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研究动态 >> 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 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 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2-06-23      阅读数:
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
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任振棣
(2022年6月19日)
 
各位会员:
我受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委托,向大会报告本届以来的工作,请予审议。
 
第四届理事会的主要工作
 
自2017年5月换届以来,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传承、弘扬、创新”办会方针,力求把学术研究与名城保护、名城建设相结合,做到学术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双轮驱动”,为镇江的发展做了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一、学术研究成果丰硕
1.研讨交流持续开展。本届共召开了5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疫情期间书面交流),编辑5集论文集,收录论文 315篇计150多万字。为扩大论文的影响力,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站,及时报道年会及论文交流情况,增强名城保护的社会共识。本届以来共有50余篇论文被省级以上刊物和学术活动选用。
2.策划出版学术专著。2020年策划出版了《苏颂精神长青》,该专著系统挖掘、梳理苏颂科技创新、勤奋、公廉的精神以及与镇江的深度关系,为策划、推进苏颂纪念馆的建设提供了依据。2021年策划出版了《镇江.大运河遗产调查与研究》,系统梳理大运河镇江段的文化遗产,并按照中国大运河遗产的标准和分类,为以后将大运河镇江段的有关文化遗产增补到中国大运河遗产项目中去,提供了充实的资料和依据。
3.开展红色文化研究。2019年,举办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名城保护发展专题座谈会;2021年,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传承红色文化研讨会。召开了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成立20年座谈会。上述会议《镇江日报》《京江晚报》均作了整版报道,《名城研究》出了专辑,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4.联合开展学术活动。研究会创新研讨方式,扩大交流平台,与有关单位联合开展学术研讨活动。2017年10月,承办了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在我市举办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内政治建设”学术研讨会。2020年12月与市科技局承办了“纪念苏颂千年诞辰、弘扬科技创新精神”系列活动,时任副省长马秋林,市委书记马明龙、市长徐曙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和来自国内1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纪念活动,编印了《纪念苏颂千年诞辰、弘扬科技创新精神座谈会论文集》。2021年5月,与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扬子晚报联合主办了在镇江召开的“城市更新和文化传承——新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研讨会。 还先后与江苏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文心雕龙》和《昭明文选》国际学术研讨会。与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召开庆祝镇江解放70周年座谈会暨诗文朗诵会。积极参与社科联主办的学术活动。组织会员与台湾著名宋史专家黄宽重教授及南大、苏大的有关学者展开专题研讨交流。
5.参加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的专题学术活动。组织部分会员撰写论文,参加每年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召开的学术活动,其中专题有“改革开放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根与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 、“江苏水文化与水韵江苏建设”、“红色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自2017年以来,《炎黄文化》共刊发我会会员稿件40余篇,扩大了我会研究成果的影响。
二、应用性研究成果逐步落地
我会紧紧围绕名城保护建设中的重点工程,努力让学术研究成果“活化”在城市建设中,成为城市建设的新亮点。本届以来,共完成应用性课题29项。
有的应用性研究成果纳入了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如2019年提出的“加快制订五州山生态园林建设总体规划、重建宋故相魏国公苏颂祠、对苏颂墓址作进一步勘探”等方面的建议,不仅被写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而且将建设五州山苏颂科技文化园列入了市“十四五”规划。
有的应用性研究成果已建成开放。2018年,应市史志办的委托编撰了《镇江方志馆展陈大纲》,完成文本之后,研究会部分专家指导、参与了该馆的布展工作。目前,镇江方志馆已成为真实生动展现镇江历史、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镇江东站(丹徒站)是高铁十字交汇点。2020年,研究会承担了该站广场城市山林、江河交汇雕塑创作任务,组织专家创作设计。对方案反复推敲论证、修改完善。项目竣工后,市委书记马明龙说:你们不仅宣传了镇江,也宣传了中国文化,为游客增加了想象的空间。2021年,我会组织设计、指导布展的“苏颂纪念堂”竣工开放,受到参观者的普遍好评。
有的应用性研究成果提出的意见建议已纳入有关单位的工作计划。如2021年,“关于镇江公园绿地规划布局研究”报送市政府后,时任分管副市长胡宗元认为很有价值,批示相关部门在城市规划布局和城市公园绿地设计建设过程中充分吸收意见。去年,受镇江市水利局委托,今年3月完成了镇江市水情教育基地(水文化展示馆)展陈文本的编撰,该馆建设已列入年度计划。研究会继续组织专家协助布展单位做好展陈工作,力求呈现镇江水利的鲜明特色。
三、《镇江通史》编撰工作有序展开
编撰《镇江通史》是我市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为完成这项任务,2019年3月,研究会先后赴苏州、扬州、常州等市学习,形成了《关于编撰<镇江通史>的意见》,提出了《镇江通史》分7卷,分别为:先秦两汉卷、三国两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代卷、元明卷、清代卷、民国卷。2019年10月13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出席的《镇江通史》编撰委员会工作会议召开。市委宣传部委托我会负责编撰工作,承担聘请专家团队,签订编撰协议,搜集地域文史资料,主持召开编撰工作会议、专家论证会、主编工作会议等。聘请了镇江籍知名学者丁福林教授担任总主编。目前已完成《镇江通史》各卷大纲、样章样节的编撰及专家论证。力求今年年底完成50%撰稿量,2023年完成初稿,2025年出版发行。为扩大编撰《镇江通史》的影响,研究会与《镇江日报》合作,组织采访编撰专家,专题报道编撰进展及新的研究成果。
