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研究会
图文推荐
专题研究增共识 彰显优势开新篇
专题研究增共识 彰显优势开新篇
——齐梁故里专题研究之收获
杨再年
西晋末年,北方战事频仍,有一支兰陵萧氏族人在淮阴令萧整率领下,自兰陵(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过江居住在晋陵郡武进县东城里。其时,晋陵郡治所在今镇江市丹徒镇,所辖武进县系西晋太康二年(281),分丹徒、曲阿(今丹阳)地而设置。为区分三国孙吴嘉禾三年(234),改丹徒所建的武进县及唐垂拱二年(686)分晋陵(今常州)西36乡建立的武进县,将晋陵郡武进县亦称“曲阿武进”。这时的武进县东城里,在今镇江丹阳市曲阿街道张巷行政村的东城村一带。萧整这支兰陵萧氏在此定居后,萧整的第5世孙萧道成,乘刘宋皇族内乱,掌握军政大权,代宋自立,建立了萧齐王朝。时过23年,萧整的第6世孙齐高帝萧道成的族侄萧衍,乘萧齐宗室内乱,取代萧齐建立了萧梁王朝。今丹阳大地走出了南朝齐梁两朝萧氏帝王,今日丹阳是南朝齐梁帝王故里。如中央电视台《话说运河》解说词所云,丹阳,“六朝时候曾经是齐、梁两代帝王的故里”,“两朝帝王同出一县,除此之外,恐怕就找不到第二个例子了。”
岂知,2009年3月间,常州市举办的“齐梁文化研讨会”上,爆出了“齐梁帝王故里不在镇江丹阳在常州”的一面说词,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影响。此举在镇江、丹阳反应强烈,激起研究热情,纷纷以正史、方志、考古材料、文献史籍为证,并实地调查,撰写发表了一批专文,坚持认为南朝齐梁帝王故里在镇江丹阳。
包括齐梁的六朝文化是镇江历史文化底蕴中最富时代和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积极探索,弘扬优秀六朝文化之路,并取得明显成效的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面对南朝齐梁帝王故里之争,采取学术研究的态度,建立了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专题研究组,在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和南京大学历史系专家,学者指导下,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以实地调查考察资料和考古文物为佐证,认真组织研究,汇集《南齐书》,《梁书》,《南史》等正史史料、唐宋全国性地志相关资料,引用部分宋元以后的地方志及清人杨守敬《历代舆地图》、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图集》等后出资料,编写成《齐梁萧氏故里史料研究》。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和丹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将《齐梁萧氏故里史料研究》与一批个人论述的专题研究文章合成,主编《齐梁萧氏故里研究》一书。2009年8月,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南朝齐梁帝王故里的争论也触发了六朝研究者的兴趣。南京大学历史系张学锋教授发表《“齐梁故里”研究中的史料学问题》——兼论“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的地望。这一宏文,作者本着对史料不辨不能遽用的态度,对常州齐梁文化研究课题组专门编写的《南兰陵桑梓本乡 武进王业所基——齐梁故里考》;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专题研究组编写的《南朝齐、梁帝王故里史料汇集》及以后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和丹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联合主编的《齐梁萧氏故里研究》所涉及的重要史料进行批判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即今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这一说法的史料源流、来龙去脉进行了梳理,认为“晋陵武进之东城里”与常州万绥无关。依据史料学的原则,利用可信度较高的文献,推断齐梁帝王故里的地望位于今丹阳市东北张巷村迤北至胡桥、建山一线。
《齐梁萧氏故里研究》,2009年12月荣获镇江市第八次哲学社会优秀成果一等奖;2011年3月荣获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分别由镇江市人民政府和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证书。
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在齐梁故里争论中,学术重在正本清源,研究求真务实,与争论对方做到互相尊重,疑义相与析,以求共识,没陷入地区之间片面“争名人”的误区,这是在党的二为方向指引下,践行双百方针的良好范例,值得发扬光大。
南朝帝王陵墓及其神道石刻也见证了今丹阳是齐梁帝王故里。在萧道成、萧衍还未称帝前,殁于刘宋元嘉二十四年(447)的萧道成的父亲,殁于刘宋泰始七年(471)的萧衍的母亲张氏,殁于萧齐永元元年(449)的萧衍的妻子郗氏的葬地都在今丹阳市境东北地区。萧道成、萧衍称帝后,又分别追尊这三人的墓所为永安陵、建陵和修陵,表现出浓浓的家乡情结。视死如生的南朝齐梁帝王,叶落归根大都归葬故里,在今丹阳境内东北地区选择背依岗峦,面临平野的风水宝地,营造陵寝作为“万世之宅”永久居住,现已发现有南朝齐梁帝王陵墓12座。齐梁时,这些陵墓是公卿四时自都城建康水陆兼程前来拜谒的场所。在大同十年(544)年届80的梁武帝萧衍回故里谒建陵、祭修陵,发出了“朕自违桑梓,五十余载,乃眷东顾,靡日不思”的感叹,他虽阔别家乡五十余载,而乡愁始终牢记心头。
