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研究会
图文推荐
我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江 ——在“镇江市纪念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命名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9 阅读数:
我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江
——在“镇江市纪念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命名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钱 永 波
(2016年12月8日)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镇江市纪念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命名30周年座谈会”,我理解不是一场例行的纪念会,而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指示,实现“十三五”城市发展目标的重要活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显示了市领导者和领导机关对保扩和建设好名城镇江的美好愿望和坚定决心。我们老同志都是镇江的一员,很关心我们这座坐落在江河山林中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这里我讲几点看法和建议。
国家审定公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的。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北京等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江苏有南京、苏州、扬州三市。1986年国务院公布第二批上海等3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江苏有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四市。据两院院士、原国家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说:“历史文化名城”的提法是我国独创,外国一般叫“古城”(Old City)、“历史城市”(Historical City)等等。我国这一提法显然包含有历史的、文化的、高水平的三重含意,比较全面。应当保护这些城市和所有城市中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部分,包括历史文物、历史风貌、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历史习俗等等。这样做,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教育价值、美学价值。我理解我国所以用“历史文化名城”这个称号.是从我国历史文脉五千年连绵不断、传承创新、富有活力的国情而定的。周干峙院士在这段话中讲到的四方面价值,根据镇江的特点,我看从广义上讲,还可以加一个生态价值。周干峙院士曾经到镇江参加铁瓮城保护方案的审定,他说铁瓮城因山为叠,缘江为境,山水城融为一体,这是我的家乡苏州城所不完全具有的。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提出了继承创新建设现代化山水城市的设想。镇江本来就是传统的山水城市,城市以山水构图,从带状发展到组团,从渡口发展到港口、对内对外通商口岸。长江是镇江的母亲河,城市滨江而立。长江和运河在市区交汇,城市也随之移动。市区有山林,有森林。山水城市给了我们建设生态城市的有利条件,滨江近海、江河交汇给了镇江港发展江、河、海联运的有利条件。镇江不仅总体上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且有沿江的三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南山国家森林公园与之呼应,还有一批国家文保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如群星璀灿。镇江的历史文化,是以吴文化为基础的南北融合、中西碰撞交流形成的复合型文化。科教三星(祖冲之星、沈括星、茅以升星,月球背面还有以祖冲之命名的环形山),文学双璧(刘勰著《文心雕龙》,萧统主编《文选》),艺术二米(米芾、米友仁),是杰出代表。镇江的传世著作,诗词歌赋,闻名中外。山水文化,六朝文化,革命文化,廉政文化,宗教文化,民间文化,都很突出。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科学规划,分期实施,按照“共绘一张图”的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尽责尽力,全市人民共同努力,镇江建成现代山水花园城市的愿景,一定能够实现。
