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名城保护 >> 史是城市的根 文是城市的魂

史是城市的根 文是城市的魂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9      阅读数:
史是城市的根 文是城市的魂
                ——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新型城市

                             邵孟大

  镇江1986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是对历代镇江人3000余年来创造积累的充分肯定。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决定了一个城市性质的定位,彰显了城市的辉煌,是全市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饮水思源,鉴古知今。镇江处于长江与运河的交汇处,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厚,是吴文化的发祥地。“甘露寺刘备招亲”“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梁红玉击鼓战金山”家喻户晓;焦山碑林是中国第二大碑林,《瘗鹤铭》被誉为“大字之祖”;《昭明文选》《文心雕龙》《梦溪笔谈》堪称撼世之作,“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皆为千古绝唱。我们要永远继承历史,以深深的激情,满怀责任和义务,把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世世代代去保护好、弘扬好、建设好。建设成富有魅力的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光有高楼大厦和现代化基础实施是不够的,这座名城终极优势体现在历史与文化的结合上,文化遗产不仅是见证城市演变历史的“年轮”,更重要的是蕴含了塑造名城的特色。
  回顾名城30年,我市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当作镇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本着对历史、对未来、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坚持“及时抢救、全面保护”,在精心组织,强力推进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从现实来看,离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名城保护的意识有待加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提升,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文物给建设让道的情况时有发生,第一楼街步行街的开发破坏了具有百年历史的蒋氏花园;如意江南开发时破坏了较为完整的宋元粮仓;中山北路开挖地下商场、新区万倾亩良田建设中文物也不同程度受到破坏;铁瓮城考古多年,至今文物没有得到展示等。遗址旁建房、乱搭乱建和开荒种菜不同程度存在,影响到社会对历史文化名城的认知度。第二,名城规划有些滞后。城市规划中追求现代化,高楼大厦、宽广道路,北固湾四幢高楼与北固山景区不相协调,忽视了对原有风貌的保护。新建的城市建筑、住宅、广场、景点等缺乏历史文化内涵,除西津渡外,老城也好,新城也好,看不出镇江是历史文化古城。第三,历史文化挖掘的成果的转化不够。镇江很多专家、学者对历史文化研究付出了辛劳,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保护运用上还有些差距。
  更好地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工作,传承和挖掘历史文化内涵,责任重大,功在千秋,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名城意识。
  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授予镇江的最高荣誉,是一块含金量最高的“金字招牌”,也是对外展示镇江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创牌不易,保牌更难。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在机关干部、广大市民和大、中、小学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讲述镇江的历史、人文,增强名城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努力营造一个“知名城、宣名城、爱名城、护名城”的氛围。
  保护修复工程涉及面广,复杂性大,仅靠有关部门难以解决,需要市委、政府重视。第一,完善机构。必须成立一个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负责、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协调解决好保护、规划、建设、管理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第二,明确责任。对历史街区、文物保护 、运河、山体整治等工程,要坚持强化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充分发挥主体力量,攻坚克难,将名城的规划、保护和建设做细做实、做出成效来。第三,依法行政。历史文化街区、古遗址保护区范围内,凡拆除、改建和兴建项目造成破坏的,无论是领导责任和个人行为,做到违法必纠,强化法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二、科学合理规划,注重历史文脉。
  规划是城市建设、管理、保护的依据,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是保护历史街区的关健。一座没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文明城市,缺乏文化个性的城市,不可能成为令人仰慕向往的魅力之都。镇江历史文化悠久,在规划时尽可能使不同时期的文化元素和风格运用到规划、建设中去,要立足镇江城市的文化特点和优势,对确定的历史文化遗存,准确划定区域范围和控制地带,并根据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单位区域明确保护红线。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存的内涵,精心规划设计和打造标志性建筑物,切实增强美感和文化韵味。对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点实施单体建筑的原地、原物和原状保护性修复时,尽最大可能保护其外貌特征、建筑结构和内部陈设,努力再现原汁原味的历史特征及文化传承。尤其对国保、省保、市保文物单位,本着“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理念,全面启动古城保护修复工程。对城市街巷文化要引起高度重视,随着老城的拆迁改造,很多街巷已不复存在,原地名也改为新建小区的名称,街巷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失去,直接影响到名城形象。西津古渡、伯先路、大西路文化资源聚集,它拥有居多的历史文化多元物质,要进行深入研究挖掘,通过规划继承原有遗存加以保护。加快对具有历史价值的铁瓮城,从规划着手,做好保护和挖掘工作,早日出台实施方案。
