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研究动态 >> 我心中的研究会

我心中的研究会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0-11-19      阅读数:

我心中的研究会

——纪念镇江名城研究会成立20周年

吴晓峰

时光飞逝,转眼20年过去了。在纪念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成立20周年之际,我感触良多,既有对自己工作的反思,也有对研究会工作成绩的欣喜与感动,因此,非常感谢学会领导和同志们给我这次机会,可以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感悟与收获,以与大家共勉。也希望能够获得大家的共鸣,为今后学会的发展提供借鉴。我主要谈三方面问题:一、镇江名城研究会是我心中最优秀的研究会;二、我参加研究会工作的感想和体会;三、如何发挥高校工作的特长参与镇江历史文化研究。

首先谈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认为,镇江名城研究会是我心中最优秀的研究会。

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成立于20015月,我是20075月来到镇江江苏大学工作并正式成为研究会的会员,所以,研究会成立20周年,也是我成为研究会正式会员的14周年。14年来,我由一个外来者逐渐融入了镇江,如今已经从思想到感情都实实在在的觉得自己就是镇江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有幸能够成为镇江名城研究会的一员。

记得20165月镇江市相关文化部门联合举办“我与名城三十年”征文活动,以纪念镇江市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0周年。我在本次征文活动中获奖的文章题目是《我与名城镇江的不解情缘》,在这篇文章中,我回顾了自己举家搬迁到镇江工作的经历,并汇报了自己来到镇江以后为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做出的努力。然而,无论是关于我来镇江工作、生活的原因,还是我所做出的成绩,都是和我们名城研究会息息相关,因此,我与镇江的不解情缘,更准确地说,就是我与镇江名城研究会的不解情缘。因为我对镇江由不了解到了解,直到喜欢这座城市,并愿意在这座城市工作生活都是因为有名城研究会的存在。有的人是因为一个人爱上了一座城,我是因为我们名城研究会而爱上了镇江这座城。

所以,我认为,镇江名城研究会就是镇江市对外宣传的最精美的名片。由于镇江名城研究会对镇江城市文学与文化的研究以及为镇江城市建设的建言献策,使镇江历史文化名城广受国内外学界的关注,因而扩大了镇江的对外知名度,为宣传镇江做出了突出贡献,也吸引了热爱镇江历史文化的学人们的目光。

我本人的经历就证明了这一点。200210月,我由东北长春来镇江参加镇江名城研究会举办的第五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也是我与名城研究会正式接触的开始。通过这次会议,我不但认识了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的各位领导和诸位专家,也和其他前来参会的中外学者一样,被研究会的文化氛围所感染,更对研究会的工作感到钦佩。因为这个研究会与我们通常接触过的其他学术团体很不相同,也可以说这才是我心中研究会应该有的样子。就从那时起,我产生了要成为镇江名城研究会一员的想法。后来几经波折,我终于如愿以偿,于20075月正式调到镇江成为镇江名城研究会的会员。如今经过14年的工作、学习,我对名城研究会的了解和认识也更加明确深入。如果说最初的接触而产生的印象还不够全面,也缺乏说服力的话,那么14年风雨同舟而形成的印象就更加真实可靠了。此时,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肯定并确定: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是我心中最优秀的研究会。它的优秀体现了三个“有”,即有作为、有担当、有成效。

第一,说它有作为,是因为我们名城研究会始终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

自我加入研究会的第一天起,我就清楚了我们学会的办会宗旨,就是坚持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贴近镇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的实际,在学术研究、应用研究与咨询服务上努力探索和实践,为名城保护建设和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贡献。这是历届学会领导都一直强调和坚持的办会宗旨。  

正是由于研究会工作目标明确,所以20年来才能做到上至学会的各级领导,下到每位会员,都能团结一致,始终秉持这个宗旨进行研究和实践,结合自己的学术专长,努力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名城的保护建设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上来,并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各自形成了独具的研究特色。这是目前国内许多学会都缺少的优势。根据本人的经验,目前国内许多原本很著名的学会就是由于缺乏明确的工作目标,会员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研究任务和原则,因此,不能充分发挥学术团体的作用和优势。所以,或者名存实亡,或者不得不隔几年开一届研讨会应付了事,论文质量更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是炒冷饭,一个话题翻来覆去的说,会后也没有体现出什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所以,这样的会议除了让人们想起还有这个学会存在,没有什么其他意义。而我们名城研究会却保证了每年一次年会,年会的成果以文集的形式呈现,每本文集都是围绕名城镇江的建设与保护以及传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的研究目标,根据内容不同分成名城建设与保护、文史研究、历史人物、人文精神、自然地理等各种专题编排,21本文集就是有作为的实证。这些文章的研究内容,既能体现对作者个人研究个性的尊重,也有学会统一安排的研究成果,体现了作为学会集体研究的整体性。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二,说它有担当,是因为我们名城研究会始终坚持自己的办会宗旨来组织学术研究与咨询服务。

