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研究会
图文推荐
镇江未来城市发展和名城保护与建设的战略使命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9 阅读数:
镇江未来城市发展和名城保护与建设的战略使命
吴 杨
【摘要】镇江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和改革开放后第三次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转型升级对城市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同时镇江未来城市建设与发展本身面临诸多现实的挑战。今后若干年,镇江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及城市现代化建设某种程度上将决定这座城市未来上百年乃至数百年的风貌。必须狠下功夫对这颗江河明珠、这块江山美玉精雕细琢,使之更加耀眼夺目。进一步明确名城发展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山水花园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旅游文化城市。同时,要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加快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城市首位度 城市底色 中国长江公园
改革开放以来,镇江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将立足新的起点,展望城市发展未来愿景,提出名城保护与建设的战略定位、战略使命。
一、镇江发展进入新阶段及外部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
1、镇江进入工业化后期和改革开放后第三次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按照钱纳里模型标准划分,镇江经济已经过了工业化高级阶段(4800-9000美元),达到了工业化后期的水平。同时,从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判断,镇江也达到了工业化中期结束、后期开始的阶段。当然,与苏南及国内外其他先进城市相比,镇江所处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的具体点位及发展质量,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同时,与江苏或苏南城市一样,镇江正处在改革开放后第三次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次经济转型升级,涉及面广,核心是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这个时期,是经济增长从依靠投资驱动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阶段,要积极使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要从市情实际出发,处理好跨越发展长与转型发展的关系,努力在跨越发展中促进转型升级,在转型发展中实现新的跨越。
2、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最大的变化是2008年下半年爆发了国际金融危机,终结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本世纪以来世界经济较快增长的态势。国际金融危机将引发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我国将更加自觉地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倒逼压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一定程度上为镇江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历史机遇。要抓住并用好这次机遇,做到早转早得益、转得好多得益。尤其要跟上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步伐,努力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抢占先机,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资源,为镇江经济迈上新台阶,实现更长期、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创造条件。
3、经济转型升级对城市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要加紧跳出城市发展的传统路径依赖,走出一条更理性、更科学、可持续的内涵式城市发展道路。(1)积极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城市。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优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实现新兴产业爆发式增长,努力构建具有镇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2)积极建设功能品质提升城市。把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在注重经济实力提升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结构的优化;在城市空间扩大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功能的完善;在市区人口、建筑总量增加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品质的提升,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和宜游的现代化新镇江。(3)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转型发展的着力点,更加注重源头治理和长效机制建设,着力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大幅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品质。(4)积极建设城乡一体化城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转型发展的重大任务,优化市域空间布局,深入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积极推进新城、新市镇和新农村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二、镇江未来城市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分析
经济能否成功转型,产业能否顺利升级,城市能否转型发展,能否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集聚起新的优势,等等,本身构成了镇江城市未来建设和发展的巨大挑战。除此而外,镇江未来城市发展还面临其他一些现实的挑战。
1、城市发展的现实挑战
挑战一: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与保持个性特色、名城风貌的矛盾。在快速追赶的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特征、城市风貌和城市气质正在模糊化。在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在理念上、思维上、方法上、技术上有所突破,实现创新。如何避免19、20世纪城市建设的通病,走出过分贪大求洋的误区。如何以新的理念理解城市的功能,诠释城市的价值,切实走出一条绿色、低碳、低耗、循环经济的发展之路。如何辨证地看待技术手段的两面性,不过分使用技术,尽可能地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如何洞悉先行世界城市曾经经历的城市化、郊区化、再城市化背后的历史逻辑而有所为、有所不为。如何能以保护和发展兼具的眼光看待传统建筑和旧城风貌,实现发展性保护而不是发展性毁坏。如何使镇江成为面向未来,兼顾传统与现代,中外合璧的高品位、高境界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面对诸多尚未遏住的冲动,补牢仍尤可期。
