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化遗产 >> 名臣乡贤姜宝与乡村振兴

名臣乡贤姜宝与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4-10-09      阅读数:
名臣乡贤姜宝与乡村振兴
殷显春
      摘 要:姜宝(1514—1593 年),字廷善,号凤阿,明代官员,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诏加太子少保,其事迹载《丹阳县志·名臣》,祀乡贤。在他去世 400 多年后的今天,他的家乡丹阳市皇塘镇滕村正在发生变化。滕村,从辉煌到没落,又从不起眼到重振雄风,正在发生着质的巨变,而作为名宦乡贤的姜宝,成了滕村文化振兴中的灵魂人物。
      关键词:姜宝 历史文化 名人 乡村振兴
      一、古地名文化遗产滕村溯源
      滕村古地名,最早载于元《至顺镇江志》,当时名为“滕庄保”,有690 年以上的历史。
      据《丹阳滕村姜氏族谱》记载,丹阳姜氏来自溧阳,其先人世居汴梁(河南开封)东门。宋靖康年间,同仕于朝的姜瑶仁、姜瑶仪兄弟俩护送高宗南渡,瑶仁任临安(今浙江杭州)太守三载,在奉使金陵途中,选中并定居溧阳前河,成为江南姜氏始祖。
      姜氏开派溧阳后,瑶仁五世孙姜聪生十子,长子始迁丹阳滕村,成为丹阳滕村姜氏始迁祖。其五世孙姜正(安十),成为滕村姜氏家谱记载世系明晰的第一世祖先。从姜正开始,姜氏一族在滕村枝繁叶茂,逐渐跻身本邑望族之列,目前丹阳在籍的姜氏后裔有一万多人。
      自姜正迁居滕村后,姜氏安居乐业,到了他的第七代,涌现出以姜宝为代表的名人。姜宝是滕村姜氏中名气最大、最重要的一位,滕村因姜宝大大增加了知名度和含金量。而滕村这个古地名,也使得姜宝等姜氏名人在历史长河中星光闪耀。
      二、明代尚书姜宝其人其事
      姜宝其人其事,我们不妨借助姜少保坊楼中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题写的四块匾额,来概括姜宝一生的成就。
      34.父子进士——开创姜氏科举佳话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 年),姜宝在全国会试中第三名,殿试中以二甲第49 名的好成绩金榜题名,成为丹阳明代“翰林”第一人。万历八年(1580 年),姜宝之子姜士昌又联捷为进士,人称“父子进士”。
      在滕村,名气最大的莫过于尚书亭,民间称为“进士亭”,其正名为姜少保坊楼,始建于明代万历十八年(1590 年),是朝廷为表彰姜宝致力于造福乡里下诏而建。
      35.中宪司成——宦海沉浮光彩照人
      姜宝作为明代中叶的重要官员,一生几起几落,不管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均保持良好的操守,堪称楷模。
姜宝考中进士后,先是成为翰林院庶吉士,因为不附权臣严嵩,受排挤出京,远赴四川任按察司提学佥事。数年后改任河南布政使司右参议,在河南时协助御史颜鲸除掉作恶多端的伊王朱典楧,为国除害。
      嘉靖四十三年(1564 年),姜宝转督八闽学政,任职福建,士习文风为之一变。泉州当地民众为他建有姜凤阿祠。
      姜宝于隆庆二年(1568 年)转任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南京国子监祭酒。然而不久,由于内阁首辅高拱和徐阶不合,作为徐阶门生的姜宝受打击被罢官,不久又被黜为庶民, 这是姜宝仕途的低谷。
      万历十一年(1583 年),姜宝被诬14 年的冤情终于查清昭雪,后升为南京太常寺卿、南京刑部右侍郎、南京吏部右侍郎。万历十五年(1587 年),姜宝改任南京礼部尚书,他针对科举存在的问题,上奏科场八事,诸如此类上书进言十余次,皇上从其议,均采纳。
      36.赡宗化族——善心善举永不磨灭
      “赡宗化族”是褒扬姜宝尊敬祖先、赈济族人、孝老爱亲、热心乡里的美德。
      隆庆五年(1571 年),姜宝被削去官职回到故里,热衷于宗祠建设,万历三年(1575 年)姜氏大宗祠落成。姜宝请大学士徐阶撰《姜氏祠堂记》,他还置了400 亩祠田,以供四季对祖宗的祭祀。他同时还于万历三年创修《滕村姜氏族谱》,亲写谱序,并订出家规20 条、乡约6 条,作为全体族人的行为规范。
      万历十七年(1589 年),姜宝荣归故里后仍想方设法多做善事,捐田捐资创立“义庄”“义田”“义学”。
      他不忍自己族人挨饿受寒,更不愿他们去触犯王法,在武进和丹阳两县各建了一座义庄, 把那些贫寒的族中之人,安置到义庄里去,让他们重新春种秋收,获得温饱,正常生活。他拿出了自己的1000 亩良田,命两个儿子各拿出500 亩,与义庄一样,在武进和丹阳两县各建了一处义田,供那些贫寒的族中之人耕种。万历十八年“姜氏义学堂”办成,他让族中和周边一些贫困的子弟免费上学,接受教育。
