗祠位于古镇东面的黄墟中心小学内,是殷氏的大宗祠。宗祠初建于明代中朝,约1540年前后。清嘉庆七年(1802年),由盐业巨商殷丕列主持,族人共创重建,至今已有200多年。宗祠为九间三进,坐北朝南,另建有其他辅助用房,号称九十九间半,并置宗祠堂名为“东汉世家”。大厅檐前作斗拱,厅前为露天祭台,四周石拱,刻有吉祥图案。后进为供奉祖宗灵龛,两侧有孝子楼,祠堂门前有高大的旗杆石和抱鼓石,为一典型的封建祠堂建筑。
宗祠门前是广场,竖有大石马一对,系用青皮石所雕。广场四周有十多块用来竖旗的基石,中有孔,约有一米见方,每逢吉日或祭祀日,都立杆挂旗,以示荣耀。祠堂门前有大型盘陀石一对,上雕有雄狮。祠内走道长廊可通每一个角落。堂内地面全用质地上乘的灰色方砖铺砌,祠堂前的天井祭台及三面装有的栏杆均用长方条石砌成,石栏的两面均雕有瑞兽花鸟,工艺精妙绝伦。
  祠内每进厅堂,都悬挂匾额,共100多块,布满前中后三厅,它们都是殷氏家族历代历宗获得“进士”“举人”等功名后取得的。
2004年6月,殷氏宗祠列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2)殷氏六房古民居
殷氏六房古民居位于黄墟镇东,与殷氏宗祠相邻。殷氏六房为清武略佐骑尉殷菖于乾隆年末所建。整个建筑面积有2021平方米,距今已有210余年,且保留基本完整。
整座建筑是按“八卦坤六段图”设计,从空中俯看。民居呈“非”字形排列,中间是一条南北向长100米、宽1.5米、顶高约6米的弄堂,屋顶为遮盖式、不透光。弄堂的两端各有前门和后门,供人们进出。弄堂的两侧为木柱构筑,整体相连。民居以弄堂为主线,东西两侧为民宅,东为四进,西为五进,每进三间,坐北朝南,各有天井、花坛,均是花格门窗,自成体系。每进民宅有边门与弄堂相通。不熟悉者,夜晚出入犹如进入迷宫。居宅全为青砖本瓦,结构牢固。东侧最南面有一座敞厅,厅前是天井,天井东面的门墙上有一幅完整精细的砖雕工艺品,上面刻着“龙凤呈祥”“福禄寿喜”“万蝠来朝”“三星高照”和“麒麟送子”等象征吉祥如意,美满和谐的图案,工艺非常精美。现宅内住户均为殷氏六房后裔。电影“江南风云”拍摄时,曾在这里取景。该民居2004年定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3、马迹山玉兰(灵植)
据有关志书记载,马迹山上还长有一种称为“灵植”或“玉兰”的植物。《至顺镇江志》记载:“玉兰,出丹徒马迹山紫府观,遇者以为瑞。其花表里莹白,其色如玉,其香如兰,不根而植,不蓓而花,或自东生,或自西出,然不常有,每遇开时,多于暮春,宋淳祐间此花忽开,郡守李迪作诗歌之。见咸淳志。宋陈辅有二首《玉兰》诗云:“内史北轩多种竹,隐居南洞少栽花。蓝桥西路青青处,拾得璚儿似虎牙。”“净若清荷尘不染,色如白云美若仙。 微风轻抚香四溢,亭亭玉立倚栏杆。”近年茅山溪谷中亦往往有之,或开于秋冬间。《山志》载:其兰芽刻玉,气甚幽,亦芝英之别种。盖其产无定在,其开无定时,真山林间之灵植也。”
《京口山水志》记载:马迹山“其南有隐君之泉,有炼丹之井。而岩谷之幽常产玉兰,香异凡卉岁将大稔,则不根而茁焉。”
《京口集》云:按马迹山玉兰,据土人云:花是草本,开无定处,岁不常有,有则其方,以为瑞兆如是。乃与所谓不根而植,不蓓而花者合。
总之,这种花遇者为瑞,一般均于暮春开花,此花后来曾蔓延至茅山的溪谷中。
但从上述古籍不难看出,它们记述的是一种草本植物,花呈白色,不经过蓓蕾孕育,暮春时节直接抽花而出,香气如兰花,花向不固定。这种古籍记载的“玉兰”极可能是现代植物学中所定义的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它是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这一类兰花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在中国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
古人所说的马迹山玉兰不是现代的玉兰,前者草本植物,后者木本植物,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4、震旦系黄墟组地层
黄墟地区的岩石属于上元古界震旦系岩石沉积,同位素年龄达590-870百万年,地质年代久远,省内出露不多,是宁镇山脉最古老岩石地层出露地点之一。我国最早的一批地质学家,在这里留下了他们工作的脚印,孕育了一批优秀的地质学成果和学术观点。著名地质学家李毓尧、李捷、朱森早在1935年就在黄墟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并且以黄墟命名黄墟系地层,1970年江苏区域调查大队在此基础上,将下奥陶系的一组地层单列出来,命名为马迹山组,后经历了黄墟群、马迹山组、嘉山组及陡山沱组等命名更替。1997年江苏省地层清理时,决定仍采用黄墟组命名,代表了距今8亿年前下杨子地层分布区一套陆架相沉积,对于研究早期地球的气候环境以及后期的构造运动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说明了黄墟地区在地学科学领域的重要性。
  5、古镇“十字街”
黄墟古镇以“十字街”为中心,向东西南北方向延展。另有一条南街横于顶端,街道呈“干”字形,有后街、中街和前街。街道的四周分布着民宅,古建筑以徽派为主。主要街道均为条石路,条石下有下水道。东边有更楼东栅门,西边有西券门,东西长约 600 米。镇南有从马迹山流下来的水渠——九亩塘,它是黄墟的母亲河。
  镇东建有殷氏宗祠,1540年左右初建,1802年重建、扩建。另外还有 6 个分祠,每个都很具规模。尤其殷氏宗祠,高大雄伟, 设计水平和建筑质量都很高,祠内有孝子楼和读书楼,国内少见。
十字街口正中座北朝南原有一块明代石碑“双麟碑”,对面朝西是颇具声望的双麟苑茶馆,其它茶馆还有燕贻堂、郑树堂、一品园、惠风园、怡和园、共和园及立园等。附近的几条街上分布着几十家商店,如正太杂货、勇昌杂货、元成杂货、廷记杂货、庆丰杂货等十多家杂货店,还有春阳堂、济生堂、种得堂及天福药店,皆汇集于此。1928年冷遹先生创建的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改委会旧址、黄墟乡村师范旧址、1937年的抗日自卫团团部旧址均在黄墟小学内。古街上明清时有十多家私塾,还有邮局。黄墟乡村公医院是丹徒县最早的医院。
