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名城保护 >> 《关于镇江山体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调研报告(下)》(摘要)

《关于镇江山体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调研报告(下)》(摘要)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9      阅读数:
《关于镇江山体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调研报告(下)》(摘要)
编者按:根据市规划设计部门的委托,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把镇江山体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作为2012—2013年的重要研究课题,将全体会员分为5个课题组,每组分别负责几个山头,开展专题调研。各组对项目要求,确定山体保护项目的研究方向,分别从空间结构分析、自然环境、区域位置、历史文化和保护建设的建议等方面开展研究。2012年已完成10座山体文化研究。2013年研究的12座山体分别是:黄鹤山、磨笄山、宝盖山、鼎石山、九华山、黄山、横山、京岘山、汝山(禹山)、凤凰山、小牛山、茶砚山。已完成了《关于镇江山体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调研报告(下)》。现将这一调研报告摘要刊登。

一、黄鹤山
二、磨笄山
        黄鹤山、磨笄山位于主城核心区南部,隶属南山风景区。研究范围为黄鹤山、磨笄山两山的保护范围及周边地区,东至黄山东路,南临南徐大道,西接南山路,北靠林隐路,总面积55公顷(包含三块可开发用地9.8公顷)。
        保护建设的建议:黄鹤山、磨笄山文化资源丰富,其保护应以东晋时期的鹤林寺为载体。以宋武帝刘裕、大书法家米芾、明相杨一清等人物,体现历史文脉,以苏东坡、周敦颐等大文学家的诗词增加文化内涵,以改善和优化山体林相体现南山风景名胜区的自然风光。
黄鹤山、磨笄山是以历史人文鉴赏、休闲、健身为特色的城市公园。
        历史遗迹保护与景点建设:将黄鹤山顶的鹤林阁作为刘裕纪念馆,展示有关刘裕的生平和传说。建刘裕雕塑,挖掘寄奴泉等景点。鹤林寺旧址,根据米芾自愿死后化作伽蓝神灵永远守护鹤林寺的传说,可改造为“米芾纪念馆”。
        根据周敦颐在鹤林寺寄住读书之际筑池植莲的历史传说,将黄鹤山西侧入口处的濂溪池给予扩大,并在其东侧建濂溪书院,将有《爱莲说》的内容展示出来,建成镇江廉政文化景观,丰富黄鹤山景区的文化内涵。
        在磨笄山脚下建设一座几重的四合院,院内栽竹,并沿山体西侧、北侧成片栽种竹子,营造“东坡竹院”。
        结合鹤林寺的修复等工作,在其后侧的石壁处建设一座诗碑亭,上刻李涉诗《题鹤林寺壁》,让石壁与诗碑亭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沿着石壁建一条诗碑廊,陈列历代名人咏鹤林寺的诗文。
        恢复马祖塔、杜鹃楼、香花桥等景点,并根据戴顒之女在磨笄山立誓的传说,在山顶建设磨笄女像,周围适度建设一些服务设施,供游人休息祈福。

三、宝盖山
        宝盖山位于主城西部,云台山南侧,西至京畿路,北至宝盖路,山体高度为62米,总面积面积8公顷。1983年版《镇江市地名录》记载:“据清《丹徒县志》记载:即称宝盖山,下有沪宁铁路线镇江隧道。位于宝盖路西段南侧。沿用至今。”
        现宝盖山上为棚户区,其中有不少违章建筑。山体环境较差。
