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研究动态 >> 《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总结工作会议侧记

《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总结工作会议侧记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9      阅读数:

《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总结工作会议侧记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今年的秋天,对名城人来说,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值得典藏的日子,辛勤笔耕5年多的《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首发问世,为我市优秀历史文化的挖掘、弘扬谱写了新的篇章。难忘2013年,难忘10月16日下午, 40多位专家学者欢聚一堂,畅谈交流,全面总结1800多个日夜大辞典编纂、出版工作。回望历程,几多感慨,品享果实,倍感欣慰。笔者以“侧记”形式,记录了名城人奋力前行中的心语心愿。

  钱永波(大辞典编委会主任):大辞典是在过去研究基础上的集大成之作,从启动到编审出版历时最长,参与人员和单位最多,涵盖范围最广,容量最大,成为镇江第一部历史文化辞典。开一次总结会,是为了记下我们这群人为实现共同追求而结成的深情厚谊。编审的历程是艰巨的,编审成果是丰硕的,全体编审人员奉献的知识、智慧、技能和辛劳,已成为共同的收获,凝结在大辞典之中。我们也获得了宝贵的编审体会:一是敢于适时确定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镇江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到2008年9月我们正式启动大辞典编写工作,已近22年;如果从1999年我们开始系统研究镇江历头文化算起,也己近15年,应该说,编纂大辞典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当然,这是很艰巨的事,只要我们因势利导,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群策群力,就能办成;二是善于运用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这个平台,由事及人,组成能够承担这项任务的编审队伍。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具有这方面的条件,换届后又能紧密衔接,共同努力,从而保证了辞书编纂工作的顺利完成;三是市领导机关和各相关单位的支持和参与,是完成这部辞书编审任务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四是坚持和发扬好的学风是编审好大辞典的关键所在;五是编纂者与出版社的亲密合作是提高辞书质量的可靠保障。

  李壮云(大辞典编委会主任):召开大辞典工作总结会议,既是回顾在钱永波老书记的主持下,5年来走过的艰辛编纂之路,也是对编纂《大辞典》过程体现出的学术精神的深入总结,这对进一步做好名城研究会今后的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大辞典的编纂工作,显现了三个方面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一是显现了传承历史文化的使命感、责任感。大辞典对我市历史文化作了系统而翔实的梳理和记录,这充分体现了对镇江历史负责,对名城负责,对读者和子孙后代负责的科学精神,我们需要大力倡导这种责任感、使命感,强化潜心钻研、扎实工作的氛围。二是显现了精益求精、科学严谨的学术精神。大辞典内容丰富、史料珍贵、考证严谨,是一部集史料性、知识性、实用性为一体,不可多得的工具书,它不仅为人们全面了解镇江历史文化提供了读本,也为我市相关部门、单位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依据。三是显现了精诚合作、协同攻关的团队作风。这正是名城研究会在今后工作中需要发扬光大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高曾伟(大辞典编委会副主任):我能有机会参加这一重要文献的编纂工作,感到荣幸;对5年多的艰苦细致的编纂工作,体会颇深:第一,大辞典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因素配合的结果。全市高校和市级机关事业单位13个系统、39个单位的80多位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参加了编纂工作,经过5年多的共同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198万字的大辞典。江苏大学出版社的同志为本书的出版也付出了努力。第二,大辞典是优良学风的产物,是发扬学术民主的结果。编写人员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仅列入书后的参考文献就有300余种。编纂的过程,也是一个科研的过程,对学术观点反复推敲,深入研究,服从事实、服从真理、服从科学,学术氛围很好。不仅解决了很多历史疑点,而且产生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第三,在大辞典的编纂、审稿和出版工作中,钱永波主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他热爱镇江,专研镇江历史文化,学术造诣较深;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充分调动了参编单位和编者的工作积极性;在编纂工作的各个阶段都能提出明确要求,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保证了大辞典的质量。第四,大辞典的编纂过程,也是很好的学习过程,收益匪浅。每个人的专业知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大辞典的内容涉及镇江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所以编写、审稿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知识积累和提高过程。

  王乃栋(大辞典编委):我不是研究会会员,这次有幸被确定为编写人员,承担科学技术部条目撰写任务。在这个创作集体中,大家合作支持,相互尊重,取长补短,使我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都有很好地收获,既增长了知识,又做了学问,更受到了教育。在编写的开始阶段,科技、教育、医卫、体育四个部类编在一个组,虽然大家有明确分工,但相互提供资料线索,一起到有关单位收集资料,一起商量条目内容,又相互审阅,提出修改意见,目标就是把工作做得更准确完美。有些条目还采取共同撰写的方式,把互相的资料融合起来,实际上也是大家合作的成果。

  许林(大辞典编委):我参与的自然部共有9类、156条目,涉及部门多,专业性强,我们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收集资料,整理、鉴别、考证,认真推敲,精心撰写,有关条目还请专家评审,保证大辞典资料来源的可靠;对条目涉及的每个人名、地名、年代、有关数据,认真核查,确保无误,保证大辞典的科学性;对一些专业性强的条目,少用专业术语,多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叙述,保证大辞典的通俗性;对条目中持有不同学术观点的内容,如南山莲花洞古人类化石年代问题,撰写不持观点,一并收录,供学者对比研究之用,保证大辞典客观性;对有些条目与其他部发生交叉时,都做了名称的统一,数据的一致,保证大辞典的统一性;自然部字数8万字,编委会将自然部列入大辞典首部,可以对古城镇江更加全面的了解,是镇江一项创新,进一步提高了大辞典的广泛性和实用性。大辞典的出版,对进一步研究镇江历史文化起到了很大地促进作用。