古镇自然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历史遗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厚,古街、祠堂、故居,古墓,古树,古井保存较为完好,是保持着原生状态的自然村落。
古镇老街当年熙熙攘攘,历经岁月风雨打磨的老街,现在虽然改造成水泥路面,并且满目沧桑,但行走于此,依稀仍能感受得到它当年满是青石板路的辉煌与风采。
  二、非物质文化遗存
1、黄墟古诗
辽王《题马迹》、杨一清《题紫府观二首》、焦竑《送殷生士望归丹徒》、赘亭绶《题马迹山十景》  
  2、民俗风情
⑴黄墟庙会。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日和七月三十日,各举行一得道升天纪念日,七月三十,是佛教中地藏王菩萨金乔觉的诞辰日。
⑵舞龙灯舞狮。每年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农历三月十八、农历七月三十都举行舞龙灯、舞狮等民族文化体育表演。参与人员200人以上,共六七支表演队参加。
⑶喜庆锣鼓。黄墟的喜庆锣鼓,可称为丹徒少有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它是民间的传统技艺。据现在的老人回忆,清末民初殷顺仁、殷顺昌弟兄就善敲锣鼓,之后,经盛敖喜、吕卫民等人传承,直到现在王六一等人仍在延续这一活动,已经传承了至少100多年。他们的鼓点种类有10多种,为各地少有。锣鼓一响,引来周围百姓一片。大家纷纷赞扬黄墟锣鼓敲得好,有特色。所以,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领头人王六一外,还有十多人参加活动,但一般在70岁以上,年龄偏大,亟待挖掘整理并培养接班人。
  ⑷跳马灯。春节前,由民间艺人,用竹篾、彩纸等材料精心扎制成马灯形状。马头为彩纸扎成,有固定式的,也有活动式的,用彩笔绘制,活灵活现,内间十字竹条上还可以插一枝蜡烛。每年正月十三上灯那天,身着彩衣的八个表演者,分别把马灯固定在身前身后,表示骑在马上。由2个人扮演马夫,是表演的主角,他们的精彩武功,赢得百姓阵阵喝彩。这项活动,也已经传承了至少100多年。
⑸其它游艺项目。有舞龙灯,踩高跷,跳王灵官,唱麒麟,跳采茶灯,孔明灯等,在春节庙会时,时常表演。此外还有雕刻手艺。
3、宗教文化
马迹山山势蜿蜒走势如龙,山上有禹王庙、文昌阁、紫府观、地藏庵、会真堂等庙观,每年农历三月十八、七月三十庙会人山人海,此外还有禹王治水、龙洞茶等许多美丽的传说。
  4、龙洞茶的传说
  在马迹山的山腰处,有一个朝天的洞,洞口雾气腾腾,洞口长着一棵茶树,正盖住洞口,洞内终年不见阳光。据说洞里睡着一条青龙,洞口就是这条龙的鼻孔,茶树就是鼻栓,它栓住了龙的鼻子,使青龙不能借助风雨上天。而龙的呼吸却滋润了这棵茶树,人称此茶乃龙茶也。
西津湾长江渔村和旅游开发研究报告(摘录)
编者按:受有关单位委托,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组织专家组对西津湾长江渔村的开发展开研究,并形成报告,现摘录报告文本中的渔村民俗部分以飨读者。
    一、 祭祀、忌讳习俗    
民俗是一种超稳定的时空传承,是个体对群体的认同,具有非法约性的软控功能。广义地说,民俗渗透在生活之中,当然也蕴含在文化之中,在村落文化活动中,这种民俗性特别尤为明显。在渔村,许多民间岁时节俗都要举行富有民俗色彩的文化活动,有的规模浩大,热闹非凡。再者,带有某种神圣性和神秘性的斋天、祭海、敬龙王、庆观音生日等民俗祭祀活动,渔村也是十分讲究的,时候一到,雷打不动,场面蔚为壮观。许多渔村都有自己约定俗成而又代代相传的喜庆节日,如镇江俗称渔民为“打鱼的”,又称“戈帮”。新船下水,船头要钉四绺红绿绸布,叫“如意喜钉”,取“丁财两旺”意。捕鲥鱼生产规矩尤多。渔民早上见面互不喊早,因“早”与“糟”同音。下捕鲥鱼网时,要包粽子,意思粽子粘性大,能粘住鱼。下网要戴帽子,如不戴,捕鱼会光头(落空)。秤鱼时,空篮不能从渔网上过,过了不吉利。渔家讳“住”,故“箸”称筷儿(快);吃完饭,筷儿不能搁在碗上,忌讳搁浅。渔家讳“翻”,吃鱼,不能翻身,称“帆”为“抹儿”;讳“沉”,盛饭称“添儿”;讳“十四”,因谐音“失事”,称为“大十三”。江河船民多供奉镇江王爷,即龙王。民间有镇江王爷系二郎神或宋杨业次子之说,船民亦与渔民同俗。外人及自家女眷上船,不准跨网跨钩;末满月的产妇及月信妇女,不准上船头;从内河进一长江的渔船,每到江口,必备三牲香烛,叩头敬神放鞭炮,求菩萨保佑平安吉利……等等。解放后渔民不再供奉王爷,但各种忌讳仍很多。           二、放排筏的习俗
旧时,西津渡周围放排的排工及木商较多,排筏业的风俗亦较繁。主要分为“开排”与“行排”。开排时,木排分头排、中排、梢排3段,开排时,头排两旁竖立将军柱(即3个大椿,用桐木组成,直径约4尺),中设绞车(车盘直径约1丈),中排搭木棚,棚中设龙王神位,两边备工人食宿及存行排用具,梢排设猪尾(用桐木做成斜形),备挂缆用。头排排面满铺木板,前端设红门,上插小红旗,开排时称为开门红,要选吉日,杀猪宰羊,着神头(即童男子)焚香烛,烧神符,鸣鞭炮,排筏业主要是敬龙王,也有“先敬大王,后敬娘娘”之说。行排时,排上高竖大旗杆,悬天灯,另挂“杨泗将军”(即龙王)和“××木号”大灯笼,老板不得到排头,只有工人才能到排头。
排筏业的行话较多,这些行话叫“哨语”。如数目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镇江叫烟、笔、非、相、湾、庸、草、范、敬。又如小叫“勾八”,大叫“一人”,多叫“双夕”,少叫“小撇”,外叫“夕卜”,内叫“内儿”,客叫 “盖儿”等。〔18〕
三、食鱼的习俗
因为位于长江边,鱼类较多,西津渡附近长江鱼馆很多,食鱼习俗亦频繁。平时以鳊、鮊、鲤、鲫4种鱼为上式鱼,并有“冬鲫夏鲤”之说。婚事食青鱼,取青梅竹马之意。喜庆食鲫鱼,取吉祥如意之意。小孩满月和入学食鲤鱼,取鲤鱼跳龙门之意。新春食鲢鱼,取年年有余之意。居丧忌鲢鱼,避“年年有丧”之讳。放生取黑鱼,谓其头上有七星。此外,婚丧喜事、新春佳节,主人上菜用长形大船盘装整条鱼,意为“有头有尾”。客不动鱼,意为“年年有余”。此俗今仍沿袭。〔19〕
