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研究动态 >> 继续擦亮镇江城市“金字招牌”

继续擦亮镇江城市“金字招牌”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9-10-09      阅读数:
我市专家学者座谈名城保护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镇江在名城保护建设、历史文化传承弘扬和利用等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和丰富的经验。2019年9月24日,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召开镇江市名城保护与发展座谈会,会长任振棣主持会议,老会长钱永波,名誉会长李壮云,老领导昌万海、尢敦立及名城研究会20多名理事、会员参加了座谈。与会专家学者从城市建设、名城风貌保护、园林绿化、港口交通、文物保护、宗教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立法等方面作了发言。

      70年镇江 城市发展变化大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镇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的创始者、第一二届会长、镇江市委原书记钱永波认为,镇江完成了从地辖市到地区中心城市、从水陆交通运输枢纽到工业化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巨变。他用详实的数据,从镇江土地面积和人口、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五个方面的巨大变化,叙述了镇江70年来的辉煌业绩。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江整体保护了具有中国特质的山水城市气势,已形成了山、水、林、城融为一体的山水花园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陈凯在发言中介绍,我市园林绿化先后完成了合山、虎头山、凤凰山等9个山体整治项目,全部建成开敞式山体公园;在老城区建成大市口广场、东吴绿地、滨江风光带等各类游园绿地近20处。截至2018年底,市区建成区绿地面积5801.2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18.76平方米,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原市园林局副局长石炜认为,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快,成效大,布局合理,养护得力。

      70年来,镇江港口在追赶式发展模式中华丽转身。原市口岸委副主任霍义平介绍道,镇江港现拥有高资、龙门、新民洲等八大港区,建有公用、企业专用、商贸等多用途码头泊位32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6座。2004年,国家确定镇江港为我国沿海25个主要港口之一,镇江港由过去的内河港口提升到了沿海国际港口。2019年第一季度完成货物吞吐量6496万吨,比上一年度大幅增长44.04%,在全国主要港口中排名第13位。

      70年镇江名城保护成果多

      镇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方面的成就也是巨大的,全市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卓有成效。根据市文广旅局提供的资料,1982年3月以来,市级以上先后公布的文保单位有179个,其中国家重点文保单位13个,省文保单位54个,市文保单位112个;此外,还有县级文保单位12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100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级31项,市级60项。钱永波认为,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使名城名符其实。

      西津渡,是镇江继三山名胜之后的又一张“金名片”。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范然回顾了西津渡历史街区保护建设的成就和经验。他认为,西津渡历史街区的保护,改变了过去文物单体保护、分散保护的状况,实行街区全面整体性保护,这是镇江名城保护的重要里程碑。通过改善西津渡历史街区的基础设施,修缮文物建筑,搬迁原区居户和停产企业,迁移市第二人民医院,复建若干景点等种种措施,西津渡先后获得2001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被评为“最受欢迎的20个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2018年,西津渡游客量近400万。

      新中国成立70年,是文物保护工作逐步规范化、法制化的70年,也是文物保护机构不断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网络不断完善,文物保护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的70年。市文广旅局文物处处长张小军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99处,另有文物控制单位25处,三普登记新发现的文物点711处。全市现有国有博物馆、纪念馆11家,登记备案的非国有博物馆3家。

      宗教文化是镇江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族宗教局调研员张大华介绍,镇江宗教有全国性影响,各宗教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为当代社会服务。金山寺、定慧寺、隆昌寺、茅山道院编写出版了反映时代发展面貌的新编志书,引起国内学术界重视。2014年,金山寺水陆法会音乐和茅山道教音乐,被国务院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项目。

      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0多年来,镇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在法制政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窦晓青处长介绍说,为适应新时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新要求,2018年2月,市人大常委会将《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列为调研项目,立法工作随即启动,为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在镇江名城保护和建设工作中,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做出很多贡献。研究会每年举办研讨会,会员撰写了几十篇论文,还编撰了三套系列丛书、大辞典和多种专著,共500多万字。南山文苑、招隐景区、文宗阁、韩国临时政府在镇江史料陈列馆、市区20多座山体的公共绿地建设等项目,研究会都及时提供了策划方案,并跟踪全程服务。

      继续擦亮镇江城市“金字招牌”

      新发展理念下城市发展的新目标,对我国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钱永波提出,当前我市需要重视研究解决的问题首先是要增强对“镇江很有前途”的信心。他认为,镇江是宜居宜学宜业宜游的山水城市,有良好发展条件、巨大发展潜力,要按照“一主两翼”的总体规划,紧扣滨江山水城市特色,努力使以主城区为核心的沿江组团式城市成为有机整体。镇江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江山、河山、山林相映,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他建议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开创镇江旅游新局面。

      镇江西南片区诸多山体是我市“城市森林”重要组成部分,与镇江城市空间布局和发展以及市区26座山体互为背景,互为依托,浑然一体。原市规划局局长方开鸿发言建议,对照我市西南片区五座山体现有条件,可以规划建设成为市区又一座新型的城市森林公园,以此带动和推进该区域的生态建设工作。

      西津渡历史街区保护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杰出之作,范然提出,要打造西津渡江河文化“金名片”,坚持文化兴街,深入挖掘西津渡江河文化特色、精品景区和游览线路,提升服务水平,同时整合西城区江河文化资源,形成“星月同辉”大旅游。

(京江晚报记者  马彦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