每年的学会工作总结报告都会令人感到震撼。因为根据研究专长和工作分工不同,普通会员不是所有的研究项目都能参与,所以如果想要全面了解学会全年完成的工作任务,我们只要认真学习学会每年的年终的工作总结报告就都能了解到了。我们镇江名城研究会作为有组织的工作集体,从研究任务的安排到研究过程进行和任务完成的总结都是在学会领导班子的统一组织下进行,而这些有组织进行的研究项目往往是与镇江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决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帮助政府在城市建设决策论证方面提供理论支撑。这也是其他学术团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我所熟知的几个国内著名的研究会都不具备这样完善的工作程序,这些学会的领导班子事实上是名存实亡的。他们的存在不是为了研究会的整体发展服务,因为我从来没有在这些学会看到他们有由学会统一安排的研究任务并集体完成,更没有集体的研究项目和成果出现。而我们镇江名城研究会每年年终总结中所展示出来的大量数据,都能充分证明研究会围绕镇江市的城市建设与保护承担了大量的应用研究和咨询服务任务,并在市委市政府的城市建设工作中建言献策,切实起到了咨询服务的作用。

第三,说它有成效,是因为我们名城研究会既在镇江城市建设与保护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又在国内同类研究会中深得肯定受到好评。

从为镇江城市建设与保护发挥作用方面来看,仅举我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说明。我是长期从事高校人文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工作的会员。我的主要研究领域在于文史方面。而与镇江历史文化联系最紧密的方面是六朝文学与文化研究,涉及到六朝文学双璧《文选》与《文心雕龙》研究、三国文化与《三国演义》研究、镇江历史人物研究等内容。在这些方面的研究中,既有我个人长期坚持的研究领域,也有研究会集体组织的研究活动。而这些成果在镇江城市建设与保护中也都有所体现。如《文心雕龙》和《文选》两个国家级资料中心的建设、南山的文苑景区和招隐景区建设,以及第五届《文心雕龙》国际学术研讨会与第五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与《文选》《文心雕龙》联合即“双文”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功召开等,都是在我们镇江名城研究会的研究和积极推动下完成的,这三次大型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文选》学研究会和中国《文心雕龙》研究会两个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学会历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在这两个学会中影响深远,得到中外学者的一致好评。不仅如此,金山公园一泉景区的王仁堪纪念馆建设更是我们的研究成果出现以后,在我们钱永波老会长四处奔走筹资金、策划实施,积极努力推动下建成的,如今已经成为镇江廉政勤政教育的重要基地。可以说,当今时代的镇江人对于晚清镇江知府王仁堪的事迹,由不知道到知道,最后受到感动和教育,都是在钱老会长和学会各级领导的带领下,研究会集体努力推动的结果,为镇江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另外,我还参与了在钱永波老会长牵头,在任振棣会长和相关学会副会长带领下主持研究的关于镇江建城时间研究和北宋宰相苏颂研究、镇江文化大辞典编撰等项目,如今钱老提出的关于镇江有实据可考的建城时间在公元前1005年的观点已经得到学界和镇江市委市政府的普遍认可。而关于苏颂研究的成果专著《苏颂精神长青——北宋著名科学家苏颂文献研究》也即将出版。在参与这些集体研究项目的过程中我被学会各位领导,特别是钱老会长的勇于发现、探索求实、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深深感染,并受到深刻的教育。这也将时时刻刻对我今后的研究有所鞭策。也正是由于我们镇江名城研究会在坚持自己办会宗旨的前提下,开展了各项实证研究,所以在各层面的多次评比中被评为优秀研究会,实至名归。

其次,谈第二个问题,我参加镇江名城研究会研究工作的感想和体会。

经过14年的学会工作,我的体会就是:我们的研究会所以这样优秀,应该有三个经验可以推广:第一个经验是,学会办得好,关键在领导。我们几届学会会长和副会长都是由来自镇江城市建设第一线的各级优秀的行政管理干部担任。

镇江名城研究会在组织建设上,形成了一支热爱镇江、担当责任、各施专长、团结合作的会员队伍,成为名城研究、保护和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力量。然而,这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核心因素还在于我们有组织结构精良的领导干部队伍。所以说,学会办得好关键在领导。

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多年前在厦门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大学校长可以不是一流学者,但是不可以不是一流的管理者,当然如果既是一流学者又是一流管理者担任最好,但这往往难以两全。能够达到二流学者就可以了,因为必须对所管理的大学的学术内涵和学术环境十分了解才行。这不是他的原话,大概是这个意思。为此我曾经专门给他写信表示完全赞同他的主张。而且我认为,这个观点也适合学会建设,学会领导可以不是一流学者但是必须是一流管理者。因为无论是大学还是学会的主要领导都对一个集体负有领导责任,不能只经营自己的一个书桌。前面提到国内的一些学会存在许多问题,其实主要就是那些学会的领导问题。根据我的了解,国内许多原本非常有名的学会,现在都感觉难以为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选择出来真正能够胜任会长和副会长的人选。他们或者因为个人在某一个领域学术名气很高、或者因为他们所处的学校或研究机构在国内地位高而被拉到学会领导位置上来。对于学会的集体发展并不关心或者不懂管理,所以尽管长期担任会长、副会长之名,却根本不能起到管理经营学会发展之实,不仅对于学会的整体工作没有任何的主张和作为,而且有的副会长甚至连几年举办一次的年会都不参加。因此,这样的学会领导根本没有起到领导核心的作用,因而名存实亡也是必然的。在我参加的学会中,在集体管理方面最优秀的就是我们镇江名城研究会,其次值得一提的就只有中国《文心雕龙》研究会,这个学会在领导选拔方面有好传统,能够注意选拔有管理经验的专家担任主要领导。如上届会长詹福瑞先生曾经做过国家图书馆馆长,现任馆长曾经在首都师大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他们的学问在业内也堪称上乘。所以,在学会整体发展方面比其他学会有明显的优势。我们名城研究会的领导都是对镇江名城的历史文化十分熟悉,又在名城建设与保护中发挥过领导作用的专家,因此有这样的领导核心带头,统筹管理,既能调动会员发挥个人的学术专长进行研究,又能结合实际组织集体研究课题,这是学会20年辉煌发展的根基。

