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研究会
图文推荐
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 2024年工作情况及2025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5-07-02 阅读数:
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
2024年工作情况及2025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任振棣
(2025年5月24日)
各位领导、各位会员:
我受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理事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
关于2024年主要工作
2024年,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部署,围绕全市发展大局,深入开展名城保护和建设的研究,为“强富美高”新镇江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深化学术研究,弘扬优秀文化
1.召开2024年年会暨第二十五次学术研讨会
编印第25集论文集,共收入论文67篇,内容涉及弘扬优秀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长江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文旅融合与文创产业、人物、文史等方面。荣誉会长钱永波就传承优秀儒商文化、弘扬现代企业家精神和名城保护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作了讲话,5位会员作了大会交流发言。
2.积极参加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的理论研讨活动
参加“江南文化与民俗”研讨会。我会共报送5篇论文,有4篇入选。其中罗戎平的《帝王将相传说在大运河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获二等奖,徐苏的《江南民俗信仰文化对镇江社会的影响》、王勇的《镇江岁时节庆民俗述论》和严有榕的《正则绣的正源、正名与属性》分别获三等奖。
参加“新时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研讨会。我会共报送11篇论文,全部入选。其中李壮云的《城市更新中延续历史文脉的思考》、任振棣的《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开创名城研究新局面》、张永刚的《镇江打造“国际文旅休闲目的地城市”的六维策略与路径》、朱珠的《文旅融合视角下镇江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旅游活化研究》、徐敏的《镇江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和罗春燕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的镇江实践探索》等6篇全文入选论文集(另有5篇摘要入选),全文入选数量名列全省各团体会员前茅。研讨会上还表彰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沿线区域高质量发展”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我会吴晓峰的《试论隋唐大运河开凿对镇江城市发展的贡献》获优秀论文奖。
3.扎实推进《镇江通史》编撰工作
召开总主编工作会议和第八次主编会议暨编撰工作推进会,就进一步做好编撰工作进行部署。全书共分7卷,目前已完成初稿6卷。其中《三国两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代卷》和《清代卷》4卷完成镇江专家二审;《先秦秦汉卷》《民国卷》2卷已组织镇江文史专家审稿,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已反馈给相关主编,完成第一轮修改。
与《镇江日报》合作,组织专题宣传,先后采访报道了《清代卷》主编戴迎华和《先秦秦汉卷》主编李恒全,进一步扩大了《镇江通史》编撰工作的影响。
4.出版《长江镇江段(京江)历史文化研究》一书
新一届理事会成立后,不断增强做好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对长江文化的系统研究阐释,出版了《长江镇江段(京江)历史文化研究》一书。该书紧扣长江镇江段及其沿岸的历史、人文及风物研究,撷取八大精华部分,内容避免与其他同类史书重合,突出了专指性和新颖点。该书追溯京江历史变化、地理变迁、文化变异,从中还原、归纳出镇江城市的鲜明个性,揭示出更多的优势文化资源,为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服务。荣誉会长钱永波为此书作序,市委书记马明龙、市长徐曙海、市人大主任李健等领导分别作出批示。
5.参与有关图书修订工作
参加我市荣誉市民、国际友好城市德国曼海姆市前常务副市长艾格尔博士所著《扬子江畔的明珠——一个外国人眼中的镇江》一书的重新修订再版工作,我会就全书特别是其中有关9个章节重点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得到了艾格尔博士的赞赏。
