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史研究 >> 闻捷诗歌创作的“黄金十年”

闻捷诗歌创作的“黄金十年”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0-08-17      阅读数:

闻捷诗歌创作的“黄金十年”

 

滕建锋

 

闻捷是镇江少有的能跻身当代文学史的作家,他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与贺敬之、郭小川、李季等四人齐名于天下,“他们举重若轻,承担了奠定共和国诗歌主流形态的创造性工作”(谢冕《中国新诗总系》50年代卷)。但令人遗憾的是,关于闻捷的作品研究却显得相当滞后,闻捷的一生短暂而精彩,先后从事过剧本、新闻、诗歌、散文、文论等多种样式的创作,但他成就最高的、为世人所铭记的无疑还是他的诗歌创作。故而不揣浅陋对闻捷创作履历进行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的梳理,以供读者参阅、方家批评。

一、闻捷创作履历简述

闻捷,1923年6月生,1937年辍学到南京水西门外一家煤炭店当学徒,次年辗转流亡到汉口。在汉口,闻捷参加抗日救亡演剧四队工作,成为四队最年轻的队员之一,此时的闻捷主要是“跑龙套”,有戏演戏,没戏搞杂务,并在同志们的影响下开始阅读进步书籍。1938年底,闻捷被抗演四队党组织吸收入党。

1940年闻捷来到延安,经过在陕北公学学习,到陕北文工团工作,参加话剧演出,1943年时执笔了文工团集体创作、石鲁绘图的秧歌剧《加强自卫军》,此剧有单行本行世。随后,闻捷又创作了陕北革命史剧《翻天覆地的人们》,这也是闻捷出版的第一部个人著作,目前所见最早的版本是1949年8月东北新华书店版。

闻捷还是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从1945年开始,他《边区群众报》等报刊从事新闻采访和副刊编辑工作,1949年随军进入新疆,后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1953年调回总社。长期的新闻工作不仅让他创作出大量优秀的新闻作品,也使他对时事保持了高度的敏感,也直接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直到1957年调任中国作家协会兰州分会副主席,闻捷的主要身份才从文工团演员、记者编辑,完全转换成一个作家、诗人。

闻捷正式登上文坛应该从1955年算起。在闻捷步入文坛的过程中,《人民文学》杂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55年的《人民文学》简直就是“闻捷诗歌年”,12期杂志中有6期刊登闻捷的诗歌。目前所知的闻捷生前最后在文学刊物公开发表作品是1965年,这一年《萌芽》1月号有他的散文诗《向前,永远大步向前》《收获》的第5期刊有他的组诗《伐木烧炭歌》。因此,我们把1955年至1965年的这十年左右的时间,称作是闻捷诗歌创作的“黄金十年”,应该是贴切的。

1965年3月,《海港的早晨》创作组成立,1966年3月定名为《海港》,闻捷调创作组负责润饰唱词,闻捷重新回到剧本创作,也由此离开了诗歌。1968年3月闻捷遭受隔离审查,1969年春开始到杭州湾一“五·七”干校劳动。直到1971年1月13日晚,闻捷在上海家中写好遗书后开煤气自杀,年仅48岁。

二、“黄金十年”的主要作品

在闻捷的创作版图中,成就最高的是他的诗歌创作,因此闻捷研究中,对其诗歌创作的基本脉络研究应该是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

闻捷英年早逝,加上后期受到冲击,他生前创作量并不大,只出版了十几部作品,除了《加强自卫军》《翻天覆地的人》两个剧本和一部散文合集(与袁鹰合著)外,其他都是诗集,也都是在1955年至1965年之间。现亦将闻捷诗歌创作情况,大致以年代为序简要整理,略述如次:

1. 1955年,先后在6期《人民文学》发表组诗或长诗,引起广泛关注,步入文坛。其中有许多被传唱的名篇,如3月号首次刊登的组诗《吐鲁番情歌》;5月号刊登的组诗《博斯腾湖滨》;8月号刊登的叙事诗《哈萨克牧人夜送“千里驹”》;11月号刊登的组诗《果子沟山谣》等,都收进了《天山牧歌》一书中。

2. 1956年9月,《天山牧歌》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轰动诗坛。这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新疆少数民族新生活的诗集,引起了广泛注目,为闻捷赢得了极高的声誉,成为他的重要代表作,也奠定了闻捷在新中国文坛的地位。

3. 1958年3月起,闻捷与李季一起,为《甘肃日报》《兰州日报》等创作报头诗,结集出版了两集。第一集《第一声春雷》1958年10月出版,收入两位诗人3月至6月创作的短诗25首;第二集《我们插遍红旗》11月出版,收入两人7月至8月创作的短诗33首。出版社均为敦煌文艺出版社。