第二个经验是,学会能发展,决策最关键。前面已经提到学会的办会宗旨,这是办会之初就确定的,正是因为学会宗旨明确,所以当有了优秀的领导集体来管理学会的时候,他们就能够围绕办会宗旨制定决策,为学会的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这是合乎管理逻辑的。名城研究会多年来的成功经验证明,学会的每一项决策都能为镇江的城市建设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既充分体现了领导层的学术眼光和决策能力,又进一步证明最初办会宗旨的确定也是最英明的决策。

第三条经验是,领导带头干,会员齐努力。学会2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说明,无论是会员发挥个人学术专长的成果,还是集体研究项目的实施,都是在学会领导率先垂范地带头钻研基础上取得的。以我自身的一次经历为例,2009年,我当时在江苏大学人文学院负责研究生教育和科研工作,同时还承担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筹建与教学工作,工作环境纷繁复杂,事情牵扯太多,加之本人当时承担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研究任务又很重,还有博士后出站和国家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结题等等,压力太大。所以当年的名城研究会年会我没有提交论文,为此,当时的老领导昌万海副会长,专门批评了我,他说钱会长和那么多老先生都专门为年会写论文,你怎么能不写论文呢?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感到非常惭愧。从此以后,我无论有什么借口,都不会不提交年会论文,而且学会每次召开集体会议,我也一次都不会错过,尽量克服一切困难参加。学会安排的集体项目,也都认真完成。因为,有学会老领导们的榜样力量支撑,我个人的任何借口都不是理由。我想其他会员也一定与我有一样的想法。再以我前面提到的我曾经参与过的集体研究项目为例,事实上,无论是王仁堪纪念馆建设还是关于苏颂文献研究、关于镇江建城时间研究等集体项目,都是由学会会长和副会长亲自组织策划并具体实施,包括最终成果的写作也都是钱老会长亲自执笔完成,我在其中只起到了参谋意见、校订文稿等工作,因此这些成绩的最终完成,都是领导带头干,会员齐努力的结果。

上述三条经验的总结,虽然只是来自于我自身的经历和体会,也许还比较片面,但是,我仍然希望能对所有类似于研究会这样的学术团体有参考意义。

最后,我再就如何发挥高校工作的特长,参与镇江历史文化研究的问题发表一点看法。

接到研究会将举办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以后,我们名城研究会高校组曾经在微信群里针对两个话题组织了群活动,一个话题是要求每个人为纪念名城研究会成立20周年发表感言;二是说一说作为在高校工作的会员自己将来参加研究会活动的打算。针对两个话题,先后有多位专家发表了意见。

大家在充分肯定了学会20年工作成绩,表达自己作为学会一员的感情基础上,纷纷表示,作为高校的会员,一定会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多虚心向名城研究会的前辈专家请教、学习,加强交流、合作,聚焦名城镇江对中国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名山名水、名人名著研究,努力探索学术创新,做好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工作。同时,立足于高校教师之职责,将镇江历史文化研究与平时的教学科研相结合。一方面多多运用研究会的诸多成果于课堂教学,一方面多多引导学生在实践创新项目、科研立项和毕业论文中挖掘镇江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与学生教学相长,在学习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为建设美好镇江添砖加瓦。这些意见都非常中肯,符合工作实际,我完全赞同。此外,不久前我们江苏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计划修订以后,得到教育部汉语言文学专业评估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张富贵教授的评审意见,他也希望我们能够在选修课课程设置中体现地域文化文学特色,在学生培养环节中直接体现地域文化内涵。因此,作为高校会员,在教学科研实践中融入镇江地域文化文学元素是大势所趋,围绕这些元素展开学术研究多出成果。下面引用镇江高专张永刚教授的四条建议,结束我的发言:1.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将个人研究方向积极融入镇江名城文化研究视阈,助力名城研究跑起来;2.以慢不得的危机感,于危机中寻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助力名城研究跑起来;3.以坐不住的责任感,积极开展名城文化宣传推广,助力名城研究跑起来;4.以停不下的使命感,勇于担当名城研究事务,助力名城研究跑起来。“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美好的蓝图是奋斗出来的,让我们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加速跑的姿态,努力创造镇江名城研究的美好未来,为实现“强富美高”新镇江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