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化旅游 >> 试论京口文化及其在老年大学的传承

试论京口文化及其在老年大学的传承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6-15      阅读数:
试论京口文化及其在老年大学的传承

李德柱

  地域文化系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京口文化以中国历史名城镇江为中心,处于南京古都文化、吴文化和维扬文化结合部,是江苏地域文化重要地区之一,有着独特的历史传承和风貌特征。
  一、京口与江苏地域文化共性与个性
  镇江与苏州、无锡,均是吴文化发源地,而且是先吴文化发详地。当年,泰伯仲雍为让国给三弟季历,从今陕西周原奔吴(亦称勾吴,勾指镇江句容),必先经宁镇丘陵而后再到太湖平原。镇江大港出土宜侯夨簋,证明季历玄孙周康王分封仲雍的玄孙周章在宜(今镇江),其文字记载有3000多年。全国文保单位:句容城上村遗址、春城土墩墓群、丹阳葛城遗址、新区烟墩山墓地;江苏文保单位:润州龙脉团山遗址、新区断山墩遗址、魏家墩土墩墓、四脚墩土墩墓群、丹阳狮子山土墩墓群、京口油库墩土墩墓;新发现的新区丁岗吴国铸钱遗址,均证明镇江是先吴文化发详地。
  南京古都文化促进京口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繁荣。二地均属宁镇丘陵,系城市山林,战略要地,清时设旗营,江苏仅有宁镇二地。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时期,南京为帝王都,镇江为大都会;民国南京立为首都,将江苏省会移至镇江。宁镇喻之镇江的钥匙南京的锁。京口铁瓮城策划了赤壁之战、孙刘联盟,为孙权问鼎石头城提供了条件。宋齐梁皇帝均世居镇江京口、丹阳,他们在南京称帝后,即在京口设南徐州,称之“名都”,“京口要地,去都邑密迩,自非宗室近戚,不得居之。”根据“生在洛阳,死葬朱方”(镇江)俗,吴大帝父孙坚,齐梁11位帝王陵墓石刻均放在丹阳、句容。
  江苏维扬、苏东海洋文化与镇江江河漕运文化有渊源。镇扬二地古靠海口,潮汛类似今钱塘江大潮,扬州称广陵潮,镇江称京江潮。春秋以后,二地分向北、南开筑运河,隋炀帝开通大运河以来,二地便成了长江、运河交汇口,二地共享隋炀帝游江都古文化,其时的江都,既有现扬州市的邗江、江都、广陵,也包括今镇江市京口、丹徒、润州。镇江濒临长江,扬州离长江有段距离,故镇江历代(唐至清末)为全国漕运最为重要之地,扬州到海上或海上到扬州丝绸之路,必经镇江之水域。
  京口文化,尤以六朝时期为盛,“六代风流综萃于斯”留下了众多鸿篇巨制,有被称之双壁——刘勰的文心雕龙和萧统的昭明文选,在中国文学史上被称之“开山之作”的传世名著;有称之“碑中之王”的《瘗鹤铭》;有爱情绝唱《华山畿》《孔雀东南飞》;有地方史志《京口记》等。北宋米芾父子创作“米氏云山”的住所“城市山林”成了镇江名片,南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对京口文化作了最具代表性的画面定格。世居京口里的南朝数学家祖冲之,住京口梦溪园的宋代科学家沈括,出生在京口草巷的当代桥梁泰斗茅以升被联合国命名为宇宙行星:祖冲之星、沈括星、茅以升星,将京口文化推向新的高峰。
  二、京口文化特征与内涵
京口文化受多种文化的影响,不断地融进了外来文化的因素,体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其特征与内涵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是南北交汇,开放包容。京口地处吴头楚尾,晋室南渡,北方侨民超过土著,二宋之交宋室南迁,清初在镇设旗营,历史上受北方移民影响,成了吴文化与北方文化不断冲突融合的典型地带。鸦片战争后,京口又成了英国通商口岸,民国时立为江苏省会,南北交汇,开放包容。京口方言逐渐由吴语改为江淮次方言,但语音尾部带旗腔头、子、儿,有的词语仍见吴方言如京江(读刚)脐儿……当今许多村落街巷地名如上党、北五省会馆、苏北路等皆为移民移植或定名。
  二是具有鲜明的山水、漕运文化特色。“京口江山,为天下冠”,京口是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十字“黄金水道”的地理交汇点,自隋至清,江浙盛产粮食,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北京、南京的皇粮均须从京口漕运,漕运之地,京口为重中之重。由于江、河之水落差较大,需在潮汛时才能转航,故而在京口设立规模较大的“宋元粮仓”、“京口驿站”、米市、木材转运地。京口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等著名山峰,三山五岭八大寺,其独特地理风貌,孕育了京口隐士、爱情、书画、诗歌、书香、建筑、军事、庙会、漕运等京口文化。著名诗词家陶渊明、谢灵运、李白、王昌龄、王湾、许浑、苏轼、辛弃疾等,在这里留下众多歌泳山水的不朽诗篇;宋代书画博士米芾在南山留下了米氏云山,《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明清小说家冯梦龙《三言二拍》、刘鹗《老残游记》,获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赛珍珠《大地》,都留下了京口事迹。