挑战二:以港兴市与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多元化的矛盾。交通运输方式,往往能够致使一座城市的兴衰。镇江自古依江而建,以港而兴,港口对于镇江城市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方式多元化趋势明显,高速公路等现代快速通道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周边一些非港口城市,由于兴建了铁路、通达了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条件大大改善,其经济和城市发展,迅速驶上了“快车道”。就以港兴市本身而言,长江港口竞争不断加剧,镇江正受到沿江其他港口城市包括部分港口城市新秀的激烈挑战,镇江港的腹地资源正面临新的激烈争夺。以港兴市与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多元化的矛盾,还带来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即城市究竟往哪个方向建设发展。是强化滨江带状绵延发展,还是重点突出城市向南部扩展,建设块状城市;“一城两翼”的空间结构与“双橄榄”的城市形态,或“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与“北优南拓”形成的“T”城市形态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以及在未来城市建设与发展实践中如何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对镇江未来城市发展的考验。
挑战三:提升城市“首位度”与城市潜在被边缘化的矛盾。城市首位度是衡量中心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美国学者杰斐逊认为,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称“首位城市”(primate city),首位度(primacy)即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之比。目前,城市首位度理论,已经从原来的国家范围,以人口规模比较为主,正逐步引入到区域发展领域,以经济总量比较为主,计算方法也由原来的“点对点”比较发展到“点对面”比较,并逐步推向发展质量的深层衡量。改革开放以来,镇江市把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摆上了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努力打破市区发展空间小、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的旧有格局。然而,如果放到辐射带动大市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上衡量,置于同类型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的坐标上评价,镇江中心城市的发展差距还比较大。甚至前有标兵越来越远,后有追兵越来越近。不可否认,其中有着许多历史、区位等客观因素。根本来讲,还是镇江中心城市自身经济实力、产业层次、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等提升不够快。加上省直辖县(市)工作正在不断推进,镇江中心城市“首位度”问题将日益突出。
2、城市发展的直接机遇
机遇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城市群建设。2010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国家发改委制定公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长三角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镇江是《规划》明确的长三角核心区的16个城市之一,同时位列其确定重点发展的“一核九带”的沿沪宁、沿江、沿运河三带交汇之处,战略地位非常突出。其中沪宁线是中国大中城市最密集的地带,将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主轴线,也是长三角发展的重中之重。镇江必将藉此迎来新一轮发展良机,为经济转型升级、城市转型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机遇二:上海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根据国家对上海的战略定位和要求,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作出贡献。随着上海加快国际性中心城市建设,上海对包括镇江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作用将更加凸显,其中又以服务业和研发环节的国际性转移为最显著特征,以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经济必然呈现出聚变倍增的势头,这将为镇江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机遇三: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际轻轨交通时代的来临。同城效应越来越明显,镇江正在加快以时间换取接受上海等城市辐射的空间。根据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新规划,到2030年之前,又将有三条城际铁路经过镇江,分别是连云港—淮安—扬州—镇江城际铁路、镇江—宣城城际铁路,以及起自镇江至上海嘉定南翔的沿江城际铁路。另有宁镇扬城际轻型轨道交通不久将得到规划建设。随着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际轻轨全面建成,以及泰州大桥、五峰山过江通道的加快建设,必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镇江作为区域性交通枢纽的城市地位,对镇江城市的宜居、宜游等品质提升也将大大促进。
3、牢牢把握城市化发展最可宝贵的二十年
镇江未来城市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充满着希望和喜人的美好愿景。从更大的背景来说,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城镇化将在拓展中国经济发展新空间中扮演重要角色,这将为镇江城市新的发展创造十分有利的战略机遇条件。今后二十年,可能是中国城镇化保持快速发展的最后二十年。镇江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可以预见未来5~10年,将是镇江现代化建设的决战期、决胜期,更是镇江城市化加速期、城市现代化关键期和城市价值提升期。近几年及今后若干年,镇江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及城市现代化建设某种程度上将决定这座城市未来上百年乃至数百年的风貌。镇江是江河交汇之处一颗正在加快崛起的城市明珠,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镶嵌在这里的一块江山美玉,必须狠下功夫对这颗明珠和美玉精雕细琢,使之更加耀眼夺目。
三、镇江未来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及战略使命
《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中明确,镇江的城市性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下游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2010年6月公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则提出,镇江要依托长江港口和山水旅游、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建设以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物流中心和旅游文化名城。这可视为国家从区域规划角度对镇江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城市实力的最新要求。可以综合上述两项《规划》,结合镇江近年来城市发展态势和跨越发展目标追求,在现有城市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基础上,确立未来镇江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
