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名城保护 >> 江苏第一个拥有自来水厂的城市——镇江

江苏第一个拥有自来水厂的城市——镇江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4-01-04      阅读数:
江苏第一个拥有自来水厂的城市——镇江
孟宪威
      镇江是江苏第一个拥有自来水厂的城市。1912 年8 月1 日,镇江英租界水厂建成投产,成为镇江城市供水之始。而镇江自来水业的兴起与发展则历经了殖民垄断的屈辱、民族资本的奋起、沦陷时期的苦难、护厂运动的抗争……镇江自来水在跌宕起伏的历史波涛中曲折前行。
      1949 年4 月,镇江解放,镇江的供水事业从此迎来新生。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激情澎湃,走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跃发展,镇江自来水业正以昂扬奋进的姿态走进新时代,在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传承荣光,续写华章。 
英租界水厂成为镇江自来水的发端
      1858 年,英法两国逼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镇江被列入通商口岸。1861 年,镇江正式开埠,英租界同时划立。
      随着时代的发展,英租界当局为满足租界自身用水的需要,开始筹划建设租界水厂。
      1910 年12 月6 日,镇江英租界市政议会举行会议,授权工部局,设计一个能给租界及附近地区提供充足水电的方案。1911 年1 月24 日,租界水厂设计方案获得通过。经公开招标,上海新造船工程有限公司中标。同年8 月22 日,租界水厂建设合同正式签订。
      1912 年8 月1 日,英租界水厂建成供水,厂址位于租界内的五十三坡附近。水厂生产工艺十分简易,由两台双活塞泵从长江镇江码头段取水,经两个压力式滤池过滤后,供给用户使用及水塔储存,日供水能力1000 立方米。镇江自来水由此发端,镇江也成为江苏第一个拥有自来水厂的城市。江苏省人民政府主持编纂的《江苏省志·城乡建设志》记载全省最早的城市自来水厂即为镇江英租界水厂,其他较早的省内自来水厂还有1927 年兴办的常州救火联合会自来泉厂和1929 年筹建的南京北河口水厂等。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英租界当局动议建设水厂之前,镇江工商界的有识之士即多次筹办自来水事业。1906 年,富商席月楼筹办自来水厂,后因资金不足而停办。1909 年,任廷、孙传湘等欲创办自来水公司,刚刚粗有头绪,却因“私招洋股”而被官府饬令停办。其后,南顺记经理朱中孚又准备创办自来水公司,并着手展开前期调查,最终因工程浩大、自来水用户不是太多,加之镇江临江,对自来水的需要也不十分迫切而中止。镇江民族资本与自来水事业的数次擦肩而过令人惋惜不已。
      英租界水厂建成后,除供应租界内用水外,还于租界各栅口设水龙头,向华界供水。租界自来水先是免费给周边居民试用,但一个月后即开始收费,每担取价4 文,不久更是涨至每担20文。
民族资本创办镇江人自己的自来水厂
      俗话说 :“水火不相容”,但镇江人自己的自来水厂却是从大火中催生的。1922 年前后,镇江连续发生几次大的火灾,特别是天主街、银山门的一场大火,几乎烧掉了整条街。为了救火,附近所有的井水全部用光,居民们派代表到租界请求借用自来水救火,租界当局提出的条件专横且苛刻 :“以钟点计算水价,先付银子后给水,到约定时刻停水,再议价钱。”帝国主义资本的垄断与傲慢,使镇江自来水从诞生之初便刻上了屈辱的烙印。
      1924 年1 月,愤懑于屡次火灾救援用水均受制于洋人的局面,城外各救火会聘请陆小波、胡健春、杨光宇、滕儒清等社会贤达募集资金筹建水厂。同年6 月,水厂建成,命名为“镇江第一救火会自来水厂”,地址位于江边龙窝水陆总巡局后的江滩。由于建厂初衷是供给消防救火,因此未建沉淀、消毒等工艺设施,仅用一部小马达从长江抽水,每小时可抽水400 担(1 担约合0.033 立方米)。马达连底脚都没有,用两条板凳垫起来,放置在一个木台上,搭了一间芦席篷遮护。江水抽上来后直接通过管道送到镇屏山上专门设置的一个水箱里,以备天主街一带消防所用。尽管条件如此简陋且供应的只是混水,但镇江人毕竟用上了自己生产的自来水。
      不久,镇江德安池浴室第一个接用镇屏山水箱储存的混水,加以沉淀用做洗澡水,其他浴室也随之效仿。此后镇江各茶水业亦接用混水烧开水。于是第一救火会水厂在南马路商会门口、圣寿井、山巷万安救火会、天主街第一救火会等处设置售水点。
1926 年4 月,经救火会董事会决议,将第一救火会自来水厂更名为镇江自来水厂,并成立镇江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吴季蘅任总经理。与此同时,在洋浮桥小江边街新建一座水厂, 对长江原水进行净化处理,设计规模为675 立方米/ 日。同年水厂建成投产,并逐步发展用户, 但仍以地方消防安全为主。据统计,当时自来水用户有1234 户,约占全城居民户数的5%。
蓬勃发展的一段时期