  三是宗教文化多元积淀。中国本土宗教道教著名派别茅山宗形成于镇江。早在汉代就有茅氏三兄弟在此修道,晋有科学家葛洪、梁有梁武帝的山中宰相陶弘景、隋唐有李世民拜访的王远知,当代有“茅山现代宗师”黎遇航。佛教从东汉明帝传入中国,汉末焦山就有了寺庙,金山江天禅寺、焦山定慧寺、北固山甘露寺、南山鹤林寺、宝华山隆昌寺、圌山绍隆寺等千年古刹,中外驰名,佛教律宗、禅宗始祖宝志、道宣均出自镇江,高僧有马怀素、法海、了元、茗山等。台湾人间佛教创始人,佛光山住持星云法师说:“世界的佛教看中国,中国的佛教看江苏,江苏佛教看镇江。”自唐朝起,就有留居镇江的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修建的古润清真寺,是我国最早的伊斯兰清真寺之一。历史上曾经是全国伊斯兰教刻经的中心之一,回族现代教育,也是最早从镇江开始(1906年镇江穆斯林知名人士童淙创办“穆原学堂”——今穆源学校前身)。鸦片战争后,随着镇江通商口岸开放,基督教、天主教的传教士纷纷来此传教,天主教徒、出生在天主街的马建中及其兄马相伯成了中国语言学奠基人和复旦大学创始人,在镇江结婚、教学的基督教教士的女儿、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成了联系东西方文化的“人桥”。
  四是军事文化内涵丰富。临江靠山的京口一直是江防要塞,兵家必争,战争频繁,属全国的一个兵要地带。吴楚朱方之战以后的2500多年来,这里发生大小战事数以千计,留下焦山、十三门古战场和诸多军事遗址。宋元焦山江面大战、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等英雄事迹,源远流长。特别是清道光年间,发生的京口军民抗击英军等的英雄事迹,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英勇不屈的光辉诗章,抗日战争时期,茅山成了抗日根据地。镇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京口文化在老年大学传承
  彰显和弘扬京口优秀传统文化,讲述镇江故事,镇江文史界责无旁贷。但长期以来,以教课的形式,系统向大中小学传承镇江京口文化,却成了空白,原因是无专职教师和讲义、教材。上世纪末以来城市拆迁,许多老街巷湮没了,居民住到新的小区,不知道该小区人文历史。2012年,市老年大学开设《地名文化》课,深得老年学员欢迎。2004年9月中旬,教授地名文化的老师突然生病,学校让我代理。我有了这一机遇,迅即调整思路,并得到学校领导和学员同意,一年后将《地名文化》课改为二年制《镇江地域文化》,即京口文化。我自编教材,教中学,学中教。教材来源,一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系列丛书、论文集,二是市政协文史委各辑文史资料,三是镇江历代志书及报刊有关镇江文史文章,四是实地调查资料。如今三年过去了,原《地名文化》学员、已结业的学员有100多人,内有原小街居民主任,他说:“我住在小街70年,自以为了解当地历史,听了《地域文化》大受教益,居委会许多街巷,一知半解,把传闻当历史,或张冠李戴。”已结业的学员现仍有10多人留在班级,会同新招收的新生要继续听我讲解京口文化。
  在传承京口文化与江苏地域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中,我将镇江与周边的扬州、南京、苏锡常作了比较,在历史与现实上,镇江与扬州地位相等,各有特色,瘦扬州、雄镇江。扬州似同一个江南少女,手拿琵琶,在大运河小桥流水旁,向人们诉述小城千年故事。镇江好像一个关东大汉,骑马握刀,面对长江,向世人高歌“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镇江与南京,是卫星城与大城市关系,镇江依托古都资源,借鸡下蛋;古城作为古都后花园,可提升大城市实力。镇江与苏州,同是吴文化发源地,镇江为先吴发祥地,苏州为吴后期都城。苏锡常地处太湖平原,自然条件高于镇江,自古农工商发达,文化繁荣;镇江古为物资集散地、转运城市,清末铁路兴起,漕运取消后,经济一度滑坡,米市被权臣李鸿章移至芜湖,但盛产粮食的无锡很快取代镇江,成了全国最大米市之一。镇江与苏南的代表苏州也不是同一层次。镇江应尊循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关于江苏分苏南、苏北、苏中之说,苏中宁镇扬(含泰州),高于苏北但逊于苏南(苏锡常及南通),在宁镇扬一体化中,镇江应发挥积极作用,用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林精神,与时俱进,争取早日赶超苏南经济火炬带,将综合实力排名从全国48名逐步向前提升。
