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研究动态 >> 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 2020年工作情况及2021年 工作安排的报告

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 2020年工作情况及2021年 工作安排的报告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1-04-06      阅读数:
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
2020年工作情况及2021年
工作安排的报告
2021年3月13日

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会长 任振棣
各位会员:
    我受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理事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

2020年主要工作

    2020年,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围绕全市发展大局,以建设“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为己任,深化名城保护建设的研究,为“镇江很有前途”谱写新篇章,做出新贡献。
一、深化学术研究,丰富研究成果
按照深化、提升的要求,认真制定《2020年学术研究计划》,着力推进全年任务的完成。
1、编选第21集研讨《论文集》
共收入论文61篇,约30万字,其中有10多篇论文在2020年的《炎黄文化》《钟山风雨》《江苏地方志》等省级专业期刊发表。虽受疫情影响未召开2020年年会,但向所有会员寄送了研究会书面工作报告和论文集。在年初疫情较重的特殊时期,仍联系组织相关会员,开展学术研究,撰写了《200余年前的逆行者——记清代镇江名医王之政》《科教英才父女俩——李佩及其父亲李保龄》《“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到车间里”的段正澄院士》等文章,被有关媒体和研究会网站及时采用发布,引起受众关注。
2、召开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成立20年座谈会
2001年5月,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正式成立。20年来,研究会为名城保护建设献计献策,在“研究镇江、宣传镇江、建设镇江”的实践中,得到多项荣誉及社会好评。9月22日,召开的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成立20年座谈会,全面回顾了研究会发展历程,总结了名城保护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谋划了做好新形势下的历史文化名城研究工作。老领导钱永波、李壮云、昌万海、尢敦立,会长任振棣及研究会部分专家学者共40人参加座谈。《镇江日报》《京江晚报》整版报道了座谈会内容,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3、成功举办“纪念苏颂千年诞辰、弘扬科技创新精神”活动
为纪念北宋科学家苏颂诞辰1000周年,我会于2019年底即成立了苏颂精神研究课题组,荣誉会长钱永波深入调研,查找史料,亲自动笔并撰写大纲,并邀请中国苏颂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和我会的相关人员联合挖掘、梳理苏颂科技创新、勤奋、公廉的精神以及与镇江的深度关系,积极策划、推进苏颂纪念馆的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2020年12月10日,与市科技局承办了“纪念苏颂千年诞辰、弘扬科技创新精神”活动,副省长马秋林,市委书记马明龙、市长徐曙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省科技厅副厅长蒋洪、我会荣誉会长钱永波等领导,我会会长任振棣,副会长王玉国、赵康琪和来自国内1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纪念活动。13名专家学者进行了研讨交流,以我会为主策划出版的《苏颂精神长青》和征稿编印的《“纪念苏颂千年诞辰、弘扬科技创新精神”座谈会论文集》,作为大会材料进行了书面学术交流。此次活动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镇江的知名度。
4、有序推进《镇江通史》编撰工作
我会于2019年12月组织召开《镇江通史》第一次主编工作会议后,积极做好与总主编、常务副总主编及各分卷主编的联络、服务。除了为他们提供必要参考的外地通史类书籍外,又请市文广旅局、市史志办、档案馆、图书馆等部门和单位,协助提供了一批镇江地方文献资料和图书。2020年7月9日组织召开了第二次主编工作会议,总主编、常务副总主编及各分卷主编交流了工作进展情况,会后明确专人搜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镇江市域的有关资料,提供相关主编参考。12月20日组织召开了《镇江通史》编写大纲专家论证会,各卷主编分别介绍了大纲编写思路,来自上海、南京、扬州及本市高校、专业机构、出版单位的16位专家学者对分卷大纲提出了意见和修改建议,会后将专家的意见建议整理成纪要,供主编们修改大纲参考。
5、参与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专题学术研讨会
我会认真贯彻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视频座谈会和联络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围绕“江苏水文化与水韵江苏建设”专题,组织会员撰写了7篇贴近镇江水文化实际的论文,徐苏的《<四库全书>七阁江苏独占其二的水文化意义》,张永刚的《镇江漕运文化的历史考察》,霍强的《镇江水文化遗产调查及保护与利用》,张峥嵘的《浅析西津古渡水文化神祇崇拜的社会功能》等4篇入选省研讨会论文集。
