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名城保护 >> 当前名城保护和建设的几点新认识

当前名城保护和建设的几点新认识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9      阅读数:
当前名城保护和建设的几点新认识
 ——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名誉会长  钱永波
                  2014年3月9日
   

         市名城研究会去年的工作情况和今年的工作打算,李壮云会长已经代表理事会作了报告;雷志强副市长还会对名城研究会的工作提出新要求。李会长要我在年会上讲话。我查阅了有关资料,结合我所了解的情况,并听取了四位顾问—昌万海、尢敦立、方开鸿、笪远毅同志的意见和市规划局朱富坤、史健浩、田铁民、耿金文同志的意见,思考了一下,就围绕三个“新”—“新要求、新课题、新作为”讲一些新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当前面临的新要求。
  1.就全国而言,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自然历史过程,要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特别是要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实事求是确定诚市定位;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化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使之体现在每个细节中,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还提出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保持连续性。我理解,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提高城市建设水平,让群众生活更舒适,是对城市建设的更高要求。
  2.就《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而言,镇江城市定位是:“发挥产业基础较好、自然生态良好的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区域物流基地、技术研发基地、创意生活休闲中心,成为现代山水花园城市和旅游文化名城。”我们研究会应当为实现这一定位中的“现代山水花园城市和旅游文化名城”多作贡献。
  3.再就镇江市2002—202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而言,经省政府批复的镇江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2020年居住人口105万,其中主城85万,建设用地规模115.5平方公里;市形态是“一城两翼”,即主城、东翼、西翼,呈东西向橄榄型城市。市“十二五”规划对主城提出的任务是重点推进“一核四区”建设,一核即南山绿核,四区即老城区、南徐新城,丁卯—官塘新城、丹徒新城。现在,“十二五”规划已经过去三年,镇江的城市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拉开的城市框架正加快开发建设,老城区的更新改造正逐步展开,镇江独特的滨江风光和南山森林等自然人文景观正以新的面貌展现,优越的山水宜居条件正得到更好地开发利用,紧接着文宗阁、北固楼、多景楼复建、修建之后,铁瓮城保护利用工程又提上了日程,南山绿道在完成一期工程后,今年将完成二期工程,全长将达到15公里,完全可以这样说:镇江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城市建设的未来满怀希望和坚定信念!
  二、更多关注名城保护和建设的重点事项。镇江历史悠久,有保护价值的遗存较多,名城研究会应当根据名城保护和建设的需要,突出重点,超前做好学术研究、应用研究,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和咨询服务。就总体而言,镇江名城保护和建设的重点事项有五:
  ⒈江河山林城市。具体说来,就是滨临长江南岸、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在城区交汇、形成江、河、山、林和城市融为一体的格局。正如笪重光诗句所描述的那样:“南村烟树重重出,北郭春潮渺渺流”。镇江独有的山水城市特色,是我们这座城市的永恒生命力。
  ⒉国家、省和市、县文保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镇江所以成为名城的根基。当前特别要重视铁瓮城遗址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铁瓮城是在镇江市区考古发现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古城墙遗址,至今已1820年。国家主管部门的专家都认同铁瓮城是“三国东吴第一城”。周干峙院士说:铁瓮城因山为叠、缘江为境,山、水、城融为一体,这在古城遗址中独具特色。
