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研究动态 >> “名城”春早

“名城”春早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9      阅读数:
“名城”春早

写于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2015年年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上
张 俊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三月镇江,春意正浓,金山春晓,浮玉含绿,北固楼台观一江春水,西津古渡感千年春潮。这座拥有30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古城,在2015年的春天里,更加生机勃勃,万木争荣。“镇江很有前途”,总书记的亲切点赞,已沸腾了江河交汇处的镇江,唤起了300万镇江人同心干的斗志。3月15日上午,惠风和畅,160多位专家学者,怀揣梦想,带上祝愿,肩着责任,相聚名城人的年度盛会——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2015年年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他们将为建设令人向往的山水花园城市,为绵长而优秀的历史文化保护,进献良策。

 

据悉,今年年会,共收到论文100余篇,入选论文集75篇,内容关乎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山水花园城市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名城建设与保护、文化与旅游、文史和历史人物研究等诸多方面,可谓力作荟萃,笔酣墨饱,显示出对名城建设和保护的深刻思考,成为大会一道靓丽风景。
    上午9点,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2015年年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在凤凰岭饭店隆重开幕。
    在主席台上就坐的有:老会长钱永波,会长李壮云,老领导昌万海、尢敦立,副会长邵孟大、范然、赵顺凌、王玉国、赵康琪,顾问方开鸿、笪远毅,这一个个熟悉的身影,正是我们名城研究会一支充满活力的“龙头”团队。
    第一次全体会议由副会长赵顺凌主持。李壮云会长向大会作工作报告。他说,2014年,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围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紧扣历史文化研究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主线,把推进山水花园城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推进镇江文化强市、生态立市,加快名城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年来,学术研究,亮点闪烁。系列研究丛书编撰顺利,《镇江三山文化》、《镇江乡土语文读本》专著出版发行,完成了《西方传教士对近现代镇江的影响》课题研究。积极参与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的专题学术研讨活动,形成了“江苏农民新型合作组织的文化建设研究”、“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等8个研究成果。开展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宝堰,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九里,古村落儒里、华山村、柳茹,大港旌德里历史街区的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调研,成果列入了市政府2015年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工作。
    一年来,应用研究,果实累累。精心策划完成了南山“烟雨鹤林”项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内部设置策划,更加注重品质内涵;积极开展运粮河、四明河水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和312国道城区改线段历史文化与景观设计研究;对南山北部景区如何更好地体现生态、便民、融入历史文化元素以及总体保护利用等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获评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获省政府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镇江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体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调查报告》获镇江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0名会员荣获镇江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围绕做好2015年工作,李壮云会长说,研究会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六届九次全委会和“两会”要求,遵循“生态领先,特色发展”方针,围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做好名城规划、建设和保护,为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山水花园城市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李会长的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这是与会者对名城工作的认同和肯定,他们为所有名城人获取的果实欢欣鼓舞、骄傲自豪。
