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名城保护 >> 运用三维数字化技术留住自然乡村记忆

运用三维数字化技术留住自然乡村记忆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9      阅读数:
运用三维数字化技术留住自然乡村记忆
冷  静

    作为江苏镇江人,很多人都知道金、焦、北固三山,却很少有人留意上自清代遗存下来的位于东乡的民居老宅及民居上的各种雕饰艺术;很多人都知道西津古渡街记录着千年历史,却很少有人寻访过上党镇又被称为“焦山塔院”的西林寺的渊源;很多人都知道三国人物刘备招亲的历史典故,却很少有人知道被大港居民叫做“赵氏佳城”的地方,其实这里是宋太宗赵匡胤六世孙赵子褫之墓。还有被誉为“金牌艺术”的扬剧、传统舞蹈马灯阵舞、传统技艺秦淮花灯和乱针绣等,这些极具有镇江乡土民风的传统文化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延续至今,它们见证的是镇江3500年来连绵悠长的历史足迹,展现的是悠久的自然乡村风貌、精美的建筑文化遗产和超群的传统技艺,及其拥有这些非凡手艺的传承人,留给世人的是珍贵的,是不可再生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资源。
    然而,随着快速的城镇化发展进程,大规模的城乡建设、城市规模的扩充促使着大片大片的古村落、自然村落被征用或改造,如镇江丹徒的“南乡”已有三分之二的土地被作为商业化用途。与此同时,这些古村落、自然村落内蕴含的重要文化遗产资源也在随之逐渐消亡,如镇江的一些甚至还未来得及挖掘且历史价值很高的文物、古迹正遭受着毁灭性破坏;“金派扬剧”、“评话”、“雕版印刷”、“宝堰双推车”等非遗代表作也经受着生存的严峻考验以及不少代表乡土特色的语言、文字和习俗正迅速消失。长此发展下去,人们将再也看不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然乡村风貌及其珍贵的文化遗产资源,而是被一幢幢林立的高楼大厦、商业中心和住宅房所吞噬和取代,就只剩下拔地而起的没有了历史文化内涵的钢筋水泥丛林,这不禁让世人扼腕痛惜!究其深层次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政府某些相关部门对目前遗存的自然乡村风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宣传造势不够;二是民众尤其是农户的保护意识相对薄弱,致使一些古老的建筑文化遗产被人为拆除而纳为私用;三是诸如镇江“扬中编竹”、“青铜铸造”等乡村传统技艺是在生产力较为落后的时代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早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四是经费短缺使许多珍贵资料得不到妥善保存以及传承人的待遇问题……这些都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乡村传统历史风貌正逐渐流逝,人们在享受着物质生活带来的冲击的同时,却又在寻求传统文化、传承民族记忆的这条路上渐行渐远。
    可以说,现有留存下来的自然村落及乡村内丰富珍贵的文化遗产资源和传承人构成了独特的“自然乡村风貌和文化”,它就像是一个民族情感的纽带,代表的是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伟大的创造力和特定的生活习性、文化精神,在某种意义上,它的消亡就意味着民族个性、民族特征的消亡。但矛盾的是,对自然乡村风貌和文化一味的保护与保留反而会成为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大桎梏,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够为世人较完整和详细的留存下这些宝贵的自然乡村记忆,又能不阻碍城镇建设的发展呢?镇江的恒天先进制造科技公司作为一家建设数字化文物的专业公司,近年来一直积极地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操作即是运用三维数字化技术的手段展示镇江自然乡村风貌及其文化遗产资源,实现数字化留存,从而最大限度地推进自然村落及乡村内文化遗产的保护,这样便可以通过高科技手段留下许多弥足珍贵的自然乡村记忆,将其永久的传承下去。
那么,什么是三维数字化技术呢?作为一种新兴文化产业的三维数字化技术范围很广泛,包括三维数字化扫描、摄影、数字化编辑、三维动画、虚拟现实、多媒体、宽带网络与数据库等,其具体运用于自然村落及乡村内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原理即是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立体拍摄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等高新技术,进行三维数据采集和处理,建立三维数据分析管理系统,最终形成数据库,并实现数字化的保存、展示以及再利用。实践证明,这一套技术对自然村落及乡村内文化遗产资源(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在保护、抢救、管理、利用方面效果十分显著,它是三维数字化技术与自然村落及村落内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机融合。