  ⒊以西津渡等历史文化街区为中心的名城风貌区。镇江历史上是东城西市,城里是官衙,城外是繁华的港口和商市。我们曾为市规划局提供过市区西部《名城风貌区历史文化专题研究报告》。这个区城,东起电力路,南至宝盖路、京畿路,西至中山北路,北至长江边,总面积2平方公里,西津渡、伯先路、大龙王巷、大西路、新河街、云台山尽在其中。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山水文化、渡口—港口文化、商埠文化、民国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这六大类,堪称市区历史文化的缩影。在这个区域范围内,今后应避免整平方公里的划给开发商大拆大建,把一些本不该拆的建筑也拆掉了。
  4.三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在长江三角洲旅游圈里,镇江的沿江风景历来是最美的。早在元代,杭州西湖、无锡太湖、镇江沿江等风景名胜,以及扬州、平江(今苏州)等地餐饮娱乐业,就共同构成了江南文化旅游圈而享誉国内外。这几年,三山风景区建设有重大进展,文宗阁、北固楼、多景楼先后复建修建,新的修建工程正在展开。镇江沿江自然资源、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从金山到焦山沿江就有8公里,内江水面比杭州西湖水面还大,内江里面还有35平方公里的征润洲,真是会让许多城市羡慕得“吃醋”的。
  5.南山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在沪宁线上,市区有万亩以上成片森林的,除南京钟山外,就数镇江南山了。而且,在南山13平方公里山林中,黄鹤山、夹山、招隐山等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有在全国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中有位置的莲花洞。应当打好南山森林牌。“森林养育人类,人类热爱森林”。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堪称陆地生灵的“保护神”。它挽住水土,伸展绿荫,使空气清新。现在南山正在按计划进行景区、景点建设,建议还要按照南山规划要求,坚持用一两个五年计划时间,下真功夫改进林相。不仅要发展风景名胜游,而且要开辟森林游,例如绿色科普游、走向大自然游、跨越林海游、森林保健游、森林健身游、农林业观光游等。
  三、加强新老城区的统筹协调。镇江主城中的各个新城,都是在老城区基础上向南和东、西两面的延伸,是一个统一体,加强统筹协调更为重要。
  1.拉开城市框架,已延续多年,这是必要的。现在是提出拉大到多大范围的时候了。住建部仇保兴副部长在2013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的报告中讲到:我国必须坚持集约节约的紧凑式城镇空间布局模式,达到1万人∕平方公里,包括工、商、居住、公用服务、绿化、道路、基础设施都在其中。土地资源很宝贵,扩大城市范围一定要讲究土地利用效益,我们绝不能走美国式的所谓车轮上的城市化道路。
  2.防止新老城区重复建设。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多中心”的提法,应当正确理解。新老城区是一盘棋,中心有主副、大小、综合专业之分。如果新老城区都争做全城的中心,重复建设,此长彼消,有违初衷,是很大浪费。既要讲投入,又要讲产出、讲效益,做到良性运转,可持续发展。只有投入,没有产出,难以为继。
  3.城市综合体、商业网点等布局,应当遵循客观规律,经过“需要、可能、效益”的调研论证,作出科学决策。综合体、大型商场,必须有相应的人口规模,简言之就是要有人气、有消费能力,而且还要考虑到周边已有的同类设施。即使同是商业服务业,也应各有特色,避免恶性竞争,两败俱伤。
  4。坚定不移地保护山林和塘坝水库等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使新城区成为现代山水花园城市、田园城市、生态城市的典范。镇江的历史文化资源,新老城区也应统筹安排,避免雷同。新城区应当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打造拳头产品,展示镇江山水文化、科教文化和开放文化等精粹,使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例如镇江“科教三星”(分别以祖冲之、沈括、茅以升命名的小行里,月球背面还有以祖冲之命名的环形山),“文学双璧”(刘勰著的《文心雕龙》、萧统主编的《文选》), “书画二米”(米芾、米友仁的书法作品和“米氏云山”画作),“公廉二仕”(南宋镇江知府蔡洸、清朝镇江知府王仁堪厢勤政廉政的事迹),都是镇江历史文化中的瑰宝。
  5.城市建设要讲究艺术性。城市艺术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布局艺术、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园林绿化艺术等。就建筑艺术而言,不仅单体建筑要美,而且各个建筑之间要协调,形成整体美。我看过李瑞环同志的《城市建设随谈》上下册(天津社科院出版社1989年7月出版),其中专门有一个部分“谈重视建筑艺术与美化市容街景”。他说:“城市的建筑、街景也是一种产品,但它们和其它许多产品不一样,是关系到多少代人的事。”这段话讲得很深刻。
  以上就是我们对当前名城保护和建设三个方面的新认识,提出来与同志们交流、讨论,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