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研究动态 >> 镇江市区文物保护单位现状暨保护与利用工作的调研报告(摘要)

镇江市区文物保护单位现状暨保护与利用工作的调研报告(摘要)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9      阅读数:
镇江市区文物保护单位现状暨保护与利用工作的调研报告(摘要)
本次调研的文保单位计140处,其中国保8处、省保29处、市保103处,分布在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和新区。
    1.按保护现状划分:
    “国保”和“省保”均属于好的和比较好的范围。 “市保”可分为三个层次:(1)保护现状好的和比较好的约占调研总数的68.5%。(2)保护现状一般的约占调研总数的18%。(3)保护现状较差的约占调研总数的13.5%。
    2.按利用现状划分:
    (1)对公众开放参观的。(2)做商业使用的。(3)做办公、教育场所的。(4)为私人产权的。(5)做宗教场所的。(6)尚无人使用的。。
    3.按区域和用途划分:
    (1)城里好于城郊,城郊好于乡镇。(2)利用的好于空关的。(3)景区的好于非景区的。
    有关文物法规规定,文保单位公布后,一年内必须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我市自2003年起,由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牵头,市规划局配合,委托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市区的各级文保单位分别进行了划定。在本次调研的140处文保单位中除2014年9月公布的第八批市级文保单位(22处)的两线划定工作正在进行外,有9处因特殊原因(均对文保单位本体没有安全隐患)没有划定,其他109处全部划定并公布。
    1.文保单位的修缮保护成效比较显著。镇江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多方筹集资金,遵循“修旧如故,以存其真”的修缮原则,对文保单位进行了修缮保护,“国保”和“省保”除极少数的,基本做到经常修缮;68.5%以上的“市保”得到修缮和有效保护,保存状况有了很好的改观。元代石塔进行落架修缮,将以往修缮时用的水泥材料等全部纠正,利用石质材料修缮,恢复了原貌;位于宝盖路244号墙上的节孝祠碑刻除文革中破坏的外,由于保护得力,不少还清晰可辨;位于大西路476号的老存仁堂药店,基本上保持着原有的风貌,该店现仍在营业;西津渡和伯先路两条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大多数的建筑都得到了修缮,重新焕发了昔日风采;广肇公所、税务司公所、江苏省公路局旧址、超岸寺的修缮都是成功的范例。
    2.文保单位的两线划定比较及时。文保单位公布后,一年内必须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此方面我市做的不仅比较及时,而且在范围上也实事求是,恰到好处,不是越大越好。两线的及时划定对文保单位本体及周边环境起到了依法保护的作用。
    3.文保单位的环境整治比较美观。如英国领事馆旧址的环境按原建筑风貌修缮,效果较好;如湖熟文化标本龙脉团山遗址和断山墩遗址,在完整保护近3000年的台形遗址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化造园手法,建造了遗址公园,绿树成荫,花草艳丽,小桥流水,遗址、建筑、小品有机融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地方;梦溪园一期工程通过拆迁后面积扩大了一倍,美化了环境,受到市内外观众的好评,二期拆迁已经完成,按历史原貌复建梦溪园工程完成后,预计将在国内外产生更大影响。宝堰四县抗敌总会会址、黄墟冷遹旧居、赵伯先故居,完整地修缮了文物本体,恢复了原有建筑群体格局,庭院幽深,花木繁茂,环境优美。
    4.文保单位的利用比较合理。文保单位中搞餐饮的已基本清理,如将在巡捕房中从事餐饮的单位搬出,并不允许重批;在五柳堂内建立了古琴博物馆并对外开放;宝堰四县抗敌总会会址、黄墟冷遹旧居、赵伯先故居,原来均为政府办公或居民居住场所,搬迁修缮后均作为纪念馆向公众开放,效果很好。英国领事馆旧址(镇江博物馆)和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外地领导和观众到镇必看景观。在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活动地遗址(原穆源小学内)建立了纪念馆年参观人数近3000人,韩国友人占七成多,已成为一个国际文化交流平台。
    5.文保单位的修缮比较科学。市文物局培育并请省文物局为我市批准了两个有文物设计质资的设计单位,四个有文物质资的施工单位。形成了规范的程序:在对文保单位修缮前,请设计单位制定修缮方案,通过专家论证后经过招标由修缮单位施工修缮,修缮结束后组织专家论证验收。“国保”、“省保”单位的修缮则请省以上有文物设计质资的设计单位制定修缮方案,如《镇江市大运河保护规划》请东南大学制定,《铁瓮城遗址保护规划》请北京建筑大学制定。这样就保证了修缮的质量。由于在这方面工作成绩突出,也得到了许多奖项,如张云鹏故居和昭关石塔修缮工程分别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五柳堂、赵伯先故居得省文物局特别贡献奖;焦山炮台得省文物局优秀技术奖;陆小波故居得省文物局优秀组织奖。
