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研究会
图文推荐
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9 阅读数:
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工作报告
李壮云
(2016年3月5日)
各位会员,同志们:
我受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理事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
2015年主要工作
2015年,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习总书记视察镇江的重要讲话,紧扣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与保护主线,把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山水花园城市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学术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上,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果。
一、拓展学术领域,丰富研究成果
按照拓展深化、丰富成果的要求,认真制定《2015年学术研究工作计划》,深入开展学术研究。
1、成功举办2015年年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
本次年会共选收论文75篇,内容涉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名城建设与保护、山水花园城市建设等六大类20个方面,许多文章视点高、立意新,具有可操作性,受到与会者的好评。为推进学术成果的有效转化,研究会及时归纳、整理名城规划、建设、管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方面的建议,摘要刊登在会刊上,送市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供工作决策参考。同时,推荐部分优秀论文在网站和报纸杂志上刊登,并报送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市社科联。省《炎黄文化》杂志全年刊发我会论文12篇,提升了我会研究成果在全省的影响。
2、积极参与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活动
我会积极组织专家撰写论文、参加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文化强省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研讨会。吴晓峰《<文选>与“文选学”的语料价值》、裴伟《襄阳习氏与三国及诸葛亮的关系》等6位作者7篇论文入选大会论文集,数量列省辖市第二位。其中,吴晓峰《论<文心雕龙>对中华传统美学精神的继承与弘扬》作了大会交流发言。
根据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评选优秀成果的要求,我会于2015年6月组织报送了4部图书、6篇论文和调研报告、3篇咨询报告参评,获得了13个奖项的好成绩。《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获得图书一等奖,《勤政廉政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以晚清名仕王仁堪为例》、《镇江市历史文化名镇(村)古村落调研报告》获得论文和调研报告一等奖,《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官塘新城)内部设置策划方案》、《镇江南山“烟雨鹤林”历史文化景区保护建设规划研究》、《“白蛇传传说展示馆”陈列展览方案》获得咨询报告优秀成果奖,其他均获得了二、三等奖,获奖总量列省辖市第一。在2016年1月召开的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会上,省政协原副主席、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宝田对我会“依靠专家学者,发挥会员作用;坚持学术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咨询服务相结合”等经验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励,认为我会“学术研究、应用性研究工作在全省各市研究会中是做得最好的”。
3、筹划2016年年会暨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撰写
我会紧密结合市委全委会和“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突出名城建设和保护内容,于2015年7月下发了《关于2016年年会撰写论文的通知》,9月,召开组长会议交流各组撰稿情况,10月下旬,会长会议专题听取汇报,对论文撰写提出更加明确要求。会员们紧密围绕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沿江风光带打造、运河文化发掘等,尤其对道路修建、重点工程、景区建设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历史遗存,开展深入研究,提出保护建议,努力实现论文“质”的提升。
4、深入开展名城历史文化学术研究
(1)开展文保单位调研。与市文广新局联合成立文物资源调研课题组,对市区140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与利用的情况进行全面调研。2015年6月,32名专家学者分5个小组,赴实地考察调研、搜集资料。8月底,综合各小组调研报告,形成了《镇江市区文物保护单位现状暨保护与利用工作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市政府、市文广新局的充分肯定,认为“对更好地制定今后的保护利用方案很有支撑价值。”
(2)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调研工作。根据市政府要求,受市文广新局委托,研究会于2015年6月组建了“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课题组。按照委托要求,认真挖掘、梳理、筛选我市相关遗产资源,于7月中旬,完成了《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点储备清单表格》填报工作。
(3)参与镇江建城史的研究活动。由市文广新局牵头,我会学术委员会和市图书馆、博物馆分别成立课题组,开展镇江建城史专题研讨。我会课题组于2015年8月完成研究报告。与此同时,《镇江日报》还先后刊载了我会课题组刘建国《镇江建城史略》和严其林《也说镇江早期建城史》署名文章,进一步扩大了研讨活动的社会影响。