      37.太史文宗——鸿儒巨士影响深远
      嘉靖三十六年(1557 年)姜宝授翰林院编修。他一生勤于著述,是著名的学者,有《周易补疑》《四书解略》等著作传世。
      如明万历十三年(1585 年)《春秋事义全考》十六卷,《明史·艺文志》、朱彝尊《经义考》俱著录此书,清修《四库全书》,馆臣据浙江巡抚采进本收录。
      《周易传义补疑》十二卷是姜宝的名著,该书大旨以程子《易传》主理、朱子《易本义》主占。姜宝的个人文集《姜凤阿文集》三十八卷是研究姜宝生平学说的珍贵文献。
      此外,姜宝还编辑过《资治上下编大政记纲目》七十二卷、《松溪程先生年谱》三十八卷等。
      三、姜宝是引领滕村姜氏走向名门望族的关键人物
      今年是姜宝诞辰509 周年,毫无疑问,姜宝是滕村姜氏最重要的名人。他的一生成就,对于姜氏家族跻身名门望族,对于姜氏后裔,有重要的启发和带动作用。
      首先,姜宝考中进士先后,带动了姜氏家族人才辈出。
      在姜宝的榜样作用带动下,姜氏高度重视教育,诗礼传家、教育有方,科举连绵,人才辈出,明清两朝共涌现出进士10 人(其中武进士2 人)、举人19 人、贡生52 人,成为名副其实的进士村、举人村、秀才村,还出现了“父子进士”“尚书门第”的佳话。
      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社会,姜宝高中进士,不仅是带动了姜氏族人,也带动了其他的家族。比如,东乡跟姜氏齐名的贺氏,第一个也是名气最大的进士贺邦泰,就是姜宝的门生。此后,姜宝次子姜士昌为万历庚辰(1580 年)科殿试二甲进士第17 名。姜宝族孙姜志礼中万历己丑(1589 年)科殿试三甲进士第24 名。
      到了清代,姜朝勋于康熙庚辰(1700 年)殿试再中进士,姜朝乘中乾隆己未(1739 年)进士。其他尚有姜志稷、姜朝俊、姜定镐等人金榜题名,荣登文科进士,姜士郊、姜应韬高中武科进士。另外,还有姜镇、姜瑞麟等19 位姜氏子弟喜中举人(其中文举人15 名、武举人4 名),52名饱学之士荐为贡士。
      其次,姜宝为官之道和个人清廉的风格,深深影响着姜氏族人。
      姜宝为人和优良家风影响着子女和身边人。他的次子姜士昌21 岁时在徐州任上大刀阔斧整顿国库粮仓,废除关仓久积弊端,建立起严格的管理制度,使贪官污吏受到制裁。他多次向朝廷提出选贤用能的良策,正直声震天下。
      同为滕村人,辈分上是姜宝族孙的姜志礼也是一位进士名臣,他政绩显著,任过福建泉州知府、山东参政,官至尚宝司卿,他刚正不阿,因受宦官魏忠贤迫害而归乡,为家乡做过许多善事,乡人为之建祠并塑其像祭祀。姜志礼被崇祀泉州名宦祠、丹阳乡贤祠。《明史》为其列传。
      姜宝的第十六世孙姜凤苞是清代乾隆年间举人,为湖南新宁县知县,为官23 年,勤于职守、清正廉洁,积劳成疾死于任上,为一代知县的楷模。
      第三,姜宝创办“三义”的善举,对后世影响深远。
      姜宝创办义田、义学、义庄,让广大贫苦族人有田可种、有学可上、有屋可住。这种扶贫济困、造福桑梓的义举风范,至今仍是值得弘扬的正能量。
      在姜宝的带领下,姜氏族人追根溯源钩沉索隐,多方搜集资料,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后人不断续修家谱,至民国己丑(1949 年)共修了九次。
      姜氏大宗祠建成后,族中一年四季春秋祭飨活动一切尽礼从不含糊,祠内洒扫修葺也是有条不紊,历代均有整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滕村姜氏义庄、义田之设为他族所鲜有。在姜宝极力倡导与组织下, 族中开设义庄多爿,置备的义田更是连阡横陌广达两千余亩,这两项族产大大充实了族中积累,使许多族人在荒年免受饥寒流离之苦。
      最后,姜宝的学术造诣,深深影响着姜氏文风。
      姜宝之后姜氏名人辈出,著作丰富,较好地弘扬了书香门风。姜宝次子姜士昌博学多才、文采出众,著有《雪柏堂文集》。另一位明代滕村进士姜志礼著有《同节公文集》《湖漕成案》。
      明代工部郎中姜绍书是姜宝的嫡重孙,他是明末清初绘画史家、鉴藏家、学者。姜绍书著作及编印的书有《无声诗史》《韵石斋笔谈》《玉兰堂法帖》《琼琚谱》《瑶琨谱》等,其中《韵石斋笔谈》与《无声诗史》入《四库全书存目》,被学者称为两大“奇书”,备受世人重视。
      清代康乾盛世年代的姜兆锡是从滕村走出的又一位全国知名学者,他在理学研究方面的造诣深厚,大学士鄂尔泰推荐他充任三礼馆的纂修官。主要著作有《礼记章义》《大戴礼翼删》《九经补注》《诗礼述蕴》《家语孔丛子注》等。
      姜宝的第十七世孙姜景华酷爱读书、藏书,作品又有《春草轩》《莲花池馆》《归程纪游》《陋巷小草》诸集。