      1927 年3 月,大革命的浪潮席卷至镇江,英租界当局被迫交出租界警权。租界威风不再, 侨民锐减,住户日少,租界水厂的经营陷入困局。1929 年3 月,中英两国开始就镇江英租界的交接问题举行正式谈判,英方提出将租界水电两厂以5 万银元的价格由镇江商会承购。4 月21 日,镇江商会主席陆小波偕同交涉署官员与英国领事根卓之签订租界水电厂出售合同。租界水厂收回后即并入镇江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镇江“华界”和“英界”水厂并立的局面,就此成为历史。
      1931 年,镇江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改组董事会,由陆小波任董事长,胡健春任总经理,李韧哉任经理兼工程师。董事会改组后,由于人才、资金充足,从而制订章程、整顿业务、添置设备、改善管路,并筹建新水厂,企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1934 年9 月,位于江边马路28 号(今长江路、中华路交叉口北侧)的江边水厂竣工投产。这是镇江第一个现代化水厂,建有进水间、加矾间、滤水间、出水间和平流沉淀池、清水储蓄池等设施,日供水能力超过7000 立方米。江边水厂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在当时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此后40 多年间,江边水厂一直是镇江的主供水厂,以至成为镇江自来水的代名词,留 在许多“老镇江”的记忆中。1934 年底,胡健春因病去世,董事会特地在江边水厂内勒石立碑, 纪念他为水厂创建作出的贡献。      2019 年3 月,“镇江江边自来水厂旧址”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当年的长江之滨,如今的金山湖畔,江边水厂旧址静谧安宁,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憩息在这里,守护着自己的芳华。
      至1936 年9 月,镇江供水区域从原来的偏于城西一隅发展到东至教育厅(今东部战区总医院镇江医疗区),南至省党部(今解放路市中级人民法院),东南至地方法院(今正东路镇江军分区)、民众教育馆(今江苏大学梦溪校区),西南至镇江中学,西至火车站(今车站路)、小太古山。市区普遍安装消防龙头,消防用水概不收费。
沦陷时期遭受极大破坏
      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八一三淞沪抗战开始后,日军飞机对当时的江苏省会镇江进行了多次狂轰滥炸,水厂工人在轰炸中有2 人殉难,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对镇江自来水欠下的一笔血债。
      1937 年12 月8 日,镇江沦陷,江边水厂被日军特务部接收,后与大照电厂一起,被强行并入华中水电公司。华中水电公司(后改名华中水电株式会社)是日本对华实施经济掠夺,统制华中沦陷区水电事业的机构。1940 年10 月,日伪成立华中水电株式会社镇江办事处,后改名镇江营业所。
      日寇霸占水厂期间,水厂工人饱受欺凌。进出大门,必须向站岗的日军点头敬礼,否则就会遭到一顿毒打。上夜班的工人则更加危险,日军一声吆喝,必须赶紧答应,稍有迟延日军就会开枪射击。因此夜班工人在外行走时,必须手提灯笼,以示身份,但这样也不保险,因为有时灯笼会被风吹熄。到最后工人夜间出行,不得不提上两个灯笼,以防意外。
      水电工人并没有屈服,而是英勇机智地与日伪展开斗争。1938 年10 月,日军攻占汉口, 日伪在体育场举行“庆祝大会”,强迫群众参加。在会场上,满怀义愤的水电工人与伪警察发生冲突,一名工人趁乱捣掉供电线路上的熔丝保护,造成全场停电,迫使大会草草收场。此外工人们常用的斗争方式就是消极怠工,破坏设备。拆毁小零件是大家的拿手好戏,有时更把沉淀用的硫酸土成包成包的扔到江里去,消毒用的加矾配件,工人干脆拆下来扔到江中心,这样迫使日寇使用漂粉消毒。因为使用漂粉,工人们就可以设法带出变卖,补贴生活。
      1943 年起,世界反法西斯战局逐渐扭转,日军开始大肆拆运水厂设备和物资,致使水厂生产只能勉强维持。日寇决定对中国用户的自来水实施限量供应,方法就是在水表进口处加装铅饼,铅饼中央只留一个细丝小孔,这样一天也流不到一桶水,老百姓怨声载道。愤愤不平的水厂工人想出对付的法子,在加装铅饼时,暗自将小孔锤大,并帮助大家装地下龙头或者把水缸埋平于地面,加快自来水的流速。日寇欺负中国人的鬼蜮伎俩,就这样未能得逞。
      沦陷期间,镇江自来水生产遭受极大破坏。据1945 年10 月的数据显示,镇江自来水当月供水量为11.33 万立方米,仅为沦陷前的45.6%,而漏失率更是高达61%,可谓满目疮痍。
在英勇抗争中迎来解放
      抗战胜利后,镇江水电沿续合并经营的模式。1946 年3 月,镇江水电事业整理委员会成立,负责管理水电生产。1947 年9 月,整理委员会撤销,成立镇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回到镇江的国民党当局和军队以“抗日功臣”自居,横行霸道,目无规则。国民党政府机关的用水用电公开不交费。军官太太们任意打开消防阀淘米洗菜,谁要是阻止或是说句公道话,就会遭到打骂。驻柴炭巷17 号的国民党军十九旅留守处,长期蛮横欠交水费,水厂工人按章程拆除水表时遭到兵痞们的毒打,两名工人被打得遍体鳞伤,气息奄奄。