(一)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山水花园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旅游文化城市
1、区域中心城市。镇江拥有地理区位及交通运输比较优势带来的空间位势。镇江的空间位势决定了其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力早已超越市域范围,在相当长时间里一直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尤其是具有苏南、苏中结合部特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但是,镇江毕竟又地处强者如林的苏南及长三角,长期以来受到其他先进城市的强势竞争和挤压,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作用发挥受到很大影响,重要战略地位受到威胁。对照《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镇江甚至没被列为区域性中心城市。面对形势严峻的现实,镇江唯有自我强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不甘落后,奋起直追。
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积极营造区域竞争优势,加快壮大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同时,加快中心城市形态建设和功能开发,在继续坚持“一体两翼”空间结构的基础上,把加快主城区的“北优南拓”摆在突出位置,加快形成以南山为绿核,老城区、南徐新城、丁卯-官塘新城、丹徒新城等四大板块共同组成的主城区“一核四区”的发展新格局。最终形成镇江中心城市“一核四区为一体、一体东西展两翼”的空间布局。同时,加快规划建设和建成镇江主城绕城快速通道,使镇江中心城市加快转变为块状组团城市形态。加快优化调整城市功能布局,加快确立镇江城市战略性交通枢纽地位,增强经济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力和对周边的辐射带动力。从而,放大镇江的空间位势,加快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
2、山水花园城市。大江东去,群山西来。镇江坐拥天造地设的山水资源,丰厚的文化底蕴,舒适宜人的气候,优良的区位优势,这些都使镇江具备建设山水花园城市的最好资源禀赋。近年来实施的“南山北水”建设、青山绿水工程、苏南运河改造、古运河整治、污染企业搬迁、生态市创建、产业结构调整等更是为山水花园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塑造山水花园城市新形象。大手笔做足以北部滨水区和南山“绿核”为重点的“江”、“山”文章,突显镇江永恒的山水城市特色。南山北水,相对而言,做足做活北部滨水区的文章,对镇江未来城市发展更为重要。这样能使镇江城市原本雄浑的气质、英雄的风骨,增添一些温柔和婉约。要优化提升该区域的目标和功能定位,真正大手笔开发、整合利用好这片区域,从而带动或促进整个城市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笔者受到海内外建设大型海岸公园、江滩公园、都市公园的启示,结合镇江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分析、未来城市转型发展走势展望以及镇江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担负的较色把握,再次提出打造中国的“长江公园”的目标和功能定位。让国内外游客来到镇江至少领略几个层次的中国长江:一个是由古街、古渡、古典园林这些元素构成的古典长江南岸,一个是由现代基础设施体系铸就的将与西湖媲美的水利长江内江,一个是由洲岛和乡村田园风情构成的生态长江江滩,一个是由大港、大桥、大船、大运河、大运输等元素构成的忙碌长江景象,一个是由多座文化艺术场馆、多座长江主题博物馆、镇江港口博物馆等构成的文化长江博览会,一个是由文化创意产业、体育产业和会展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高度集聚构成的现代化滨江城市。它们在整体上就构成了一个多面复合体的“长江公园”,从而使镇江成为方兴未艾的国内首选家庭旅游目的地和公众康乐游胜地之一。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同时是世界第三大河。打造中国的“长江公园”,将成为中国人对大江大河加以治理和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范例,具有世界性的积极影响。
3、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旅游文化城市。坚持旅游文化城市的战略定位,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擦亮和增强“城市底色”,不至于让三次产业结构中目前已经居高难下的二次产业,尤其是重化工业占比较大,污染较重的城市现状,逐渐掩盖镇江作为一座文化旅游城市的“底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现代城市是以文化论输赢,城市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力的竞争,而且是文化力的竞争。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镇江的文化生态、城市形态,市民心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特征、城市风貌和城市气质正在模糊化,历史文化遗存保护面临着许多问题,形势不容乐观。刻着沧桑痕迹的“历史”不是城市建设的障碍,而是维系着一个城市成长的特色所在、精华所在、后劲所在。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城市荣誉,进一步把握镇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优势,充分认识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性,加大历史文化遗产的规划保护力度,放大优势,塑城市个性,彰显文化底蕴,充分展示城市的个性与魅力,切实增强城市的历史感、文化感和厚重感。同时要紧紧抓住文化建设的新机遇,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更加突出位置,把提高文化软实力变成推动科学发展的硬任务,切实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事业,大力培植和提升现代城市人文精神和群众文化素质,促进城市形态、文化神态、市民心态的内外和谐。尤其要抢抓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业态,使文化产业尽快成为镇江的支柱产业。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日益增长的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未来几年,上海不断加快建设“四个中心”、长三角加快一体化发展与城市群建设,以及京沪高速铁路开通运营等,将为镇江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带来重大机遇。镇江本身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更是镇江现代旅游业及其他现代服务业快速崛起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必须把握好这一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强化镇江成为现代旅游城市的性质定位和功能定位,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镇江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镇江旅游的格局要大起来,必须突破 “三山 ” 及“ 园林思维”。首要的还是加快确立建设中国的“长江公园”的目标定位,进一步加强“三山”、西津渡与长江内江的资源整合,加快推进西津湾不夜城建设,打造“长江最美城市港湾、江南最美城市名片”,进一步激发北部滨水区活力,同时,加紧越江而上开发征润洲的步伐,积极打造好世业洲国家旅游度假区,加快打出“中国长江公园”在镇江的全新旅游品牌。