四、婚嫁的习俗
旧时渔民有“渔花子”之称,花子者,穷光蛋也。但渔民不自甘泯灭,不愿
因穷而断绝香火,穷人办穷事,穷事穷办法,照常婚赊,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接桥捕鱼事业。唯终婚嫁生养等,一切从简从俭。

1、婚的习俗。有几句顺口溜可以窥见全豹,“押样(同如今之订婚)几条糕,结婚一身头(衣),一条席子一床被,回门几个包(拜见岳父母等长辈,每人一个包,桃酥和红枣之类),饭食薄薄摊,一锅几样菜。”
2、嫁的习俗。也有几句顺口溜形容其简朴:“青布包袱拎拎(陪嫁妆仓极少,几件随身衣服,青布包袱一拎就算),送夏不谈心(岳家于端午节前给新婚嫁的女婿、女儿送夏装戊服、鞋、帽、扇子等礼,物,谓之送夏),生日一担头,馒头粽子糕(女儿嫁到夫家后的第一个生日,娘家要置备衣物糕粽,到女婿家贺女儿生日,通称“报生日”,以引起公婆、夫婿重视新媳妇生日),满月一担挑,礼到礼到(女儿生子女满月时,外公婆家一也只有几件童衣和粽糕,礼物轻微)。
3、过门礼仪。渔民婚嫁,除极少数在陆上有房屋者外,绝大多数都在渔船上举行。是日,两亲家双船靠拢,男方船居上首,并排相连放好跳板,跳板土铺红布或贴点红纸,媒人引新郎至岳家船上行拜接子礼;析娘拜别父母,然后随新郎从红布跳板土跨过船,一步之间,就算出门、进门了,真是举足轻贡。双方在送亲、迎亲之间,不燃放大爆竹,一是价钱贵,二是防止落水炸不响,反而弄巧成拙;而是用红纸裹竹竿,高挑长串“霸王鞭”,又称“五!`响”或“百子炮”,于船头上燃放,啡啡拍拍,气氛浓郁,倒也热烈欢腾。锣鼓送房等礼仪,一概从简免除。
4、分船同锅分家。儿媳成婚后,老船小放不下,起居诸多不便,那怕借高利贷,也另置小船,供儿媳居住、作业,回老船吃饭、捕捞收入归父母;待到债务还清后,或隔一段时期后,分锅分家,让儿媳独立生活,听凭另觅港口或水口,收入归小辈,长辈不再干预。但保持经常联系,小辈于四时八节捎带点礼品探望父母、公婆。有极其困难的,置不起新船,分不了家的,就只好“祖宗三代住一舱。
5、租船结婚。普遍渔民中,差不多有百分之九十是每户只有一条船,而且是小船。而渔民偏偏多子女,每户几个儿子的,只好出外到别的大船上做伙计,雇佣于人。待到年纪老大才找到配偶需要成婚时,雇主虽然船大有空舱,却不准外人在船上结婚;自家父母老船上又放不下;于是只好临时租用小舶板结婚,礼仪极简。结婚后,新夫妇一同上大船做伙计,雇主倒是乐意接受的,供应一个舱纷他俩居住。
6、渔家幼儿扣着养。旧时渔家子女际遇极苦,哺乳时期船姻船舱,夏热冬冷,父母忙着打鱼,很少顾得上怀抱温存抚爱;待到会爬能跑之时,则齐腰系根绳子,以保护其安全,可是幼儿活动嬉戏就难自由了!开始难免哭闹蹦跳,打滚吵天,可几久天长,也只好习以为常,不服降而服降,安困若素了飞尤可悲叹的是,到达学龄时,没钱就学,故渔民中文盲极多,几占渔民总数的百分之八、九十。即有极少数经济条件稍好者,也只能随船流动就读,或临时寄养亲友处就读,至多读到小学而已。
 
京江柳氏与同善堂研究(摘录)
编者按:镇江柳氏家族源远流长,他们世代或以儒为业,或以商兴家,成为镇江名门望族。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受市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委托,组织专家对京江柳氏与同善堂进行了研究,形成了研究报告。现摘录报告第二部分以飨读者。
京江柳氏在传承的过程中,还不断地细化内容和规范,使其条目化,具有可操作性。在《京江柳氏宗谱》选录有关的家规、家教、家训内容中,以《来止公宗训十条》与《楷人公宗诫十六条》最有代表性,它们既是严格意义上的家规和家教方式,也是清末上乘的家训。   
    一忠于君
古之为臣者,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夙夜匪懈,以事一人。盖士既委贽为臣,则此身非亲之身,而为君之身矣。虽职有大小,事有难易,皆当随分自尽,若稍留一未尽之隐,君即不我责,我将何以对君。昔人有言曰:“居官之法,唯有清慎勤,所以教忠也”。凡我族人有事君之责者,尚其勖诸。
    一孝于亲
  孝为百行之原,人一有此身,匪父何怙,匪母何恃。自少至壮,皆亲之所遗也。顾亲遗我以身,我弗克承颜顺志,尊养其亲,则不孝之罪,虽百身其能赎乎。故孝子,富贵则志在显扬,贫贱则承欢菽水,要使堂上双亲无内顾之忧,有忘年之乐,至问视定省及丧祭诸仪节,载在礼经,宜尊而行也。不然厚本既亏,不可为子尚可为人乎哉!
    一和于兄弟
  人之至亲,莫如兄弟者,一父母所生,同胞共乳,匪若他人隔膜不相关也。今人或独行己志,或偏听谗言,每于兄弟间因财利以起间端,缘田产而成私仇,甚至一言不合即为争斗之阶,抑或一事不谐遂启乖离之象,天性伤,人伦坏矣。昔人有言曰:“同气连枝各自荣,些须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又曰“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此语最堪深省。
    一睦于夫妇
  乾为天,坤为地,天地—大夫妇也。夫主倡,妇主随,夫妇—小天地也。盖夫妇之间,不亢不卑,斯称敌体。乃今之人,或夫凌其妇,或妇讪其夫,其故始由于狎昵过甚,久之,爱薄情驰,渐至宠妾辱妻,因妒成悍,夫妇之间大生嫌隙矣。家门不幸孰逾于是。岂不闻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古人和平之音,至今沨沨乎,其可听也。后世能体其意,则淑人君子之风不难睹矣。
  —信于朋友
  五伦之中,朋友居其一,朋友者,异姓之兄弟也。夫一介之士必有密友,安乐与共也,患难与同也。曷恃乎,恃有信耳。如相尚文貌相结以势利,则比匪贻伤其为损也,大矣。唯一期之以信,语言不相欺,行事不相负,亲君子远小人,收金兰之益,而不至燕昵之讥。惟其信也,昔之称善交者云雷陈管鲍,若而人者,真千古之积者也夫。
    一教子孙
    人之始生,皆有良知良能,然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全其天者,鲜矣。邵康节先生曰:“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言教之不可缓也”。杨大年先生曰:“童稚之学,不止记诵,当先告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事,事事成熟,德性若自然矣。”范鲁公质有训子诗,载在《小学》《外篇》,宜录一遍以授子弟令其熟读。