        保护建设的建议:宝盖山拟建设以休闲、运动为主要特色,彰显近代铁路文化为主题的城市公园。在风车山路上结合隧道入口设置东出入口;环云台山路与京畿路交叉口处设置西出入口;同时结合西北侧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设置次出入口,建设上山通道。山体内部游览步道的设置应结合山体、山势、观景等因素综合考虑,尽量减少步道设置对山体的影响,同时也应考虑游览线路的顺畅便捷,让步道与山体完美结合。
拆除山上的违章建筑,解决污水排放问题,整治环境,建设基础设施。
        在景点建设方面:内部改造原京沪铁路宝盖山隧道,建设京沪铁路文化展示长廊,结合宝盖山西南侧的镇江老火车站形成展现中国近代铁路文化的旅游线路。在宝盖山山顶建设观景阁和观景廊,用以休憩和观赏云台山(云台阁),伯先路历史文化街区等。结合伯先路历史街区保护现划和太古山片区改造规划在东大院附近恢复赛珍珠寓所。山顶恢复宝盖山商团操场作为老城西区体育锻练休闲场地。修缮真教堂——即原基督教堂旧址。

四、鼎石山
        鼎石山,又名宝塔山,位于主城东部,西至塔山路,北至学府路,东至焦山路,南至古运河,山体高度为35米,总面积面积10.0公顷,其中山体本体面积5.3公顷。
        保护建设的建议:鼎石山拟为以旅游、文化为主要特色的城市公园,强化鼎石山为中日友谊之山的主题。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市级文保单位僧伽塔;完善都天庙文化景点,并结合古运河适当增加文化景观点,提升山体文化品位;扩建宝塔山公园,拟将宝塔山公园北面原焦化厂铁路专用线拆除后的地块扩入公园。将宝塔山公园与古运河连成一体,借古运河之水来丰富宝塔山景观;开辟游船码头,供游客游览;复建都天庙建筑群,恢复都天庙会,以重振镇江百年商埠雄风;配合都天庙会,建设镇江东部花鸟鱼虫市场;搬迁汽车出租市场,整治宝塔山北侧道路环境。
        在林相改造方面,规划完善梅樱园。规划完善梅樱园,改造并扩大梅樱园。将梅花、樱花的特色突出出来,尤其要大量栽植各类梅花。

五、九华山
        九华山位于主城南部,南山风景名胜区内,其文化内涵与南山风景名胜区一脉相承,是南山风景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山高海拔185米,面积160公顷。
        保护建设的建议:九华山主要问题是山林零乱,杂树丛生,景观质量较差,尤其是山顶的电视发射塔建筑群杂乱无章,影响镇江市城市形象和南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风貌。目前南山风景名胜区北入口景区和南山游步道即将开发建设,为此建议结合这次开发,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九华山是南山风景区的有机组成部分,以生态、休闲和历史人文游览观赏为主要特色的森林公园。
1.建设寺庙遗址公园。
        九华山是南山风景名胜区最高的山体,有地藏王、罗汉肚的传说,,应该对幽栖寺遗址进行保护修复。(1)对幽栖寺进行必要的勘察考古,挖掘古寺的历史文化;(2)建亭或立碑对幽栖古寺进行说明;(3)保护好遗址周围的古树名木。
2.修复幽栖古道。
        20世纪30年代以前,幽栖古道是沟通镇江与南乡的一条重要的道路,深深的车辙,一直在述说着千百年来人们历经风霜雪雨、推着独轮车艰难地跋涉的历史。进行考古,挖掘历史文化,像西津古渡的街道那样,能一眼看千年;修复古道;道路两侧绿化景观改造,使之成为一条文化景观道路和观赏南山风景的游步道。
3.改造电视发射塔及周围建筑。
        电视发射塔位于九华山的山巅,是镇江城市的制高点,可以统揽镇江山水景观。应该发挥电视发射塔及周围建筑的景观功能,使之近可赏,远可观,登可眺。