  镇江漕运文化在全国举足轻重,江河交汇宋代就有五口,目前京杭大运河从谏壁口入江,丹徒口、小京口为大运河入江口。在讲解时,重点介绍谏壁到吕城,小京口到虎踞桥,甘露口到南水关(南水桥西)水域名桥、名楼、名园、名人及历史典故。在讲述镇江故事时甄别历史与传说,为镇江美誉度正名。金山、南山均是镇江名胜,白娘子传奇故事涉及到法海,传奇是全国非遗,“法海”是话说戏说人物,允许以假乱真;金山法海实为裴头陀,是金山第二代开山祖师;真正法海宋赞宁《高僧传》载,叫张文允,是鹤林寺高僧,比裴头陀长100多岁。民间传说:乾隆对张玉书说镇江是泼妇刁民,事实不可能,因为乾隆和张玉书不是同时代人,张死后四个月,乾隆才出生,泼妇刁民实为破府凋民谐音,镇江遭自然灾害,县官书面报告乾隆:镇江破府凋民,请求免税。
  讲解镇江宗教是我的短板,我不信仰任何宗教。上宗教伊斯兰课则请曾在市宗教局工作且担任过市伊斯兰教协会秘书长金基厚。专家们专业知识丰富、准确,上课生动,传承起到较好效果。伊斯兰教开学术活动,也让我参加。全国纪念伊斯兰教育家童淙在镇召开,我从回教徒米芾角度解释米芾不颠,坐唐轿(比宋轿矮)是纪念先祖从阿拉伯到中国;清洗皇帝赐给他的衣服是为了避免赴皇上宴(回族不吃肉),拜石是纪念先知阿拉(先知无所不在,看到石就是看到先知)。此举,深得与会者赞许。
  实地讲解是宣传京口文化好方法。城里三山五岭八大寺是镇江千年胜迹,范公公、石婆婆桥巷楹联亦是镇江古文化,但上述遗迹,多数湮没了,其具体地址方位,市民多不清楚,我就带领《地域文化班》学员,一处处指认讲解。江苏老年报为此作了采访报道,认为这是老年大学第二课堂典型。西津渡街区历史文化是镇江名片,考虑讲解效果,特请名城研究会会员、原西津渡文史办主任张峥嵘为前去参观的老年大学学员,现场讲解,学员们听了津津乐道。张峥嵘国庆工作繁忙,我便利用假日,连续七晚在西津渡都天行宫,代张主任向游人讲述镇江故事。
  师生间、学员间互动是传承京口文化重要举措。随着城市发展,人民生活提高,建立居民住宅小区,拆除旧的街巷成了常态。如何让青少年、我们的后代记住乡愁,系统了解城市的文脉,成了《地域文化》(即京口文化)传承的重点。老年大学学员们年龄在50岁到80多岁,大多是老镇江,对镇江老地方是记忆忧新,师生互动,让学员口述档案,共同探访文革前熟悉地情的民间三老:老户籍员、老居民主任、老房管员,再由教师和学员中的写作高手记录整理,按社区为单位,一个社区一个社区进行调查核实,纠正有关记录的失误。市文保原载大康新村有商界名人严惠宇、赵棣华、李哉载三宅,现李宅不存,经向民间三老调研,该处只有二宅;又查证房管局房屋老档案,得知大康新村有严惠宇、李哉载房屋产权,赵棣华从未在此建宅。今日的新闻便是以后的历史。一个社区有多少街巷、单位、住宅小区,流失了多少古地名,这些古地名由来是什么,社区有哪些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历史文化名人……我觉得抢救这方面资料刻不容缓,市政协文史委、档案馆、史志办口述档案做法极为赞赏,京口文化班应充当急先锋。
  目前,京口文化班学员有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对地域文化感兴趣,想寻找乡愁的,希望与老师一起到第二课堂探秘解疑。二是我的同仁、学校文学社骨干,其中有三位还是市作家协会成员,他们想边学习边实验,到社区调研,师生共同谱写镇江社区文化新篇章。三是老年组镇江方言代音人及热衷研究方言的人,他们想在京口文化班发挥作用。对此,我们已与市民间文化艺术馆等有关单位联系好,拟用镇江话读儿歌、讲述镇江故事,让口述档案发挥作用。市老年大学对《地域文化班》(即京口文化)明确指示,以科研为主、教学为辅,办成特色。如今我的挚友、名城研究会会员王礼刚先生已加盟到《地域文化班》,我们曾共同撰写,完成并出版《运河怀古》《水利华章》《侨海镇江人》《镇江中医药名家》等专著,又一起从谏壁到丹阳运河游艇上,为百家讲坛阎崇年讲述沿途故事,还共同在央视《探索与发现·一脉钱塘》栏目中,解述长江、运河交汇口镇江。如今王礼刚以学员名义在课堂与我互动,用此方法就像相声棒逗演员,使传承起到了1加1 大于2 的效果。老年大学是藏龙卧虎之地,学员吴龙宝对镇江吴文化情有独钟,我就推荐他的作品《春秋吴国与古城镇江》发表在名城研究论文集18集。我与地域文化班骨干还与市报合作,引导小记者到名街名巷、名人故居,为他们传承《京口文化》,讲述京口故事,展示江苏精彩,传播中国声音。相信不久的将来,反映京口文化的专著、教课书将会诞生并得到传承。

(作者为原镇江教育经济发展公司经济师,现为镇江市老年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