岁月沧桑,陵荒石兽稀,位于丹阳的南朝齐梁帝王陵墓早已湮没,所幸仍有11处26件陵墓石刻留存原址,除存有全国仅见的梁文帝建陵石刻群,有石兽、石柱(又称陵墓华表)、石基础、石趺座四对八件外,余各处均为石兽。帝陵前列天禄、麒麟,王侯墓列辟邪。这些石兽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取得了空前的艺术成就,成为南朝石刻的经典之作。散布在丹阳地域的帝王陵墓石刻统称为“丹阳南朝陵墓石刻”,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见证齐梁帝王故里的丹阳南朝陵墓是六朝艺术瑰宝,历来是古今中外学者记载和研究的对象。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视六朝文化是建设镇江的宝贵资源,对齐梁帝王故里丹阳的六朝艺术瑰宝更是倍加重视。早在研究会成立前的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建立历史文化名城研究课题组时就结合镇江丹阳实际,将“六朝陵墓石刻的保护和利用”作为研究课题,旨在保护利用好六朝陵墓石刻,以民族优秀文化来增强民族凝聚力,传承文明,开创未来,谱写名城镇江的新华章。2010年11月,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丹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三家联合主办“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会间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会长钱永波《弘扬优秀六朝文化,促进镇江名城保护和现代化建设》归纳的,包括考古文物、学术交流、园林创建、论著出版、作文大赛、咨询服务六项举措,丰富多彩、卓有成效,被认为“在现阶段中国,具有广泛的示范作用与直接的借鉴意义”。这次会议立意宏远而追求创新。六朝优秀文化是未来镇江丹阳发展、定位、竞争、取胜的资源与资本。“齐梁帝王故里”、“南朝石刻”是镇江丹阳最为鲜亮的历史文化名片,坚持不懈地致力齐梁帝王故里的学术研讨,南朝陵墓石刻的保护开发,成为越来越多关注者的共识。
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弥足珍贵,具有永世价值。有效地保护丹阳南朝陵墓石刻,将提升它的使用价值和社会效益,它所具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地域特质能得以张扬。近几年来,集思广益,闯出一条更为有效保护南朝陵墓石刻的新路径。在及时做好石刻本体维修的基础上。丹阳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与江苏有线丹阳公司联手,对域内所有南朝陵墓石刻,逐个装有高清监控探头,并接入丹阳公安实战平台、镇江文物安全综合管理平台进行实时监控。持有APP终端服务器的文保人员也能及时获得信息,对危及石刻安全的突发事件能迅速做出反应,采取相应安保措施。不仅于此,丹阳还拓展“保护文物全民参与”新工作模式,对市域文保监控系统进行软件升级改造,市民在家通过遥控数字电视便能观看所有南朝陵墓石刻的实时监控,加之继续健全社会力量参与与保护巡查机制,全面参与保护,使南朝陵墓石刻的安全保护网织的更牢更密。
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文化内涵的揭示,加之媒体广泛宣传,丹阳南朝陵墓石刻,它不仅是中华国粹,同是也是世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公众关注度不断增强,研学考察的、旅游观光的、寻根访祖的,纷至沓来,络绎不绝。丹阳南朝陵墓石刻遐迩闻名,享誉中外。为文化与旅游结合,使仅见于丹阳的六朝齐梁帝陵石刻,具备了良好的利用发展前景。
目前丹阳市启动了丹阳南朝帝陵和石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要从市级层面成立申遗工作班子,定期协调推进申遗工作。并在陵区开展考古工作,以期全面深入了解南朝陵墓的墓园布局、文化内涵,最大化提取文化遗产信息,做好规划,打造“南朝十二陵”石刻遗址公园。
“丹阳南朝陵墓石刻”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系统工程,得花大力气使之实现。而“齐梁帝王故里”的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要立足学术的发展,文物考古界与史学界要及时沟通交流,使有价值的旧有的和新发现的各种文献,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充分利用,并使考古资料得到普遍重视和切实运用,从而不断地掌握了解新的学术信息,来保证齐梁帝王故里研究立足于坚强的资料之上。齐梁帝王故里研究,不能忽视历史的一贯性,要通过读前前后后的历史,弄清六朝齐梁文化的上承、下启关系及自身的地位、贡献,通过综合研究来保证研究的深度和力度,完整充分地展现地域文化特点。挖掘研究六朝齐梁文化,不局限于桑梓帝里,因为六朝齐梁文化资源是江南地域、江苏省域、南方区域乃至海峡两岸的共同资源,只有在区域文化的共性中才能突显个性。进一步挖掘研究六朝齐梁文化,将有利于全面系统考察和剖析六朝齐梁南方社会历史文化及其地位,揭示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使我们从中得到历史的经验,智力的支持,精神的提升,创新的激励,做到通古今之变,经世致用,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使学术与社会价值统一,增强文化自信,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未来很远,我们的目光更远!
- 上一篇:风雨同舟20年
- 下一篇:保护千年古街 传承历史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