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名城保护 >> 关于加强保护利用镇江历史文物资源的建议

关于加强保护利用镇江历史文物资源的建议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9      阅读数:
关于加强保护利用镇江历史文物资源的建议
徐 伟 珍
 
镇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66处,其中国家级13处,省级42处,市(县)级241处,另外有市政府公布保护的《老城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240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录新发现711处。全市现有国有博物馆、纪念馆10家,馆藏文物约5万件(套),经注册登记的民办博物馆4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资料的保护利用工作,文物主管部门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和传承发展”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历史文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历史文物资源保护利用成效
几年来,文物主管部门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坚持利用城乡建设带来的机遇,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加强合理利用。
1、政府积极主导,加大修缮及环境整治力度,历史文物资源面貌得到了有效改观。保护是利用的基础。近三年来,市文广新局通过积极争取政府重视与职能部门支持,实施了一大批文物保护工程,荆王刘贾墓维修、梦溪园一期扩建、象山弹药库遗址、宗泽墓、虎踞桥、箴庐、拖板桥,西津渡等一大批文物的安全现状和周边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据统计,近三年,我市累计争取国家、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近4000万元,市本级投入600多万元,相关部门投入超亿元投入文物保护工作。
2、社会广泛参与,推进资源利用,展示历史文物资源的文化价值。历史文物资源保护成果最终要服务城市、服务人民,这是保护工作的落脚点。文物主管部门通过政策杠杆,抓住城市建设机遇,积极支持对历史文物资源的合理利用。近三年,积极扶持成立了4家通过省文物局的注册登记民办博物馆,使社会文物、民间文物得到社会大众的欣赏。江苏神牛红木艺术博物馆成为江苏最大的红木专题艺术馆。西津渡历史街区经过多年的保护成为镇江历史文物资源利用的典范,成为名城又一靓丽名片。句容建设的江南土墩墓博物馆2013年12月对外开放,成为全国唯一土墩墓专题博物馆,2012年宗泽纪念公园建成对外开放,2013年断山墩遗址公园正式建成,2014年,龙脉团山遗址公园对外开放,使古墓葬、古遗址得到了很好的利用,成为周边社区居民感受历史文化、休闲健身的好地方。考古新发现的玉山大码头和京口闸遗址也将建设成小型遗址公园。文化部门还利用五柳堂辟建了梅庵琴派古琴艺术传习所,成为古琴艺术的交流中心。
3、注重利用历史文物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历史文物资源是文化创意产品不竭的开发源泉。近几年来,我市基于历史文物资源的创意产品不断推出,成为我市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内容。第七届南京文化创意产业交易会上,我市企业参展的“水漫金山”创意礼品在首个交易日就被抢购一空。尤其是在江苏省首届文化创意作品全国邀请赛中,大型户外水景秀《白蛇传》等获得金奖。民间文化艺术馆开发的《白蛇传》精品紫砂茶壶、《白蛇传》文化月饼,《白蛇传》骨瓷杯、《白蛇传》纪念邮册,“白蛇传传说”剪纸明信片、首日封等白蛇传系列文创产品受到市场好评。镇江博物馆建成“博苏堂·江苏省博物馆商店联盟·镇江店”,为游客提供了高雅的购物环境。开发的文化产品杏园雅集真丝围巾、杏园雅集折扇、论语玉烛酒令筹及酒筹筒(铜镀金及木质)、象牙微刻北固山图插牌、红木河蟹(和谐)摆件、高仿清宫珊瑚红瓷碗礼盒、红木博山香薰、鎏金“寿比蟠桃”银盏礼盒、红木“牧牛童子”等系列品种。2014年参加第三届“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展出优秀文创产品共计30余件,包括银鎏金“论语玉烛”酒筹筒及酒令筹、八大山人花鸟手卷骨瓷杯、杏园雅集丝巾等,得到了领导和游客的一致好评,较好地宣传推广了我市文化旅游名城的知名度。
4、积极运用高科技手段物化历史文物资源,不断扩大宣传渠道。由文广集团、三山景区管委会、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大型文献纪录片《天下文宗》,整个节目从拍摄、编辑到后期制作,历时近2年,反映了《四库全书》的来历、以及为何藏书于镇江的历史过程,片中大多数取景于我市的金山、焦山、北固山,以精彩的故事、引人入胜的画面、专家精辟的评述,展现了一个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镇江,已于2014年10月在央视10套《探索发现》栏目中播出。电视剧有《西津渡》《血色沉香》等,分别以镇江千年古街西津渡、百年老字号“恒江”醋坊家族等为背景,展现镇江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在江苏卫视、迅雷看看等一经播出,就引起了镇江内外无数人的关注。动漫有《千年寻》、《茅山小道士》等,一个以流传千年的白蛇传的故事进行剧本创作,将镇江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思维方式进行科学的整合,在浓郁的“中国风”中注入了鲜明的时代感,再利用80㎡的4D立体电影体验厅更加真实地体现出来。一个通过小道士“茅小胜”拜师学艺、下山游历的精彩故事,将茅山道教的传奇演绎成为动画片亮相荧屏,展现茅山丰富的道教文化和优美的自然景观。
二、历史文物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历史文物资源类别多,特点、属性情况复杂,在利用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1、相当一部分历史文物资源尚未得到有效保护。保护好历史文物资源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具有的独特价值。近年来,虽然文物部门、社会各界在文物保护修缮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修缮保护了一大批文物。但由于经费的不足,仍然有大量文物资源亟待维修,甚至很多文物保护单位还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包括大龙王巷历史文化街区在内的大西路片区至今仍有近1平方公里的区域,无法实施大面积的有效保护。铁瓮城遗址这一具有重要价值的城址自发现至今已近30年,仍然没有实施保护利用工作,其价值无法得以彰显。鹤林寺大殿、杜鹃楼、杨一清墓等也是历经几十年没有得到有效保护。
