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研究动态 >> 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9      阅读数:
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钱永波
2011年6月26日
 
 

   在镇江“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在碧榆园召开全体会员大会进行换届工作,同时纪念建会十周年,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从2006年6月换届到现在,第二届名城研究会理事会已经完成了全体会员大会赋予的任务。这五年来,在第一届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前进,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逐步深入地研究镇江及其辖区的历史文化,取得了一批成果;二是热诚地为名城保护和建设服务,把一些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去;三是在学术研究、应用研究和咨询服务中,加强研究会的自身建设。我们体会,集中到一点,就是: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或者说是我们共同的志愿!
 一、深入研究本地区的优秀历史文化
    在江苏十三个地级以上城市中,镇江辖区最小,经济人均数居中上水平,而文化则位居前列。简言之,就是“小辖区,大文化”。镇江的历史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特色鲜明,先是西周封邑,后是六朝都会,接着是隋唐直到清代咸丰初江南运河的咽喉,近代是对外通商口岸、民国江苏省会,还是茅山抗日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基地。近五年来,我们在研究镇江的历史文化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成果:
    (一)坚持每年3月上旬举办研讨会,编印了《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论文集》共五集,论文275篇,字数298.99万,撰稿人334人次,每年论文都是50篇以上,最多的一年66篇。其中不少论文有新观点、新材料,有应用价值;有些同志仅本届就写了3篇以上论文。为了保证论文质量,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名城保护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全方位、多视角地看问题,做到论点和论据、论证相一致;坚持常研常新,防止“老生常谈”,“炒冷饭”;坚持不同意见的友好讨论,鼓励各抒己见,不强求统一。每年研讨会前,我们提前三个月提供参考题,并明确可以自行命题。论文交稿后,由学术委员会审阅,少数不符合论文要求的,或修改,或不用。研讨会上,还有市领导同志的讲话,有关部门的发言,我们称之为“双向交流”。这些论文,已经成为我们研究会的资料宝库。
    (二)编撰出版镇江名城研究著作,为广大读者提供本地区的自然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2007年9月,我们对已出版发行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江研究丛书》进行修订,印制了1000套精装本。
    2009年2月,有宣传报道称“齐梁帝王故里不在镇江”,并有人在文章中点镇江《丛书》的名。这在镇江、丹阳引起了强烈反响,在网络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直至相互进行人身攻击。为此,我们随即同丹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商定,坚持不争名人,扎扎实实地进行史料研究,向省六朝史研究会和南大历史系专家请教,并将研究成果汇编成《齐梁萧氏故里研究》的书稿,由江苏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8月出版发行。这本小册子,共收录史料44条,专题论文9篇,附录历史地图15幅、其它图片3幅,计7.5万字。我们认为,齐梁文化是属于所有齐梁地域的,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至于齐梁萧氏故里则是应当进行历史考证的。我们研究的成果,被评为“镇江市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由市政府颁发了获奖证书,并被评为“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由省政府颁发了获奖证书。
    2010年6月,我们编著的《民国江苏省会镇江研究》一书,由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我们在完成省社科联2008年社科项目的基础上完成的。民国江苏省会这段历史,是镇江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苏民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民国是离我们最近、最直接的朝代,有不少经验教训值得记取。因此,我们尽力汇集史料,突出重点,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分析,内容包括决定江苏省会的经过和历史背景,江苏的行政体制和省级机关,省会时期镇江的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经济科技、军事(含国共合作时期新四军茅山抗日根据地),从省会镇江看国民党的专制政治,“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镇江,民国文化遗产,民国时期镇江大事记,并附专题资料7件,共38万字。