六、黄山
        黄山位于主城南部,南山风景名胜区内,其文化内涵与南山风景名胜区一脉相承,是南山风景名胜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山山高海拔156.6米,面积80公顷。
        黄山是南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生态、自然、休闲、历史人文、佛教为主要特色的森林风景园。
        建议设置2个主要出入口,在九华山路上结合枣林水库的改造,形成南山风景名胜区西北部游客服务中心,在南徐大道上建设北出入口。同时在高崇寺南侧通过幽栖古道连接九华山,东侧在残月湖东南侧通过游步道连接南山风景名胜区的北入口。此外,山体内部游览步道的设置应结合山体、山势、观景等因素综合考虑,尽量减少步道设置对山体的影响,同时亦应考虑游览线路的顺畅便捷,让步道与山体完美结合。
        高崇寺是目前南山风景名胜区内仅存的两座寺院之一,是代表南山风景名胜区佛教文化的重要道场,应该对高崇寺建筑与布局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建设完善。
        在黄山山顶建设楼阁,与黄鹤山的鹤林阁、招隐景区的鸟外亭、飞云阁形成对景,成为南山风景名胜区的又一个标志性建筑景点。
合理开发利用枣林水库。

七、横山
        横山位于丁卯科技城东侧,是丹徒区、京口区和镇江新区三区交界处,就行政区划而言,东与京口区象山街道上隍村交界,南与丹徒区辛丰镇石城村接壤,西、北被镇江新区丁卯街道凤凰山村围绕。就路段相隔而言,东至金港大道,南至魏家村,西至楚桥路,北至商家村。山体主峰高139.8米,山体面积135公顷。
        保护建设的建议:依据城市总体现划,山体保护规划及相关规划定位为以生态、人文和休闲为主要特色的镇江横山凹风景区,尽快编制横山凹风景区规划.划定风景区范围及功能分区。
        在经十四路,结合入口广场设置西出入口;在上隍路上,结合横山草堂设置东出入口;在五洲山路上结合入口广场设置南出入口。山体内部游览步道的设置应结合山体、山势、观景等因素综合考虑,尽量减少步道设置对山体的影响,同时也应考虑游览线路的顺畅便捷,让步道与山体完美结合。
        在景点建设方面: 进一步挖掘三茅道观的道教文化,恢复其历史风貌;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紧扣刁约、陈庆年等历史人物,建设“横山草堂”(陈庆年纪念馆),并规划“西石城民俗馆”,保留部分民宅,反映古代农业文明,借助名人和历史文化资源,做好做足横山生态文明文章;横山凹北坡至规划城市道路宜建设农业科普展示区,特种生态林茶果区、水上娱乐区和原生态山体旅游区;横山凹西坡,搬迁墓地和村庄,完善茶博园及休闲娱乐设施。

八、京岘山
        京岘山,又名岘凉山,位于镇江主城东部,北至花山路、宗泽路、南至戴家湾路、西至焦山路。山体最高79.4米,面积76.52公顷。京岘山含四个部分,即老山公园、京岘公园、宗泽公园、禹山公园,其中主峰为京岘山。老山(面积17公顷)已单独于2012年进行了山体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研究。
        保护建设的建议:京岘山拟建成为以生态、休闲和运动为主要特色的城市公园。保护自然山体、历史文化遗产,明确公园范围。
        建议设置4个主要出入口,北出入口有两个,分别是结合宗泽公园设置,以及在京旺路上小学的东侧设置,预留上山通道,同时作为回族公墓的出入口通道,呼应北侧禹山公园。南出入口设置在汝山路上,西出入口设置在老山路上。山体内部游览步道的设置应结合山体、山势、观景等因素综合考虑,尽量减少步道设置对山体的影响,同时亦应考虑游览线路的顺畅便捷,让步道与山体完美结合。