    一敦礼仪
义,路也。礼,门也。士人持躬接物,洵非礼仪蔑由矣。盖礼莫大于人伦之际,与夫日用饮食,斯须不可离义,莫大于进退之交,与夫酬酢往来,斯须不可失。人既立身,宇宙之内,皆当由是路出入。是门苟一经失足,至于无礼无义,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不可惧哉,不可戒哉。
    一务廉耻
人生天地间,莫不有羞恶之良,谁独寡廉鲜耻者,但此心一汩于物欲,一移于权势,遂有陨其身名而不顾者,岂知士人自命,千古惟“廉耻”二字。此心当时时存省,不可放倒。孟子曰:“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噫嘻,小心翼翼,古训是式,俱直三复斯言。
    一务勤俭
尝见纨绔之儿,习成懒惰,殷富之子,每好奢华,不勤不俭,贫困之阶也。况人又未有不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者哉。夫士勤于读,农勤于耕,工贾勤于业,自足以裕其身家。士俭于室,农俭于野,工贾俭于市,自足以庇其孙。子若不勤,则必至于贫矣,不俭则必至于困矣。书曰:“怙侈灭义,服美于人,骄淫矜侉,将由恶终。”其斯之谓欤。
    一积德行
  德行者,力行于身,而有德于心之谓也。世人亦欲济人救急人危,或因豆羹壶浆之惠,即欣欣然有德色,岂知古人行德皆本于一己之心,往施于人所不必感,出于人所不及知哉。夫人果能积德累行,冥冥中自有宰之者,或于自身,或于其子孙,断断不爽,然吾人修德,要当天所为而为之。明道先生曰:“一介之士,苟存心于爱物,于人必有所济。”故积德行,不论富贵贫贱,力能到处,即做好事,力不能到处,即存好心,凡以求吾之心安而已。
  六世柳可法起草的《楷人公宗诫十六条》进一步细化了京口柳氏家规、家教、家训的细则。如果说前十条指出了该做什么,那么后十六条就是指出了不该做什么。文中说:忠孝节义,先王之所以立教于天下,昔贤之所以垂训于后世者,甚悉。吾兄来止既已师其意著为训词,与我宗族共勉之矣。余又何容赘。第恐习俗移人,贤者不免种种败行相习,而不知其非原其初,未必尽干名犯义之为,极其弊不至丧身殒命破室之家不止,故复举其急宜深戒者十六则,不惮反复而申儆之。凡我宗族当念承先启后,此身关系匪轻,偶一犯科,则终身莫挽,所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者,其在斯欤。幸勿以予言为迂拘,而莫之察也。
  一戒宿娼
  今人恣意青楼,狎游妓馆,每谓野草闲花,不在奸淫之列。不知若辈倚门献笑,送旧迎新,无非利人财耳。财尽则冷面却之,构谋逐之矣。世人堕其术中,身家性命未有不倾覆者。奚为贪顷刻之欢,速败亡之祸乎。至于钻穴踰墙,偷香窃玉,其损德受祸较之宿娼,又不啻倍,蓰凡我族人,首宜痛戒,一涉于此,合族共押入祠,严加惩责,以儆滔淫。
    一戒赌博
    从来赌博,近乎盗贼,三五为群,呼朋引类,不顾廉耻,不择上下,竟日继夜,废寝忘餐,身败名丧而不悔者,其故何欤。总由习与不正人居,始则饮酒,继则赌钱,拈头画卯,希图过二加三,换底偷张,倒四分六,盖利令智昏,遂沉溺不返矣。迨至家资荡尽,落魄无依,虽欲不为盗贼,岂可得哉。今与合族共为砥砺,不独赌博在所必禁,即技艺类于赌博者,亦并宜屏绝。盖以渐不可长也。如有蹈其辙者,皆入祠惩治,切勿姑贷。
    一戒同族争财构怨
    一族之人,非吾兄弟即吾叔侄,推其谊如手足也,原其情皆一本也。然人往往利心一动则争夺起,而兄弟叔侄皆为仇雠矣。夫天下易致者,财物难得者,兄弟叔侄,岂可顾利而忘手足之谊一本之情乎。昔张公艺九世同居,高宗幸其宅,书忍字百余以对,人能于宗族中,凡事以忍自处,则相好无尤,必无构怨之事。若稍不能忍,而见利忘义,以致谤议腾沸,讼狱繁兴,迨其后两败俱伤,虽悔已晚,其不为祖宗之所隐恫,乡党之所耻笑者,几何。
    一戒任子弟在外游荡
    闻之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此逸居无教,所以近于禽兽也。尤可患者,为子弟之日,父兄不能督率,听其流荡忘返,则放僻邪侈靡所不为。夫士农工商各职其业,而后有成,今父兄之教不先,而欲子弟之无败类,必不可得矣。然则有父兄之责者,可不预为之防哉。
    一戒有子多置妾婢
    古人四十无子,则买妾重宗嗣也。未闻有子而多置婢妾者。文中子云:“早婚少聘,教人以偷,妾媵无数,教人以乱,一夫一妇,贵贱有等,士庶之常也。如其不然,而纵欲逞淫,适以自戕其生,且或溺于中不能防微杜渐,其害将至于以卑犯尊,以庶夺嫡,又何以齐家乎?易曰:“履霜坚冰至”,君子所以必谨之于早也。
    一戒什物衣食务求精美
    人之一身,百物备具,要惟以适用而止,奚必雕文刻镂哉。昔王凝以勤俭治家,垣室什物,必求坚朴,曰无苟费也。今世浮嚣成俗,其于什物,务以镌刻为精工,文彩为华丽,黜俭就奢,流极不可底止,悲夫。至若衣食虽人所不可废,然或口极水陆之珍,体饰元黄之丽,左淆右,犹未快意,冰纨雾彀,殊未称心。噫,侈亦甚矣,易曰:“满招损”。孝经曰:“满而不溢,所以常守富也”。旨哉斯言,尔曹其敬守之。
  一戒纵妇女寺院烧香入尼庵嬉游
  礼云:妇人无故不出闺门,有故而出必擁蔽其面,所以远嫌也。今之愚人,惟妇言是听,任其入寺院烧香,在妇女不过久羁闺阁,以为偶尔出游,固无伤耳。不思佛寺道院,无非缁衣羽客,一见可欲,顿起邪心,捧茗献斋,曲为恭敬,他日假化缘之名,为入室之计,其流弊有不可言者。若夫三姑六婆,古人不许入门,凡以防微而远害,今之妇人游戏动入尼庵,以为究系女流,往来无害,而不知其患有更甚于僧道者也。凡我同族有纵妇女入寺院尼庵者,即治以教家不正之罪,慎毋玩忽滋咎。
    一戒攀显宦结亲并借债嫁娶
    昔郑公子忽辞婚于齐曰:“齐大非吾偶也。”君子嘉之。齐景公畏吴之强,而以女远牛山陨涕,千古伤之。然则士虽贫贱,安往不得其为我者。顾乃攀援显宦,结纳姻亲耶。夫我以韦布之素,而仰托于名公巨卿,人不谓其邀荣,即指为附势,可耻就甚。至于交缔馈赠之繁,称贷需索之累,又势所必至,能无后悔。至于婚嫁之礼,应称家之有无不容不及,亦不容或过,倘百计转贷,以求目下美观,而后之受害无穷矣。可不戒哉!
