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研究动态 >> 研究会调研组赴荡口古镇考察

研究会调研组赴荡口古镇考察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9      阅读数:
研究会调研组赴荡口古镇考察
2015年11月17日,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调研组一行,赴无锡考察了古镇——荡口。该镇古名丁舍,相传是东汉孝子丁兰故里,因位于鹅肫荡口而得名。镇内居民以华氏居多,其祖先华贞固熟读诸子百家,著有《虑得集》行世。荡口孝义之风盛行,物华天宝,钟灵毓秀,名人辈出,明代有:藏书家、刻书家、中国铜活字印刷鼻祖华燧(1439—1513);嘉靖五年进士华察(1497—1574);著名收藏家、鉴赏家华夏(1497—1571);具有崇高民族气节,被誉为“锡山三忠”的华允诚(1588—1648)。清代有:乾隆二年进士、慧眼识拔人才的王会汾(1704—1764);艺术大家,主持采集编订《琵琶谱》,为我国的曲谱记载,创造了范例的华秋苹(1784—1858);我国近代科学的先行者、数学家、教育家、翻译家华蘅芳(1833——1902)和数学家华世芳(1854—1905)兄弟;著名的实业家华鸿模(1840---1911)。近现代荡口走出的人才有:华璂(1869-1939)首创列针法和琐针法,成为乱针绣法的先导,她的山水绣品获南洋劝业会金牌奖,与胞妹华玙创作的《公鸡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牌奖;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钱穆(1894——1990);中国近代力学之父,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钱伟长(1912—2010);中国音协“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人民音乐家、作曲家、《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王莘(1918——2007)等。著名漫画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华君武(1915-2010)祖籍也在荡口。
    荡口河道纵横、湖荡密布,小桥流水、环境幽雅。荡口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众多,有四个(13处)省级文保单位,一个市级文保单位,一个控保单位,50处历史建筑。2004年被公布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 2010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考察组一行先在该镇考察了华氏义庄、钱穆旧居、关帝庙、华蘅芳生平事迹陈列馆、华君武故居、亨得利钟表馆、王莘故居、会通馆。听取了这些古建筑的保护修善情况介绍,察看了这些古建筑的利用布展情况。
    通过考察调研及与当地文物旅游部门的座谈,考察组一行深深感到:荡口古镇保护性修复工程。一是规划起点高。2008年10月,锡山区区委、区政府,正式启动古镇保护性修复工程之始,即邀请上海同济规划院、苏州规划院、上海奇创等多家单位,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进行高起点的系统规划。二是定位准。确定了荡口古镇保护开发的总体定位是:充分利用文化遗存,整合湖泊、田园生态资源,复合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游憩娱乐、生活居住为一体,独具水乡风韵、能满足游客需求、体现江南水乡风情旅居名镇,长三角古镇文化休闲目的地,明清江南古镇影视剧拍摄基地,最适宜憩息、颐养的旅游生活社区。三是投入大。荡口古镇一期(历史文化街区)用地面积20.68公顷,规划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锡山区人民政府投入近10亿建设资金,经过近五年的保护修缮、开发建设,共修缮、复建建筑6.2万㎡(其中历史建筑、文保单位2.8万㎡),修复古桥28座,完成1200米的北仓河河道整治和两岸古码头、古驳岸、河埠及古民居的修复。四是施工精致。修旧如旧,整个古镇的建筑物、道路、河网、古码头、古驳岸等,均使人感到十分精致,整个古镇如同一幅国画大师的山水佳作,令人留连往返,回味无穷。五是利用效果好。2014年4月至2014年底,入镇参观游客即达360万人次,吃在荡口,住在荡口,文化休闲在荡口的目标基本实现。
    考察组认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参考荡口古镇保护利用的成功经验做法,对我市历史底蕴深厚、风貌保存尚好的古村镇进行保护利用,使之成为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旅游度假胜地。
    会长李壮云,老领导尤敦立,副会长范然、赵顺凌、王玉国、赵康琪、罗福春参加了考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