        扩大宗泽墓的规模,可在附近建一宗泽事迹纪念堂,展示宗泽的为人、故事与历史功绩,展现史料记载及《说岳全传》等文学作品中体现的宗泽、岳飞之间的交谊,突出南宋时两位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宗泽为主,岳飞为辅)。宗泽墓为镇江市级文保单位,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实施保护。
        在山脚下择地复建龙目湖,在湖周围的适当位置建设亭或廊,以文字的形式展示京岘山山体的传说和有关的诗文。
        选择临学府路的山峰构建代表镇江军事重镇的象形标志,如韩世忠驻军处等。
        恢复云台寺,或保护其遗址,立碑说明。

九、汝山(禹山)
        汝山(禹山)位于主城东部,东起谷阳路,南至宗泽路,西至焦山路,北至禹山北路,山体高度113.8米,面积约120公顷。
        保护建设建议:汝山(禹山)以生态、休闲和运动为主要特色,可观赏江景和俯瞰全城的城市公园。保持自然山体,明确公园范围。
        建议设置5个主要出入口,西出入口有两个,设置在宗泽路上,分别是结合宗泽公园设置。南出入口有两个,一个设置在京旺路上小学东侧,呼应京岘山公园,另一个设置在汝山路上。北出入口设置在禹山北路上。山体内部游览步道的设置应结合山体、山势、观景等因素综合考虑,尽量减少步道设置对山体的影响,同时亦应考虑游游览线路的顺畅便捷,让步道与山体完美结合。
        现状汝山(禹山)因城市建设被蚕食,已经不可能恢复原状,因此应根据现状,重新规划,规划和建设中建议重点突出禹山的部分。可在山脚下选择尚未开发,开阔度比较大的地方建一处小霸王孙策的打猎处,突出这一历史文化的元素,同时可作为跑马射箭的娱乐场所。
        在山顶建一处视野开阔的了望台,观江、观城,成为镇江新的旅游景点。汝山(禹山)公墓迁移,搬迁后建亭、榭。汝山(禹山)、、、南麓山脚下恢复南宋名相陆秀夫的旧宅。

十、凤凰山
        凤凰山公园位于主城西南部,山形似展翅飞翔的凤凰,山上林木茂密。其东起凤鸣路(规划),西至朱方路,北至龙脉路,南至凤凰山路,山体高度为45.9米,规划山体保护面积15.6公顷,其中山体本体面积12.6公顷。南侧为南宫庙,东侧为工厂。
        保护建设的建议:定位为社区中以生态、休闲为主的开放性公园。力争两年内把凤凰山打造为周边企业和居民的游乐、休闲、晨练的公共绿地。编制凤凰山公园规划,并把凤凰山的传说融合进规划中。沿龙脉路、朱方路设置主出入口、次出入口,出入口应优先建设。基础设施方面,建设上山道路和游步道及建防火通道。沿凤凰山东侧建设6—10米的凤鸣路界定山体保护范围,并与上山通道充分衔接。适当配置公共厕所。对植被进行适当改造,去杂留好,清除荆棘、杂草,增加红枫,红叶石楠、迎春花等观赏性植物。在沿朱方路、凤鸣路铡适当改造林相;在山上适当位置建小型广场。以供群众晨练。

十一、小牛山
        小牛山北侧为南徐大道,南侧为团山路,西侧为喻家湾村、润州道院,东侧分布着润州中学、第二奶牛场、小牛村等。
        随着镇江南徐新城的不断扩大,小牛山逐渐成为居民区包围着的山体。在南徐新城西部城市公共绿地不多的现状下,把小牛山较好的天然植被稍加修整,增加点道路等基础设施,一定能办成为周边群众拥护的好事。
        定位为以生态、休闲为主的开放性公园。加强林木管理,保护原生态树木,禁止砍伐树林和开山扩大种菜、种茶面积。在林相方面,采取去小留大,去杂留好,清除荆棘、灌木、杂草。增加红枫,红叶石楠、迎春花等观赏性植物。沿城市道路建公园出入口,设立出入口广场和标志。修建上山道路和防火通道。适当配置公共厕所及公共运动器材。建设廊、亭等小景观,供游人避雨、小憩。沿南徐大道除已批出地块外,不宜开发建设。控制现有道观规模,不能继续扩大。结合已有宗教文化,营造与环境相协调的周边园林景观。

