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研究会
图文推荐
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9 阅读数:
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李 壮 云
(2017年5月20日)
各位会员、同志们:
我受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委托,向大会报告本届以来的工作。
2016年主要工作
2016年,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建设“人的城镇化”的要求,积极开展名城规划、建设和保护的研究,为推动“强富美高”新镇江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精心组织2016年年会暨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
重点围绕“坚持生态领先、推进特色发展”主题,开展学术研讨,收录论文70篇,充分显示出对名城建设和保护的深入思考。通过编印论文集、专刊,报送市领导及相关部门决策参考,推动成果转化。
二、积极筹划2017年年会暨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
2016年6月,研究会下发了《关于2017年年会撰写论文的通知》,要求重点围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山水花园城市建设等课题开展学术研究;10月,召开组长会议,交流各组撰稿情况,遴选论文58篇,同时,积极做好年会各项准备工作。
三、开展优秀论文评选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论文撰写质量,会长会议决定,开展本届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专家评审委员会按照“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的原则,从本届年会论文集中,评出优秀论文一等奖10篇,二等奖15篇,三等奖20篇,在本次大会上予以表彰。
四、参与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的专题学术活动
积极参与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组织的“江苏地域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术研讨活动,有6篇论文入选大会论文集。有9篇稿件被《炎黄文化》刊物录用。
五、开展纪念名城30周年系列活动
去年,是镇江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0周年。研究会先后举办了《名城镇江文史研究丛书》出版座谈会,与市政协文史委和镇江日报社联合开展纪念镇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0周年征文活动,纪念名城30周年座谈会暨《我与名城30年》征文集首发活动,引起了社会关注,列为镇江市互联网协会与镇江日报社主办的“不忘初心,点赞2016年”镇江“十大文化大事”榜首。
六、深入开展应用性课题的研究
受市规划、交通、城建、文旅等部门的委托,完成镇江传奇文化研究、镇江传统建筑调研报告、《海绵公园规划及概念设计》论证报告、大西路(西段)片区历史文化调研报告和太古山路网工程历史文化研究,组织开展宁镇快速通道镇江段沿线历史文化及景观设计方案课题研究。受相关部门邀请,考察论证了生态新城尚湖湿地的策划方案、北固山前峰和中峰的连接方案和西津音乐厅的软装方案。由老会长钱永波担任王仁堪纪念馆课题组组长,历经6个月建设,该馆已于今年4月建成开馆。
七、编撰和出版《镇江三山文化丛书》
编撰的《镇江三山文化丛书》,通过深度挖掘镇江优秀地域文化,全面反映了“金山、焦山、北固山”文化底蕴、观光景点和发展新貌,于今年4月出版发行。
八、全面部署落实2017年上半年工作
认真筹划和组织换届工作,会长会议专题听取换届筹备工作方案,全面启动研究会章程修改、人选安排、会议议程等各项准备工作。认真开展学术研究,积极参与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专题学术研讨活动,落实向《炎黄文化》刊物供稿任务。切实抓好应用性课题研究,重点围绕西津湾长江渔村研究及旅游开发、京杭运河镇江服务区文化墙策划、黄鹤山磨笄山历史文化、镇江市传统村落文化、竹林寺修复利用、高铁建设对推动镇江发展等六个课题,开展研究,形成报告文本。通过上半年扎实工作,为研究会换届大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本届工作回顾和体会
本届以来,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与保护主线,突出推进城镇化建设、山水花园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三大主题,在学术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上,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果。
一、深化学术研究成果,实现向多角度和系统性研究转变
(一)成功举办每年年会暨学术研讨活动
本届以来,研究会共召开6次年会暨学术研讨会,遴选414篇论文,编辑6集论文集,50余篇论文被省级以上刊物和学术活动选用。为开好年会,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四有”保障机制:一有计划。年初列入全年工作要点,年中下发通知,对年会及论文撰写提出要求;二有检查。会长会议每年两次研究年会筹备及论文撰写工作,召开两次小组组长会议,部署、交流各小组撰稿情况;三有宣传。通过报刊、电视、网站,及时报道年会及论文交流情况,增强名城保护的社会共识;四有转化。在印发论文集的同时,及时归纳涉及名城规划、建设、管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方面的建议,报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二)积极参与省炎黄研究会的专题学术活动
本届以来,研究会积极参加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较好地发挥了团体会员单位的作用。
围绕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组织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弘扬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建设文化强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等专题,我会组织会员撰写论文,共有23篇入选大会论文集。老会长钱永波的《勤政廉政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吴晓霞、吴晓峰、朱珠等会员的论文均作为大会交流;组织编写《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镇江”章节,全面反映和宣传了我市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和23个省级非遗项目;根据“江苏农民新型合作组织的文化建设”课题调研要求,撰写了《镇江市农民合作社文化之品牌简析》等4篇调研报告。自2013年以来,《炎黄文化》共刊发我会会员稿件40余篇,扩大了我会研究成果的影响。