    一戒蓄养歌童俊仆
    僮仆原以供使令,何必有歌童俊仆,故张志和日游山水间,止一童一仆以自随也。每见近世豪华之子,衣轻策肥,洋洋自得,歌童绕其前,俊仆环其后,恒舞酣歌,自鸣快意,不知淫声易以乱性,冶容适以诲淫,防闲不谨将贻中媾之羞,督责过严,更有逃之之患,而不慎欲。
    一戒购置古董玩物
  尝闻古来圣帝明王,贵五谷而贱珠玉,盖谓珠玉虽美,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也。近见豪华之辈,不惜重赀好买古董玩物,无论以假作真,用耳代目,徒听旁人蛊惑,即使果获真品,而摩娑眷恋,卒蹈玩物丧志之讥。然则古董玩物,以何裨于人哉。若以收买可以获利,此又下愚之见。夫古董玩物,原无定价,十百千万,总以贪痴爱欲而成,方其贪爱,既不惜重价求之,及其识破,又欲重价售之,人虽愚,岂必更愚于汝乎。合族其共凛之。
    一戒酗酒争横
    酒以合欢,饮不妨少,酒能乱性,饮不可多。昔范鲁公戒从子杲诗曰:“戒尔勿嗜酒,狂药非佳味。能移谨厚性,化为凶险类。”诚以酒之易为祸也。君子之饮酒也,三爵而油油以退,岂有出于酗者,盖酗酒则性乱,小则争斗,开于樽?,大则戈矛起于几席,皆由一念之纵,不自检束故耳。先王制为酒礼,一献之仪,宾主百拜,虽终日饮酒,而何致醉后凶横哉。
    一戒造假山园亭
    风流儒雅之士,胸中别具丘壑,笔底常绕烟云,即身处陋室,亦啸歌自得。奚藉假山园亭,为夫人惟恐俗不可医,不俗即一草一竹一池一石殊多旷致可取。若俗子胸中俗笔底俗,眼界亦俗,即堆砌假山布置亭沼,亦复种种俗态,然则奚取乎尔。昔楚庄王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之亡国者。国君且然,属在土庶可无戒欤。
    一戒狃于风水久露亲丧
    古礼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土逾月而葬,贵贱虽有殊等,要皆以入土为安也。后世惑于风水之说,以为必得某地,可以致富,某地可以发贵,夫以子孙后来之富贵。预羁今日之亲丧,是欲以父母之残肢朽骨博富贵也。且欲求风水必致迟延岁月,将停柩于室,则有水火燥湿之虞。若暴骨于野,又有雨淋日曝之惨。或因重价购买而破家,或因侵占墓道而争讼,是富贵未得而祸患随之咎欤。为子者第取不湿之地而葬之,则父母之神灵自安,而子孙自受荫庇矣。又何必营逐于堪舆之说哉。
    一戒烧炼致身家败灭
    神仙不可好也。古来好神仙者,莫如秦皇汉武,究身与草木同澌腐耳。岂有服丹药而能长生者哉。乃今人为烧炼之术者,更不在学神仙,而唯知好财色,一以烧炼铅汞铜可变而为金,白可变而为黄,则子赢于母,而财不可胜用矣。一以内丹成,而后外丹就,于是采阴补阳,习于按摩道引之术,而为渔色计,独不思财不可,生而所耗实多,且服金石燥烈之药则受毒必深,势必至精力耗散,身亡而色亦不能常享。呜呼,家资荡费,身命丧亡,是诚可悯也夫。
    一戒坐食不治生业
    华封人曰:天生万民必授之职,士农工商各事其事,皆可谋生。苟无职事则为流荡之子游惰之民,此饥寒之本也。饥寒,则盗心生,无所不至矣。凡人一生无论道艺,只要各寻一件事做。读书固能上进,一技亦足资生,惟有游手好闲便是人间弃物。每见阀阅素封之裔,家计萧条,流为优隶饿莩者,皆无所专习故也。谚云:“家资百万,不如日进分文”。又云:“坐吃必致山空”。虽系常言,可当药石。
    一戒刚愎不听善言
    书有从绳则直之箴,易垂以虚受人之象,凡以善言不可不听也。而不听善言之人,惟刚愎自用者实甚,夫刚愎者有二:一则凶暴之性,粗戾之气,言足拒谏,智足饰非;一则貌厚重而气骄,口嗫嚅而性傲,言之谆谆,听之藐藐,若此皆足以致败亡之祸。大凡有求于我之人,遇我有过必不能相告,以言如有告我以过者,非我至亲即正直之师友,若不因人以察言,因言以自返,而骄亢自居,闻善弗纳,斯人也吾不知其所终矣。
这些宗训里包含了许多中华民族优秀的文明基因,成为柳氏家族的传家法宝,对形成柳氏的良好家风发挥了重要作用。                      
连镇铁路建设对镇江发展影响研究(摘录)
编者按:受市铁路办的委托,我会组织专家对连镇铁路建设对镇江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了报告,报告有三部分组成:镇江铁路及高铁发展概况;连镇铁路建设对镇江发展的影响;几点建议。现摘录第二部分以飨读者。
一、有利于提升镇江的交通枢纽地位
1、镇江交通概况。镇江具有铁、公、水、空立体交通优势。除铁路外,沪宁、沿江、常泰等高速和312、104、233等国道穿越境内,公路网四通八达;长江从北部边缘穿过,京杭运河纵贯南北,增强了镇江港的对外联系及枢纽地位,镇江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全国主枢纽港之一,长江B级航区最接近出海口的对外贸开放港口;航空方面,华东地区最具代表性、标准化 A 类基地型通用机场——大路通用机场建成通航,镇江与周边禄口机场、奔牛机场建立了便捷的集疏运道路,实现了1小时左右快速直达。一个现代化的快速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建立,极大地加强了城际之间、镇江中心城区与各县级市、镇之间的对外交通联系。
目前存在的主要不足,一是从区域及市域层面考虑,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南京都市圈等区域正以一体化发展政策推动城市加快融入区域发展,在此背景下,镇江对外交通及城镇空间组织应对不足。作为直接参与区域竞合的对外交通设施层级不丰富,对轨道交通枢纽在区域和城市中承载功能的定位不清,对未来都市圈城际交流强度的预判不足,与南京、扬州等周边城市的衔接通道数量、通道的复合化上尚有欠缺,尤其是服务城市联系而不是过境联系的城市型通道需要加强。二是交通区位优势和辐射能力有待加强。随着周边城市高速公路、铁路的发展,镇江传统枢纽城市的优势相对减弱,镇江作为连接苏南苏北综合交通要道的地位有所下降。中心城区交通集聚力有待增强,对各个板块的辐射带动能力有待增强。三是交通基础设施与现代化要求仍有差距。多种交通方式共存的综合运输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各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发展仍不够均衡,综合交通网络布局和结构仍需优化,支撑和引领作用有待增强。铁路布局不尽完善,因城市空间沿江布局、东西方向狭长,既有铁路线基本呈东西走向,南北方向通达性不够,缺少十字交汇、经纬交织的高铁枢纽站,未能形成综合客运枢纽的规模集聚效应,句容城区和扬中市存在铁路干线覆盖盲区。公路等级结构不够合理,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不高,干线公路城市化现象加剧,公路通行效率有待提升。港口码头存在同质化竞争,港口集疏运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四是各运输方式协作发展的整体优势不明显,集而不合、全而不强,如何整合提升是关键。公众出行服务方式需进一步优化,货运与物流业转型发展仍需加快。
2、连镇铁路对镇江交通网络布局的影响。连镇铁路的建设对于强化镇江与苏北苏中及苏南地区城市联系、提升交通枢纽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江苏构建“北上南下、西联东出”快速铁路网布局,有利于镇江形成高铁十字枢纽的地位和优势,对于完善区域交通网络、推进跨江融合发展和宁镇扬一体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项目建成后,连镇铁路与京沪高铁、陇海铁路“无缝对接”,形成徐宿淮扬镇通道,具有千古大运河之功能,具有京沪高铁第二通道的重要作用;镇江可直接连接连云港,更好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由连云港往北经山东可衔接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经济圈,再经渤海跨海通道可接东三省,由镇江往南经宣城可接福州以及台北,具有纵贯沿海的京福高铁第二通道重要作用;镇江长江大桥南北公路接线,使该线路同时成为国内最长公路主干线——同三高速(黑龙江同江—海南三亚)的最快捷通道;镇宣铁路也使镇江与长三角另一中心城市杭州之间,可以不再经上海、南京绕行,而是可以直达。诸多优势的叠加,将促进镇江成为长三角城市群重要的交通枢纽,对镇江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连镇铁路对镇江融入区域发展战略的影响。