二、推动成果转化,服务名城发展
1.完成《鹤林寺建筑群历史文化展陈大纲》
鹤林寺是镇江南山三大寺中距老城区最近的名寺。2023年,名城研究会课题组起草了《关于发挥鹤林景区旅游功能的调研报告》并报有关市领导。去年8月,该报告被评为“2024年镇江市社会组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为充分发挥鹤林寺建筑群的文化功能,加快向旅游产品的转化,为周边待建项目聚能,受镇江市鹤林烟雨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我会组建课题组,对该建筑群鹤林寺大殿、杜鹃楼、茂叔祠和苏公竹院等涉及的人文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对刘裕、李涉、周敦颐、苏轼和米芾等历史名人与该地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展陈大纲。委托方认为该文本为鹤林寺建筑群布展提供了十分科学合理的方案和详细的资料。因商讨黄鹤山景区塑造刘裕铜像的需要,荣誉会长钱永波专门研究,撰写了《战神刘裕的戎马一生》《读刘裕诗》两篇文章,《镇江日报》用一个整版予以刊登,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反响。
2.完成《金山东坡文化园展陈创意策划方案》和《金山东坡文化园展陈概念设计方案》
与镇江文旅集团签订2025年《相关课题研究合作协议书》,共有4个子课题。其中2024年需要完成金山东坡文化园展陈方案。课题组经过两个多月的查证资料、现场考察、交流座谈和反复研讨,分别形成了《金山东坡文化园展陈创意策划方案》和《金山东坡文化园展陈概念设计方案》,将东坡文化园设计为6个主题区,集纪念、观光和疗愈功能为一体,使苏东坡与镇江的历史故事得以生动再现。该方案已于2024年12月中旬正式提交甲方。文旅集团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并对这两个方案给予充分肯定。其余3个跨年度子课题将于2025年上半年全部完成。
本着尊重历史、不贻误后人的原则,我会还组织部分专家,指导完成了宝塔山学子亭有关沈括、苏颂等历史名人碑文的增补修改工作。
三、加强宣传推广,浓厚名城氛围
1.广泛宣传关于李佩家世的研究成果
2021年,我会理事邱隆洪精心撰写论文《著名语言学家李佩的镇江家世》,首次全面追溯、研究了“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烈士夫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英语教授、教育家李佩先生与镇江的家世渊源。2024年,我会策划组织的《“李佩星”耀万家巷》宣传报道,在《镇江日报》《京江晚报》刊登后,市和省“学习强国”平台相继转发,在科学界和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多位院士和著名科学家、学者主动转发该报道或发表感言。李佩祖居地万家巷布置了关于李佩及其父亲、中国现代地质科学事业的先驱之一李保龄的宣传牌,并正在修缮李佩的伯祖父李仕魁晚年创办的“同济救火会”旧址。附近西津渡景区的游客外溢,万家巷成为新晋打卡点。荣誉会长钱永波带队前往润州区银山门社区调研,以进一步推动李佩及其父亲与万家巷关系的研究,传播他们在教育、科学方面的业绩和爱国情怀,彰显镇江老城区的文化底蕴。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找到了李佩祖居旧址,为后续开展纪念宣传李佩先生的相关活动打好了基础。
2.深入开展“镇江历史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
2023年,我会组织开展“镇江历史文化进校园”活动,举办了10场专题讲座。当年暑假,镇江实验学校“知行少年”宣讲团的5名学生受“进校园”活动的影响,主动走进景区,为外地游客讲述镇江历史故事。为鼓励这些同学积极传播地域文化,我会特意组织人员前往该校,与这几位同学及有关老师座谈,并赠送我会编撰的系列文史类图书,以丰富他们的地域历史文化知识。2024年,该校“知行少年”宣讲团继入选“新时代江苏好少年”后,又成功入选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全省仅2例)。2024年,我会围绕“4.23世界读书日”活动,先后赴江苏航院、经开区、江苏大学和西津渡举办6场讲座;同时抓住9月新生入学的契机,赴江苏大学、镇江高专等举办讲座,引导广大学子进一步了解名城、建设镇江。
此外,我会专家还为第五期市级机关“初心·使命·担当” 讲坛作镇江历史文化专题讲座,充分调动机关党员干部对于“镇江风骨”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建设一流学会,发挥智库作用
1.深化理论学习
历次会长会议都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关于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宣部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要求。强调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广泛宣传普及,推动保护利用,加强传承弘扬,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建设文化强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贡献力量。