在“结束语”中,特别指出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为镇江描绘的蓝图,是民国时期留给镇江的最宝贵精神财富;如实地肯定省会的城市规划建设成就,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创办,民族工商业的发展,“3•12”植树节的倡导,农林蚕桑实验基地的建设,以及地质考察勘探成果;也从省会镇江揭露出国民党专制政治的黑暗面,日冠占领近8年的严重破坏,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带来的灾难。最后,以毛主席与黄炎培先生在延安关于国家“兴亡周期率”的对话作为结论,以提高坚持走“民主新路”、发展民主政治的自觉性。
    (三)积极参加省内外的学术交流,努力提高专业学科的研究水平。在参加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组织的“江苏人文精神特征及其当代意义”等历次学术研讨活动的同时,还多次参加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中国文选学研究会的学术研讨会,并先后应邀参加日本福冈大学、台湾高雄中山大学主办的文心雕龙学术研讨会。通过同海内外学者的双向交流,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并介绍我们的研究成果和相关工作成果,增进相互间的联系和友谊,扩大镇江在海内外的影响。我们还与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中国文选学研究会合作,在镇江市图书馆先后创办了“中国文心雕龙资料中心”、“中国文选学资料中心”,并在互联网上设立了站址;前一个中心已完成2000多万字的数字化,深受龙学界和高校图书馆欢迎。去年8月下旬,我们支持市《三国演义》学会成功地举办了“东吴文化暨全国第20届《三国演义》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近百人,论文120多篇,并参观了北固山、铁瓮城等三国文化遗迹,受到了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和外地专家、学者的热情赞扬。同年11月,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丹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还联合举办了“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与会者70余人,除省内的专家、学者外,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山东、安徽和日本、美国的专家、学者也参加了会议,发表论文41篇,给我们不少宝贵的启发。
 二、热诚为名城保护和建设服务
    “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这个会名,“历史文化”是研究内容,“名城”是载体和平台。我们的研究工作,就是为名城保护和建设服务的。这五年中,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为名城保护和建设规划服务。我们建会后一两年,曾受市规划局委托,做过名城保护专题规划修编。这一届,我们又为规划部门做了“名城风貌区”历史文化专题研究和保护利用方案。这是历史城区中最有代表性的城西部分,虽然只有2平方公里,却是镇江历史文化的浓缩,包括山水文化、渡口和港口文化、商埠文化、民国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我们组织课题组,用半年时间调查研究,形成文本主件2.6万字、附件10件5.8万字。2006年,我们还按照市委主要负责同的要求,及时完成了“铁瓮城遗址保护和利用起步工程建议方案”,并得到认可。城市规划展示馆的“历史文化名城”部分,国家文保单位“新河一条街”的保护和振兴,也是市规划局委托我们研究的建议方案。不仅如此,我们还陆陆续续用了三年时间,主动研究,持续研究,深入研究,最近终于完成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镇江时期史料陈列方案”和布展设计方案。
    (二)为园林景点建设服务。这是我们咨询服务最多的领域,本届各类咨询服务共32项。这里举例说明。南山“招隐景区”是个老景区,面积36公顷,我们参与了前后延续十年分三期进行的修建工程,于2008年春全面完成。主要修建项目有:梁昭明太子读书台和主编《文选》的增华阁、萧统生平砖雕长廊、南朝宋音乐家戴颙听鹂山房和“为天地奏鸣”铜雕、山水清音池、鸟外亭、飞云阁等20多个景点。南大有关专业的教授,已将南山文苑、招隐景区和文心雕龙资料中心作为实验基地,连续七年带领学生实地参观考察。
    花山湾古城公园面积10公顷,原来是没有完全建成的公园,这两年进行重大修建,投资1.2亿元,现已基本完工。京口区委托我们的,是充实古城文化内涵。我们及时组织人员为他们提供了花山湾古城简介、古城平面示意图、考古图片资料、东城门考古展示方案、园门和廊亭等楹联匾额、园记,以及文保单位标志牌文字修改等。这里已成为周围7万居民晨练、娱乐、休闲的好地方。
    市区古运河风光带建设,上世纪九十年代进行了第一期工程。2010年,第二期工程开工,市水利部门委托我们提供文化艺术策划方案。原来这期工程的设计方案是请外地设计单位做的,做得很认真,确有可取之处。但是,缺少这段古运河的特色,没有把“丁卯棣—丁卯桥”放到重要位置,而且将粮仓等不适当地移用到这里,还有些设计哪里都能用。因此,我们就着力在这段古运河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上下功夫,查阅汇集和提供资料,结合现在沿河两岸的实际需要,在丁卯公园、焦顶烟雨、运河广场、夹岗览胜等节点上做好文章,使之更符合镇江这段古运河的实际。去年9月间,我们已将建议方案送交委托单位。