(三)深入开展名城文化学术研讨、调研活动
2011年11月,举行“文宗阁•《四库全书》与镇江学术研讨会”和文宗阁开放日活动,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教授徐雁等知名专家应邀参会。2012年5月,举办的“文宗阁与藏书文化,促进文化发展——纪念镇江文宗阁复建一周年”全国有奖征文活动,共收到论文86篇,进一步提高了我市文宗阁在全国的知名度;根据市委主要领导要求,我会及时成立专家课题组,参与镇江建城史专题研讨,并形成调研文本;开展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宝堰镇考察活动,在积极建议将“四抗会”上升为“国保”的同时,对老街区、老建筑等保护提出了具体建议;完成《镇江市历史文化名镇(村)、古村落调研报告》,分管市长批示“报告很有价值,将完善镇村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利用规划,列入明年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工作,加以推进。”报告中许多意见和建议,被列入了市政府工作报告;完成《镇江市区文物保护单位现状暨保护与利用工作的调研报告》,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认为“对我市更好地制定今后的保护利用方案很有支撑价值”。
与此同时,研究会还积极参与名城建设和保护等全市重点工作,围绕名城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等内容,提出了建议,被《镇江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吸纳。
(四)编撰和出版学术研究专著
通过编撰和出版学术研究专著,为名城建设和保护提供精神财富。在老会长钱永波、昌万海的主持下,编辑出版的《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本届以来,研究会还从新的视角,对镇江历史文化开展研究,编写专著《名城镇江文史研究丛书》《镇江三山文化丛书》《文宗阁暨〈四库全书〉与镇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这些书籍的出版发行,充分显示了镇江地域文化的特色和魅力,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镇江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提升应用性研究水平,实现向直接推动名城建设和保护转变
本届以来,研究会围绕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建设保护,积极开展应用性研究。很多应用性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新亮点。
在山体改造方面:形成的《关于镇江完成22座山体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实施推进市区山体绿化、美化,提供了可靠资料和建设性意见。目前,有关方面根据报告建议,已完成对大部分山体的植被修复,增设了休闲设施,成为市民游园或公共绿地;在北固山历史文化研究课题中,完成的北固楼、多景楼等景点楹联匾额文字创作和撰写的碑记等6项研究成果,被建设方采用;精心策划的南山“烟雨鹤林”方案,已纳入市交通产业集团2016-2017年建设项目。目前,鹤林寺、杜鹃楼的修建工程正在进行中。
在水体保护方面:完成的《镇江江河文化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运粮河、四明河水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研究》等课题报告,受到规划设计部门的肯定;《镇江古运河中段(一期)保护和开发建设策划方案》,部分项目已实施。
在道路建设方面:承担的《云台山路段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课题》《城市进出口公路生态文明建设对策研究》等报告文本,相关单位及时采纳了意见和建议;《312国道城区改线段历史文化与景观设计研究》文本中提出,“将312镇江城区改线段建设成为一条集交通、生态、智慧、低碳为一体的景观大道,在道路节点配置5组历史文化小品”等建议,建设单位正在落实之中;在对《镇江观音山隧道敞开段装饰浮雕设计方案》论证时,我会多次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和交流,对设计方案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施工过程中,研究会还组织专家赴现场指导。该项目竣工后,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及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在历史街区保护方面:提交的《打造镇江文化旅游的明媚月亮》策划文本。委托方认为,文本深挖了文化内涵,提出了解决方案,有利于打造新西津、大西津,让西津渡再上新的台阶;完成的《官塘新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建议规划方案》,部分项目已付诸实施。
在文化景点建设方面:我会策划设计、组织布展的镇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史料陈列馆,于2013年5月正式开馆;完成的《镇江市地质博物馆策划方案》,得到来自地质、矿产、规划、城建等方面20位专家的充分肯定;《“白蛇传传说展示馆”陈列展览方案》被建设单位采纳应用。
三、强化学会整体效能,实现向进一步提质增效转变
研究会始终把改进学风,加强协作,提升效能,作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争创一流学会。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内部管理
建立完善了会长会议、理事会议和年会及学术交流会议等各项会议制度,不断提升工作规范化水平。本届以来,共举办各类会议200余场次,组织考察调研活动20余场,吸收新会员40名。财务管理、财产管理、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得到全面提升,有力地保证了研究会工作有序、有效运转。
2、加强会风建设,提升整体效能
会长会议积极倡导“古为今用、学以致用”严谨务实的学术之风,努力形成一支作风正、业务精、讲团结、能干事的优良团队。各部门加强与会员的经常性联系,积极做好服务工作,及时印发各类通知、刊物等信息资料。各小组围绕重点工作,各负其责、紧密协作,极大地提升了研究会的整体效能。
3、加强学习考察,开拓研究视野
研究会积极开展考察活动,加强学习交流。先后组织全体会员参观考察丁卯茶博园、大路通用机场、航空产业园、镇江长江大桥建设工地,提升了广大会员建设名城镇江美好明天的信心。研究会还组织部分专家参观考察六朝石刻、瓦屋山生态园、土墩墓博物馆、冷遹纪念馆、黄墟传统村落,探讨文化遗址、古建筑保护利用的经验做法,拓展名城保护利用的工作视野。
4、加强宣传报道,树立名城形象
办好会刊。通过两次改版增容,增强了会刊的学术性和可读性,使会刊不仅反映研究会各类会议消息、工作动态,还登载学术研究和应用性研究成果等,丰富了会刊内容。进一步完善网站建设,使网站成为联系会员和热爱名城研究网民的桥梁和纽带。