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趋势和潮流。要顺应这个趋势,加快推进镇江文化和旅游一体化发展,使之相得益彰,共同做大做强。人们向往和憧憬一个城市,很大程度上是为这座城市的独特风格和文化所吸引。镇江历史悠久,山水文化、渡口、港口文化和宗教文化等具有一定的特色。其中宗教文化更具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从长三角区域拥有的旅游资源看,镇江能够有一定知名度的,对游客有吸引力的也是镇江的宗教文化。长三角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变化速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人们对于宗教、文化、身心健康等的需求会进一步上升。要突出宗教文化,塑造更加具有震憾性和吸引力的宗教文化大观,努力使镇江成为国内乃至东南亚佛教文化交流的中心,成为国内外宗教文化旅游的胜地,成为长三角繁华城市群中忙忙碌碌的人们放松身心、修心养性、返朴归真的好去处。
相较于周边城市,特别是旅游资源原来相对缺乏的城市,镇江在现代大型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和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上,一直没有迈开步伐。未来镇江城市发展中,要在现代大型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和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上,加快突破。加强在文化与科技融合上做好文章,选好项目,积极建设文化旅游主题公园、主题乐园。此外,要积极开发利用镇江其他现代文化旅游产品和文化旅游项目。比如,谋划建设镇江港口博物馆,集中存载镇江港口城市特质。比如,参照博鳌论坛、太湖文化论坛、无锡灵山世界公益论坛等模式和规格,打造镇江长江科技论坛等。
(二)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
镇江未来城市发展面临着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双重任务。镇江城市化率第“十一五”规划目标是65%,但是,截至2010年,实际完成数为62%。《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核心区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2020年达到75%左右,对照目标要求,镇江压力很大。而城市现代化是基本现代化的龙头,没有城市现代化,就没有全区域基本现代化。根据江苏省“两个率先”发展目标要求,到2015年前后,镇江要与苏南其他城市一道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因此,必须坚持以城市现代化建设为先导和主导,对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同时加快推进,做到以城市化促进城市现代化,以城市现代化提升城市化质量。一是要着力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按照优化布局、配套成网、提升功能、适度超前的要求,继续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抓好一批基础性、功能性、公共性重大工程项目。加快发展与南京等城市之间城际轨道交通。加快正式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争取早日获得国务院审批,时机成熟后开工建设。积极开展镇江小型机场建设规划论证。统筹规划并设计建设各类交通的连接、换乘、集散平台,全面提升城市综合交通设施的配套水平,有效预防和治理“城市病”。二是要全面增强现代化城市功能和都市气息。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全面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优化城市空间形态,深化城市设计,合理规划布局新型商业街区、城市综合体,集中发展商务、商贸、金融等服务功能区,拓展都市产业发展领域,提升城市现代服务功能,全面浓厚城市都市化氛围。三是要加快形成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到2015年,现代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服务业比重达到50%,制造业由大变强,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40%以上。到2020年,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比重达到55%,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分别成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主体。
要恰到好处地正确处理名城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在城市现代化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天翻地覆令人振奋,城市的历史记忆人文精神同样让人感怀。要积极探索出一条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以及山水之美成功纳入一个有机整体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之路。
(三)加快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城市综合竞争力指一个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是城市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根据2009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在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含港澳台城市),镇江2008年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列第54位,较2007年全国排名第59位,上升了5位;在全省13个省辖市中,镇江居第7位,较2007年排名第8位,前进了1位。但是,苏州、无锡、南京、常州、南通等5个城市排在全国前50名,其中苏州以第9名进入“10强市”,而镇江自2005年被挤出全国前50名之后,连续多年来一直未能重返中国城市“50强”。在中国城市资本竞争力、中国城市综合区位竞争力、中国城市政府管理竞争力等若干个评选项目前十名榜单中,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通等均各有斩获,而镇江则榜上无名。根据2008年版《2007/2008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我省7城市入选全球500强,排名依次为苏州(218名)、无锡(232名)、南京(240名)、南通(297名)、常州(301名)、徐州(325名)和扬州(346名),镇江是沪宁线上唯一没有入选的地级以上城市。
通过对江苏省13城市进行比较,镇江城市竞争力问题及原因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增长竞争力相对较弱。(2)经济规模竞争力居中偏后。(3)经济效率竞争力亦居中偏后。(4)发展成本竞争力较为偏后。(5)产业层次竞争力居中。《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将人才、资本、科学技术、结构、基础设施、综合区位、环境作为硬竞争力指标,将文化、制度、管理、企业管理、开放作为软竞争力指标,加起来共有十二个分项竞争力指标。通过对这十二个分项竞争力进行比较,发现每项的前10名城市中,南京、苏州、无锡、南通、常州、扬州等多有进入,而镇江无一进入。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评述客观、内容丰富、数据翔实,而且,研究方法是国际上较为通行的方法,而且每年变换不同的研究主题,先后研究了城市营销、城市定位、产业集群、城市房地产、城市品牌、城市群和中国城市在全球城市中的位置等七个中国城市经济理论和实践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所以,多年来镇江的城市排名基本客观反映了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实际状况。加快提升镇江城市竞争力,根本靠发展,靠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要下大力气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镇江发展新跨越。