  时强(大辞典编委):我认为大辞典最大亮点,一是详实全面;二是科学实用。可以说穷尽世上可见史料典藉,汇聚了镇江历史文明精华,把镇江的3000千年的历史人文瑰宝集中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传得下文字“本本”,紧密贴近当前形势发展需要,最全面、最完整、最准确反映镇江历史文明的  之作,也是镇江加快改革开放、鼓劲造势的实用工具和工作指南。大辞典历经5年辛苦,是迄今为止全国283个地级市中,第一部由历史文化名城出版的地方性的文字最多、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大型百科全书式的大辞典。大辞典正式出版发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毫不为过的恰如其分的评价。能参与其事,是我一生中最难得的机遇,最值得自豪的一段经历。参与大辞典工作,也对我怎样做事,怎样做学问,怎样做人的人生感悟有了新的体会和提升。

  张大华(大辞典编委):我感到这部大辞典的最大特点,是以最专业,最权威的眼光,解读了镇江3000年来辉煌的历史文化,它既是当代镇江历史文化研究的大总结,更是镇江历史文明发展的大展示。我主要参与了大辞典军事战事编写和民族、宗教两部分编审工作。军事战事方面,通过查找资料,走访、交流等形式,对发生在镇江战事资料进行认真梳理,形成了在镇江军事历史上,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5件战事。而且,镇江最早的军事活动不是开始于公元前548年的朱方之战,应是公元前1020年的西周封侯。在民族方面,镇江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城市,但是关于少数民族情况历史资料极其缺乏,我市伊斯兰教协会几位热心文化研究的人士给了我很大帮助。可以说,这次对镇江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教育、人物、习俗以及传承的记载,是元代以来最充分的一次。宗教方面的内容,也可以说是对镇江一百多年来发展情况的一次大梳理、大归纳。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了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记载;二是注重教义教理介绍;三是比较全面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镇江宗教发展的组织、机构、场所建设的最新情况。

  乔长富(大辞典编委):大辞典是对镇江历史文化的一次综合性、总结性的回顾,既能使人们从中看到镇江历史的辉煌,以及辉煌的原因;也能使人们看到镇江历史上的不足,以及出现不足的原因。镇江南朝时期的文学成就是辉煌的,出了一批一流的文学家、文学编纂者和文学理论家,南朝之所以能取得辉煌成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面向全国,而不是局限某一地区,并且能够面向历史、面向现实、开创未来,善于继承前人的成就,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敢为人先地去创造新的更大的成就。相比之下,镇江清代诗人很多,流派不少,而且也写有不少出色的作品,但是,他们大多数是局限于镇江,流连山光水色,抒发个人情怀,不关心和反映社会现实,而且局限于“宗唐”还是“宗宋”,在全国有影响名家、名篇很少。大辞典显然对我们今天有一定启发意义。

  芮月英(江大出版社主编):大辞典在镇江历史文化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它填补了镇江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大型工具书的空白,在当代镇江的出版历史上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辞典的编辑出版工作极好地锻炼了我们的编辑队伍,也为我们出版社制作大型精装图书积累了经验。从全体老师身上我们学到了许多可贵的东西,5年来,老师们不辞辛苦,反复求证,仔细核查,六易其稿,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让我们深深钦佩,也大大激励了出版社全体编辑人员奋发工作。

  吴浩然(大辞典编委):大辞典把镇江久远历史、灿烂文化,通过挖掘、整理,系统、翔实地定格于文学版本,不但疏浚了本市历史文化的悠悠源流,为未来发展装上了动力强劲的腾飞引擎,且也为他地历史文化名城开创了先例,做出了示范。遂其成功,首先在于编纂者站到了历史和时代前沿,对地情进行了深入挖掘,在切实取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予以精心布局和架构,分门别类进行注述,凸显了容量大、内容充实、博大厚重、趋于完美等特点,并折射出编纂者敬畏历史、乐观今天、放眼未来的宽阔胸襟和气度,所完成的不仅是一部集“资料性、知道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工具书,而且是一部颇具历史价值的地情大全,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文化建设工程。

  昌万海(大辞典编委会副主任):喜看今朝大辞典出版发行,追忆往年艰辛编辑历程。回首五年,我们共同追梦,共同圆梦。大家围绕编纂出版大辞典这一目标,齐心协力、辛勤耕耘、不辞劳苦、无私奉献。在编纂出版过程中携手同行,凝结成友情。大辞典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大家辛劳的成果。大辞典是上百双手编写出来的,是十多道工序“细细磨”出来的,这真是古有“十年磨一剑”之说,今有“五年磨一典(书)”之例。在总结大辞典编纂出版工作之时,我们不会忘记钱永波主编,他是大辞典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为大辞典全身心投入,高度负责,精益求精,吃苦耐劳,呕心沥血。这种锲而不舍、身先士卒、严格认真、科学民主的风范和精神,正是大辞典成功的最关键所在。大辞典的编纂出版工作时跨两届名城研究会,第三届名城研究会李壮云会长十分关心和重视大辞典的工作,在编纂的物质上、办公条件上、会议服务上、出版资金上等等,都给予了全力支持,保证了大辞典编纂出版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完满地完成了大辞典编纂出版任务。江苏大学出版社在出版编辑中,充分显示了严谨认真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作风,他们严谨编辑,细致校勘,全力以赴,认真负责,大辞典的成功出版,犹如十五的月亮,有我们的一半,也有江大出版社的一半。总之,对于“大辞典”工作的每一个参加者来说,都是有作为的五年、有奉献的五年、有价值的五年、充满情谊的五年,也是自己学习和提高的五年。(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