   (三)为普及名城知识服务。镇江日报社连续二十多年举办“增华阁”青少年作文大赛,我们除为他们提供《文选》、《文心雕龙》有关写作的专题资料外,还应约向参加授奖大会的师生作了“向《文选》《文心雕龙》学习写作”的专题介绍,进一步提高增华阁作文大赛的水平。为帮助市区中小学教师了解镇江的历史文化,经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和市教育局安排,我们还和他们一起举办了“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知识系列讲座”,每两周讲一次,由四位教授、副教授和老科委主任分别讲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为旅游和科普结合服务。我们建会以后,在市政府支持下,曾经和市科协、市地学会合作,举办过“镇江市地学科普展览”,展示镇江山水城市、江河交汇、两大山脉、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土壤植被、天气气侯、环境保护等地学方面的内容,参观者有8000多人。2010年3月到2011年1月,我们又组织课题组,为南山莲花洞景区的“镇江市古人类科普园”进行专题研究,及时给市风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提交了建议方案。与此密切相关的“镇江市古人类化石综合研究”项目,在近期内也可望完成。
    (五)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服务。2009年国庆节前,为庆祝新中国六十华诞,经市委同意,我们举办了镇江市“名城新星”座谈会,从全市50强企业中邀请14家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其中有7位是“镇江市人民奖章获得者”。这些企业,不仅是年1亿元到10亿元以上的利税大户,而且有7家还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会前,我们逐个企业登门拜访,听取介绍,随后又将他们提交的发言稿汇编成册。到会听取发言的有120多人,包括市级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我会会员,新闻记者;市委分管负责同志到会讲话。我们为这些企业家特制了印有各人彩照的景德镇瓷盘工艺品。这次会议,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经济和文化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经济是形体,文化是灵魂,这些企业家在“做大做强企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就是生动的证明。
    2010年9月19日,我们与市住建局、规划局联合举办了“看世博、学先进、论镇江—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名城保护专题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借鉴上海世博会的先进理念、适用技术和成功案例,从镇江的实际出发,对开拓城市发展的“绿色新路”进行了重点探讨。在与会各单位提交的21篇论文中,有“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塑造城市特色”的,有建设“山水花园城市”、“低碳城市”、“宜居城市”的, 有“内江水环境质量改善与保持”、“南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古运河二期工程建设”的,有“促进名城保护和振兴”的,有“加强环境保护,整治黑臭河”的,有“探索城市精致管理之道”的,有“促进旅游新跨越”的,有“积聚文化资本,塑造城市性格,促进和谐发展”的,等等。这次研讨会,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准备,到会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会议的《论文集》,深受有关方面欢迎。
 三、建设一支热爱名城、各有所长、团结合作的队伍
    我们体会:建设一支好的研究者队伍,是做好研究会各项工作的保证。我们研究会的成员,都是志同道合的志愿者。“长江之滨,集合着一群热爱镇江历史文化的人们!”这是我们共同的心声。在这个思想基础上,就凝聚成了一支队伍,展开了研究会扎实有效持续的工作。
    (一)不断完善同研究会任务相适应的组织结构。镇江名城研究队伍是稳步发展的,开始时只有20多人,很快发展到100人左右,本届从紧控制,个别吸收,现有会员146人。总体来说,这支队伍大体可以适应名城研究和咨询服务的需要。从知识结构看,有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地质、地理、环保、历史、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园林、旅游以至水利、交通等20多种专业;从专业技术职称看,高级职称的65人,中级职称的21人;从干部职级看,担任过市职的3人,县局职的42人;从在职、不在职的情况看,大体上会员中在职的占60%、不在职的占40%,理事会成员中在职的占40%、不在职的占60%。实践证明,这样的组织结构,有利于集思广益,各展其才,适应城市这个庞大有机体的需要。但是,由于各成员的学识、经历以至性格、爱好、年龄等差异,就要注意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在组织领导上,我们一直坚持“和为贵”,尊重人才,信任人才,用人所长,避人所短,求同存异,相互理解,宽容待人,不求全责备,做到心情舒畅,合作愉快,增进友谊。