吴 杨
【摘要】镇江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和改革开放后第三次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转型升级对城市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同时镇江未来城市建设与发展本身面临诸多现实的挑战。今后若干年,镇江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及城市现代化建设某种程度上将决定这座城市未来上百年乃至数百年的风貌。必须狠下功夫对这颗江河明珠、这块江山美玉精雕细琢,使之更加耀眼夺目。进一步明确名城发展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山水花园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旅游文化城市。同时,要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加快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城市首位度 城市底色 中国长江公园
改革开放以来,镇江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将立足新的起点,展望城市发展未来愿景,提出名城保护与建设的战略定位、战略使命。
一、镇江发展进入新阶段及外部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
1、镇江进入工业化后期和改革开放后第三次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按照钱纳里模型标准划分,镇江经济已经过了工业化高级阶段(4800-9000美元),达到了工业化后期的水平。同时,从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判断,镇江也达到了工业化中期结束、后期开始的阶段。当然,与苏南及国内外其他先进城市相比,镇江所处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的具体点位及发展质量,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同时,与江苏或苏南城市一样,镇江正处在改革开放后第三次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次经济转型升级,涉及面广,核心是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这个时期,是经济增长从依靠投资驱动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阶段,要积极使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要从市情实际出发,处理好跨越发展长与转型发展的关系,努力在跨越发展中促进转型升级,在转型发展中实现新的跨越。
2、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最大的变化是2008年下半年爆发了国际金融危机,终结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本世纪以来世界经济较快增长的态势。国际金融危机将引发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我国将更加自觉地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倒逼压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一定程度上为镇江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历史机遇。要抓住并用好这次机遇,做到早转早得益、转得好多得益。尤其要跟上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步伐,努力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抢占先机,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资源,为镇江经济迈上新台阶,实现更长期、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创造条件。
3、经济转型升级对城市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要加紧跳出城市发展的传统路径依赖,走出一条更理性、更科学、可持续的内涵式城市发展道路。(1)积极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城市。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优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实现新兴产业爆发式增长,努力构建具有镇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2)积极建设功能品质提升城市。把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在注重经济实力提升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结构的优化;在城市空间扩大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功能的完善;在市区人口、建筑总量增加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品质的提升,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和宜游的现代化新镇江。(3)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转型发展的着力点,更加注重源头治理和长效机制建设,着力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大幅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品质。(4)积极建设城乡一体化城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转型发展的重大任务,优化市域空间布局,深入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积极推进新城、新市镇和新农村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二、镇江未来城市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分析
经济能否成功转型,产业能否顺利升级,城市能否转型发展,能否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集聚起新的优势,等等,本身构成了镇江城市未来建设和发展的巨大挑战。除此而外,镇江未来城市发展还面临其他一些现实的挑战。
1、城市发展的现实挑战
挑战一: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与保持个性特色、名城风貌的矛盾。在快速追赶的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特征、城市风貌和城市气质正在模糊化。在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在理念上、思维上、方法上、技术上有所突破,实现创新。如何避免19、20世纪城市建设的通病,走出过分贪大求洋的误区。如何以新的理念理解城市的功能,诠释城市的价值,切实走出一条绿色、低碳、低耗、循环经济的发展之路。如何辨证地看待技术手段的两面性,不过分使用技术,尽可能地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如何洞悉先行世界城市曾经经历的城市化、郊区化、再城市化背后的历史逻辑而有所为、有所不为。如何能以保护和发展兼具的眼光看待传统建筑和旧城风貌,实现发展性保护而不是发展性毁坏。如何使镇江成为面向未来,兼顾传统与现代,中外合璧的高品位、高境界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面对诸多尚未遏住的冲动,补牢仍尤可期。