    是啊,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本届研究会在新老会长们的带领下,坚守责任,不辱使命,主动作为,研究成果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座座山体美了、一道道水系清了,一个个古村落的文化亮了,而市政府雷志强副市长在研究会《镇江市历史文化名镇(村)、古村落调研报告》文本上的批示:“此报告很有价值。请市规划局、住建局阅处。将完善镇村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利用规划,列入明年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工作计划,加以推进。”让名城人的心里更亮堂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更加激励着名城人奋发进取、百舸争流的昂扬斗志。
    浩浩长江,涌一万里滚滚浪涛,奔流不息;千古名城,携三千年厚重历史,勇立潮头。名城人将以豪迈的激情,谱写镇江新的华彩乐章。
    “留住并展现利用好名城镇江特有的重要历史印记。” 老会长钱永波的重要讲话,把会议气氛推向了高潮。他说,28年来,镇江的名城保护和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从数十万年前有古人类活动开始,特别是从西周在这里封宜侯至今,留下了许多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遣产,现在,我们已经有条件对这些重要历史印记作一次系统梳理,讲好这些印记的故事,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更好地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服务。
    老会长建议,镇江从2015—2020年间,要做好南山莲花洞古人类遗址、丁岗镇断山墩台形遗址、大港烟墩山西周宜侯夨等墓地遗址、铁瓮城遗址、南朝开创者刘裕、南朝宋名将檀道济、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北宋文人园林—梦溪园、黄鹤山米芾墓、林则徐与魏源在镇江商谈编纂《海国图志》、近代对外通商口岸和镇江地质科普等12篇文章。
    “以上这些事,轻重难易不一,宜于在名城保护和建设中,统筹规划,分期实施,有些一两年办成,有些需用三五年。我们历来主张积极保护,古为今用,为现代人服务。凡是文保单位的,依法办事;原物不存的,有条件的在原址重建,没有可能的在意境相似处重建;也有些无原址原物可考,仅有文字记载的,则可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加以运用。这十二件事做好了,我们相信,一定能为镇江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增加光彩!”语重心长地话语,饱含深情,充满着对镇江大地的无限热爱,这是老会长对名城人的寄语和托付,更是对未来名城建设发展的厚望和引领。
    我们仿佛又听到了这位值得敬重的长者的肺腑之言,“长江之滨,集合着一群热爱镇江历史文化的人们!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或者说是我们共同的志愿!”这不正是对名城研究会不懈努力,发展壮大,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的生动写照。
    上午的会议上,有6名学者进行了大会学术交流。吴晓峰的“丹心为国,施政为民——读王仁堪的五篇公牍文书”、张大华的“镇江三山文化精神内涵”、祝瑞洪的“西津渡:离世界文化遗产有多远”、吴林森的“非遗保护最好的表现形态是完美展现——以国家级群星大奖作品‘南乡田歌’为例”、霍义平的“康熙江海关研究”、 吴晓霞的“镇江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的思考”, 立论新颖、论据充分,具有很强地针对性、创新性和应用性,其开门见山、意简言赅的演说风格,引发与会同志的共鸣和喝彩,大会呈现出浓郁的团结、和谐、创新的学术氛围。
    下午,大会分5个小组,就年会工作报告、老会长钱永波的重要讲话,进行认真讨论,各组发言踊跃。大家一致认为李会长的报告既全面又明了,话去年工作,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令人满意,正如报告所言:“回望历程,我们倍感艰辛,品尝果实,我们倍感欣慰”; 讲今年的任务,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催人奋进。钱永波老会长题为《留住并展现利用好名城镇江特有的重要历史印记》的讲话,对名城保护和建设提出了12个方面的研究任务,对名城研究会工作和努力方向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两位领导同志的讲话高屋建瓴,纲举目张,是今年名城研究会开展名城保护建设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具有前瞻性、鼓舞性和引领性。
    下午3点许,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副会长王玉国主持了会议。在五个小组汇报讨论情况的基础上,副会长范然作了会议小结,他说,2015年年会暨十六次学术研讨会,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地完成了各项议程,即将圆满结束。通过今天的会议,大家对2015年的六大工作任务已经全面了解,今年的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任重道远,希望全体会员同心戳力、勇于创新、知难而上、无私奉献,做到“三个”发力:一是在提升治学境界上发力。成为名城研究名副其实的“创客”;二是在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上发力。敢于面对名城保护建没中的热点、难点,敢于探索新的研究领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三是在抓工作任务落实上发力。力求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早落实,早完成,当好名城保护的“守护神”,为镇江名城保护发展,率先实现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是啊,谁持彩练当空舞,回望名城人前行的足迹,他们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他们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他们明辨是非,从善如流;他们探骊得珠,披沙拣金;他们集思广益、勇于创新,在名城建设和保护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的研究成果,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三阳开泰,在“羊”年的春天里,笔者衷心地祝愿他们,放飞更高的梦想,用“蛮拼的”工作,走得更加坚实有力,走进明媚的春天,走在希望的田野,走上“镇江很有前途”的康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