  三、规范建设行为,彰显城市魅力。
  历史文化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一个民族、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精髓。失去了历史文化就失去了城市的灵魂。古城的风貌靠的是一处处的文物古迹,靠的是一条条历史街区,靠的是一个个旅游景区和民族风情、人文的不同元素,彰显出它的魅力 。文物遗产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发展,应该说目标是一致的,关健是看在保护与建设的关系上能否保持一致,建设过程中为什么文物遭受破坏,一是法律意识不强,二是开发单位为了自已利益,三是处理问题力度不大。要做好这项工作,第一,在建设中,要结合镇江的历史文化特色,汲取镇江深厚的港渡文化、商埠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和山水文化,将特色文化融入到建筑造型和景观、园林中去,色彩、高度要与周边环境协调,不能以牺牲历史文化遗产为代价,换取所谓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第二,要依法建设。严格按照国家《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实行依法保护开发和依法管理。同时镇江要加快地方立法工作的步伐,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强化文保管理部门的执法主体和权威性,规范执法的程序和管理行为。第三,要协调推进。历史街区、古镇、古运河等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学会“弹好钢琴”,针对突出的问题,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保护优先、抢救第一,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先易后难、敢于创新,逐步推进。第四、围绕“人文绿都”为主题。放大“四山一湖”(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金山湖)为代表的山水文化资源,不断优化自然和人文环境,打造更多的文化品牌。第五、把好质量验收关。文物修复设计要求高,专业技术强、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严格按照施工程序,强化质量管理,真正达到修旧如旧的目的,打造具有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精品,经得起专家学者、群众和子孙后代的捡验。
  四、用好自然禀赋,彰显特色风格。
  镇江自然禀赋得天独厚,“真山真水、山水形胜”闻名海内外,自古就有“天下第一江山”、“城市山林”的美誉,100平方公里的主城区密布着26座山体,26公里长的北城全部临江。城市特色蕴于多种多样的内容与形式之中,有历史的、有传统的、有民族的地方特色,也有新兴的时代特色。城市特色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山川名胜、生活习俗,我们要不断地创新和继承发展,把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结合,与历史故事、历史传统结合,与现代化城市结合。围绕显山露水、青山绿水做文章,尊重自然山水与人文环境,以保护和利用镇江自然禀赋,合理规划设计山体公园,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对城区山体进行调研,撰写了山体文化的报告,提出了山体保护和治理的方案。街头游园及道路河网带的小品绿化,注重彰显文化特色,把城市文化特色空间与城市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塑造高品质山水文化特色,在规划设施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现代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有效吸收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历史文化传承与自然资源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山、水、文融为一体城市特色风貌。
  五、培育文化产品,提升城市旅游。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站不长、走不远。城市的文化内涵、品位高低直接影响城市的形象和旅游业的发展。城市的风貌是给旅游者产生第一印象,它的魅力会给游者带来震撼和信心。一个城市的旅游不仅仅是几个景区,城市的风貌特色更为重要,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六大要素,设施的配套、功能、服务水平,能否适应旅游的需求,也代表着城市的档次。因此,城市是旅游的最大资源,发展旅游业城市与景区建设要协调。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针对老城区道路两侧的建筑立面的风格和色彩千篇一律的现状,要结合镇江的历史文脉特色和现代化城市的要求,运用高科技“三维”技术,进行立面设计,给长年失修的老城重新“穿衣戴帽”,使新城与老城的形象更协调。以“大旅游”的理念推进大发展、大提升。把旅游业作为城市最大项目、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来抓,拿出抓工业大项目,抓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作为工作的动力和抓手。要依托金山寺在海内外佛教界的地位影响,适度开展一些符合宗教政策的活动,开放白娘子展示馆,让外地游者了解金山白娘子故事。以西津渡为标志历史古街风貌区,把深度开发和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为突破口,现有的古街要结合历史文脉,增设适合游者购物的经营店铺,鼓励全市辖区和外地的“老字号”、名特产、手工艺经营者开店设铺,吸引市内外著名艺术家、民间艺人落户创业和经营,加快开发京畿岭、云台山、伯先路民国一条街步伐,扩大西津渡古街范围 。以南山为重点的风景区,利用新开发的西、北入口、绿道,精心打造“隐文化”“寿文化”和原生态文化等休闲娱乐和登山养身康体等活动。以茅山为主线的道教、红色旅游,打造“道教文化”“红色胜迹”“民俗文化”品牌之旅和放鞭炮军号响探奇主题活动,结合句容农业大市的优势,开展乡村农业观光游。国家旅游度假区的世业洲,在休闲、度假、娱乐要形成规模特色,增加文化内涵和娱乐场所,提高农家乐餐饮和服务水平,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防止水土污染。丹徒的米蒂文化公园和丹阳的石刻、季子庙要列入全市的旅游范围。要充分利用全市的现有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山水资源等,进行精心规划设计整合,做大、做精、做美文化产品和旅游产业,把每个景点、每个文化古迹都建成耐得住看、经得起品的文化与旅游精品,让市民和游者走进名城镇江,如同走进了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多姿多彩的博物馆,让人震撼,让人流连忘返,镇江城市真美!

(作者为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