十二、茶砚山
        茶砚山位于南徐大道近句茅路的北侧,东侧、东北侧为高炮旅汽车连驻地,西侧为圣龙簇戎布厂等,南面隔南徐大道则是成片开发的小区。
由于茶砚山基本没有文化遗存,且权属高炮旅,不便进行较大规模的改造与建设。建议其功能定位为开放型公共绿地。茶砚山虽然不大,但周边社区人口较多,社区、居民点密布。拟充分利用好山体,建造成周边居民欢迎的街头小游园。对原生态山林适当进行整理。采取去小留大,去杂留好,清除荆棘、杂草。种植一些观赏性植物。修建上山道路、游步道和防火通道建设供游人休憩的廊、亭及公厕。整理开辟一些林间空地,为周围居民或游人提供晨练或休憩场所。



赏景励志新双楼 ——复建北固、多景二楼文化景观之揽胜
李金坤
 摘  要:复建后的镇江北固山之北固楼与多景楼,一雄一秀,各领风骚。双楼中诗、词文、联、书、画、匾额、雕刻,一应俱全,琳琅满目,古贤今彦,群英荟萃,精品迭出,各得其所,内涵丰厚,意境深邃。阐析其深厚文化内涵,对于赏景怡神、励志奋进具有积极意义。而新楼之复建,此乃保存名胜古迹之无量功德,且有利于促进旅游文化之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北固楼; 多景楼; 文化丰厚;意义重大
    镇江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北固山后峰之巅原有两座楼——北固楼与多景楼。前者由征北将军蔡谟首建于东晋咸康五年(339),后者大约建于唐末与北宋初期。由于战乱祸害与自然灾害等因素,二楼兴废无度,更替不迭。北固楼于清末已毁败殆尽,多景楼虽经风雨飘摇而勉强见其身影,然规模格局不大,与楼名难以相副。后来本邑有识之士多方奔走呼吁,渴望复建二楼,使其再振雄风,焕发新彩。鉴此,2009年镇江市市委、市政府决议复建。经过三年努力,二楼终于落成。而今北固山巅双楼并峙,宏伟壮丽,气势非凡。2013年元旦已正式开放。中外游客纷至沓来,尽情享受登览之乐。那么,新双楼究竟具有哪些丰厚的文化内涵?又如何解读其文化内涵、汲取其精神营养?其复建新楼的意义又在何处?诸如此类之问题,甚有阐论之必要。不当之处,谨请方家同仁不吝赐教。


                                   
                  (纪东摄影)
 一、楹联匾额共壮怀
    水光山色多景楼。顺着多景楼基拾阶而上,左转向西 行至中间,仰面所见乃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的米芾所书 “多景楼”匾额。楼名取之于李德裕“多景悬窗牖”(《题临江亭》)诗句。匾额下方之楹联,为镇江籍已故著名楹联名家、书法家李宗海所撰、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书写:“宜雨宜晴山光水色何多景,如诗如画儿女英雄共此楼”。联尾连读则为“多景楼”名,与首二字“宜如”相合,则为“宜如多景楼”,真切表达了作者登临斯楼所产生的诗情画意、晴雨两宜的审美感受。而且,由“宜雨宜晴山光水色”八字,我们可自然联想起苏轼吟赞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千古名句,化用高妙,诗意沛然。此与楼内大厅龙文所书之“江山如画,风月无边”之联语,彼此呼应,使游人兴致陡增。走过大厅,沿着楼梯直登三楼顶层,步入东侧回廊,只见米芾所书匾额之 “天下江山第一楼”七个大字,如风樯阵马,大气磅礴。此廊壁楹联由清人余京所撰、今人宇文家林书写:“百年戎马三分国,千古江山一倚楼”。此联触景生情,由眼前壮丽江山,追忆三国历史风云,抒发沧海桑田之无限感慨。