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研究动态 >> 在《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编纂出版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在《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编纂出版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9      阅读数:
在《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编纂出版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昌万海
(2013年10月16日)
  

        《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在主编钱永波主任的主持下,历时五年多,六易其稿,现在出版问世了!它包括有自然、历史、人物、城建、名胜、教育、科技、文体、文学、艺术、军事、民族、宗教、民俗、友城等16个部,全书共3328条词目、198万字。这是一部具有综合性、史料性、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大辞典。它既能为镇江各级领导干部制定规划与决策提供真实的资料和依据,也能为镇江对外交流合作供给丰富的地情资料和情况;它既可作为研究者查阅、考证镇江历史资料的工具书,也可作为市民普及镇江历史文化知识的有益读物。可谓是镇江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它的诞生,是镇江文化领域的一个创举,是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现代文明、服务社会经济之创举,是为保护和建设镇江历史文化名城增光添辉之创举,是我们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的创新之举、创业之举。
  喜看今朝“大辞典”出版发行,追忆往年艰辛编辑历程。回首五年,不禁让我们十分感慨。我们深切地感到,“大辞典”自2008年4月起步以来,在钱永波主任悉心组织领导、精心策划谋略下,集聚了八十多位专家、学者、有识之士和实际工作者,担负了撰稿、审稿和编务工作任务,同时得到了江苏大学出版社的通力合作,确保了“大辞典”顺利地编纂,圆满出版。钱永波主任主编是《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的倡导人,是“大辞典”之梦的造梦者,他带领我们大家一起共同追梦,一起共同圆梦。大家围绕编纂出版“大辞典”这一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齐心协力、辛勤耕耘、不辞劳苦、无私奉献。在编纂出版中携手同行,凝结成友情。“大辞典”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大家辛劳的成果。同样也让我们深切地感到,“大辞典”的编纂出版是来之不易的。据不完全统计,仅研讨、策划、会稿、校勘和大大小小的碰头会、协商会等等就不下百次。撰稿编写上一稿又一稿,编审校勘上一遍又一遍,严谨认真,不厌其烦。按照钱永波主编的要求,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全力求得准确、真实、无误。不仅文字、文理,而且细到标点符号,力争把差错减少到规定范围的最低限度。俗话说,“慢功出细货”,保证了“大辞典”的高质量。从“史料汇编”到“研究荟萃”,最后定名为《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从编纂的六易其稿,到出版编辑的十次修改;从自审、互审、统稿到出版编辑与撰稿、审稿面对面磋商校勘、复看,等等。这正是我们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是不断探索、不断成熟的艰苦过程,也是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成功过程。“大辞典”是上百双手编写出来的,而且是十多道工序“细细磨”出来的。这真是古有“十年磨一剑”之说,今有“五年磨一典(书)”之例。更难能可贵的还在于这五年是不寻常的五年,是我们大家难以忘怀的五年。五年,对于年轻人来说,并不稀罕,因为来日方长,而对年长者来说,特别是对离退休的老者来说,却是有限的五年、宝贵的五年。在八十余名撰稿、审稿和编务人员中有近百分之四十为离退休者。正是如此,我们高兴地感到,在有生之年,能为市民干一点有益的实事,能给社会作一点自我奉献,有一种欣慰感和自豪感 。总之,对于“大辞典”工作的每一个参加者来说,都是有作为的五年、有奉献的五年、有价值的五年、充满情谊的五年,也是自己学习和提高的五年。
  当然,“大辞典”是一个“开创性”的工作,我们是第一个“食蟹者”,由于主客观种种因素,我们不可能十全十美,“大辞典”肯定会有不少不足之处,以至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这也正是我们需要认真总结和吸取一些有益教训之处。更重要的是,我们真诚地欢迎和接受各方面的批评和教正。
  正因如此,我们编辑委员会十分重视和认真开好这次总结会议。畅谈编纂出版“大辞典”的实践和感受,总结经验与教训。与此同时,通过总结会议,向撰稿者、审稿者和编务者表示感谢;向出版社的编辑们表示感谢。
  在今天的总结会议上,钱永波主编作了题为“编纂《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五年总结”的讲话。以“艰巨的编审历程”、“丰硕的编审成果”、“宝贵的编审体会”三条主线,比较全面、系统、深刻地、实事求是地对“大辞典”的编、审工作进行了总结。钱永波在讲话中,比较具体地叙述了编写和审稿的过程,如实还原了编纂审校的始末及其艰巨的过程,充分肯定和赞扬了编稿、审稿、编务人员和出版社编辑们的艰辛劳苦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也深刻地道出了“大辞典”的来之不易。讲话中突出了“大辞典”所取得的成果主要表现在“新”字上。就是“大辞典”对镇江历史文化的新史料、新数据、新亮点和新发现一一搜集入“典”,做到了通古达今,史料丰富,一目了然。讲话中,以宝贵的体会深刻地揭示了“有志者,事竟成”的哲理。只有敢于提出和实现确定的目标,才有成功之路,才是有为者,才是胜利者,才是勇者。进而,充分肯定了编纂出版“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这一目标选准了,做成了,做对了。因为它确有研究和普及的必要。显示了“大辞典”赋有时代客观需求及其内在动力。强调了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重视,市直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单位的关心、支持和参与。这些,都是“大辞典”的编纂、出版及至发行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证和依靠。深刻体会到镇江有一批自觉热爱名城、热爱历史文化的人们,有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的平台和纽带,且拥有一支百余人的研究队伍,这都是“大辞典”工作的主要根基和先决条件。在编纂出版的实践中,开创了编纂方与出版方精诚团结、亲密合作、不分彼此、目标一致的新路子,与此同时,也正由于“大辞典”工作的全部过程都坚持了严谨认真的学风,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责任感、事业感,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团结合作,坦诚相见,尊重科学,服从真理,等等,都是宝贵的经验。同时从研究、普及和应用镇江历史文化的实际出发,高瞻远瞩地阐明和企盼“大辞典”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和体现其价值,不负初衷。所以,钱永波主编的“总结讲话”不仅十分全面,更是十分深刻,为我们大家的共同心声。