5、全面完成《名城镇江文史研究丛书》编撰工作
为了进一步挖掘镇江优秀历史文化内涵,彰显名城形象, 2012年8月,研究会启动了《名城镇江文史研究丛书》(共8册)编撰工作。历经三年多的努力,于2015年10月完成了撰写和审定任务,11月交付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今天召开的年会上赠送给各位会员。这是继出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江研究丛书》、《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等书籍后,从新的视角对镇江历史文化资源的再研究。丛书兼有学术性与普及性,有助于加深读者对镇江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达到以史为鉴、传承弘扬、发展创新的目的。
6、积极宣传普及名城知识
为宣传、普及历史文化名城知识,发挥优秀历史文化的育人功能,在钱永波老会长的提议下,研究会积极开展向企业、学校和社区赠送《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活动。受赠单位有索普等3家大企业,有驻镇各高校和京口、润州、丹徒及镇江新区的97所中小学,有京口、润州70个社区,还有市委党校、老干部大学、老年大学和导游培训机构等。这一赠书活动,吸引了更多的人关注、支持名城保护和建设。
二、强化应用研究,服务名城发展
研究会围绕市重点工程,积极开展名城保护应用性研究。
1、圆满完成云台山路段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课题研究
为配合云台山路段改造工程,受市干道工程建设办公室委托,研究会积极开展云台山路段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研究。在方开鸿组长、霍义平副组长的带领下,课题组上手早,行动快,通过广泛收集云台山路段历史文化资料,挖掘和提炼街区的文化内涵,对街区重要历史文化遗迹提出了修建保护方案,几易其稿,于2015年5月完成了专题报告。钱永波老会长审阅后,欣然批语:“作为历史文化研究,我感到已经比较全面、详细、丰富。”
2、圆满完成城市进出口公路生态文明建设对策研究
城市进出口公路是我市的对外窗口,代表了城市的文明形象。受市公路管理处的委托,2015年3月,研究会成立了以尢敦立为组长,吴剑平、罗福春为副组长,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课题组,展开对镇江进出口公路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课题组通过对6条主要公路的逐一考察,专题论证, 数次修改,于8月底完成《镇江城市进出口公路生态文明建设对策研究》正式文本,受到委托方的高度评价。
3、圆满完成镇江江河文化与城市发展关系课题研究
以田铁民为组长、王玉国为副组长的课题组,经4个月调查研究,多次会商,四易其稿,于2015年8月圆满完成《镇江江河文化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课题。文本主要内容为:镇江江河历史变迁和重大事件、江河文化与镇江城市发展、镇江江河文化保护发展的建议。这一课题成果,对完善我市城市规划,推动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4、圆满完成西津渡创新发展课题研究
从2015年1月开始,在范然组长,时强、耿金文副组长带领下,《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创新研究》课题组通过现场踏勘,了解情况;并召开了相关专家、市住建和旅游部门、西津渡公司3场座谈会,听取意见;调阅近千网民对西津渡建议留言,收集全国十大著名历史街区经验,就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提交了《打造镇江文化旅游的明媚月亮》策划文本。城建产业集团认为,文本深挖了文化内涵,提出了解决方案,有利于打造新西津、大西津,让西津渡再上新的台阶。
5、圆满完成观音山隧道敞开段装饰浮雕设计方案的论证
2015年10月初,受市五凤口高架工程指挥部委托,对《镇江观音山隧道敞开段装饰浮雕设计方案》进行论证。我会组织园林、雕塑、史学等方面的专家研读方案,并召开了两次专家论证会,与苏州相关设计单位面对面的交流。设计单位根据我会论证意见修改方案,我会还派专家赴施工现场指导。该工程竣工后,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加强学会建设,发挥整体效能
研究会始终把改进学风,加强协作,提升效能,作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争创一流学会。
1、加强小组活动,发挥会员作用
认真指导小组活动。各小组结合自身特点,围绕确定的重点课题,全年安排活动均在两次以上。同时,根据课题需要,还积极开展联组、跨组活动。2015年,5个小组在论文撰写、专题调研和课题研究上,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第一小组参与论证镇江观音山隧道敞开段装饰浮雕设计方案论证,参与编撰《韩国临时政府与镇江》一书;第二小组完成了镇江江河文化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调研报告部分篇章,协助做好西津渡创新发展课题报告图片处理及文字排版工作;第三小组参与了城市进出口公路生态文明建设对策研究,以及镇江传奇文化研究等工作;第四小组承担了26处市级文保单位调研和《三山一湖文化丛书》部分书籍撰写任务;第五小组充分发挥高校研究优势,形成《嘉定镇江志》点校、《寻绎赛珍珠的中国故乡》等一批研究成果。我会会员、市规划局原副局长、市规划协会会长田铁民同志还组织编印了《镇江历史文化地图》。
2、开展考察学习,拓宽工作视野
研究会组织外出考察,加强学习交流。组织部分专家赴句容参观六朝石狮、瓦屋山生态园、土墩墓博物馆;赴江西婺源调研古村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赴无锡荡口古镇学习取经,探讨文化遗址、古建筑保护利用的经验做法,开拓名城保护利用的工作视野。集中组织90多名会员赴镇江新区考察调研,丁卯茶博园传统建筑艺术,新区模快建筑生产和现场组装展示的新材料、新工艺,大路通用机场及航空产业园等发展新亮点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会员们进一步提升了对镇江发展和名城建设的信心。
3、拓展会际交流,扩大我会影响
作为会员单位,我会认真落实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有关会议精神,完成调研课题,参加学术研讨。进一步加强与市社科联、民政局等业务主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及时向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和市社科联申报、推荐研究成果和优秀论文,扩大我会影响。
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发展的开启之年。研究会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生态领先、特色发展”战略路径和“实现新发展,一切在于干”的工作要求,更加突出“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努力推进名城规划、建设和保护工作。