移步正南回廊,则见管峻所书之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之千古名句,遥望南山群峰烟岚,顿生宠辱皆忘之悠然美感。其轻灵绵柔的隶书表现形式与登览者此情此景的当下游兴甚相吻合,可见设计者禅心之渊茂而澄明也。其楹联为李彦章所撰、介弢书写:“天与雄区欲游目骋怀一层更上,地因多景喜山光水色四望皆通”。此联突出了多景楼高处四面观景的独特地理优势,别具审美效果。转身西廊,匾额为苏轼所书“江天斜照”四字,苍劲有力,气骨畅翔。其楹联为:“揽胜一登楼岸阔潮平金焦两点,携樽凭吊古论诗读画苏米千秋”。此联乃赵楫所撰 、李啸所书。联语将东望焦山、西眺金山的畅快心情与品赏苏轼之诗、米芾之画的闲情逸致和盘托出,可谓尽情尽兴。再移步北廊沿阶而下,进入与多景楼相连之小亭,其西匾额为白鹤所书之“无尽藏”三字。“无尽藏”乃佛教语。苏轼《前赤壁赋》有云:“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此语,正乃“无尽藏”匾额之最佳注脚,亦乃游客于多景楼观赏“无尽藏”自然胜景惬意心情之生动写照。匾额下方之楹联为蒋光年撰写、仇高驰所书:“壁翠山青远岫西来雄若虎,潮平风正大江东去势如龙”。此联集中概括镇江雄豪之江山气势,震撼人心。其东匾额为“是岸”二字,高步阳书写,亦为佛教语,具有警策作用。其楹联为:“江声澎湃欲吞海,山势蜿蜒直跨城”。此联录自清黄祖络《多景楼》诗句,由李慧阳书写。此联状江山雄伟之势,与西侧之楹联颇具异曲同工之妙。
英雄豪气北固楼 。与多景楼一样,北固楼体,较之于多景楼,显得更为宏伟壮大,充满英雄气概。此楼一层正南上方匾额为“东南胜概”四个篆字,由言恭达书写。书体凝重,豪气弥漫。两侧楹联为:“气吞吴楚看六代枭雄此处曾留霸业,浪涌乾坤叹千秋骚客斯楼独望神州”。此联由徐徐所撰、管峻书写。联语寓含孙权构筑铁瓮城、称霸东南与辛弃疾登临北固楼而悲叹“何处望神州”之英雄故事,为北固楼奠定了雄豪俊逸之基调。转身其北,匾额为梁武帝当年幸山登临时赞叹之语“天下第一江山”,为孙晓云书写。楹联为:“峻壁冠崇楼万里江山纵目犹如观米画,雄图开绝顶千秋风月骋怀每欲咏辛词”。此乃范然撰联、高步明书写 。此联与多景楼赵楫所撰之联寓意贯通,遥相呼应,通过“米画”之喻与辛词之诵来凸显眼下江山如画之绝美境界,赏景怀人,诗情画意,匠心独运,令人击节叹赏。登上三楼,于正南回廊处仰见毛泽东所书之“北固楼”三字,结体匀称而飞动,豪迈阳刚,有力衬托出北固楼之英豪气概。其楹联乃清代邑人王文治所撰书:“半面烟岚雄北固,一方形势控东吴”。极其准确地概括出雄北固的英雄本色。值得一提者,此乃双楼所有楹联中唯一的一幅自撰自书之楹联,出类拔萃,引人注目。九泉之下的乡贤文治先生,焉能料到二百余年后家乡人民对您竟然是如此之敬重?沿廊回身北侧,其楹联为:“对广陵烟树望淮海平原向往京华瞻万里,听扬子江涛指金焦胜境登临北固话三山”。此联由李宗海所撰、白鹤书写。联语从视觉、听觉之不同角度,极写镇江三山胜境之独特韵味,视野开阔,叙事宏大,堪称神品。
    由多景楼与北固楼之匾额、楹联内涵品赏可知,前者侧重于赏景怡神,后者侧重于怀古励志,各有其美 ,美美与共,一举两得,游客兴浓。                                                     
二、楼记诗词溢情才
    多景楼于二、三层楼梯左侧之墙壁上绘有扬州八怪郑板桥诗画并茂的竹、菊、梅、兰四君子图,其右为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于1993年2月书写的苏轼《采桑子》词:“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一笑回头空。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撚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此词侧重表明作者看淡人生、享受生活的旷达胸怀与乐天观念。