挑战二:以港兴市与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多元化的矛盾。交通运输方式,往往能够致使一座城市的兴衰。镇江自古依江而建,以港而兴,港口对于镇江城市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方式多元化趋势明显,高速公路等现代快速通道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周边一些非港口城市,由于兴建了铁路、通达了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条件大大改善,其经济和城市发展,迅速驶上了“快车道”。就以港兴市本身而言,长江港口竞争不断加剧,镇江正受到沿江其他港口城市包括部分港口城市新秀的激烈挑战,镇江港的腹地资源正面临新的激烈争夺。以港兴市与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多元化的矛盾,还带来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即城市究竟往哪个方向建设发展。是强化滨江带状绵延发展,还是重点突出城市向南部扩展,建设块状城市;“一城两翼”的空间结构与“双橄榄”的城市形态,或“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与“北优南拓”形成的“T”城市形态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以及在未来城市建设与发展实践中如何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对镇江未来城市发展的考验。
挑战三:提升城市“首位度”与城市潜在被边缘化的矛盾。城市首位度是衡量中心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美国学者杰斐逊认为,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称“首位城市”(primate city),首位度(primacy)即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之比。目前,城市首位度理论,已经从原来的国家范围,以人口规模比较为主,正逐步引入到区域发展领域,以经济总量比较为主,计算方法也由原来的“点对点”比较发展到“点对面”比较,并逐步推向发展质量的深层衡量。改革开放以来,镇江市把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摆上了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努力打破市区发展空间小、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的旧有格局。然而,如果放到辐射带动大市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上衡量,置于同类型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的坐标上评价,镇江中心城市的发展差距还比较大。甚至前有标兵越来越远,后有追兵越来越近。不可否认,其中有着许多历史、区位等客观因素。根本来讲,还是镇江中心城市自身经济实力、产业层次、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等提升不够快。加上省直辖县(市)工作正在不断推进,镇江中心城市“首位度”问题将日益突出。
2、城市发展的直接机遇
机遇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城市群建设。2010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国家发改委制定公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长三角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镇江是《规划》明确的长三角核心区的16个城市之一,同时位列其确定重点发展的“一核九带”的沿沪宁、沿江、沿运河三带交汇之处,战略地位非常突出。其中沪宁线是中国大中城市最密集的地带,将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主轴线,也是长三角发展的重中之重。镇江必将藉此迎来新一轮发展良机,为经济转型升级、城市转型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机遇二:上海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根据国家对上海的战略定位和要求,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作出贡献。随着上海加快国际性中心城市建设,上海对包括镇江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作用将更加凸显,其中又以服务业和研发环节的国际性转移为最显著特征,以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经济必然呈现出聚变倍增的势头,这将为镇江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机遇三: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际轻轨交通时代的来临。同城效应越来越明显,镇江正在加快以时间换取接受上海等城市辐射的空间。根据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新规划,到2030年之前,又将有三条城际铁路经过镇江,分别是连云港—淮安—扬州—镇江城际铁路、镇江—宣城城际铁路,以及起自镇江至上海嘉定南翔的沿江城际铁路。另有宁镇扬城际轻型轨道交通不久将得到规划建设。随着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际轻轨全面建成,以及泰州大桥、五峰山过江通道的加快建设,必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镇江作为区域性交通枢纽的城市地位,对镇江城市的宜居、宜游等品质提升也将大大促进。
3、牢牢把握城市化发展最可宝贵的二十年
镇江未来城市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充满着希望和喜人的美好愿景。从更大的背景来说,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城镇化将在拓展中国经济发展新空间中扮演重要角色,这将为镇江城市新的发展创造十分有利的战略机遇条件。今后二十年,可能是中国城镇化保持快速发展的最后二十年。镇江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可以预见未来5~10年,将是镇江现代化建设的决战期、决胜期,更是镇江城市化加速期、城市现代化关键期和城市价值提升期。近几年及今后若干年,镇江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及城市现代化建设某种程度上将决定这座城市未来上百年乃至数百年的风貌。镇江是江河交汇之处一颗正在加快崛起的城市明珠,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镶嵌在这里的一块江山美玉,必须狠下功夫对这颗明珠和美玉精雕细琢,使之更加耀眼夺目。
三、镇江未来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及战略使命
《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中明确,镇江的城市性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下游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2010年6月公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则提出,镇江要依托长江港口和山水旅游、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建设以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物流中心和旅游文化名城。这可视为国家从区域规划角度对镇江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城市实力的最新要求。可以综合上述两项《规划》,结合镇江近年来城市发展态势和跨越发展目标追求,在现有城市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基础上,确立未来镇江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