      民国时期的姜氏后裔姜可生是著名的南社诗人、作家、报人,著有《江上涕洟录》《春闺梦》等许多小说。
      四、传统文化复兴之路——新时代的滕村发展的成功实践和展望
      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姜少保坊楼、姜氏宗祠、登云桥等重要的文物古迹被毁,历史文化乏人问津,造成滕村跟其他村相比毫无特色,加上村级经济薄弱,长期以来很不起眼。
      进入新时代,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地农村迎来新一轮大发展机遇。
      在此背景下,滕村党总支和村委会把弘扬姜氏历史文化,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在村党总支书记姜亚庆的带领下,滕村开始了乡村振兴之路,重振雄风。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引领着乡村振兴之路。正是因为姜宝等名臣乡贤宝贵的文化资源,滕村近年来在乡村振兴事业中,依托历史文化资源,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年年有变化。
      首先是续修《丹阳滕村姜氏族谱》。经过族人多年来的努力,2020 年,族谱成功续修,洋洋56 本,延续了家族千年谱牒文化,凝聚了人心。
      其次是复建姜氏大宗祠“余庆堂”。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滕村姜氏宗亲筹集资金,于2020 年在原来姜氏祠堂旧址上,重建了气势恢宏的姜氏宗祠,占地3000 多平方米,前后三进,红墙黛瓦,两侧厢房连接,屋宇巍峨,飞檐翘角,成为传承滕村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再次是复建姜少保坊楼。2022 年12 月,由滕村姜氏后裔姜建新、姜锁保、姜红辉各捐资60 万元,在众人的努力下,滕村重建了“姜少保坊楼”。新建后的外形是一个台基式的二层坊楼, 楼宇高耸,飞檐凌空,翘角嵯峨,再次成为滕村的地标建筑。坊楼上下二层布置姜宝事迹展览图板,供往来游客参观浏览。
      与此同时,滕村启动了古村落和古地名文化保护,继2020 年成功成为江苏省第四批传统村落、镇江市第一批传统村落后,2022 年滕村获得江苏省级地名文化遗产,2023 年,滕村的吕渎桥、登云桥分别被公布为镇江市和丹阳市两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滕村又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滕村古村落更新设计及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已经制定, 致力于打造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重塑乡村魅力,带动并吸引资源、人口等要素回流乡村,推动乡村振兴。
      按照规划,工程投资1320 余万元,其中有很多亮点。比如,滕村古村落建设围绕“水脉、血脉、文脉”这三“脉”,尤其是在历史文化打造上更是不遗余力,在成功恢复尚书亭的基础上,重建仿古的登云桥。同时,新建码头,恢复滕村“水码头”四通八达的河道,映衬出一派瑰丽的江南水乡景色。
      对于名人文化的打造也将展开,特别是对于红色文化进行传承,发掘英勇跳崖的著名女烈士江真(姜祥珍)事迹,弘扬王表(姜浩南)、姜泰南、姜沛南等的红色文化故事,主打姜氏红色名人故居,打造成滕村爱国教育基地。
      结语
      滕村,以姜宝等众多名人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柱和文明滋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伟大战略中,滕村走上了转型之路,以文化的振兴带动文物、非遗、生态等保护,历史文化内涵得到发掘、彰显、提升,以传统优秀文化和科技农业相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已初见成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滕村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特色的田园,成为老百姓宜居而向往的美丽乡村。
(作者为丹阳市文体广旅局文物科副科长兼丹阳市剧目工作室主任,文博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