4. 1958年11月,《祖国、光辉的十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收入关于水兵、农业合作化、工业建设和苏联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诗作和访问东南革命老根据地的短篇抒情诗共37首。

5. 1958年10月,《东风催动黄河浪》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叙事诗,通过一个汽车修配厂自制引擎的故事,歌颂了工人阶级的技术革新热情。

6. 1959年7月,《河西走廊行》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此书由时任张掖地委第一书记安振作序,收集诗作87余首,主要是反映甘肃河西走廊的人们治沙造林、增产炼钢的场景,以及朱德总司令视察河西的内容。

7. 1959年8月,《复仇的火焰》第一部《动荡的年代》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复仇的火焰》以解放初期粉碎新疆东部巴里坤草原的叛乱为题材,展现出气象万千的民族历史生活画面,是一部拥有史诗规模的鸿篇巨制。

8. 1959年9月,《生活的赞歌》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闻捷生前出版的唯一一部诗选集,主要是短诗和抒情诗,此前出版的几部诗集中均有诗作入选。

9. 1962年11月,《复仇的火焰》第二部《叛乱的草原》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10. 1963年11月,《花环》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是当年7月至8月,闻捷与袁鹰一起出访阿尔及利亚和巴基斯坦回国后的创作结集,《花环》选诗40首,记巴基斯坦之行(另有一部散文合集《非洲的火炬》写阿尔及利亚)。

此后直至辞世,闻捷再无诗集或文集出版,因此闻捷也有许多佳作未能在他生前结集出版,其中著名的莫过于发表在1963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上的《我思念北京》,不仅入选了众多诗选本,历来也是大型诗朗诵晚会的常选诗篇,如2017年上海举行“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庆祝党的十九大诗歌朗诵会,名家朗诵18首中国经典诗歌,《我思念北京》就在其中。

闻捷1971年辞世,1978年12月30日,上海市文联和中国作协上海分会在上海龙华革命公墓为闻捷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仪式由巴金主持。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为纪念当代优秀诗人,特组织编印出版了《闻捷诗选》,选收了诗人在各个时期的短诗百余首,此书的出版也是对闻捷历史地位的再一次肯定。2001年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闻捷全集》(四卷本),人民文学出版社还先后在2006年出版了《中国当代名诗人选集·闻捷》、在2009年出版了《中国文库.闻捷诗选》等。

三、那些荣光与缺憾

在这十年间,有两件事在闻捷的人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是回到家乡丹徒体验生活,并挂职常委;二是与袁鹰一起出访阿尔及利亚和巴基斯坦。甚至可以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是闻捷人生的高光时刻。

1962年,闻捷调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从事专业创作。秋,回丹徒县体验生活,在近两年的时间中,参加会议、读书写作,跑遍了县内所有公社。1963年1月,参加了中共丹徒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县委常委。回到家乡的闻捷兴致是高昂的,不仅开始构思创作长篇史诗《长江万里》,并常开展诗歌讲座,尤其是他在党代会上以《我的发言》为题,用诗的语言表达对党和家乡人民的感情,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

1963年7月,闻捷与袁鹰一起出访阿尔及利亚。7月22日,闻捷在首都阿尔及尔举办的“中国文化周”上作了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情况的报告,受到热烈欢迎。8月31日抵卡拉奇,在巴基斯坦15天。回国后,还专门向上海作家协会主席巴金先生等介绍了情况。1963年10月的《世界文学》还专门以《我作家闻捷、袁鹰谈访问阿尔及利亚和巴基斯坦》专题报道。值得一提的是,访问归来后不久,闻捷就应邀回到家乡丹徒,在县招待所饭堂为广大爱好者作了专题报告。

闻捷过早的辞世,是中国当代诗坛的一大损失,其中最大的缺憾大概就是列入创作计划的两部长诗没有最终完成。其一就是《复仇的火焰》,从1959年起开始发表,按计划共三部,这部长诗与郭小川的《将军三部曲》一并被称为十七年文学中叙事诗的代表作。第一部《动荡的年代》和第二部《叛乱的草原》分别于1959年和1962年出版,第三部最终因动乱冲击而未能完成。2004年的时候,吉林通化一位叫孙秀清的作家,续写,内部印刷了一本第三部,不谈续得如何,这番对闻捷诗歌的推崇和怀念亦足以让人感怀了。

其二便是《长江万里》,如前所叙,这是闻捷回到丹徒体验生活时酝酿构思的长篇史诗,时代动荡,终未完稿,还有部分创作完成的诗稿被遗失,目前所见只是曾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上海文学》《雨花》《甘肃文艺》等报刊发表过的5个片段。根据作者写作计划,这仅仅是开头部分,而且还缺失了第五片段。1985年5月,四川文艺出版社将这5个片段结集出版,薄薄一册,令人感喟。

 

(作者为镇江日报社专刊副刊部主任,主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