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研究会
图文推荐
赴安徽省亳州市、河南省商丘市考察的报告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9 阅读数:
赴安徽省亳州市、河南省商丘市考察的报告
赵 康 琪
2016年是国务院批准镇江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0年,为学习外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的经验,5月6日至10日,李壮云会长带领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的部分专家学者,赴安徽省亳州市、河南省商丘市学习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增强考察的针对性和可借鉴性,我们重点选择了与镇江同为1986年12月由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亳州、商丘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听取介绍、查阅资料,我们总的印象是:两市拥有丰富珍贵的历史遗存,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明显。亳州是老庄故里,华佗故乡,有花戏楼、曹操地下运兵道、尉迟寺遗址、万佛塔等丰富的历史遗存,此外出土文物较多。现在的商丘古城即明清时期归德府城,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是古代城池的典范之作,是一座八卦城、水中城。古城下叠压着周·宋国都城、汉·梁国都城、唐·睢阳故城、宋·陪都南京城等。商丘古城不仅拥有城墙、城湖、城廓,而且还拥有文雅台、八关斋、微子祠、张巡祠、五老祠、应天书院、归德府衙、文庙吗、侯方域故居、穆氏四合院、燧皇陵、帝喾陵、阏伯台、清凉台等诸多的古建筑。更有隋朝开凿的大运河,以及黄河故道水系流经。因其特色鲜明,被誉为是水面上的“绝版古城”。
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日益扩大,致使很多古老城市的格局、肌理和建筑风貌遭到破坏,失去了原有特色,文物被毁被盗的现象时有发生。亳州、商丘两市市委市政府以对人民、对历史、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置于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古城保护和建设中,坚持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两市古城和文物的保护、管理与利用工作卓有成效。
亳州:多措并举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一是根据文物安全形势制定周密的安全检查巡查方案,建立联合打击文物违法犯罪长效机制。加大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戏楼、古地下运兵道的消防、安防、雷防及文物“四有”工作的巡查力度,对曹氏宗祖墓群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内是否发生违法建设行为等进行定期检查。巡查采用自查、文物主管部门抽查的形式有序推进。二是对国保、省保文物建立详细档案,健全文物保护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了保护责任主体。制作保护标志牌、说明牌。三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野外文物安全巡视检查,加大对盗挖古墓、非法采掘文物的打击力度,建立公安和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有针对性的开展以严打盗掘古墓葬犯罪活动为重点的整治工作,有效地遏制了文物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全市的文物安全。
商丘:全面保护古城、复兴古城、利用古城。商丘明清古城面积约1.13平方公里。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对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宽广的文化视野和空间尺度是处理古城改造必须具备的眼界和胸怀。因此,古城保护与利用坚持城内城外并重,拓宽建设空间,搞好综合利用,把传统的记忆留在城内,把现代的美景放在城外,城内诠释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城外展示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一个传统、一个现代,一古、一新,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强烈的冲突,凝成强大的文化张力,塑造了城市的独特魅力,给游客带来深刻的思考,绚丽的想象,美好的享受,难忘的记忆。
二、主要经验做法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颇受启迪,感受到亳州、商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宝贵经验,如亳州全力彰显曹魏文化魅力,建成了占地300亩、气势恢宏、景色幽美的曹操公园。整体修复了国内规模最大,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初步誉为“地下长城”的曹操地下运兵道,吸引了广大国内外的游客。商丘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安徽省的大力支持下,于2013年全面启动了古城的保护建设工作,坚持在保护中更新,在更新中利用,在利用中发展,一手抓保护利用,一手抓民生改善,正在实现800多万商丘人民多年来的愿望和梦想。归纳起来,有如下特色做法:
1、以科学规划引领保护建设。规划先行,科学为先。为保护建设古城,商丘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牢固树立可持续保护原则,遵循“地下古城地面化,地上古城故事化,古老文化时尚化,时尚文化产业化,旅游产业生活化”这一理念,高起点编制规划,委托同济大学、中国建筑设计院分别编制了《商丘古城旅游区归德府城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商丘古城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概念规划》。《商丘古城旅游区归德府城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古城为核心,突出了顺应自然、延续文脉、修旧如故的穿越时空性规划理念;《商丘古城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概念规划》覆盖面积达46.7平方公里,以打造“古城·绿洲·新都市”为目标,突出了大生态、大文化、大布局、大旅游的前瞻性规划理念。 商丘古城的风貌特色,就古城的规划布局而言,大到古城的外形,外圆内方,砖城、护城河、外城郭“三位一体”;小到古城的街道,棋盘式格局,尽现古城的小巧别致。这些无不反映着中国传统的风水文化,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伟大成就。古朴典雅的古建筑,更添古城的厚重沧桑之感;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则尽现古城浓郁的人文气息。