      在官官相护、上告无门的情况下,水电工人决定举行罢工斗争。1947 年6 月30 日,水电两厂同时停止生产,100 多名水电工人走上街头开展示威游行,激昂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在古城上空。在工人们的坚决斗争和社会的正义声援下,国民党当局被迫低头,对肇事者进行惩处。罢工斗争的胜利,充分展示了水电工人英勇不屈、团结一致的斗争精神和强大威力。
      1948 年下半年,随着人民解放军在全国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如何完整保护好镇江的水电厂,迎接镇江解放,成为中共镇江地下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年仅21 岁的郭维庚领受了任务。他在水电工人中秘密活动,发展积极分子,水厂工人倪锦忠等被相继发展入党,一大批工人群众被团结起来。1949 年1 月,镇江水电公司地下党支部成立,郭维庚任支部书记。3 月, 人民解放军渡江在即,中共镇江地下工委要求确保电厂大放光明,水厂不能断水。地下党支部秘密组织以地下党团员为骨干的护厂队,同时对生产要害部门进行掌控,做好生产物资的应急储备。4 月22 日晚,守卫水电厂的国民党军队仓皇逃跑,地下党支部立即组织护厂队上岗巡守。4 月23 日,镇江终于迎来解放。在新旧社会的交替时刻,水厂做到了一分钟不停水,完整无损地回到了人民手中。
传承百年荣光,续写时代华章
      镇江解放后,市军管会派军代表进驻水电公司实行军管。1953 年2 月,镇江水电公司在全市企业中率先实行公私合营。1956 年10 月,镇江水电划分经营,成立公私合营自来水厂。
      1977 年,国营镇江市自来水公司成立。
      1978 年12 月,中国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镇江供水事业也开始飞速发展。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年高峰用水季节,都要让部分工厂停产,以保证居民生活用水。当时用水紧张的状况,有句形象的俗语 :“一楼稀稀拉,二楼嘀嘀嗒,三楼眼巴巴。”1978 年,金山水厂建成投产,后续又实施两期改扩建,合计新增日供水能力12.5 万立方米。1995 年,金西水厂建成投产,镇江市区日供水能力达到32.5 万立方米,镇江供水历史上首次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2019 年,大港水厂建成投产,原水取自江心洲深泓,镇江供水历史上首次开启“双水源地”模式。
      2015 年镇江市征润州原水安全保障工程竣工,创造性运用“以空间换时间”的理念,筑起原水安全的三道铜墙铁壁 :一是延时,原水停留时间从不足30 分钟延长到12 小时以上,留出宝贵的预警和处置时间。二是微缩,前置导试水厂每小时生产自来水3 立方米,提前预知出厂水质状态。三是置换,遇到极端情况,启动置换小金山湖备用水源,可保障全市7 天的生活用水需求。中国供水安全应急首席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张晓健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该工程富含科学性和创新性,是原水“慢跑入库”技术在长江流域的首次运用。
      镇江自来水质地优良一直是镇江人民引以为豪的城市标签。金西、金山和大港水厂均采用深度处理工艺,意味着镇江自来水出厂水达到可直接饮用标准。取消屋顶水箱、建设标准化二次供水泵房、更换新型绿色材质水管……打通关系水质的“最后一米”,百姓家中的“龙头水”同样优质。
      2003 年起,镇江自来水主管网逐步向乡镇延伸,东至大路、姚桥,南至宝堰、荣炳,西至高资、下蜀,至2012 年底镇江在全省率先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全盘接收原乡镇水厂资产和管理 ;自主筹资2700 余万元投入管网改造 ;漏失率从最初平均70% 以上降低到当前平均15% 以下,镇江农村供水实现从供水质量到服务理念的跨越式发展。区域供水“镇江模式”受到全省乃至全国供水行业的关注与研究。
      走过百十年,恰是风华正茂 ;走进新时代,风景这边独好。2021 年8 月18 日,镇江市自来水公司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更名为镇江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潺潺清泉,源源流长,保证水质,服务人民”,1995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费孝通视察金西水厂时的题词,成为镇江自来水传承百年荣光、续写时代华章的生动注脚。
(作者为原镇江市自来水公司副经理、工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