    乡村里的古老建筑、民风民俗、自然风貌、传统技艺及传承人等是历史发展、轮回千年的有力见证,摒弃原始的拍照、文字记载、绘图、复制的留存方法,三维数字化技术无疑是对现今遗存下来的自然村落及乡村内文化遗产资源最佳的保存途径。
一、三维数字化技术运用于自然村落风貌的抢救性保护
     天然湖泊、农垦农作、古泉宅院、百年老井这些最原始的自然村落风貌沿袭了人们传统而古老的生活状态、每一处都烙刻着历史的痕迹,然而,可想而知,随着城乡建设、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进步,这些现有遗存下来的自然村落的风貌为顺应时代发展不可能一层不变,或者在得不到关注的情况下也将有可能濒临消亡,而三维数字化技术的作用就在于它能够通过三维数字化激光扫描、摄影、三维动画等一整套的高科技手段对这些仍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自然村落风貌实施抢救性保存,为世人留住这部分最真实的自然乡村记忆,这是多么值得庆幸和意义深远的啊!这种抢救性的保存对中国历史传承、古老乡土民风、人类发展历程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贡献。比如,镇江丹徒的“南乡”,那里不光是传统民俗音乐“南乡田歌”的发源地,也曾经是吴国早期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吴文化(中华炎黄文化的组成部分)的重要发祥地,那里仍保留着明显早期吴文化的痕迹。针对目前有三分之二土地已作为商业化用途的现状,镇江恒天先进制造科技公司已及时运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将另三分之一的南乡原始风貌进行了“数字化”保护,作永久留存,为镇江人民留住了真正的“南乡”。
二、三维数字化技术运用于乡村内文化遗产资源的保存及展示方法
1、    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存及展示方法
    所谓物质文化遗产,又称 “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如前文提到的西林寺古迹、“赵氏佳城”都属于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三维数字化技术可利用先进的非接触三维数据采集设备,实现对这些文物、历史建筑、古迹遗址的三维数据和立体影像获取,准确地保存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现有特征,从而实现永久的保存,确保这些物质文化遗产在受到自然灾害、人为破坏时,能够及时的提供数据保障和破损修复。与此同时,再将保存下来的三维模型、立体影像、图片、视频资料以及在文博单位中能够查找到的现有的这些文物、历史建筑、遗址的相关信息、文档资料等传统文字一起载入数据库管理分析系统,为它们建立一个永久的强大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就如同档案室一样,将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文别类的一一收纳。
    在展示方面,三维全视域信息展示技术可以以全新的视角,以身临其境般的直观感受来全方位展示。比如西林寺古迹,参观者就可以通过操纵鼠标的方式,在数字化屏幕上观赏寺内大雄宝殿后面的两座塔幢、塔幢的左侧的两根雕花石柱等多处历史文物遗迹,可放大和缩小,并能从各个方向移动着观看场景,其逼真性和细致度不比现场参观的差。
2、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项目的保存与展示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具体包括传统技艺、传统音乐、传统美术、文学、民俗等项目。镇江地区内代表着乡村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谓蕴藏丰富,自2000年以来,已被官方机构公布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就共计有7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达53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沿用了一部分文物、古迹的保存方法,除了数据采集外,叠加了影像收集、语言文字合成两项技术,最终形成一整套三数字化保存方案,用独特的视角向世人展现着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每一个项目其保存和展示方法也因其本身独有的特性而不尽相同,所以,在原有的基础上三维数字化技术也进行了跟进与创新。比如传统乡村技艺品种较多,诸如镇江丹徒的上党挑花、青铜铸造、漆器制作、丹阳黄酒酿造技艺等,其工艺复杂,表现手法多样化,那么,相应的数据采集方法也需要多种运用,包括反求测量、非接触扫描、影像拍摄,实物收集等。同样的,展示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现场场景再现、三维漫游全景、视频展示、立体声、光电效果展示、语音文字播放、像片图案展示、实物展示、3D影片(小剧场)播放厅、现场真人表演等。