二、推动成果转化,服务名城发展
我们坚持“双轮驱动”,深入推进应用性研究,让研究成果“活化”在城市建设中,成为城市新亮点、发展新动能。
1、完成《镇江市高校园区文化展示研究报告》
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研究会组织专家学者对镇江高校园区开展了文化特色展示课题研究,在全面收集资料、开展实地调研和组织专家座谈的基础上,形成了课题文本。文本介绍了十里长山区域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园区各高校的办学特色,提出了公共空间的特色文化元素展示构想素材和特色文化元素落地空间示意图,并为建议布点作了说明,课题报告得到了委托方的充分肯定。
2、完成《伯先路历史街区历史文化研究和振兴繁荣的建议》课题
受市西津渡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开展对“伯先路历史街区历史文化研究和振兴繁荣的建议”课题的研究,课题组经过搜集史料、调查走访、征询专家意见建议、召开座谈论证会等,形成了报告文本。文本介绍了“伯先路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脉络,概述了街区内近代建筑群,尤其是现存的民国文化、商贾文化、名人文化、民居文化、宗教文化等众多的建筑遗存,阐述了街区民俗和影响以及保护的意义与价值,最后提出了振兴繁荣的建议,受到了委托方的好评。
3、创作了镇江东站(丹徒站)广场雕塑
2020年4月,受市交产集团委托,研究会承担了为镇江东站(丹徒站)广场创作雕塑任务,镇江东站是连淮扬镇铁路的重要配套设施,是镇江铁路东西南北的十字交汇点。为完成委托方的重托,我会成立了由江苏大学郑为人、魏志晖为主创的专家课题组,商讨提出创作的指导思想、创作主题,要求既体现镇江文化底蕴,又彰显时代风貌,增强雕塑的艺术性、时代性和观赏性。课题组经过10多次反复讨论推敲,选定研究会创作的镇江印记、江河交汇、汇聚融通、中流击楫等4件作品与南京艺术学院专家提供的3件作品一起参评,经专家评审、网上征询网民意见,市领导最终选定《镇江印记》作为镇江东站(丹徒站)广场雕塑方案。建成后的雕塑以中华文化的瑰宝印章的表现手法,以北宋大书法家米芾题写的“城市山林”为立意,以中国红为色彩,给市民和旅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市委书记马明龙对雕塑作品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你们不仅宣传了镇江,也宣传了中国文化,为游客增加了想象的空间。
与此同时,研究会还主动参与名城保护建设方面等全市重点工作。如,积极参与慈善文化园建设,组织专家分别围绕《大运河(镇江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国土空间规划镇江战略规划、《镇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丁卯片区地名优化调整等建言献策,所提建议和意见被相关部门吸纳采用。
三、建设一流学会,发挥智库作用
我们始终把改进作风,提升服务,作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使研究会成为名城保护与建设的研究智库。2020年,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举行了全省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评选活动。我会被评为先进集体,钱永波、李壮云、王荣飞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我会还被评为2018-2019年度镇江市社科学会先进单位,《镇江方志馆展陈大纲研究报告》被评为镇江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市政府表彰。此届市社科奖评选的优秀成果由往届的100项压缩为30项(不分等级),复评评委全部由省里专家担任。我会报送的这件作品,是全市社科学会中唯一获奖成果。 
1、加强会风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加强与会员经常性联系,及时下发各类通知、刊物等信息资料,认真听取会员的要求和意见,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开展学“两先”(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争“三者”(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者、弘扬者、建设者)活动,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全体会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开展名城保护和发展中的研究,从今年年会提交的论文看,很多论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创新性和应用性,研究会整体效能明显提升。
2、加强资料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在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做好财产登记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做好档案资料管理工作,重点抓好资料室建设,添置了专门用房,配备了书橱,购置了电脑等设备。对二十年来的资料进行分类归档,尤其对获奖情况,编撰印刷出版的论文集、书籍、宣传册,调研课题与咨询服务项目的研究报告、方案等,建立了系统资料目录。同时,制订了资料管理、借阅等制度,便于会员及时查阅,实现资源共享。
3、加强宣传工作,扩大社会影响
以成果宣传为导向,认真办好会刊,全面反映研究会工作动态、各类会议精神,重点介绍学术研究成果、应用性成果的转化,不断丰富会刊的内容。进一步加强网站建设,调整和完善栏目设置,及时上传更新我会开展的各种活动和会议内容、学术研究和应用性研究成果,进一步扩大名城研究会的社会影响。