(一)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山水花园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旅游文化城市
1、区域中心城市。镇江拥有地理区位及交通运输比较优势带来的空间位势。镇江的空间位势决定了其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力早已超越市域范围,在相当长时间里一直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尤其是具有苏南、苏中结合部特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但是,镇江毕竟又地处强者如林的苏南及长三角,长期以来受到其他先进城市的强势竞争和挤压,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作用发挥受到很大影响,重要战略地位受到威胁。对照《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镇江甚至没被列为区域性中心城市。面对形势严峻的现实,镇江唯有自我强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不甘落后,奋起直追。
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积极营造区域竞争优势,加快壮大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同时,加快中心城市形态建设和功能开发,在继续坚持“一体两翼”空间结构的基础上,把加快主城区的“北优南拓”摆在突出位置,加快形成以南山为绿核,老城区、南徐新城、丁卯-官塘新城、丹徒新城等四大板块共同组成的主城区“一核四区”的发展新格局。最终形成镇江中心城市“一核四区为一体、一体东西展两翼”的空间布局。同时,加快规划建设和建成镇江主城绕城快速通道,使镇江中心城市加快转变为块状组团城市形态。加快优化调整城市功能布局,加快确立镇江城市战略性交通枢纽地位,增强经济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力和对周边的辐射带动力。从而,放大镇江的空间位势,加快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
2、山水花园城市。大江东去,群山西来。镇江坐拥天造地设的山水资源,丰厚的文化底蕴,舒适宜人的气候,优良的区位优势,这些都使镇江具备建设山水花园城市的最好资源禀赋。近年来实施的“南山北水”建设、青山绿水工程、苏南运河改造、古运河整治、污染企业搬迁、生态市创建、产业结构调整等更是为山水花园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塑造山水花园城市新形象。大手笔做足以北部滨水区和南山“绿核”为重点的“江”、“山”文章,突显镇江永恒的山水城市特色。南山北水,相对而言,做足做活北部滨水区的文章,对镇江未来城市发展更为重要。这样能使镇江城市原本雄浑的气质、英雄的风骨,增添一些温柔和婉约。要优化提升该区域的目标和功能定位,真正大手笔开发、整合利用好这片区域,从而带动或促进整个城市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笔者受到海内外建设大型海岸公园、江滩公园、都市公园的启示,结合镇江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分析、未来城市转型发展走势展望以及镇江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担负的较色把握,再次提出打造中国的“长江公园”的目标和功能定位。让国内外游客来到镇江至少领略几个层次的中国长江:一个是由古街、古渡、古典园林这些元素构成的古典长江南岸,一个是由现代基础设施体系铸就的将与西湖媲美的水利长江内江,一个是由洲岛和乡村田园风情构成的生态长江江滩,一个是由大港、大桥、大船、大运河、大运输等元素构成的忙碌长江景象,一个是由多座文化艺术场馆、多座长江主题博物馆、镇江港口博物馆等构成的文化长江博览会,一个是由文化创意产业、体育产业和会展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高度集聚构成的现代化滨江城市。它们在整体上就构成了一个多面复合体的“长江公园”,从而使镇江成为方兴未艾的国内首选家庭旅游目的地和公众康乐游胜地之一。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同时是世界第三大河。打造中国的“长江公园”,将成为中国人对大江大河加以治理和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范例,具有世界性的积极影响。
3、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旅游文化城市。坚持旅游文化城市的战略定位,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擦亮和增强“城市底色”,不至于让三次产业结构中目前已经居高难下的二次产业,尤其是重化工业占比较大,污染较重的城市现状,逐渐掩盖镇江作为一座文化旅游城市的“底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现代城市是以文化论输赢,城市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力的竞争,而且是文化力的竞争。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镇江的文化生态、城市形态,市民心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特征、城市风貌和城市气质正在模糊化,历史文化遗存保护面临着许多问题,形势不容乐观。刻着沧桑痕迹的“历史”不是城市建设的障碍,而是维系着一个城市成长的特色所在、精华所在、后劲所在。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城市荣誉,进一步把握镇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优势,充分认识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性,加大历史文化遗产的规划保护力度,放大优势,塑城市个性,彰显文化底蕴,充分展示城市的个性与魅力,切实增强城市的历史感、文化感和厚重感。同时要紧紧抓住文化建设的新机遇,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更加突出位置,把提高文化软实力变成推动科学发展的硬任务,切实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事业,大力培植和提升现代城市人文精神和群众文化素质,促进城市形态、文化神态、市民心态的内外和谐。尤其要抢抓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业态,使文化产业尽快成为镇江的支柱产业。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日益增长的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未来几年,上海不断加快建设“四个中心”、长三角加快一体化发展与城市群建设,以及京沪高速铁路开通运营等,将为镇江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带来重大机遇。镇江本身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更是镇江现代旅游业及其他现代服务业快速崛起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必须把握好这一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强化镇江成为现代旅游城市的性质定位和功能定位,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镇江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镇江旅游的格局要大起来,必须突破 “三山 ” 及“ 园林思维”。首要的还是加快确立建设中国的“长江公园”的目标定位,进一步加强“三山”、西津渡与长江内江的资源整合,加快推进西津湾不夜城建设,打造“长江最美城市港湾、江南最美城市名片”,进一步激发北部滨水区活力,同时,加紧越江而上开发征润洲的步伐,积极打造好世业洲国家旅游度假区,加快打出“中国长江公园”在镇江的全新旅游品牌。