1954年丹徒大港烟墩山出土了西周青铜器“宜侯夨簋”,这件青铜器内有铭文126字,可以辨认的有118字。经郭沫若、唐兰等大家考证,认定铭文内容是周康王封宜侯,地望就在丹徒一带。按周康王在位的公元前1020年—公元前996年起算,到2016年已有3036—3012年。据我所知,建置在三千年以上的并非镇江一市。《扬州市志》载,“西周初今扬州市区建干(邗)国,标志扬州有行政建置的开始”,按照此说至今也有3000多年。关于吴国的 “宜”邑,省社科院组织编著的《江苏史纲?古代卷》也有记载(该书由江苏古籍出版社于1993年8月出版):“宜是周章之弟虞仲后裔虞侯,改封句吴境内宜邑的姬姓侯国。字令,其父为虞公丁,可能是虞侯仲之子。”中国社科院主办、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西周时期中心区域图》(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10月第一版,1996年6月河北第三次印刷),在“西周时期中心区域图”上,今镇江市区东面就标有“宜”的建置,在春秋时期“楚吴越”图上,今镇江市区东面则标有“朱方县”的建置,区位比“宜”稍有西移。朱方建于何时并无记载,以吴王余祭将朱方授予庆封作采邑的时间—公元前545年算起,至今已有2561年,这个时间也早于周边城市(苏州阖庐城建于公元前514年,扬州邗城建于公元前486年,南京越城建于公元前472年)。三千多年也好,二千五百多年也好,都不能作为骄傲的资本。喜马拉雅山很年轻,才二百几十万年,却是世界上最高的。我们知道,宁镇山脉、茅山山脉是亿年计的。
镇江成为国家历史名城三十年来,在名城保护和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文保单位大幅度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无到有、逐步增加,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成为游览热点,三山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文宗阁、北固楼得到重建,南山成为国家森林公园,南山省级风景区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修建了招隐景区,新建了纪念刘勰及其著作《文心雕龙》和展示镇江历史文化的文苑,西入口及莲花洞景区、北入口及相邻景区已经形成,南山绿道建设深得人心,新区新城的建设使市区大大拓展了,如此等等。与此同时,镇江的经济社会建设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最近,我们根据2015年的统计数字分析了镇江在全省十三个地级以上城市中的位次。由于辖区范围最小,总量大都靠后;但是人均水平大都在第5、6位,无论是全辖区或者市本级都如此。镇江的土地面积、年末常住总人口都是第13位,但按每平方公里人口数计算,镇江是第5位。地区生产总值镇江第10位,人均是第5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镇江是第5位。地方财政收入镇江是第11位,按人均计算是第5位。地方财政支出总量镇江是第13位,按人均计算是第4位。人均“住户存款余额”镇江是第6位。
最近我们十多位老同志到南山看绿道和花鸟市场建设运行情况,总的印象很好,也接触到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1.最紧迫的是现在的体制不利于南山的建设管理。原来是南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统一管理,现在是三山南山管委会和南山管理处、文旅集团、润州区所属社区三个头,谁也管不了谁,很难统一协调。南山的10多平方公里林地,国有的不到3平方公里,大部分是集体的,发生乱搭乱建、砍伐树木等问题,南山管理处无权处理。游客有意见,都找南山管理处,可是许多事他们解决不了。最近国家旅游部门检查,给予南山风景名胜区严重警告。南山还是国家森林公园,而森林公园由农委管。本来属于南山的鹤林景区,现在给了交投。建议市委、市政府对此作专题调研,尽快理顺体制,加强统一管理,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国家和集体的关系,使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使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省级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建设能够顺利进行。2.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制定的森林公园规划中,就确定要在现有植被的基础上进行林相改造,我们希望主管部门尽快拿出具体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地进行,以改善生态环境,丰富景观,满足游客游憩的需要。3.丰富南山绿道沿线的文化内涵和休憩设施。我所看到的南山诗词就有380多首,可以根据沿线不同环境选用。是否可以考虑大体上500—1000米选一处设置休息场所,因地制宜地赋予文化内涵。4.按照规划南山分为六个景区,现在西入口、北入口叫惯了,莲花洞景区的名字却被遗忘了,而莲花洞还是全国榜上有名的古人类遗址。例如西入口紧邻莲花洞景区字却被淹没了。应当规范景区名称。5.南山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鹤林景区有南朝第一帝刘裕的故事、米芾墓,招隐景区有读书台、听鹂山房,还有古人类遗址、天然的地质景观和林木可作为科普资源,在此基础上建议增加寿文化内涵。现在北入口建有一栋楼尚未命名,时有人叫“文心楼”,文苑已有“文心阁”,何必重复用名呢?镇江历史上有“万岁楼”,可以作为文化资源用,又与寿文化相吻合。相邻的竹林寺遗址正在修复,也可以增加寿文化的内容。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管理是综合性的庞大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很重要。市委、市政府抓总,各主管部门各尽其责,团结合作。属于各部门主管的事,主动开展调查研究,拿出可行性方案,必要时还要有备选方案,需要请示汇报的,及时提请市领导拍板。决不能自己主管的事,不作调查研究,不拿方案,就靠“摸领导意图”,这很危险。领导意图从哪里来?归根到底还是从实践中来。各主管部门的同志,应当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内一行,成一行,认真履行职贵,为名城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