(1)宁镇扬一体化发展战略。2014年8月,省政府发布《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4—2020年,提出形成“一带三圈”的同城化发展格局,即沿江发展带和以宁镇扬中心城区为核心构成的紧密圈层、次紧密圈层和外围圈层。提出“以重大交通通道为依托,积极培育北部通扬滁、南部镇马、西部淮宁杭、东部淮扬镇四条发展轴,促进大都市区各圈层内城镇、产业功能的相互联系与分工合作,提升区域内部关联度和整体竞争力。”在此,通过连镇铁路及其南延,位于沿江发展带和紧密圈层的镇江,与另外两个圈层及四条发展轴都有了一定联系。
(2)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战略。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提出构建“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宁镇扬涉及的“一圈两带”为南京都市圈和沿江发展带、沪宁合杭甬发展带。在此,通过连镇铁路及其南延,位于“一圈两带”的镇江,与沿海发展带有了更紧密的联系。
(3)扬子江城市群发展战略。扬子江城市群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两区四带”格局,其中南京大都市区包括宁镇扬。规划提出“推进南京都市圈融合发展,放大宁镇扬同城化效应,重点推进仙林-宝华、龙潭-下蜀、汤山-黄梅、六合-仪征等跨界融合,镇江-扬州滨江城市跨江融合。……成为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门户。”而连镇铁路及其南延,使位于南京大都市区和沿江发展带、沪宁发展带的镇江,与沿海发展带、宁杭发展带实现南北贯通,使宁镇扬作为扬子江城市群的核心引擎,将打造成为江苏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综合实力强劲的经济中心,对长江中上游地区也将发挥更加强烈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有利于促进镇江与沿线城市的分工合作
1、高铁促进沿线城市的发展。诸多研究表明,城市的发展与地理环境、资源、人口、交通网络等诸多因素有关,其中城市交通和城市间的高速铁路交通网对城市的形成与经济发展影响最大。高铁建设对沿线城市的规模、经济建设、城市品质、旅游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是提升沿线城市城镇群竞争力。相对于没有高速铁路的周边地区,高速铁路沿线城市增长的机会更大,这使得沿线城镇群的经济规模和竞争力获得了整体增长。二是高铁经济带助力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在高度城市化阶段,以轨道交通为载体引导区域一体化融合,是世界城市群、都市圈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经验,也是当前我国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市化的一个重要共识。纵观英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在现代化的轨道交通体系的支撑和引导下,逐渐发展成了世界著名的都市区、都市圈和都市带,这些城镇密集地区内部拥有丰富多样的轨道交通方式,为提升区域竞争力,推动区域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在我国,京沪高铁途经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沿线城市林立,铁路两端连接着全国经济基础最好、发展速度最快、连片地域最广的两大经济区:京津冀都市圈和长三角城市群。京沪高铁直接缩短沿线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加强了中心城市、发达城市与其他城市、城镇的联系。郑西高铁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第一条时速350km的高速铁路,带动了关中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经济带实现进一步联动、协作发展。2014年12月贵广高铁、南广高铁开通让粤桂黔三省时空距离缩短,2015年9月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让高铁经济合作机制常态化,2016年10月第二届合作联席会进一步落实深化合作战略,沿线十三市(州)签署《高铁经济带沿线城市共同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行动计划》。虽然粤桂黔三省协同发展历程较短,但其形成的铁、公、水、空一体化综合运输旅游体系却让区域经济带实现了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2、连镇铁路推进镇江与沿线城市联动发展。该线路主要产生于区域快速路网空白地区,可满足运输需求,提高区域生产效率,支撑区域经济发展。从连云港到镇江由现在4小时缩短为仅需1个多小时,扬州1小时左右进入上海,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苏北苏中民众的出行通勤方式将彻底改变,企业的发展也将获得更加巨大的空间。高铁带来的交通便利,不仅打破行政区划,推动生产要素和产品加速流动,实现资源的进一步共享,也会加速产业向深层次转移,细化各项功能分工,推动产业从同质化向异质化、专业化发展,促进不同区域间生产力布局调整,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节点城市在区域中功能变化。对于连淮扬,连镇铁路将其与宁镇苏锡常以及上海直接对接,加快苏北苏中苏南一体化进程,对提升苏北苏中对外交通便捷度,更好融入长三角核心区,提升沿线城镇交通区位优势,促进沿江沿河联动发展,以及沿线城市先行先试“跨江融合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镇江,将在区域联动中实现功能提升,作为苏北苏中融入长三角的重要窗口,未来作为福建、江西、安徽融入长三角的窗口之一,城市辐射能力增强,市场空间扩大,将更广泛地与沿线城市连接,吸引各方要素聚集。在这条南北交通枢纽线上,如果抓好机遇,合理运用,镇江将成为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要素的汇集地之一,推动实现南北经济的大交融,从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和空间,促进全市产业快速发展。
3、连镇铁路推进镇江与沿线城市人口流动。城市的发展,不仅要吸引人才,而且要集聚人口。纵观镇江城市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北方民众的入迁是镇江发展重要动力之一。大体说来,北方民众的大规模入迁有四次:第一次是商周时代太伯仲雍南下,他们带来了先进的中原地区文化;第二次发生在东晋时期,受“永嘉之乱”的影响,22万余北方人齐涌镇江,竟然超过当地居民人数(20万人);第三次是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赵构经镇江到杭州,途中部分皇族和随从官员及其家属不愿继续南下,于是在镇江留驻;第四次在1931年,那年的大洪水导致苏北居民大量南迁。由此可见,镇江历来是北方,尤其是苏北、安徽等地民众南迁的主要目的地。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得以自由流动,镇江和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五座城市成为江苏为数不多的人口净流入城市,镇江流入的人口仍然大多来自苏北和安徽,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地缘关系使然。现在,连镇铁路的开通为镇江与苏北人口流动又开启了另一扇方便之门。可充分利用连镇铁路开通的有利条件和镇江的区域竞争力,吸引沿线人口流入镇江。产业规模和人口规模双提升,成为助推镇江跨越腾飞的“左膀右臂”。
三、有利于拓展镇江的城市发展空间
1、高铁枢纽影响城市的空间格局。