2、相当一部分历史文物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国家文物保护等法律法规提倡“合理利用”,但对“合理利用”的相关界定主要是提倡辟建博物馆、陈列馆等公益性文化场馆,同时禁止将国有文物资源作为企业资产经营,对于其他利用方式并无明确的操作路径。这导致了一些文物资源在有效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制度上的问题。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巡捕房旧址、德士古火油公司旧址、税务司旧址等文物建筑原来曾作为大众餐饮使用,后根据中央精神作了关停转型处理,一直处于空关状态。位于伯先路历史文化街区的一些文物建筑也存在类似问题。这些文物建筑的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实施主体在保护投入方面的积极性。文物古建筑在消防方面由于国家尚无相应的规范,若套用现代建筑的消防规范,这直接导致古建筑难以满足消防要求,消防工作无法通过验收。这也影响了文物类建筑的后续利用。
3、历史文物资源利用工作尚未有统筹规划。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是一项比较复杂系统的工作。目前,从市级层面还没有形成相应的统筹规划,各相关主体还是属于各自想办法的层次,尽管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也自然带来了一些投入虽大,效果不佳,以及零散着力,无法形成集群效应的问题。
三、激活历史文物资源生命力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文物活起来”,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最根本的就是要激活了历史文物资源的生命力,在坚持科学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文物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文物价值。镇江历史文物资源十分丰富,加强其保护工作,推进合理利用,最大限度激活历史文物资源生命力,使这些资源得到永续利用,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和相应的经济价值,是下个阶段需要着力推进一项重要工作。
1、建议将历史文物资源的有效利用纳入新一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保护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量大,主体复杂。加之文物资源分布广泛、千差万别的属性,也对有效利用工作提出了统筹的要求。在新一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要根据城市区划调整、功能定位等需要,依据文物资源的特点,结合片区、地区发展规划,明确历史文物资源利用方式、利用水平等相关要求,纳入城市经济发展、纳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顶层设计作用,与城市总体发展有机衔接,为全市历史文物资源的利用工作牵好头,引好路。
2、建议将重大保护利用项目纳入十三五规划,发挥带动效益。重大文物保护利用项目的实施,可以发挥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成效。十三五期间,镇江应将重大文物保护项目列入规划。如铁瓮城遗址的保护,经过几十年的讨论、规划,整体保护、合理利用,与北固山公园景区连成一片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实施保护与利用工程的相关基础已经成熟。梦溪园二期工程通过恢复宋代梦溪园景观环境,结合陈列展览,可以将沈括这一重要历史文化名人的效益扩大。目前地块已经确定,只要精心规划设计,完全能够成为镇江城市历史文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以赛珍珠旧居和赛珍珠纪念馆为核心的赛珍珠文化公园建设用地和总体构想社会各界已经达成共识,具备了启动的基础条件。将这些重大项目列入下一个五年规划,逐步推进,形成亮点,可以将镇江重要的名人资源、文物资源的利用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3、建议引导提高利用水平,发挥历史文物资源的综合效益。历史文物资源分布广泛,有些分散,有些相对集中。要结合文物资源的分布等因素,引导相关主体根据产业规划等要求,提高资源利用的水平。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除了布设相应的服务类业态外,应当考虑充实文化业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如是否可以建立博物馆群,将反映镇江特色的一些陈列馆、博物馆辟建在其中,像设立镇江火花陈列馆可以展示镇江火柴的历史、设立邮政陈列馆展示镇江邮政的历史、利用西火车站旧址设立铁路陈列馆来展示镇江铁路交通历史等等;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街区,形成非遗展示体验街区;可以在其中纳入文艺家工作室内。这些文化业态可看,可赏,可体验,以历史文物资源风貌吸引人,以丰富的内在文化内涵留住人,以人流带动消费,以消费补助租金收入,形成良性发展格局。镇江以历史文物资源形成的创意产品开发,目前主要以复制、仿制为主,创意开发还需要适应新常态,继续加强,形成复、仿、创的系列产品,既宣传了历史文化,又可以形成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保障措施
1、加大投入,明确责任,切实提高历史文物资源的保护水平。保护是利用的基础,有效保护是持续利用的前提。尽管市财政部门安排的文物保护经费在逐年增长,但是由于基数较低,文物保护专项经费难以满足维修需要,很多项目如果没有资金就难以实施,很多文物就难以得到有效保护。而且各辖市区也不够平衡。京口、润州、丹徒区政府迄今为止,没有设立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要求,文物保护的责任主体是该文物的管理使用人,因此,要结合新常态,明确各级政府、各管理使用人的保护主体责任,不断加大专项投入,切实改善文物保护单位的现状,为利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研究制定出台鼓励利用政策,创新保护利用思路,破解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护历史文物资源,使其得以延续,是文物工作的基本准则,推进合理利用,让历史文物资源为现代人类社会生活服务,通过利用促进保护是当今保护工作的基本思路。政府主导组织实施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政府的职责,但完全依赖政府则难以充分发挥保护与利用的效能。因此,积极鼓励社会主体参与文物保护与利用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国家文物局拟新修订《文物保护法》,在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单列了一章“合理利用”,对利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政府出台相应的保护利用方面的鼓励政策,使社会主体在参与保护的同时能享有利用方面带来的收益,才能激发其参与积极性。对于类似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内文物建筑的利用方面存在的困难,政府应该在不违背现行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出台专项意见,给予政策性支持。只有结合实际,适应新常态,创新保护利用方式,才能为保护利用提供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才能形成政府积极主导,社会广泛参与,人民共享成果的保护利用新格局。
(作者为市政协文史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