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名城保护 >> 听得见乡音 记得住乡愁

听得见乡音 记得住乡愁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9      阅读数:
听得见乡音 记得住乡愁
            ——也谈镇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时 强
一、认同与差异
    从国家“十五”规划确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至今,全国各地文化产业迅猛发展,产业门类、规模和质量都有显著提升并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代替的重要支柱。镇江文化产业工作起步于2009年,六年来总体发展态势良好,目前全市已有文化企业5271家(文化企业占企业比重列全省第二),从业人员突破10万人;其中省级重点文化企业146家,年销售突破亿元的30家;截止今年(2015年)10月共有新上版上市企业4家;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1家、省级文化产业园区6个、市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11个,实现了四区三市全覆盖,总投入460多亿元,GDP占比达5.2%,位列全省第三、增速全省第一,初步形成创业设计、数字出版、网络游戏、文化旅游等四大优势版块。(资料来源:2015年市文化产业招商推介会官方资料)官方公开资料表明,镇江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效明显,已然成为镇江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张亮丽名片。
    然而,与上述显示不同的是学界及广大市民感受的差异。连续多年来,镇江科技、社科界常提不息的话题之一,便是镇江縱有3000年文明历史,又兼有“江河汇合、山水兼有”的“天下第一江山”美誉,似乎鲜有笑傲苏南,称誉长三角的文化产业项目和代表品牌,缺乏既能传承镇江历史文化精髓、又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标志性场景与项目。在民间,更多的是认同城市建设、休闲活动场地大有进步外,对传承历史文化的种种,常以近邻扬州、常州作比,自艾自弃的议论不少。
二、个例比较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是我市着力打造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被誉为“镶在山水镇江桂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试以镇江西津渡老码头文化园、常州运河五号、扬州东关街进行比较,或可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常州运河五号文化创意街区位于常州市三堡街、京杭大运河南岸,占地到今年已扩至近十万平方,建筑面积七万多平方,以原常州恒源畅厂、第五毛纺织厂、常州梳篦厂房及相邻街巷出新改造而成,主打“运河文化、工业遗存保护和创意文化”开发,尤以联排锯齿形厂房凸显纺织企业的昔日气派,还辅以休闲娱乐、本地特色手工业品(梳篦)餐饮为特色,被誉为“江南781”,与名誉四海的“北京781”遥相呼应。扬州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扬州广陵区内,距今已有1200年历史。街区拥有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及鱼骨状街巷体系,保留有历史名巷30多条,50多处名人故居、盐商大宅、寺庙园林、古树老井等重要历史遗存,展现街区所在地遗址文化、书香文化与近现代工商文化的浓郁氛围。镇江西津渡老码头文化园位于镇江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内,建筑面积逾4公顷,主旨为千年古渡文化、近代租界文化及近现代工业文化集中园区。
    上述三地都依水而立,在原先老街区上用“文化创意+商业娱乐设施”的理念重新包装激活,正以各自的智慧和实力构画着它们的华丽转身。相似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变迁,相似的邻水遗址和陈迹,又因循相似的发展形势背景,又有着相似的创新理念和改造重构,使之具有了明显的可比性。
    1、常州运河五号,扬州东关街更显出浓郁的文化特质。常州运河五号园区已入驻各类文化馆创意、商业服务企业200多户,五号美术馆内宽敞整洁史实详实并以现代科技手段常年展示的“京杭大运河变迁展”、“常州近代工业文化展览”,常州民俗民趣展示等大型主题展引入注目外;五号音乐厅不定期有浓郁乡土味的歌舞剧、音乐会对游客开放;还有设置有序、服务周到的当地特色食品、手工艺品走廊、小区,勾引得日夜人气兴旺。西部大花园树木葱茏,为周边居民早晚锻炼、平日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尤以园区内各类人性化服务项目及服务至上的细节为四方游客、当地居民称道,例如各处中英文指示标识,随时可见供游客休息的座椅,多处免费使用的停车场,众多价廉物美、环境整洁的“大食代(堂)”以及专为老年、残疾人服务的游览车等等,都给人“宾至如归”的感受。扬州东关街内更是商铺连接、名宅深幽、艺林书坊、古玩木雕,特色餐饮吸引游客川流不息,仅街上百年老店谢馥春一家,今年营收几近300万元。据介绍,东关街去年光日本游客已超过2万人次,今年已超500多万游客光顾。(见《镇江日报》2015年12月8日头版头条)
    2、常州运河五号、扬州东关街更有浓浓的乡情,留得住绵绵乡愁。
任何时候去上述两处,特别是入晚以后,灯彩璀璨、欢声笑语、更逗人流连忘返,久久浸润其间。常州运河五号大幅立式屏幕节目纷呈,十字街头演艺精彩,餐饮区香气扑鼻,少有空位;扬州东关街花局里大戏台夜夜人群拥挤,或坐或站为本地戏文、当期影视节目鼓掌喝彩。扬州“三把刀”,木雕等手工艺品商铺、特色食肆人头攒动,热闹非常。两地满街人流中不少是本地特别是原住地居民,一天辛劳之后,参与其间,看着传承几代熟识的街巷祖业,在五湖四海口音中讲着自己的家乡话,享受周遭不一样的繁华气氛,那是怎样的乡情乡愁,那是何等的生活享受?!
比较上述之两地各具特色又有明显差异的园区文化特色和繁华场景,可见:
    一、不光“修旧如旧”重现昔日历史文化风貌,更应借“物”传“情”,传承历史文化精神内涵。上述三地不缺历史文化遗存印迹,之所以差异,大概在于对内里的人文“精神内核”把握的深浅。“名景、名居、名人、名品”在修复中如何使其传之“有据”、传之“有情”、传其“精华”,如何凭“物”见史,借“物”寄情,呈现的不仅是历史的定格或是文化的横截面,更注重的是一种价值观、一种精神追求,当是传承者的智慧与功力的比拼!