其左为清人吴云《北固晚烟》诗:“群峰叠翠白云遮,径竹深松障酒家。曲涧泉鸣昨夜雨,山崖香发四时花。登高日落僧归晚,坐久人稀月到斜。不为真娘闲叹息,我来原自弄流霞。”诗人陶醉于北固烟霞之美景,令人向往。登上三楼,只见亭内东壁中央米芾之子米友仁巨幅名画“潇湘奇观”,其右为米芾《秋景憩多景楼》五律诗:“纵目天容旷,披襟海共开。山光随眦到,云影渡江来。世界惭双足,生涯付一杯。横风多景楼梦,应似穆王台。”左为米芾另一首《题多景楼》七古诗:“华胥兜率梦曾游,天下江山第一楼。冉冉明廷万灵入,迢迢溟海六鳌愁。指分坱圠方舆露,顶矗昭回列纬浮。衲子来时多泛钵,汉星归未觉经牛。云移怒翼搏千里,气霁刚风御九秋。康乐平生追壮观,未知席上极沧州。”米芾二诗,以想象夸饰词,极写多景楼赏景如仙之欢愉感受,如见其人,顿生共鸣之感。
    北固楼一层大厅东壁之上,分别为毛泽东所书辛弃疾当年悲吟于北固亭的两首爱国绝唱。右为《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左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二词作于辛弃疾晚年任镇江知府期间,强烈抒发了词人对奸佞当道、苟且偷安的怨恨与壮志难酬、英雄末路的愤懑之情,爱国情深,惊天泣鬼,千载之下,精光照人。
    徜徉二层之中,只见诗文四壁,触目生辉。共选诗词六首,分别为:南朝宋人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五古诗:“玉玺戒诚信,黄屋示崇高。事为名教用,道以神理超。昔闻汾水游,今见尘外镳。鸣笳发春渚,税銮登山椒。张组眺倒景,列筵瞩归潮。远岩映兰薄,白日丽江皋。原隰荑绿柳,墟囿散红桃。皇心美阳泽,万象咸光昭。顾己枉维絷,抚志惭场苗。工拙各所宜,终以返林巢。曾是萦旧想,览物奏长谣。”(贾玉书书)唐人张祜《题润州李尚书北固新楼》七律诗:“蹑石攀云一径危,粉廊朱槛眺江湄。青山半在潮来处,碧海先看月满时。树色转烟城斗峻,水光浮草岸遥卑。西楼又起公羊意,坐对寒潮向渺瀰。”(汤真洪书)宋人姜夔《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词:“云隔迷楼,苔封狠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老耆,南望长淮金鼓。问当年,依依种柳,至今在否?”(曹秉峰书)元人萨都剌《清明日偕曹克明登北固山》七律诗:“三月二日风日暖,千家万家桃李开。白日少年骑马去,红雨满城拂面来。共君且须饮一斗,处事不必歌七哀。孙刘事业今何在,百年狠石生苍苔。”(汤真洪书)清人徐瓒《北固楼》五律诗:“突兀临沧海,孤鸟接紫氛。夜窗先得月,晴树半栖云。远树参差见,寒潮日夕闻。飘然临绝顶,便欲叩天阍。”(曹秉峰书)王文治《秋日登北固山》七律诗:“画角声中牧马回,西风落日此徘徊。沉戈难得孙刘迹,载笔犹传颜谢才。江带雉城千舸舰,涧盘鸟道万楼台。东流一片苍茫意,欲向空门问劫灰。”(贾玉书书)六首诗词,从不同之时代与角度,或怀古,或写景,或抒情,或议论,共同表达了作者对北固山英雄业绩之追忆与满目风光之激赏之情,山川人物,风情雅致,细加品读,意味深长。
颇为引人注目者,在此层西侧的金色屏幅上,雕刻有镇江市人民政府立、李金坤撰文、林喜中书写的《复建北固楼记》。全记为:“北固楼者,因山名也。山踞城北,城以山固,遂曰北固。梁武帝萧衍幸山北望,慨叹壮观,易名北顾。《北固山志》载,梁武帝尝题‘天下第一江山’,后亡佚。今见者,乃南宋吴琚所书也。//兹楼由征北将军蔡谟于东晋咸康五年首造之。隋唐以降,迭有兴替,至清末尽毁矣。应各界人士之建议,公元二00九年决议复建。历时三载,厥功告竣。此乃仿宋十字脊顶、三重屋檐之阁楼建筑,主材柚木,典雅庄重,屹然绝顶,气象壮丽。