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趋势和潮流。要顺应这个趋势,加快推进镇江文化和旅游一体化发展,使之相得益彰,共同做大做强。人们向往和憧憬一个城市,很大程度上是为这座城市的独特风格和文化所吸引。镇江历史悠久,山水文化、渡口、港口文化和宗教文化等具有一定的特色。其中宗教文化更具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从长三角区域拥有的旅游资源看,镇江能够有一定知名度的,对游客有吸引力的也是镇江的宗教文化。长三角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变化速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人们对于宗教、文化、身心健康等的需求会进一步上升。要突出宗教文化,塑造更加具有震憾性和吸引力的宗教文化大观,努力使镇江成为国内乃至东南亚佛教文化交流的中心,成为国内外宗教文化旅游的胜地,成为长三角繁华城市群中忙忙碌碌的人们放松身心、修心养性、返朴归真的好去处。
相较于周边城市,特别是旅游资源原来相对缺乏的城市,镇江在现代大型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和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上,一直没有迈开步伐。未来镇江城市发展中,要在现代大型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和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上,加快突破。加强在文化与科技融合上做好文章,选好项目,积极建设文化旅游主题公园、主题乐园。此外,要积极开发利用镇江其他现代文化旅游产品和文化旅游项目。比如,谋划建设镇江港口博物馆,集中存载镇江港口城市特质。比如,参照博鳌论坛、太湖文化论坛、无锡灵山世界公益论坛等模式和规格,打造镇江长江科技论坛等。
(二)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
镇江未来城市发展面临着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双重任务。镇江城市化率第“十一五”规划目标是65%,但是,截至2010年,实际完成数为62%。《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核心区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2020年达到75%左右,对照目标要求,镇江压力很大。而城市现代化是基本现代化的龙头,没有城市现代化,就没有全区域基本现代化。根据江苏省“两个率先”发展目标要求,到2015年前后,镇江要与苏南其他城市一道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因此,必须坚持以城市现代化建设为先导和主导,对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同时加快推进,做到以城市化促进城市现代化,以城市现代化提升城市化质量。一是要着力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按照优化布局、配套成网、提升功能、适度超前的要求,继续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抓好一批基础性、功能性、公共性重大工程项目。加快发展与南京等城市之间城际轨道交通。加快正式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争取早日获得国务院审批,时机成熟后开工建设。积极开展镇江小型机场建设规划论证。统筹规划并设计建设各类交通的连接、换乘、集散平台,全面提升城市综合交通设施的配套水平,有效预防和治理“城市病”。二是要全面增强现代化城市功能和都市气息。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全面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优化城市空间形态,深化城市设计,合理规划布局新型商业街区、城市综合体,集中发展商务、商贸、金融等服务功能区,拓展都市产业发展领域,提升城市现代服务功能,全面浓厚城市都市化氛围。三是要加快形成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到2015年,现代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服务业比重达到50%,制造业由大变强,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40%以上。到2020年,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比重达到55%,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分别成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主体。
要恰到好处地正确处理名城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在城市现代化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天翻地覆令人振奋,城市的历史记忆人文精神同样让人感怀。要积极探索出一条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以及山水之美成功纳入一个有机整体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之路。
(三)加快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城市综合竞争力指一个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是城市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根据2009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在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含港澳台城市),镇江2008年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列第54位,较2007年全国排名第59位,上升了5位;在全省13个省辖市中,镇江居第7位,较2007年排名第8位,前进了1位。但是,苏州、无锡、南京、常州、南通等5个城市排在全国前50名,其中苏州以第9名进入“10强市”,而镇江自2005年被挤出全国前50名之后,连续多年来一直未能重返中国城市“50强”。在中国城市资本竞争力、中国城市综合区位竞争力、中国城市政府管理竞争力等若干个评选项目前十名榜单中,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通等均各有斩获,而镇江则榜上无名。根据2008年版《2007/2008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我省7城市入选全球500强,排名依次为苏州(218名)、无锡(232名)、南京(240名)、南通(297名)、常州(301名)、徐州(325名)和扬州(346名),镇江是沪宁线上唯一没有入选的地级以上城市。
通过对江苏省13城市进行比较,镇江城市竞争力问题及原因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增长竞争力相对较弱。(2)经济规模竞争力居中偏后。(3)经济效率竞争力亦居中偏后。(4)发展成本竞争力较为偏后。(5)产业层次竞争力居中。《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将人才、资本、科学技术、结构、基础设施、综合区位、环境作为硬竞争力指标,将文化、制度、管理、企业管理、开放作为软竞争力指标,加起来共有十二个分项竞争力指标。通过对这十二个分项竞争力进行比较,发现每项的前10名城市中,南京、苏州、无锡、南通、常州、扬州等多有进入,而镇江无一进入。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评述客观、内容丰富、数据翔实,而且,研究方法是国际上较为通行的方法,而且每年变换不同的研究主题,先后研究了城市营销、城市定位、产业集群、城市房地产、城市品牌、城市群和中国城市在全球城市中的位置等七个中国城市经济理论和实践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所以,多年来镇江的城市排名基本客观反映了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实际状况。加快提升镇江城市竞争力,根本靠发展,靠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要下大力气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镇江发展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