(1)促进城市多中心发展。以日本东京为例,20世纪50年代,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以东京火车站为中心的城市中心区快速发展,形成了高密度的中央商务区,与此同时,中心区地价高涨,居住开始向郊外转移,城市功能单中心高度聚集引发通勤时间长、交通恶化等问题。到20世纪60年代,中央商务区办公房出现短缺,政府意识到必须抑制商务功能继续向中心聚集,要向外分散并实现工作和居住就地平衡。因此,1968年第二次东京区域规划提出将生活、教育、研究等设施向郊区疏散,沿高铁线建设新宿、涩谷、池袋等3个副中心来分散中心区压力,引导城市由单中心结构向多中心结构转变。这3个副中心无一例外都位于重要的铁路客运交通枢纽上,凭借其便利的集散条件和强大的集散能力迅速培育出功能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城市副中心。经过若干年的发展,东京地区逐步形成了“中心区—副中心新城—周边新城—公共大交通”的城市格局,建立了包括8个副中心城市(新宿、涩谷、池袋等)、9个周边新城(横滨、千叶、筑波等)在内的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体系,各个副中心城市和周边新城的形成均得益于便捷的铁路交通运输条件。
(2)带动城市周边新城节点发展。高铁站点作为重要的城市交通设施的配置资源,成为城市周边新城以及重点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推进新城和外围城镇组团建设,引导人口布局,不断优化城市空间,若再加上高速公路的相辅相成,人口和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受到正面影响,使得新城成为高铁沿线的新兴发展节点。新城在租金、用地条件上较城市中心区更具优势,成为吸引商务办公、文化会展等企业进驻的重要原因。如果新城刚好位于几个大城市的中间位置,其产生的叠加效应将会使其区位条件进一步提升。欧洲的南特、卡塞尔等城市就是鲜明的例子,靠近巴黎的南特得益于法国高铁TGV的建设而迅速发展,而位于法兰克福、汉诺威、科隆等城市中间位置的卡塞尔也随着德国高铁ICE的开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就镇江而言,铁路枢纽对新城发展的影响也非常明显。镇江建城之初,城市集中于北固山地带,处于点状形成阶段;随着水运发展,城市沿江横列,呈轴向扩展之势;随着水运衰弱和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尤其是1908年沪宁铁路通车,围绕火车站以及联系东西城的大西路形成新的商业区,城市呈连片式生长;2010年以后,沪宁城际站的建设,促进了万达商圈的兴起,京沪高铁站的建设,拉开了南徐新城的框架,并带动了丹徒新城的发展。
2、镇江东站现状和规划定位。
(1)镇江东站现状。现为沪宁城际丹徒站,由于被相邻不远的镇江站和丹阳站分流,且与城区和周边公交配置少、乘客换乘不便,以及每天仅有2班列车停靠等多种原因,导致枢纽作用弱,客运集聚度低,目前日平均旅客发送量21人,日高峰旅客发送量109人,远低于镇江站的14262.8人、34870人和丹阳站的7457.5人、16248人。
(2)镇江东站规划定位。镇江东站位于镇江生态城镇化示范区启动区范围内。2016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下发《关于设立镇江市生态城镇化示范区的批复》。相关规划指出,示范区位于主城区南部,东起京杭大运河,西至句容市地界,北起十里长山以及丹徒新区勤政南路,南至沪宁高速公路,范围包括丹徒区和润州区部分地区,以十里长山和丹徒新城以南区域为主体,包括官塘新城,规划面积230km2,2015年常住人口15万,地区生产总值50亿元。示范区建设将通过探索“耕地基本不减少,建设用地基本不增加”的土地利用方式,集约集聚布局枢纽经济板块、生态休闲旅游板块、商务休闲居住板块、高端制造板块和知识产业板块五大板块,并布局生态农业区域,推动空间复合开发,建立整体低密度、局部高强度的空间格局。镇江东站位于枢纽经济板块,以镇江东站为依托,与城市交通体系相衔接,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将重点打造以商务办公、文化创意为主的站场商务核心区。以镇江东站为地理中心的30km2范围将成为重构城市南部地区空间结构的关键地区,向北—依托以两山(南山、横山)两板块(官塘新城、科技新城)为支撑的原主城区;向南—与丹阳练湖联动发展;向西—借助丹徒主城,带动十里长山地区发展;向东—整合辛丰片区,一体发展。
3、镇江东站区域可成为城市的新增长极。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2017年修订)提出,市域空间结构由“1+3”(一个镇江中心城市+三个辖市)调整为新的“1+3”(一条长江发展纽带+三大功能区),“三区”即由镇江和丹阳构成的镇江都市核心区、东部以扬中为核心的江岛特色发展区、西部以句容为核心的丘陵特色发展区;城市发展方向为“沿江沿路‘T’字型发展,重点向南发展,对接沪宁、优化东西、提升中心。”目前,随着沪宁城际、京沪高铁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南徐新城已初具规模,丁卯科技新城、官塘新城、丹徒新城也处在加快整合发展中。面对“新苏南”到“大苏南”的发展机遇,镇江中心城应紧紧抓住连镇铁路及高铁枢纽建设的契机,拓展向南发展空间,直面沪宁经济走廊,全面融入沪宁都市发展轴。与现有镇江站、镇江南站相比,镇江东站的区位和功能有本质上的提升,丹徒是镇江城市地理上的几何中心,镇江东站区域不仅毗邻主城,而且连接丹阳,312国道创新产业带也可向此延伸,是镇江今后城市发展总体框架中的重点区域,也是城市沿沪宁轴线发展的核心片区。目前看镇江东站距离主城稍远,但与苏州北站、南京南站相比并不算远,只要在交通组织上加强规划设计,在周边开发上予以有序推进,交通动脉交汇点完全可以成为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结构的重构点,成为区域联动发展、一体化发展的增长极。随着镇江东站的建设,生态城镇化示范区将得到强力启动,周边地区可以借机发展起来,丹徒区的城市功能将不断提升,成为镇江新的生态中心、交通中心、经济中心甚至行政服务中心。做大做强丹徒区将加速丹徒南部乡镇融入主城区的步伐,带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强主城与丹阳的联系,推动镇江都市核心区的发展。通过做大做强做美中心城,能够最大程度地服务整个镇江地区,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
四、有利于带动高桥和镇江东部片区的发展
1、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带动世业洲发展的案例。世业洲行政建制为丹徒区世业镇,四面环江,行政区域面积44km2。南面与镇江城区隔江相望,水深20—30米,为长江主航道;北面与扬州隔江相望,水深10米,为长江次航道。2005年润扬大桥建成通车,使世业洲同南北区域的大交通建立起密切联系,世业洲向南与沪宁高速、宁杭高速、312国道相接,向北与宁通高速、京沪高速及扬州市区相连,岛上居民融入城市的时间缩短为2分钟,世业洲从孤岛变成“宝岛”,成为“江中桃源”。世业洲利用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稀缺的原生态岛屿环境,以“生态、旅游、度假、运动”为主题,以水系作为总体布局规划的基本载体,除建设洲东景观公园以外,规划了湿地保护区、度假娱乐区、花园镇区、休闲公园及滨江沙滩区五大功能区,以满足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会议疗养等功能要求,塑造了一个全新的长江生态旅游岛形象,拉动岛内和镇江旅游业及经济的发展。长江国际音乐节已拥有强大的品牌价值,作为长三角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文创产业模式,被海内外媒体多次报道,并逐渐构建起覆盖长三角绝大部分城市地区的宣传营销网络和赞助商体系。迷笛音乐节刷新国内音乐节记录,跻身亚洲A类国际音乐节行列。
2、连镇铁路对高桥片区发展的影响。镇江市丹徒区高桥镇位于镇江东北,由高桥片区和江心洲片区两部分组成。其中高桥片区三面环江,北与扬州广陵区相连,有直通扬州的公路,距扬州市区和扬泰机场各30km;南与镇江新区隔江相望,1986年建成到大港的长江汽渡码头,距镇江市区25km。片区总面积29km2,2015年常住人口19905人,地区生产总值12.32亿元。高桥“裘皮之乡”的美名远播中外,裘皮鞋、裘皮服饰、皮具用品三大门类20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日韩、欧美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永庆船舶、振兴海洋工程等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相继建成投产,农业经济形成了稻麦种植、花卉苗木、生态食品、特种水产养殖并存发展的格局。高桥还拥有15km深水岸线资源,2016年8月印发的镇江市“江海河联动、港产城融合”十大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推进高资、新民洲、高桥、扬中港区高标准建设,高桥港区发展成以新能源原材料江海联运为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培育丹徒临江现代物流园(高桥)。连镇铁路作为“承接苏南、对接苏北”的重要交通干线,将支撑高桥成为名符其实的镇江“后花园”“桥头堡”和“北大门”。连镇铁路扬州东站位于广陵区头桥镇,与高桥镇紧邻;镇江长江大桥公路接线设置高桥互通,将把高桥与镇江连为一体,高桥镇可30分钟上沪宁高速、京沪高速,一个半小时到达南京及苏州、上海等地,并通过同三高速接入全国公路干线网,使各类工农业产品能更快进入国内外市场;还可吸引各地游客尤其是镇江市民到高桥旅游,吸引各方企业尤其是港口物流企业到高桥投资,将促使高桥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