对商丘古城的保护与利用,坚持尊重史实、整体保护,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修旧如旧、创新复原的原则,体现完整性和真实性,传承历史文脉,修复历史遗存,挖掘历史底蕴,丰富文化内涵,展示名城特色,增强名城魅力。传统空间是古城的精华所在,是古城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化和市民生活的载体和依托。在修复古城古建筑的过程中,尽量做到了“保持四原”,即:保持原来的建筑位置、保持原来的建筑形式、保持原来的建筑结构、保持原来的工艺技术。修旧如旧,原汁原味,保留历史原貌,创新复原部分与原貌相协调,新旧浑然一体,真实地传承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美学特征。亳州市委市政府在省建设新皖北旅游区的战略指导和政策支持下,根据《亳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亳州市北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亳州古城文化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提出了亳州古城旅游区保护与开发项目一期工程。该项目在尊重和继承历史传统的前提下,通过保护、整治、恢复、再现、创新、参与等手法,以整治、恢复、再现古城的历史风貌为主导,整体展现文化底蕴丰富的亳州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使亳州古城成为一个能带动亳州城市旅游和相关产业,起辐射带动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区。
2、以古城特色振兴文化旅游。亳州、商丘两市十分注重打造文化品牌。文化只有成为品牌,才会产生竞争力、形成影响力,实现保护和开发的双赢。商丘以国学文化作为打造古城文化品牌的切入点,积极开展商文化、火文化、孔子文化、庄周文化、木兰文化、伊尹文化、应天书院文化等研究与利用,形成商丘独特的文化品牌。特别是充分利用商文化发源地的文化优势,建造了华商大道,举办了国际性的华商大会,吸引了国内外华商精英和各界人士云集商丘,促进了招商引资、引智和经济发展。同时,积极打造美食文化品牌。商丘是中华烹饪鼻祖伊尹的诞生地。作为烹饪鼻祖伊尹所创立的烹饪技艺和菜肴在别处已经失传,今天也只有在它的原创地商丘还可以吃到,品味到来自远古的滋味。其中比较有特色的、足以尽显中原传统烹饪技艺的菜肴有西街口羊肉、子衣炖甲鱼、葱烧梅花参、三秋烤河鳗等。还有开花烧饼、杠子馍、手抓葱油饼、油茶等特色小吃,这些都使游客回味无穷。此外还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发掘了一批散落在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商丘手绣、柳编制、山羊板皮,夏邑火店乡宫灯、剪纸,虞城贾寨豆腐干、惠楼山药,柘城鸡爪麻花、柘丝,睢州烧鸡、鸳鸯转香壶,民权王公庄画虎村、宁陵谢顶酥梨、白蜡杆工艺品等,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鲜活起来,荟萃于商丘古城,从不同层面、不同层次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使文化特色转化为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
亳州的文化旅游项目具有发展基础和实施可行性、效益性高的特点,以北关历史文化街区和地下运兵道两个重点,带动整个亳州古城旅游区保护与开发的有序开展。具体包括十大项目,如,花戏楼博物馆及广场地段、南京巷钱庄博物馆(古金融文化展览馆)、古淝公所、福建会馆、人力三轮车游古城、“魅力涡河”游船、茶酒时代品鉴中心、地下运兵道整体修复、北关历史文化街区主要沿街立面整治等。其中,核心景点花戏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设有花戏楼博物馆,陈列亳州古建筑模型和各种出土文物、艺术品。下一步要将现有花戏楼广场改造成为市井风情广场,以充分展现北关历史文化街区清末民初的市井商业氛围。曹操地下运兵道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地下军事栈道。既是古代军事史上的奇迹,也是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被誉为“地下长城”。目前在地面上新建了汉阙门楼、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旅游设施。同时,结合入口处防空工程建设地下陈列馆,展示地下运兵道及曹操战术的相关知识,并为地下运兵道增加地下入口,让游客真正领略到“地下长城”的无穷魅力。南京巷钱庄是晋商“日升昌”在亳州的分号,是中国保存完好的钱庄之一,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这里将改造成为“古金融文化展览馆”,展现亳商历经艰辛而又屡创辉煌的商业历程,以及博大精深的亳商文化。此外,收集更多古钱币、银票、汇票、账簿、算盘、天平等物品,丰富展览内容,营造浓厚的金融文化氛围;模仿古代钱庄营业活动,开展写汇票、兑古币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
3、以保护建设成果惠及民生。亳州和商丘在古城保护和建设中,从改善民生入手,不仅妥善处理了民生改善与保护利用“两难”矛盾,而且成为深受广大群众支持的双赢工程。亳州针对该市的旅游景点和文化遗存基本都处在小街小巷中的状况,做到文物修缮既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同时根据现场和周边环境,统筹考虑,成片保护,成片规划,成片建设,做到“点、线、面”结合,使文化遗存和周边环境“一体化”。在保护好文化历史遗存的同时,把拆迁出来的空地尽量还给老百姓。如,现存七级的薛阁塔的保护和利用是市区重点工程之一,塔周边的房屋拆迁之后,建成了一个供市民休闲、游玩的生态化公园。现存商丘古城城郭内总面积6.6平方公里,居民10.85万人。其中砖城内面积1.13平方公里,居民3.8万人,棚户区面积84万平方米。商丘古城保护利用涉及的棚户区属典型的城市棚户区。此外,部分房屋紧依城墙,一些房屋为占用城湖填湖造地而建,也严重影响了古城墙保护和城湖风貌的保持,亟需进行改造和整治。城内居民生活环境和其他区域形成较大反差。古城内10万居民更是迫切要求改善生活条件,积极支持古城保护建设,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古城利用的受益者。每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求对古城棚户区进行改造的呼声很高,古城棚户区改造工作迫在眉捷。在古城保护开发建设工作中,商丘市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科学保护、复原复兴、永续利用为目的,坚持在保护中更新,在更新中利用,在利用中发展,一手抓保护利用,一手抓民生改善。强力推进商丘古城保护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工作,专门成立了高规格的古城保护建设指挥部,设立了商丘市古城保护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公司由市政府与睢阳区政府联合出资成立。公司作为古城棚户区改造的投融资平台和建设主体,全面负责古城棚户区的拆迁、搬迁、土地整理、整体规划和实施建设。坚持最大限度让利于民的原则,选择最好的地块,打造最美的环境,用于古城居民安置。总之,让古城保护不仅成为一项成功的文化工程,更成为载入史册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 上一篇:为传承发扬地方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 下一篇:深挖文史资源 彰显名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