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名城保护 >> 名城特色“治”中求

名城特色“治”中求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6-15      阅读数:
名城特色“治”中求

邵孟大

  镇江,是一座有山有水有故事的好地方。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普遍希望城市的品位更高、形象更好、环境更雅、物质条件更丰富,幸福指数能够持续上扬。而要实现这些人们群众的向好期盼,则需要城市的管理者们本着对历史、未来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好、建设好、保护好、管理好。
  这些年,镇江新建了很多标志性工程项目,城市的环境、市容、市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与群众的期盼、与苏南的标准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比如,大家热议的养犬问题,一直还没有可观可感的实际效果。有一次在长江路遇到上海游客,他们说:“镇江山水很美,美中不足的就是绿地里、马路上的狗屎太多,有损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再比如,主城区尤其是老小区和风景区的停车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停车难、乱停车的局面。还比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提档升级问题,还没有从低档次的全覆盖,提升到管理水平、从业人员素质、业主满意度都较高的状态。从这些随便列举、随时能看到的现象,我觉得还需要大家一起下大功夫,都以挚爱这座城市的真情真心和真力真劲,不断提升古城品质和优化名城形象。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全面提升全体市民的内在素养
  一座城市,不仅仅是物化的城市建筑和地理标志,更是工作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总和。也就是说,城市管理者和市民的整体素质,最终决定了这座城市的品味和形象。因此,要大力开展名城宣传推介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和市民都来了解了解镇江的悠久历史,领悟领悟镇江文化的丰厚内涵,学习学习先进地区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市民自我管理的先进做法。通过不断提升全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名城意识,进而形成爱名城、护名城、宣名城、管名城的良好氛围。在创建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街道的过程中,在各类媒体专栏、专刊、专版的持续宣传过程中,要把镇江历史文化的传承和镇江新时代精神的融合纳入到宣传教育内容体系和考核指标体系,逐步引领广大城市管理者和市民发自内心地热爱这座城市,以全民的自觉自愿来保护好、利用好、管理好这座城市。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不断延续镇江特有的历史文脉
  我们在庐山景区旅游时,自然会想到苏东坡那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名诗。在镇江生活或者外地游客到镇江旅游,大家会想到什么呢?我觉得,无论城市建设蓝图如何设计、规模如何演变、市容市貌如何改变,都不能自废武功,破坏秀美的自然风貌和丰厚的文化积淀,而必须传承好“城市山林”这一特有的定位。因为,这是镇江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有基因,是破解“千城一面”的不二法门。现在,城市的东南西北到处是宽阔的马路、不断增高的高楼大厦、不断增多的高档小区,还建设了很多区域性市民广场、地下商场等。如果单个地看这些建设成果,大多会认为很美、品位也很高,但如果从镇江的历史文脉延续、区域的整体协调性看,很多项目可以说是败笔,起码是残次品。听说即将全面竣工的苏宁大厦将开办高层观光项目,我不知道将来游客们登顶苏宁大厦后会对镇江有什么具体的感受和评价,起码我感觉是:在一块很大的破麻袋上,零星点缀若干翡翠,而这个破麻袋就是成片的屋顶破败又灰不溜秋的老小区。尤其在白天,俯瞰中山路、解放路、正东路、梦溪路,无论从建筑的风格、建筑的色彩、建筑的立面,还是从这些道路的功能性、路网的完整性,都不太可能对镇江形成正面的观感和评价。这一点,我们必须虚心地向周边的历史文化名城好好请教学习。我建议,宁可少建一两条新道路,结合镇江历史的文脉持色,把钱用在城市功能修补、城市生态修复、城市文脉修葺上。
  三、“咬定青山不放松”,注重城市治理的常态化、长效化
  城市的发展演变是有一个持续演变的过程,城市特色的形成也需要一个不断渐进的过程。现在,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方式方法,还与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不小的差距,治理着力点的本末错位、治理过程的时紧时松的现象还时有出现。建议当前要重点抓好违法建设,乱停乱放、占道经营、污染环境等全市人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按照城市管理的范围、内容逐级落实到各区、部门、街道、社区,强化专业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严格依法管理,做到管理有序、堵而不死、活而不乱。不断扩大市区停车的疏导点,实行统一管理。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提档升级要落实到行动上,把管理工作抓到实处、抓出成效,让住户满意。要认真落实我市出台的犬类管理有关规定,真正让犬主自觉遵守有关规定,使管理的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要通过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截污纳管、疏竣清淤、点源控制、雨污分流、面源治理等工程项目,进一步形成“通”“活”“清”的城市水环境,把城市水系“润万物而不争”的柔美充分凸显出来。
  四、“须从规矩出方圆”,依靠制度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管理好一个城市,需要有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还需要“有法必依”的法治意识,更需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果敢作风。在我市具有地方立法权后,一定要根据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保护建设的相关要求和当前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逐步完善和出台各类规范性制度,真正形成行有令、止有禁、罚有据、处有方的局面。在城市治理中,城市管理者不仅仅是城管队员,而是指从书记市长到社区主任的所有公务人员,他们必须是一群有情怀、高素质、善管理、能奉献的城市治理人员。因此,需要不断培育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执政理念,管好自己的“手”和“嘴”,时刻注意廉洁自律、勤奋工作、树好形象。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城市也不在大。一座形更美、史更浓、文更深、山更秀、水更清、天更蓝、花更艳的城市,形式上 “悦目”、内涵上“赏心”,必将是令人向往的。作为一名退休赋闲的老同志,已经感受到全市上下对标苏南标准、致力全面发展的热度,相信在新一届市委的带领下,镇江定会以优美的环境让人自豪,以良好的形象让人羡慕,以独特的品质让人流连!

(作者为镇江市政协城乡委原主任、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原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