四、学会建设不断创新
学会建设是做好研究的有力保障,也是提升研究水平的有力支撑。
强化组织建设。我会有180多名会员,既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又有经验丰富的老领导,是名城保护建设中的宝贵人才资源。为发挥好这支队伍的集体智慧,研究会按学科划分5个小组,并根据需要成立课题组,做到分中有合,既能各展其才,又能集思广益,形成团队的合力。特别是在研究涉及面广的重大课题时,更能显示出强大的效能。
小组活动成效显著。我们根椐各学科小组的特点,年初提出课题,由小组深入调研,必要时开展联组考察,形成研究报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如2021年,5个小组的调研报告报送市委、市政府后,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马明龙书记在批示中指出: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对南山景区的历史、文化、现状等作了非常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很全面、系统的工作建议,我个人感觉是花费了很大的心血和汗水,也体现了对镇江城市的热爱及期盼,对此我真诚致谢。他要求市相关部门认真研究,统筹考虑,谋定而后动。
筹建资料室。档案资料管理是开展研究会工作的基础,换届后创造条件建设资料室,争取了专门用房,配备了设备,购置了一批工具书。组织力量对20年来的资料进行分类归档,对编撰印刷出版的论文集、书籍、宣传册,调研课题与咨询服务项目的研究报告、方案等,建立了纸质档和电子档。制订了资料管理、借阅等制度。
严格财务制度。开源节流,勤俭办会,节约办事,将有限的经费主要用于开展学术活动和出版学术专著。
完成网站改版。调整完善栏目设置,及时更新活动内容,扩大研究会的社会影响力。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的老师或研究生,浏览了我会网站后,主动联系我们,希望引用文章,有的前来进一步探寻学术信息。向湖北省科协段正澄院士资料采集组、苏州冯梦龙研究会提供了相关资料,向省纪委编写组提供的王仁堪研究资料被《江苏历代贤吏为官之道》一书采用。《中国纪检监察报》专题介绍了王仁堪勤政廉政的事迹。
五、做好换届准备工作
第四届理事会到今年5月任期已满。春节后,我们就把研究
会换届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扎实有序地开展换届前的准备工作。向市委组织部请示有关人事安排的政策规定,向市民政局了解有关社团登记的事项。4月12日,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健汇报了研究会第四届以来的工作及第五届的人事建议名单。李健主任对研究会的工作十分关心,当天即作出批示:“第一、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坚持‘传承、弘扬、创新’办会方针,坚守二十年不改初心,这样的精神、这样的干劲、这样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第二、研究会是市人大党组领导下的研究会,我们要支持、帮助、推动研究会的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让同志们心情舒畅地工作。第三、市人大办公室要全力为研究会的换届工作做好服务。”5月30日,李健主任带领新老三位秘书长专程到研究会调研,听取汇报,作出指示,这充分体现了对研究会工作的重视和对广大会员的关心,为我们做好换届工作增加了动力。
各位会员,本届以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研究会在学术研究、应用性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2018年,《名城镇江文史研究丛书》获得镇江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20年,《镇江方志馆展陈大纲研究报告》被评为镇江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是全市社科学会中唯一获奖成果。我会还被评为2018-2019年度镇江市社科学会先进单位;2022年,被授予镇江市模范学会称号。为表彰优秀论文作者,会长会议决定,从第四届论文集中评选优秀论文,专家评审委员会按照“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的原则,评出优秀论文一等奖10篇,二等奖15篇,三等奖20篇,在本次大会上予以表彰。
 各位会员,回顾本届以来的工作,之所以取得一些成绩,靠的是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的领导、关心、支持、指导,靠的是市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帮助、配合,靠的是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特别要感谢的是荣誉会长钱永波、名誉会长李壮云,老领导昌万海、尢敦立的示范、关心、指导。在此,我代表本届理事会,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望历程,体会颇深。本届研究会之所以取得以上成绩,主要在于:
一是强化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是不断创新的思想源泉,会长会议经常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的要求,组织会员学习钱永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开展“学习先进、争当先进”活动,激发了会员开展研究的积极性。引导会员学习现代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港城融合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及新的理念,使研究紧贴城市建设的需求。
二是“用心”引领。在会长会议集体带领下,研究会指导思想明确,工作思路清晰,研究重点突出,始终把名城保护建设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由于与全市中心工作合拍,和名城保护建设联系紧密,得到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为调动全体会员积极性,对于重大课题、重要活动、重点工作,形成了会长会议抓总、分管会长牵头、各方面专家参与、会员紧密配合的良好氛围,课题研究水平不断提升。荣誉会长钱永波不仅亲自提出课题,参加实地调研讨论,还亲自撰稿,激励了广大会员的工作热情。
三是紧贴实践。研究目的在于运用,我们积极倡导“古为今用、学以致用”严谨务实的学术之风,始终把服务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放在首位,围绕政府及相关部门当前及今后要开展工作进行选题,开展研究。尤其是应用性研究力求既符合需要,又切实可行,能解决问题。
四是有为有位。由于研究切合实际工作,市领导和部门领导十分重视研究会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副书记、有关副市长分别来我会调研,听取意见,有的部门和单位到我会要求协作、委托开展课题研究。我会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和赞誉。
 