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研究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化研究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努力为名城保护建设开新局、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1、召开2021年年会暨第二十二次学术研讨会
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70篇,经专家评审收入论文集58篇,内容涉及“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建设、名城保护建设中红色基因的保护传承、水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等20多个方面。研讨会将紧密结合镇江实际,开展学术交流。同时,通过多种渠道、方式,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效应。研究会也将通过网站发布优秀论文、加大向《炎黄文化》等专业报刊推荐论文力度等,进一步扩大成果的社会影响。
2、做好《镇江通史》编撰的相关工作
认真落实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按照马明龙书记提出的“推进《镇江通史》编撰工作,全方位展示镇江历史风貌、文化积淀和辉煌成就”要求,切实组织好第三、第四次主编工作会议。研究会将进一步加强与总主编和各分卷主编等编撰专家的联系与沟通,认真做好联络服务、跟进管理和经费保障工作。积极稳步推进,按照编撰工作的进程安排,年内完成大纲修改稿定稿和章节样稿任务。
3、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将在团体会员中开展“红色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研讨,我会将按照要求,组织会员撰写论文,在报送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上,力争有新的提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讲话精神为指针,组织会员展开研究。今年6月上旬,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传承红色文化研讨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激发名城保护建设的热情,推动镇江高质量发展。
4、举行新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研讨会
今年5月26日,我会将与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和扬子晚报社在我市联合主办新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研讨会,会议将围绕“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主题,联系全省各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实际展开研讨。我会要参与做好会务的筹备工作,同时要按照要求组织会员撰写论文,反映镇江名城保护的成果、经验和思考,争取多篇参与大会交流。
5、筹划2022年年会暨第二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
根据2021年学术研究计划,结合工作实际,把研究研讨重点放到“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建设上,放在“有山有水有故事有前途”的新镇江建设上,更加突出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乡土文化传承利用、历史文化街区振兴等课题研究,7月将下发《关于撰写论文的通知》,10月召开小组长会议,交流各小组撰稿进展情况,11月底截稿,12月开始编选。真正做到早选题、选好题,在调查研究生动实践中撰写好论文,实现成果的转化运用。
6、编辑出版《镇江大运河遗产调查与研究》一书。
全书共分6章,20万字,是镇江第一部参照中国大运河遗产分类解读镇江大运河37处遗产的专著,有助于广大读者全面了解镇江大运河文化遗产,进一步激发市民热爱名城镇江及大运河遗产的热情,并积极推动镇江大运河遗产早日增补到中国大运河遗产的行列中去。
7、进一步开展应用性课题研究
切合名城保护建设的需要,积极开展应用性课题研究。今年5月底完成苏颂纪念馆的展陈并对外开放。围绕全市重点工程、城市建设项目和民生改造工程,与市规划勘探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交通建设管理中心等有关单位加强联系与沟通,根据委托课题,开展深入研究,通过挖掘与提炼文化内涵,提出保护和利用的策划方案,将研究成果有效融入到城市建设发展中,更好地展示很有前途的名城镇江形象。
8、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强化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加强文物保护方面的系列重要阐述,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增强服务名城保护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名城会刊刊登陈宝田会长“在庆祝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建会二十周年座谈会暨‘双先’表彰会议上的讲话”,供全体会员学习。指导小组活动,围绕全年学术计划,每个小组拟确定并围绕一个课题,开展调研活动,年底形成调研报告,研究会将加强指导并提供必要的经费。组织考察学习。拟下半年组织全体会员考察,把考察镇江发展成就与调研优秀历史文化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展会员视野,进一步增强对镇江“跑起来”的信心。做好宣传工作。利用研究会网站、会刊、论文集以及新闻媒体扩大宣传,积极向省《炎黄文化》等刊物投稿,充分展示研究成果。加强学会交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交流探讨名城保护和建设的经验,不断增强研究成果的实效。
各位会员,名城研究会作为从事名城研究的学术团体,我们将不忘办会的初心和宗旨,认真研究和解决名城保护和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建设贡献新的力量,以优异成果向建党10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