    6.保护与建设的协调比较有力。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是一对矛盾,协调得好相得益彰,协调得不好两败俱伤。我市在这方面协调比较有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省级文保单位赛珍珠故居所处的登云山,在旧城改造原规划中只保留纪念馆和赛珍珠故居和少量空地,计0.73公顷。在市政府高度重视下,赛珍珠研究会、文广新局、城产集团、规划局等方面多次研究,并与相关开发商反复协调,决定在登云山建造赛珍珠文化公园,扩大规划用地为1.66公顷,使赛珍珠的文化资源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利用。另德士古火油公司旧址原在钛白粉厂内,因长江路拓宽工程须迁移保护,2006年,德士古火油公司在西津渡鉴园广场东按样复建,恢复了旧貌。又如,双井路穿过大西路向长江路延伸时到达元代石拱桥拖板桥时道路变窄,就是为了保护该桥的完整性。另外,沈道台公馆也顺利完成迁移保护。
    7.文物安全综合管理措施比较得力。2014年,镇江市被江苏省文物局列为唯一地市级文物安全综合管理实验区,完成镇江市文物安全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和文物安全手机端巡查APP的开发,落实了各项管理措施,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如与市公安局联合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纳入基层派出所巡查范围,在全省首创。
    1.有些文保单位有待修缮。2.有些文保单位的环境有待改善。3.有些修缮后的文保单位有待使用。
    (一)建立健全了文物保护的领导机构。(二)完善了文物保护的制度体系。(三)加强了文物保护队伍的建设。(四)落实了文物保护的工作责任。(五)加强了宣传工作。
    镇江是文物大市,众多的文物资源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去管理,但镇江无论是市级还是区县级,文物行政工作人员都严重不足,根本无法满足细致、面广、量大的文物工作,导致部分基础工作不扎实、不严谨。以镇江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为例,原来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编制6人,实际工作人员10人,2010年文管办被撤销,成立文物处,现在工作人员3名。省内其他城市的现状是,常州市有文物处,工作人员3名,另有文物保护中心与考古研究所合署办公,有工作人员16名,社会化用工20人;扬州市文物局与大运河申遗存办合署办公,局领导4名,文管办工作人员11名,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13名。2010年镇江市撤销文管办后在全省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有的市效仿镇江的做法,省政府发现后下文予以制止。镇江的文物资源和工作业绩不比左邻右舍差,但工作人员却比人家少得多。建议市编办进行专题调研,提出恢复文管办的方案。考虑到增加行政编制有较大难度,配备8-10名事业编制的专职文保人员。
    近年来虽然市级文保专项资金逐年递增,但基数较低,面对动辄数百万的文物维修工程,仍是捉襟见肘。且各辖市区投入不均衡,京口、润州、丹徒区政府迄今没有设立文物保护专项经费,需抓紧建立专项经费的保证机制。各级政府应加大经费投入,保证文物保护经费的持续来源,才能提高文物保护的效率。同时要积极主动向国家和省文物局等有关上级部门争取专项资金,以弥补经费的不足。
    近年来,市城建集团、交建集团等单位,为文保单位的修缮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后应继续发挥社会力量参与保护的积极性。目前,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一个重要障碍,是涉及文物所有权与使用权的问题。对于部分文保单位的产权所有人或单位缺乏修缮能力的,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护工作,如通过转让一定年限的使用权换取社会资金注入,修缮完成后允许出资人在符合文物保护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进行有效利用,从而达到保护与利用的双赢效果。
    1.制定保护修缮计划。近年来,市政府、文物部门不断加大文保单位的修缮保护力度,文物的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但部分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状况依然堪忧,亟需进行修缮保护。期待按照本调研报告中指出的问题,文物、规划、财政等部门应联合制定专项计划,分步、分头实施。重点做好新河街一条街、铁瓮城遗址公园、赛珍珠文化公园、梦溪园二期工程、王家花园、老京口闸、沪宁铁路镇江站旧址、镇江合作蚕种场旧址、鹤林寺大殿、龙脉团山的探方、探沟等文保单位的保护修缮和周边环境的整治。李竟成故居,因建机场通道拆掉后将异地重建,应抓紧实施复建工程。
    2.制定文物利用计划。有关单位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修缮好的文物建筑,如果不能合理的使用,造成房屋空关,这就与保护文物的初衷相违背,也不能更好的使文物资源得到合理的使用,应制定合理利用计划,尽快利用起来。同时对利用不当的文保单位应与使用单位协商纠正。
以前我市没有立法权,今年首次获得了立法权,应制定有关文物保护条例。如将近年来市政府先后出台的《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使用保护修缮管理暂行规定》、《镇江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内容纳入条例,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法治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