轮焉奂焉,焕然一新。尤著者,此楼与多景楼东西相望,一雄一秀,各领风骚,空前奇观也。//若夫登楼远眺,俯仰天地,则满目欣然:长江画卷,一展雄风;三山如珠,项链天成;东港夨簋,名城史明;南郊诸峰,排闼送青;西津古渡,慈航救生;江河交汇,形胜钟灵。此则“满眼风光北固楼”之赏心悦目者也。至若凭栏神思,感怀英杰,则一腔奋然:孙吴鉄瓮,坐断江东;寄奴横戈,枭勇虎熊;红玉击鼓,巾帼称雄;稼轩忧国,气贯长虹;海龄抗英,义薄天宫;辛亥赵声,先驱誉隆。是乃‘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壮怀激烈者也。嗟乎!吾侪吟诵辛弃疾《南乡子》《永遇乐》北固绝唱之双璧,犹自荡气回肠,慷慨激昂。故登斯楼也,则有览物畅神,怀古励今,爱我中华,自强不息者矣!//兹楼复建,寓旨良深;乐为之记,是以勖勉。”此记分为四段,第一段叙写北固楼得名之由及北固山之历史地位。第二段概述北固楼建楼之史及其复建北固楼之新貌,楼迹沧桑,历历在目。第三段抒发北固楼登临之感,先写极顶四望之美景:北则长江奔流,雄壮如画,三山相连,犹如天然之珍珠项链;东则遥想大港出土之宜侯夨簋,由此可证镇江有文字记载之历史已逾三千年矣。南则南山群峰蜿蜒起伏,郁郁葱葱,似打开山门向游客奉送青翠秀色。西则西津渡古街悠悠,救生会慈善美德千年传承。而镇江之地理位置,正处长江与运河交汇之处,可谓钟灵毓秀,得天独厚。这般得江山之助之无限美景,正乃“满眼风光北固楼”也。次写追怀英雄之伟业:东吴孙权始筑鉄瓮城于京口,称霸江东遂成一世之枭雄。南朝第一个皇帝刘裕(小名“寄奴”,生长于镇江),金戈铁马,以武力军功登上帝位。南宋爱国忠臣韩世忠之妻梁红玉,勇立船头何惧死,奋鼓助夫抗金贼,巾帼英豪,千古不朽。辛弃疾晚年任镇江知府,始终不忘收复失地、统一中原之宏愿,然南宋小朝廷不图恢复,苟延残喘,百般迫害抗金英雄,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忧国忧民之一腔深情,尽寓其北固楼吟唱之《永遇乐》与《南乡子》二词焉。其爱国精神与英雄气概,直贯长虹。鸦片战争期间,担任坚守镇江城之统帅为旗军副都统海龄。镇江守军尽管顽强抵抗、殊死奋战,但因敌众我寡,守城失败。海龄誓死不降,遂于都统署壮烈自焚,英勇就义。其妻也怀抱3岁孙儿同焚,为国捐躯,一门悲壮。视死如归,义薄云天。镇江大港人赵声,是中国民主革命之先行者。曾任中国同盟会内部总长、辛亥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总指挥,一生追随孙中山励志革命,奔走呼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民国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军。镇江这片热土上具有如此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与事迹,自当成为激发后人“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强大精神力量。此段为全记之核心部分,作者将登楼赏景之畅神之怡情与怀古励志之感慨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庶臻“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之登览佳境矣。第四段总论北固楼复建之重要意义。全文脉络清晰,叙述精要,史论结合,赏景励志,情感丰沛,主旨鲜明,颇值一读。此外,楼记屏风之两侧,分别为“甘露怀古”及“北固晚烟”之山水绘画,自然构成了文、书、画三位一体的和谐完美之艺术境界,由此则提升了北固楼的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