  李壮云会长的讲话,从“传承历史文化的使命感、责任感”,“精益求精、科学严谨的治学作风”,“精诚团结、协同攻关的团队精神”的高度来赞赏和评价了“大辞典”的编纂出版工作,热情洋溢地赞扬和感谢大家为编纂出版“大辞典”所做出的艰苦工作和孜孜以求、默默奉献的精神。李壮云会长深有情感地说:“大辞典凝聚了大家的心血,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显示了研究会的光荣。”这种精神和光荣,“正是名城研究会需要发扬光大和传承的宝贵财富”。这给予大家极大的勉励和鼓舞。
  会上,高曾伟、芮月英、王乃栋、时强、张大华、乔长富、吴浩然、徐苏八位专家、学者作了发言。范然副会长还吟诵了《贺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诗三首。大家的发言既充满深情,又实实在在。大家以自己亲身的实践和感受回顾了“大辞典”编纂出版的艰辛过程;评述了对镇江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市民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严谨认真的学风和文风;体会到“大辞典”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团结合作的成果。正因为如此,编审“大辞典”的过程也是每个人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一边付出,一边学习,一边收获;大家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大辞典”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用一句话归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今天的总结会议宣告“大辞典”编纂出版工作任务已胜利完成,编辑委员会的使命完满地画上了句号。接下去的是进入“大辞典”的发行工作了。9月24日,市委专门召开了“《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首发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是市直各部门,市各辖市区,出版、发行、新闻媒体等单位的负责人。主编钱永波、名城研究会会长李壮云,副会长赵顺凌、赵康琪、副主编曾伟教授和我出席了会议。会上,高曾伟教授作了介绍“大辞典”内容的发言,江大出版社总编芮月英作了“大辞典”出版情况的发言,市规划局、京口区、市文广新局负责同志关于充分发挥“大辞典”作用的发言,新华书店负责同志作了“大辞典”发行工作和售书服务事宜的发言。钱永波主任在会上作了题为“学习镇江历史文化的体会”的讲话,深刻地阐述了学习、应用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必须性和实用性。提示和阐明了《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正是给人们提供了学习、应用镇江历史文化的有利条件和工具;市委副书记李茂川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的学术价值、存史价值和实用价值。他说:“《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全面系统地记述了镇江数千年的历史,准确地反映了镇江的真实全貌,深刻揭示了镇江地域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和演变规律,是一部梳理镇江历史发展脉络、真实记录历史经验教训的重要史学著作和百科全书。”他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编纂者、出版者埋头苦干、精益求精、不辞劳苦、出色工作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为大辞典编写和出版工作倾注大量心血的钱老书记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老领导、各位专家学者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本书编写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在讲话中从学习历史文化、应用历史文化的重要性的高度,就“如何学好、用好这本大辞典”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他说,大辞典“对于我们更加系统地认识镇江、热爱镇江、建设镇江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学习应用镇江历史文化的辉煌成就转化为发展自信”,“要学习应用镇江历史文化的丰富资源转化为发展特色”“要把学习应用镇江历史文化的优秀传统转化为城市精神”“引导社会富而思文、富而思进,推动和谐社会、幸福镇江的建设”。就“大辞典”的发行工作,他要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做到人手一册,市级机关相关业务科室至少保证一册,对外宣传交流部门要预留部分‘大辞典’满足工作需要,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和公共场所,要提供一定数量的‘大辞典’供读者阅读,教育系统要把‘大辞典’作为学校开展乡土教育的材料。”总之,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使“大辞典”的发行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总结“大辞典”编纂出版工作之时,在“大辞典”正式发行之时,我们大家不能忘记、也不会忘记钱永波主编,是他构筑了《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的梦想,他是“大辞典”主编,是“大辞典”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五年多来,钱永波主编为“大辞典”是全身心投入,高度负责,精益求精,吃苦耐劳,呕心沥血。既是第一辛劳者,更是顶层决策者。他这种全神贯注、锲而不舍、身先士卒、事必躬亲、严格认真、科学民主的风范和精神,这正是我们“大辞典”成功的最关键所在。他的这种风范和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他是我们尊重的良师益友。今天,在我们圆梦之时,我们由衷地向主编钱永波主任致以崇高的敬意,并祝他健康长寿!