对新一届研究会工作的几点建议
 
2022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具有重大和深远意义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要进一步注重思想引领,坚持理论学习,跟上时代前进步伐,为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为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在新一届工作开始之际,我代表第四届理事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研究地域优秀历史文化
镇江有着30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和江河交汇的地理位置,文化底蕴深厚璀璨,传统文化丰富多彩。这是镇江这座城市的根和魂,也是我们开展历史文化研究的资源优势。我们要牢固树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担当意识,充分发掘和研究更多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的城市内涵。第五届理事会要明确思路和工作重点,认真谋划今后五年的学术研究工作,在挖掘整理、研究探讨、传承弘扬镇江优秀传统文化工作中,拓展新领域,作出新成绩,取得新进展。
二、要高质量完成《镇江通史》编撰工作
《镇江通史》要在2025年出版发行,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是全市瞩目的文化工程。新一届研究会要将之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抓紧抓好。要全力服务好专家团队,组织安排好每次主编工作会议,按协议落实编撰进度。要聘请高质量的评审专家团队,严格把关,确保出精品。
三、要努力服务全市发展大局,为名城保护与建设出谋献策
我们要聚焦“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城市愿景,增强服务全市发展大局的自觉性,将更多的密切联系镇江现实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市领导科学决策的依据。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做好应用性课题研究,使之直接融入建设“强富美高”新镇江的进程。《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给我们提供了深度研究的广阔空间。我们要不懈地努力,将宝贵的文化资源,整合上升为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城市文化品牌,不断为镇江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四、要持续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研究会创新发展的能力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要持续加强研究会的自身建设,厚植守正创新、学习进取、联系实际的风尚。要进一步汇聚各方面、各专业人才,不断吸纳年轻优秀的会员,推动会员“梯队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积极发挥好各小组的职能作用,增强研究会的整体活力和效能。真正使我们的研究成果,显示出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智库效应。我相信,有全体会员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新一届研究会的工作一定能做得更好。
各位会员,事业依靠团队的奋斗,成绩凝聚大家的心血。作为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我衷心感谢各位多年来对研究会和我本人工作的关心、支持,也恳请各位老领导、老专家、老同志和广大会员今后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新一届理事会的工作。
最后,衷心祝福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学术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