一、召开2016年年会暨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
年会重点围绕“坚持生态领先、推进特色发展”等20多个研究课题,开展学术交流。为保证论文质量,研究会收到论文102篇,组织专家审读,遴选了70篇编入2016年论文集。研究会将论文集报送四套班子领导参阅,同时,通过网站发布论文,向报刊推荐优秀论文,扩大影响,推进成果转化。
二、开展本届优秀论文评选工作
会长会议决定,2016年9月启动本届优秀论文评选工作。成立评审委员会,从本届五册论文集中,评选优秀论文一等奖10篇,二等奖15篇,三等奖20篇,在2017年换届大会上表彰。
三、参与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的专题学术活动
我会将认真贯彻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会议精神,积极参与“江苏区域文化特色”的学术研讨,按照力求新意的原则,发动、组织会员撰写专题论文,并严格把关,保证质量,让更多的新人新作、优秀论文脱颖而出,力争报送数量和质量在全省继续领先,扩大我市学术研究成果的影响。
四、筹划研究会换届工作和2017年年会暨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
明年4月,研究会换届大会将与2017年年会暨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同步举行,我们将在全面总结5年工作的基础上,适时成立换届工作筹备委员会,研究提名新一届人事安排,对章程进行修改,扎实有序地做好换届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017年学术研讨工作,将重点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山水花园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2016年7月将印发《关于2017年年会撰写论文的通知》,10月中旬,召开小组长会议,交流各小组撰稿进展情况,真正做到通过调查研究撰写论文,推动成果的转化运用。
五、开展纪念名城命名30周年系列活动
1986年12月8日,我市被命名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将组织开展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一是举办《名城镇江文史研究丛书》出版座谈会。交流编撰、出版丛书的经验体会,研讨其学术价值、存史价值和实用价值,为名城建设保护积累精神财富;二是与市政协文史委、镇江日报社联合开展纪念名城命名30周年征文活动,在镇江日报开辟专栏,并编印征文专集;三是召开纪念名城命名30周年座谈会,回顾和总结镇江名城建设保护的实践和经验。
六、进一步开展应用性课题的研究
1、完成跨年度课题《镇江传奇文化》研究。根据委托书要求,已于2015年9月向镇江文旅集团提交了一个子课题,余下的5个子课题将严格按照委托要求,通过开展深入研究,形成高水平的报告,争取2016年全部完成。
2、认真组织今年5项应用性研究课题的实施。将组织部分会员和专家成立5个课题组,力争快上手、深调研,向委托单位提交高质量的研究报告。
(1)认真完成镇江传统建筑调研。受市规划部门委托,开展镇江传统建筑文化研究,重点研究伯先路和大龙王巷历史文化街区80多处传统建筑的历史变迁、艺术风格、形态特征、文化掌故等,提出保护利用的方案。本课题将组织5个小组近40名会员调研,2016年9月形成正式文本。
(2)积极组织太古山路网工程历史文化研究。根据市建设部门委托意见,挖掘和研究太古山区域历史文化,结合路网改造项目,对街区重要历史文化遗迹提出保护方案。2016年9月,完成《太古山路网(润州路、红光路)历史文化研究》文本。
(3)深入开展《大西路(西段)片区历史文化调研》。受市西津渡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对宝塔路以西、宝盖路以北、伯先路以东、中华路以南范围内的文保单位、优秀历史建筑、历史典故、名人轶事、街巷传说、民风民俗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2016年10月提交正式文本。
(4)全力完成《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历史文化研究》。按照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要求,挖掘、筛选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提出海绵广场的历史文化景点策划方案。
(5)精心策划《沪宁快速通道镇江段沿线历史文化及景观设计方案》。根据市公路部门的委托,充分挖掘沿线历史文化内涵,提出沿线绿化、美化、植物配置,以及两侧山体田园风光整治的建议。2017年6月形成正式研究文本。
七、编撰和出版学术研究丛书
为进一步挖掘镇江优秀地域文化,扩大名城影响,促进我市旅游事业发展,研究会将组织相关人员,编撰出版“金山、焦山、北固山、金山湖”四册《镇江三山一湖文化丛书》,全面反映“三山一湖”的文化底蕴、观光景点和发展新貌。编撰工作已于2015年11月展开,力争今年8月底完成初稿,2017年3月出版发行。
八、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进一步加强效能建设。增强主动服务,密切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扩展学术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的范围;精心组织小组活动,重点围绕传统建筑文化保护课题开展调研。围绕镇江区域特色文化,开展学术交流,增强名城历史文化的辐射力、凝聚力。
进一步提升日常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全力做好为会长会议、理事会议和会员大会及全体会员的服务工作。下半年,将重点组织全体会员观摩我市的国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做好宣传工作,利用网站、会刊以及新闻媒体扩大宣传,完成向省《炎黄文化》杂志供稿任务。
进一步做好对外交流。加强与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市社科联、民政局的联系,积极参与相关学术研讨及各类活动,接受工作指导;加强与兄弟市研究会的工作交流,不断提高研究和办会水平。
各位会员、同志们:新的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生态领先、特色发展”强市战略,为推进我市名城建设和保护的研究,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作出新的贡献!
- 上一篇:人勤春早
- 下一篇:名城研究会会长会议筹划明年的主要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