  “大辞典”的编纂出版工作时跨两届名城研究会。第三届名城研究会换届成立之后,正是“大辞典”攻坚关键时刻,李壮云会长十分关心和重视“大辞典”的工作。研究会在编纂的物质上、办公条件上、会议服务上、出版资金上等等,都给予了全力支持,保证了“大辞典”编纂出版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完满地完成了“大辞典”编纂出版任务。
  江苏大学出版社为“大辞典”出版忙了十个月。在出版编辑中,充分显示了严谨认真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作风。他们严谨编辑,细致校勘,全力以赴,认真负责。编辑就经过十多次修改;出了12份清样(一般图书只出6份清样)。在常规三审三校一读的基础上,对“大辞典”又增加了校次和付印前的审读。与此同时,与我编纂方同心协力,默契配合,不分彼此,有效互动;特别是负责“大辞典”编辑的女士为多,巾帼不让须眉,认真细致,不厌其烦,吃苦耐劳的作风和精神,值得赞扬。这真是“大辞典”的成功出版,犹如十五的月亮,有我们的一半,也有江大出版社的一半。
  市委、市政府对“大辞典”的编纂出版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重视。市委书记、市长专门给“大辞典”分别作了序言,市政府为“大辞典”编纂出版及时两次拨予专款。与此同时,市里13个系统38个党政部门和社会单位关心和支持了“大辞典”的编纂出版,这些部门和单位无一不欣然接受任务,积极组织力量,热情参与,为“大辞典”提供资料,编写词目,增添了许多新史料、新内容。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担负“大辞典”撰稿、审稿和编务工作任务的共有80余人。冬去夏来,年复一年,不论是春暖秋爽,还是寒冬炎夏,大家都孜孜不倦地搜集资料,查证引典,斟字酌句,编纂词目,一稿一稿又一稿,一遍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不畏辛劳,专心致志地手耕笔耘,为“大辞典”“铺基立柱,架梁上瓦”,圆满地完成了“大辞典”的编稿和审稿。据我了解,乔长富教授担负了“文学部”的主稿。“文学部”共245,400字,乔教授一人就编写了219,600字,完成了文学部百分之九十的编纂任务。更值得一提的是,这21万多字是乔教授一个字一个字用手工写出来的,再由他女儿代劳转化成电子稿件(其实他女儿也可称之为编稿人,或者说是参与者,成了无名英雄)。还有许林同志担负了“自然部”的主稿,他编纂的词目也是一个字一个字手工写作的,再请人打印成电子文稿。他已是七旬老人,非常认真,非常用心,从不厌烦,埋头苦干,等等。还有许多默默奉献的事例。编务工作也是十分烦琐庞杂、忙碌辛苦。纪东同志负责了电子文稿的收集、汇总的处理工作。五年多来,他们自始至终积极努力,任劳任怨,出色地完成各项具体工作任务。总而言之,大家切实做到把“大辞典”当作自己的一种责任,千方百计把它做好,努力完成。完全可以这么说,“大辞典”荟萃了镇江历史文化,同样也凝聚了撰稿者、审稿者和编务者们的辛劳和汗水。
  最后,请允许我赋诗一首,献给总结会议,献给大家,献给“大辞典”。
  赞《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
  鸿篇巨著大辞典,
  横空出世史无前。
  一枝独秀引百花,
  数千词目穿万年。
  
  众智群慧大辞典,
  研究普及齐相联。
  辉映传承与弘扬,
  功在当代千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