    二、修复的是遗迹(址、景),安放的是精神寄托。简言之,上述三地都是借历史文化遗存的印记加以修复出新,努力还原和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生态环境,但现代人对其认同和感受的强烈差异,则反映了雕刻内心的差距。在常州运河五号和扬州东关街时时都能观看、触摸到各具特色的景点、文化标记之外,更多的是令游客和当地人仔细揣摩,认真体会的文化表达,听得见、有得看,四周美景尽收眼底、景物相宜俱入心底。如此,潜移默化、历史文化之精髓得以传承矣!
    三、积聚人气,关键在本地人参与上述三地都耗费巨资在“名景、名居、名人、名品”上进行了悉心梳理和整饬,力图打造历史文化新景观。然而恢复再造的历史风貌面前,民情乡愁要由人来体验,要由人来传播。常州运河五号、扬州东关街白天游人如织,入夜人头攒动,不乏本地人特别是原住居民乐在其中,逢年过节、酬谢神祗,戏台开演,一派热闹祥和气氛;平日里开门售卖,闲时打牌闲聊,守望着祖先的春花秋月,悠闲自得地过着开心安逸的生活,不难明白,老街区历史文化的传承没有本地人特别是原住民的参与,就会失去保护修复的本质价值。当地政府(部门)已经做了大量“传”播的事情,而“承”接则要让(本地)群众从喜欢而日益自觉参与其中。无此,光有观赏的兴趣,而无自觉参与保护的追求,“传”的花样百出,冷清、疲弱的态势是必然的。
    我国传统民居创造了家庭阖家团聚礼仪空间格局,营造了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这是与每个人戚戚相关的居住文化。我国城镇与建筑历经几千年儒家文化浸润,由内到外充溢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形与内涵。城镇建筑和私人民居不仅是物质实体、还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循、有着丰富的礼仪制度和文明教化的鲜明印记。曾经的街巷里弄,居民间礼让亲情,讲礼数、有教养、懂情分,“青梅竹马”“过门亲家”等沿袭千年的亲情故事就是中国式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物质遗产。“听得见乡音,留得住乡愁”正是对历史文化的追忆和对当下借改造出新之名乱拆乱建的强烈斥责。近期扬州主城区先后有五十多家住户自己动手改建古式新房,或在自家天井院子中堆垒半壁假山、栽种适宜花木;或围走廊、盖小亭、挖池塘,重修古式厅堂厢房,用心恢复老祖宗留下的诗情画意的环境,用自己力量延续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着“乡音”“乡愁”不致流失。去年东关街沿街商铺前自建有七八处仿古式水槽锅台样式又萌态十足的沙滤饮用水供游客自用。对此,该市政府部门并未干涉这种从现行规章上看似违章的拆建,可见官方的明智和民主(参见2015年11月日《东方早报》)。此例给我们的启发、借鉴良多。中央“十三五”规划前所未有地放开了民间资本(力量)参与国民经济重大领域的空间,落实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创新激活上,让民间力量更多更广泛地参与其中,是否更应值得研究?
    四、 借力发力,事半功倍
    如前所说,镇江历史文化留下太多的“真材实料”,问题是“大厨太少”,借“力”发“力”正是从寻找聚集各路“大厨”入手,借“真材实 料”之魅力,发“各路大厨”之威力。瓶颈有三:一是平台开放与衔接的瓶颈。历史形成的行规与企业实力造成的分隔在现下各类文化创意平台上重现。几乎巨量的全国资改造出新的园区与自有资本“小而微”的创意团队,如何摆脱体质上的束缚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又艰巨的挑战。二是溢出性服务业的衔接瓶颈。一般而言,文创(企业)团队往往对加工制造业缺乏理解,又极少关注其发展的潜在需求,故而难以对接。创意虽多、产品不多、品牌更少。三是人才瓶颈。人才(即以上所说的“大厨”)是文创活动的核心。在我市,更要解决如何辩证看待“人才”的“资质”要求,必须摒弃老旧的讲资历唯文凭的种种不合时宜的观念,“抓得住老鼠也是好猫”应当作为当下“人才观”的重要标准之一。
    上述三方面的瓶颈说到底是一个制度瓶颈,政府职能转变或曰制度改革,要从根本上解决以往招商投资导向,其正转变为人才与市场导向的制度和政策,唯有此,才是政府职能转变包括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方式转变最本质的内容。
    上海有个仓城影视文化产业园,地处市郊松江区永丰街道。七年前一间房、3个人、20万元投资,如今影视产业年税收高达7.5亿元,内设张艺谋、赵宝刚、范冰冰、章子怡、赵薇、孙红雷等大腕明星工作室逾2000多家(见2015年12月5日《解放日报》头版)。西津渡原先也挂牌有中央级影视基地,可惜现在已不见踪影,其中缘故,或许值得深思。
    五、两点意见
    镇江文化产业如何发展,官方民间见仁见智、各种策略已经不少。结合上述个案分析,窃以为先要解决两个认识:
    一是精准把握镇江历史文化的特质,在“物”“情”结合上下真功夫,少做“掉书袋”、“搬运工”。
    二是尽力培育一批对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具备较高素养又有国际视野的研究者、建设者。对引进“人才”必须首先解决“留得住”问题,也即认真解决“创新成本陷阱”,努力降低其生活、研发、经营等开创期间的商务成本。
    讲乡音、守乡愁,且行且努力!
                      (作者为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市社科联原主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