   (二)建立和完善研究会的经常工作。主持和参与经常工作的有四人,包括会长、常务副会长、负责咨询服务的副会长、常务副秘书长,每周一到周五下午,到研究会工作。兼职秘书长也参与了许多经常工作。所谓经常工作包括:1.召开办公会议,研究安排工作;2.做好召开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的准备;3.接受有关单位委托,及时组织课题研究,搞好咨询服务;4.适时编写“简讯”,密切与会员和有关方面的联系;5.为每年3月上旬举行的年会和学术研讨会做好准备;6.组织编撰书稿和出版发行工作;7.及时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事项;8.根据实际需要,组织专题研讨;9.组织参与对外学术交流;10.做好接待工作,处理日常事务。大家都自觉自愿,齐心合力,各司其责, “落地工作”,事无巨细,不厌其烦,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去做。我们体会,需要有几个人,乐意承担起经常工作,才能保证研究会的工作有序有效持续进行。
    (三)坚持为名城保护和建设服务的优良学风。学以致用,古为今用,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把传承、扬弃、创新结合起来,“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服务,为优化人文生态环境服务,为开发旅游资源服务,为提高镇江知名度、美誉度服务”,这是我们一直遵循的宗旨。为此,我们一直坚持“按需学习”,按照名城所涉及的领域,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不断补充新知识。同时,不仅要了解镇江的过去,而且要了解镇江的现在,还要了解城市规划的蓝图,阅读图书资料,听取有关介绍,实地调查研究,占有充分资料。拥有了知识,占有了资料,就要有一个好的“头脑加工厂”。办会前期,我们提倡严谨的治学态度,求真务实,论文要有“论点、论据、论证”;接着,我们提倡立题有新意,提出新问题,挖掘新材料,确立新观点,不要“炒冷饭”;继而,提倡开拓创新,并总结提出“常研常新”的途径。
    总起来说,从1999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成立历史文化名城研究课题组以来,我们对镇江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始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已有十二个年头了。仅十二册《论文集》就有399.29万字,论文574篇,撰稿人703人(次)。如果加上出版物,参加省内外有关研讨会的论文,总字数达到600万以上。这些都是写在纸上的,还有数十处咨询服务项目是用到地上的。这些成绩的取得,确如其份地说,是市委、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人大常委会及其委办室直接关注和多方支持的结果,是各位名誉会长和名誉理事单位关心和支持的结果,也是全体会员、理事、常务理事、特约研究员、顾问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在这里,代表第二届理事会,向所有关心、支持和积极参加名城研究会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这次换届,正是镇江“十二五”规划开始实施的第一年。再过五个多月,又迎来镇江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5周年。换届之前,名城研究会又增加了一批担任过市级领导职务、局级领导职务以及与名城密切相关的多种专业技术人才。我们坚信,有这样好的时机,又有这样好的队伍,第三届名城研究会一定能够做出更好的成绩!
    在新的一届工作开始之际,我代表二届理事会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将历史文化的发掘、研究、传承和创新结合起来。镇江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考古资料,镇江有旧石器文化遗址多处,其中镇江市区莲花洞古人类遗址距今10万—30万年,句容放牛山旧石器文化遗址距今20万—40万年。至于距今6000年到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已经发现的有100多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西周封宜侯至今也有3000多年。而镇江地方志是从宋代开始才有的,宋代以前的文史资料,只有到正史、通史、专史和其它文史资料中去找。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会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在历史文化中,应当着重发掘和研究那些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的部分,弘扬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内涵,抛弃不利于社会进步的糟粕,努力做到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二、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蓝图,为名城保护和建设多作贡献。《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在今年一月市六届人代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在“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打造山水花园城市”的定位。镇江历来就是山水城市,南山北江古运河,是我们还座城市首要特色。我们出的“丛书”,第一册《千古江山》就是写的镇江山水。