3、连镇铁路对镇江东部片区发展的影响。镇江东部片区包括镇江新区、扬中和丹阳滨江乡镇,其中新区大港片区远离镇江市区超过20km,但一直是镇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也是目前镇江最大的外来人口就业集聚地之一;扬中市紧邻镇江新区,但长期受“江岛”困扰,对外交通联络欠缺;加上丹阳滨江乡镇人口,整个镇江东部片区60多万人口,可以比肩沿线众多城市。根据镇江市“十三五”发展规划,镇江东部片区将加强区域间融合发展,打造镇江产业发展新高地,推进产业发展、综合交通、服务配套、港产城和生态建设等一体化进程,建设新兴产业发展先导区、长江经济带港口物流核心区、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连镇铁路的建设,有助于上述“三区”目标的实现。镇江新区站位于新区丁岗镇境内,南临338省道,距镇江新区核心区约5km,距扬中市主城区约17km。镇江新区站的设立符合新区大港片区向南发展的战略,更能带动新区核心区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加之镇江长江大桥公路接线设置镇江新区互通、大港枢纽,进一步优化该片区公路网络,不仅极大便利镇江东部片区广大居民交通出行,也将为完善周边物流、商贸、制造业等集聚区功能,加速镇江新区港产城融合发展和新区、扬中、丹北“金三角”融合发展提供重大交通机遇。




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考察名城建设保护成果
11月12日,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组织会员100余人,赴现场考察名城建设保护成果。此次活动由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主办,市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镇江博物馆、丹阳市文广新局协办。考察组一行先后察看了镇江新区丁岗镇孙家村吴国铸铜遗址考古现场、镇丹高速上跨沪蓉高速主线桥施工现场、丹阳南朝陵墓石刻荆林段。
孙家村遗址面积约12000平方米,极有可能是当时吴国“国家级”的青铜兵器冶铸“工厂”,该遗址入围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名单。镇丹高速是连接镇江新区到丹阳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全长21.6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每小时120公里,预计明年10月建成通车。丹阳南朝陵墓石刻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齐、梁两代陵墓十余处,陵墓前面有华表、麒麟、天禄、辟邪等石刻,至今保存基本完好。
每到一处,研究会会员们都认真聆听讲解,不时记录,并拿出相机、手机拍摄资料文字、资料图片。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负责人表示:“组织此次‘考察名城建设保护成果’参观活动,是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行动之一。目的是促进广大会员关注热点、贴近生活,写出有较高质量的论文,推动名城建设与保护,为建设‘强富美高’新镇江作贡献。”
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原会长钱永波、原副会长昌万海、名誉会长李壮云、会长任振棣及副会长范然、赵顺凌、王玉国、赵康琪、罗福春出席了考察活动。
   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组织参观
新四军磨盘山抗战旧址群
10月31日,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一行,在名誉会长李壮云、会长任振棣的带领下,参观了新四军磨盘山抗战旧址群。
磨盘山位于茅山山脉中段,东临常州,南至溧阳,西接天王到溧水,北通南京,是连接句容、金坛、溧阳、溧水等地结合部,为苏皖相连的交通要地,军事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茅山地区成为新四军、游击队在江南地区抗击日寇的重要基地,而磨盘山区域是抗日根据地的战略通道和后方基地。1938年夏,新四军一支队到达茅山敌后,根据陈毅司令员的指示,最早在磨盘山区廖正扬家设立了新四军的交通站、兵站,传递情报,护送人员来往,转运物资。皖南事变后,苏南新四军被统一整编为新四军六师,下辖十六旅和十八旅两个旅。十八旅分布活动于东路地区,十六旅活动于茅山地区。新四军六师军实科在附近的方山(磨盘山区一小山)南麓苏家大凹开设了枪械修理所(为部队修理枪械,制造火药、手榴弹、枪榴弹等军械物资)、被服厂等。
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一行在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张志耕陪同下,首先参观了新四军修械所旧址。
据介绍新四军进入茅山敌后,为解决枪弹不足的问题,派战地服务团深入群众,依靠当地群众帮助,在敌人不容易侦察到的偏僻小村庄和人迹罕至的茅山深处密林里设立若干个分工明确的军工厂、修械所等。位于磨盘山苏家大凹密林的就是新四军的一处修械所,专门修理各式损害的枪支等武器。新四军修械所遗址为砖泥夹生墙结构,通长10.7米、宽7.5米,现已整体坍塌,仅留三面墙基,墙基约高45厘米。修械所遗址范围大约700平方米,修械所遗址房基内经考古发掘,发现一直径约1米的圆形坑,坑内有块状生锈的铁渣,证实为当年新四军修械所修理枪械使用的炼铁锅炉。现釆用玻璃照盖原址进行保护。

接着参观了新四军六师十六旅第三医疗所(后方医院),皖南事变后,活动于茅山地区的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处于日伪顽三方夹击的险恶斗争环境中,期间,新四军六师十六旅第三医疗所(被群众称为“竹林医院”),就设在磨盘山一带的密林中,专救治重伤病员,并为普通群众看病,我国著名的医疗卫生专家崔义田、吕炳奎、朱潮等都曾在第三医疗所工作过。陈毅、粟裕、谭震林、刘炎、江渭清、王必成、吴仲超、钟国楚、吴肃、樊玉琳、王直、王贵福、沈云康、张炳生等新四军指战员都曾驻足于磨盘山区。新四军医疗所遗址范围内面积约1000平方米,遗址为土坯墙结构,通长7.4米、宽5.4米,现已整体坍塌,仅留一段残墙,残墙高1.1米、长2.2米。现已原址保护。


最后参观了新四军坝。据介绍,1943年冬,为了解决军民在山区用水的困难,新四军部队利用战斗间歇在山里的陈庄村和老人山等地修筑水坝、疏浚塘沟等水利设施,造福百姓。现在仍在使用的陈庄水坝就是那时候修建的,群众称其为“新四军坝”、“抗日坝”。水坝一侧是水面约1000余平方米的水塘,坝总长61.8米,坝面宽3.09米,该抗战遗址是一处抗战时期新四军对当地百姓兴建的民生工程,更是反映军民鱼水关系的见证物,至今仍在发挥着民生功能。
目前上述三处抗战遗址已经被列为句容市级文保单位。在科学保存遗址的基础上,在遗址旁正在重建抗战旧址,复原和展示抗战时期新四军指战员在茅山抗日根据地艰苦斗争的场景,并重新加固新四军坝堤。
通过参观的磨盘山新四军抗战旧址群,大家深深感到这些遗址不仅是茅山抗日根据地创建、发展、坚持斗争史上的重要见证,而且这些抗战旧址群的保护和展示又是弘扬革命传统的好教材。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为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努力搞好名城研究工作。
    副会长范然、赵顺凌、王玉国、赵康琪、罗福春及监事张俊、副秘书长蓝纯龙参加了上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