会长会议还认真学习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强调要结合名城研究保护的实际,学好党史、用好党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2.强化党建引领
加强名城研究会功能性党支部建设,组织传达学习市社科联组织开展的市社科类学会第一协作组“传承弘扬地方特色优秀文化”主题党日活动情况,指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推动党建工作与学会工作深度融合。
3.发扬优良学风
要求总体上在“新、特、实”三个方面下功夫,紧紧围绕全市工作重点,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学术性、应用性研究和队伍建设。学术性、应用性研究要坚持务实、坚持联系实际、坚持立足镇江。学术性研究讲水平,守正创新,不断有进步、有新意、有干货、能落地;应用性研究讲实效,对全市或有关部门、单位工作有帮助。广大会员积极撰写论文,参与咨询服务工作,研究质量和水平又有新的提高。
各位领导、各位会员,经过大家共同努力,2024年研究会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也赢得了社会广泛认可。在此,我代表理事会,向关心、支持研究会工作的市人大党组以及市民政局、市社科联的领导,向为各项研究工作奉献了心血的全体会员表示衷心感谢!
接下来,我就2025年工作安排作简要说明。
关于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关于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规划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工作部署,着力围绕“用心讲好新时代镇江故事,彰显城市人文魅力”,深入研究名城保护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研究工作的新局面。
1.召开202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经专家组评审,本次论文集共入选72篇论文,内容涉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赓续红色血脉”“助推我市文旅深度融合和产业创新”,“助力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一体化建设”和“地域历史文化与传统民俗研究”等方面。研讨会将紧密结合镇江实际,开展学术交流。同时,还将通过多种渠道、方式,展示研究成果,推动成果转化。
2.参加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专题研讨活动
按照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的要求,及早部署安排,组织会员撰写论文,让新人新作、优秀论文脱颖而出,力争进一步提升报送数量和质量。积极向省《炎黄文化》等刊物投稿,扩大我会学术研究的影响。
3.稳步推进《镇江通史》编撰工作
研究会继续做好沟通、协调、服务工作,推动《元明卷》完成初稿;严格落实质量控制机制,基本完成《镇江通史》7卷的二审;加强与出版社的衔接,《三国两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代卷》完成省内外专家的评审并进入出版环节。要精益求精做好统稿工作,确保7卷内容既能独立成卷,又能相互衔接;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核实补充史料、提炼升华观点,打造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地方史学精品。
4.更加有效地开展应用性研究
遵钱永波老领导嘱,今年4月,我会分别将《关于南山风景区黄鹤山增加南朝第一帝刘裕文史内涵的建议》报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市委书记马明龙明确批示:“此建议总体务实可行。……请市文广旅局、发改委、住建局、文旅集团、交产集团结合‘十五五’规划认真研究。”
根据与镇江文旅集团签订的协议书,《关于镇江古运河上段景观提升方案及概念策划方案的几点意见和建议》已于2025年1月初交付甲方;“市区古运河二期(解放桥—运河广场)历史文化深入研究”,目前正在做资料整理等前期准备工作,6月底前将完成策划方案。从文旅融合的角度提出具体开发利用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活化利用和传承弘扬镇江古运河历史文化。完成《南山风景区文苑学林轩美术作品修复制作方案》,有关单位正在按程序组织实施。
5.加强名城知识的宣传普及
创新“历史文化进校园”的方式,结合我市实际需求,为镇江文旅集团量身定制的《镇江文旅进校园策划方案》已于2025年3月底前如期完成,进一步宣传推广我市文旅资源,助力文旅融合发展。
同志们:在市人大党组的领导下,名城研究会要积极发挥智库作用,紧紧围绕全市工作中心,聚焦文化建设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研究,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谱写“镇江很有前途”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 上一篇:关于撰写论文的通知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