在“规划纲要”中,有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方面的内容,例如“以三山风景区为核心,充分利用长江及湿地资源,高标准地建设北部滨水区和世业洲旅游度假区,形成城市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滨江休闲旅游板块”,加强“一体两翼”的“生态屏障保护,构筑绿色开敞空间,实现城市与自然有机融合发展”,“打造长江最美城市港湾、江南最美城市名片”,“打造城市文化品脾,……传承城市文脉,……重点推进西津渡历史文化发展轴、城市山水文化旅游圈等‘一轴两圈’的保护性开发建设……重点实施西津渡二期、梦溪园扩建、铁瓮城保护、古运河改造、南山古人类科普园、新河街历史文化名街建设等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工程,积极开展‘西津渡申遗’,提升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和品位。……围绕镇江三国文化、三山文化、津渡文化和江河文化等特色资源,借助影视制作、动漫设计、网络游戏等现代化手段,实现古代文化的传承、再现,提高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加强文化对外交流,依托城市古文化和山水资源特色,催生新兴文化业态,进一步奏响迷笛音乐节等一批现代城市特色文化品牌,形成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特色”,“完善主城区26座山体和古运河等3条通江河道整治及景观建设,形成‘一山一景、一河一廊’的城市景观,实现山水城林融为一体”,“加强城市风景园林建设,……大力建设城区小游园、居民区小花园,开展花园城市、花园社区、花园庭院创建活动”,以及“加强生态建设”、“强化环境保护”、“繁荣群众文化生活”等等。就从这里列举的规划内容来看,第三届名城研究会是有许多研究和服务空间的,是大有可为的。
    三、发挥名城研究会的群体优势,加强各专业之间的分工合作。名城研究会有各方面的人才,有领导管理者,更有多种专业技术工作者,而且还有社团组织这个平台。特别是历史文化领域,名城研究会有长期研究的积累,这是一般专业设计单位很难做到的。以新区大港银山公园为例:这个公园本来是居住小区公共绿地性质的,同济大学设计单位做的小区总体规划留的面积不够,新区调增后为7公顷,委托我们名城研究会牵头,组织历史文化、地质工程、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等方面的人员通力合作。整个公园突出了山水生态园林和现代港口公园的特色。这里本来没有水面,我们组织勘探后,在银山西麓建成了7000平方米的映山湖。在银山顶上,设计建设了凤凰阁,三层,为古今结合的现代中国园林建筑风格。整个公园的文化内涵分为四大块展示:第一块是昌平广场,主要展示大港烟墩山出土的宜侯夨簋,园碑上冠以放大十倍的宜侯夨簋,园碑正面写园记,背面刻宜侯夨簋内底上阴刻的铭文并附以释文,左右两面刻“周康王册封宜侯”和“泰伯、仲雍奔吴”两块浮雕作品;第二块是港口文化,映山湖建有船形水榭、音乐喷泉、“大港之恋—江南少女”圆雕、曲桥、和合亭,银山顶上建有现代民族风格的凤凰阁,通过一到三层的楹联匾额和美术作品展示长江港口风貌(一层画作是“港城新貌”,二层画作是“天然良港”,三层画作是“长江万里”);第三块是“江南小院”,展示吴国开始纪元前后的早期吴文化,包括吴国的开创者泰伯、仲雍,吴国开始纪元后从寿梦到余昧四位吴王和三让王位的寿梦四子季扎,并陈列有新区范围内出土的荆蛮族男女青年化石的复员头像以及从西周到唐代的六件青铜器和鎏金银器;第四块是放歌亭廊,展示近代大港三杰—赵声、李竟成、解朝东的事迹。名城研究会不仅牵头组织规划设计,而且进行全程服务,直到银山公园开园时提供《银山公园简介》。可见,在开展咨询服务方面,名城研究会还是可以有作为的,而且是“服务为主,有偿为辅”,收取的咨询服务费少,可以为建设单位大大节约设计费用。
    四、抓紧换届后的工作,努力实现开门红。今年名城研究会的工作,原来提出的十个方面内容,有些已经完成,例如召开学术研讨会、镇江南山莲花洞古人类科普园建议方案、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镇江时期史料陈列馆建议方案和布展总体设计方案、新河街及周边地区保护和振兴建议方案、总结二届工作、换届筹备工作、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大事记(征求意见稿)、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大事记等。还有不少工作是要在下半年或更长时间完成的。其中《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原名《镇江史料研究荟萃》)这部书,前后三年,已经两易其稿,本来计划上半年完成,现在看下半年后期才能完成。这件事,在新一届名城研究会的领导下,仍由该书编委会组成编审组,与二十多位编写人员一道,负责到底,也欢迎全体会员踊跃参与,尽可能在7月底以前提供新发现的条目资料。在今年的工作打算中,尚有不少提及的应用研究和咨询服务工作,例如“为北固山北固楼重建后景区历史文化建设进行研究服务”,“为‘莲花洞古人类(遗址)科普园’的实施跟踪服务”,“为复建梦溪园进行研究和服务”,“继续为鹤林景区建设咨询服务,重点推动‘米芾墓修缮和米公庵建设方案’的实施”,“协调完成‘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镇江时期史料陈列馆’的布展工作”,以及“为文宗阁的利用和完善进行研究和服务”等,都有待于新一届名城研究会随着实际工作的进展,抓住机遇,主动服务。
    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周易•系辞上传》中说:“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镇江市的名城保护和现代化建设仍然处在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关心和支技下,让我们以搞好这次换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实际行动,纪会名城研究会十周年,并预祝第三届名城研究会勇于开拓创新,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