各位会员,本届以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研究会在学术研究、应用性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镇江市历史文化名镇(村)、古村落调研报告》先后获得省政府社科成果三等奖,《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还获得市政府社科成果一等奖;在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评选优秀成果中,我会4部图书、6篇论文和调研报告、3篇咨询报告参评,获得了13个奖项的好成绩。我会编印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江研究丛书》,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评选为优秀成果奖。2013年,研究会被评为“全国先进社科组织”。
回望历程,体会颇深,本届研究会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绩,贵在“三个坚持”。
一、坚持抓组织强保障
研究会较好地发挥“班子”引领作用。在会长会议集体带领下,研究会指导思想明确,工作思路清晰,研究重点突出,始终把名城建设保护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由于与全市中心工作合拍,和名城建设保护紧密,得到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在重大课题研究、重要学术活动、重点工作安排上,形成了会长会议抓总,分管会长牵头,研究会各部门配合协作的良性工作机制,保证了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坚持抓小组夯基础
研究会现有会员176名,分设5个小组,专业涉及众多领域,通过抓小组活动这个关键,充分发挥了全体会员的作用。一是精心指导和组织小组活动。各小组全年安排活动均在两次以上,同时,还积极组织联组、跨组和全体活动,使5个小组在论文撰写、专题调研和课题研究上,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二是建立研究成果激励机制。在积极做好课题经费保障工作的同时,对会员个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统一纳入研究会系列丛书编纂之中,极大地调动了小组和会员的积极性,形成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三、坚持抓服务增活力
研究会在坚持学术研究的同时,积极拓展应用性研究。本届以来,共完成应用性研究课题32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积极做好项目服务的同时,也弥补了研究会工作经费不足问题。省政协原副主席、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宝田同志对我会“依靠专家学者,发挥会员作用;坚持学术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咨询服务相结合”等经验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对新一届研究会工作的几点建议
2017年,是我市奋力谱写“两聚一高”镇江篇章的重要之年,研究会必须紧紧围绕市委七届二次全会和“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深入开展名城规划建设和保护的研究,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镇江作出新的贡献。在新的一届工作开始之际,我代表第三届理事会提三点建议,供参考。
一、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深入研究本地区优秀历史文化
今年初,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一文件是我们开展名城研究工作的重要指针。我们要牢固树立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发掘和研究那些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的文化内涵。镇江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我们要为挖掘整理、研究探讨、传承弘扬镇江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成绩,取得新进展。第三届理事会已研究制定了《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第四届(五年)学术研究工作规划》,供新一届理事会工作参考。
二、要以高度的使命感,为名城建设与保护出谋划策
发掘和研究历史文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要结合现实需要,做好应用性课题研究,使研究成果能更多地转化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直接为建设“强富美高”的新镇江服务。《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给我们提供了深度研究的广阔空间,我们要通过不懈地努力,将宝贵的文化资源,整合上升为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城市文化品牌,转化为推动镇江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三、要发扬团队精神,进一步提升研究会整体效能
历届的实践深刻地告诉了我们,研究会的生命在于“同心转”,活力在于“协作干”。 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好部门和小组的职能作用,要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协作和配合;要不断加强会风建设,培养紧密联系实际的学术之风,真正使我们的研究成果,为群众服务,为城市服务、为发展服务。我相信,有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新一届研究会的工作一定能做得更好。
5月11日,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召开了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四届组织机构。大会精神对我们研究会新一届理事会的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性。今后,我们要多争取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的指导和支持,积极参加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组织的各项学术活动。
各位会员、同志们,岁月留人意,事业寄真情,作为第三届研究会会长,我衷心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我和研究会工作的关心、支持,也恳请各位老领导、老专家、老同志和广大会员今后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新一届研究会的工作。
最后,衷心祝福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愿学术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