而传统乡村美术的数据采集与其他项目对比难度较高,所以可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去操作:一种是如彩灯、竹编、石雕、面塑、泥塑等立体型工艺美术可运用三维数字化设备采集;另一种是针对平面工艺美术可运用摄影、摄像等二维数字采集设备。传统美术的数字化展示方面主要是采用三维全景展示,继而运用实物展示、触摸视频展示、投影技术展示、动漫等方式充分展现出其艺术感染性和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所以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代代延续形象地演绎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轨迹与发展。那么传承人作为一个活体,运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又是如何保存与保护呢?其实,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方法异曲同工,一是采用世界先进的影像收集设备,对传承人传承项目的特色进行影像数据收集;二是对传承人的语言文字编辑,实现语言文字合成,最后将所有采集的传承人的影像、语言数据收录数据库中,这样,即使是过了千年百年、即使这一个传承项目早已没有了传承者,但三维数字化技术却轻松地为其留住了永远而珍贵的记忆。
    传承人的展示手段当然是三维数字化全景展示,另外,现场演示、互动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如前些阵子,梅庵派古琴艺术的传承人刘善教老师在镇江的梦溪琴社接待了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非遗传承班的学生,在现场弹奏、演示古琴艺术,这就是传承人展示传承项目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而三维数字化技术就可将当时刘善教老师演奏的场景录入下来存入相应的数据库之中。
三、三维数字化技术对自然村落及乡村内文化遗产资源项目的外展服务
    相比于原有“一支笔记录、一本帐存档”的陈旧保管模式,三维数字化技术的优势是相当明显的,它消除了文字、照片档案由于环境、天气、人为的原因而损坏和丢失的顾虑,它更加有利于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抢救和管理,它给每个项目做“身份证”或“户口簿”的方式也更加便于查找。“留住自然乡村记忆”,这已经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散文中抒情的桥段,运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就完全可以实现,从而达到为世人留下最原生态的、最珍贵的自然乡村风貌的夙愿。不仅如此,镇江的恒天科技公司近年来也在积极研究着自然村落及村落内文化遗产资源的应用与外展服务,一方面能够发挥三维数字化技术的最大效能;另一方面,通过对现有自然村落及其文化遗产资源的推广也是在给民众宣传民族和传统的理念,加强民众对自然乡村风貌的保护意识。具体外展项目包括:一是对目前遗存下来的自然村落风貌的“数字化”保存与抢救;二是运用3D影片、交互展示和网络应用等形式进行数字化展示。网络应用包括建立三维博物馆、3D打印创意馆等。如正在积极建设中的镇江的《数字化永泰昌博物馆》、《数字化古瓷片博物馆》、《数字化碧帆收藏馆》等;三是开发文化遗产的衍生产品,促进其经济效益,这里的文化遗产资源主要指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一方面在数字化博物馆建成后对会员实行“自助式”游览,建立会员加盟费制度。此外,按上网人数5%点击率计算,也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另一方面制造衍生产品,如文物复制品、艺术品、旅游品等。四是运用于考古研究。如一些乡村的建筑古迹、遗址、木雕、石刻等,一旦被发现就会成为考古工作者重要的研究方向,而三维数字化技术可以通过数字复原、线图回执、刻字提取等方法协助考古工作的发展。
    国务院委员陈至立曾说过“保护文化多样性,确立我国文化身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可见,对自然乡村风貌及其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然而,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涉及面广、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的是政府、民众、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与关注。那么,让我们就先从运用三维数字化技术留住“自然乡村记忆”这一方面开始着眼吧!虽然我国的三维数字化技术现今仍属于摸索与起步阶段,但我们相信,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三维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道路会越来越宽广,也必将唤起越来越多的人对自然乡村风貌及其文化遗产资源的关注与保护。
(作者为镇江市烈士陵园管理处专助理文博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