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研究会
图文推荐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课题研究报告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3-06-02 阅读数: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课题研究报告
——以镇江新区姚桥镇儒里村为例
课题组
2014 年夏,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成立课题组,对镇江新区姚桥镇儒里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状况开展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为贯彻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启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及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精神,2022 年10 月,研究会决定再次成立课题小组,结合新的要求,对儒里村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情况进一步开展对策研究,于11 月8 日和12 月5 日,分两次组织实地调研、开展座谈走访,并征询专家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课题研究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历史沿革与空间格局(内容略)
(二)文物保护单位(内容略)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略)
(四)其他文化资源(内容略)
(五)获得的荣誉
儒里村于2013 年被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2015 年被江苏省建设厅和《光明日报》评为“最具内涵和特色的十大江南传统村落”;2016 年获评全市最美乡村 ;2017 年被省政府批准认定为第八批江苏省历史文化名村 ;2019 年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2020 年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二、主要做法
与2014 年调研时相比,八年来,儒里村保护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给课题小组的感觉就是文化氛围浓郁。整个古街、文化广场、公共场所整洁、干净。村舍墙面统一青砖贴面,显得古朴、厚重。沿街文化长廊、文化展示记载了古村落文化故事,特别是“家风家训馆”展示激励人、感 动人,给人以祥和与自信。儒里村的主要做法是 :
(一)坚持规划引领,明确保护要求
2015 年,镇江新区规划局编制完成《镇江新区儒里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在规划背景梳理、历史文化研究、现状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明确了保护的目标、策略和原则,制定了保护规划和村庄建设发展规划,为儒里村后续保护利用提供了发展方向和具体依据。
古村落儒里分属两个行政村——东片的儒里村和西片的兴隆村,两个村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因此规划范围确定为儒里村和兴隆村行政范围,总面积7 平方公里,其中儒里3.25 平方公里,兴隆3.75 平方公里。保护范围为古村落聚合范围,边界根据自然村范围、道路划定, 北至儒中南路,南至儒里新村,西至109 县道,东至张家路,规划用地面积16.1 公顷。核心保护范围为文保单位, 传统风貌建筑较为集中和历史街巷界面连续清晰、空间格局完好的区域,包含朱氏宗祠、儒里古街及两侧民居在内,面积2.18 公顷。
规划确定了核心保护范围的保护要求 :1. 维持古村落原有空间格局,不得随意更改。2. 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各个要素,包括文保单位、不可移动文物、传统民居聚落、门楼、古树、古井、传统地面以及地方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3. 整体保护丁字形街巷格局、尺度及街巷界面。对现有道路进行改造时,应充分利用现有道路系统,可拓宽“瓶颈”,但不得随意改变走向 ;路面、街道小品(如果皮箱、标牌、广告、路灯等)应有地方传统特色。4. 建筑应加强维修,清除违章搭建和不相协调的建筑,禁止大拆大建。建筑形式、建筑装饰、门、窗、墙体、屋顶以及其他细部应按照镇江传统民居特色细部做法执行。5. 原则上要求维持街区原有功能,结合古村落特点,除了居住、特色饮食商业,还应增加文化展示功能。现有妨碍古村落风貌的工业企业,应当有计划迁移。6. 严格控制古村落内的改、扩建项目,各建设项目必须符合有关法规要求,经规划行政部门严格审查并公示。
规划同时确定了保护范围的保护要求、历史空间格局及保护要求、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 以及规划范围内的用地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综合防灾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
(二)坚持传承弘扬,丰富文化内涵
以省级文保单位朱氏宗祠为核心,通过挖掘整理、深度开发“儒家文化“”家风家训”等优质历史文化资源,强化文化记忆、营造文化氛围,彰显儒里古村落文化魅力。
收集整理朱氏宗谱等古籍资料。由于战乱、朝代更替等原因,原来的朱氏宗谱已经十不存一,目前留存在朱氏宗祠中的《儒里朱氏宗谱》是由朱氏后人保存的各种残谱汇集而成。为了 广泛收集与儒里朱氏有关的各类族谱,以最终达到合谱的目的,先后查找了南京大学、南京师 范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图书馆馆藏,并通过中国家谱族谱库、上海图书馆中国家谱服务平台 等,获得《润东朱氏宗谱《》云阳朱氏宗谱》等朱氏宗谱共56 部。2022 年,在筹资复刻清康熙年间《重修润东儒里朱子专祠碑记》时,查阅了《儒里朱氏宗谱《》光绪丹徒县志《》京江耆旧集》等大量资料,将碑记译成现代文,并初步理清人物关系和相关历史事件。同时收集儒里朱氏尚 义、孝友等记录,展示并推介本姓氏的杰出人物及辉煌历史,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好地传承朱氏文化。
弘扬传统家风家训。2016 年,在市文明办的指导下,新区在儒里村精心创作了总面积达1500 平方米的“乡风明德文化墙”,形象生动展示“朱子家训“”诗画儒里”等优秀传统道德规范。
2018 年12 月,镇江首个具有地域特色的“镇江新区家风家训馆”在儒里村建成开馆。该馆设序厅和八个分厅,图文并茂地展出儒里朱家、大路苏家、丁岗解家、大港赵家等传统家风家训。儒里结合本地特色开展“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训”系列主题活动,在彰显“儒人故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引导树立“立家训、行家规、正家风”的社会风尚。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儒里村组织成立了“朱氏宗祠管理委员会”,多次组织村民家庭、青年学生进行座谈,宣传爱国主义和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以朱氏宗祠为载体,每年清明节举行“祭祖活动”,诵读《朱子家训》,践行“孝文化”,推动乡风文明深入人心。积极推进“全国诗词之乡” 创建工作,成立儒里诗词协会和“紫阳诗社”,创办诗刊《儒里诗词沙龙》。成立老年书画社、龙灯队、花船队、舞蹈队等10 多个文艺团体,在市、区、镇组织的文体活动中频频获奖。
(三)坚持综合整治,优化环境形象
推进村容村貌建设。儒里村从人居环境整治入手,加快推进旧房整治、庭院整治、节点打造、产业道路和绿道景观打造等工作,修缮朱氏老宅和有价值的传统建筑,完善村庄基础设施, 提高村庄硬件条件。2021 年,实施完成儒里老街环境提升项目。建设地点为 :以儒里古村为核心,包括周边两公里范围内集镇和集中居住区域,总面积约22 公顷。建设内容是 :对儒里老街进行建筑立面及地面改造、街景整治改造、传统街巷改造,市政配套及管线综合,景观绿化及附属设施工程等 ;对儒里新村两栋多层住宅进行外立面出新,在三号路北侧新建孝文化公园约4000 平方米。通过多年来的整治改造,儒里村的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保持了古朴的历史风貌。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编写并印发宣传手册,设立各种宣传广告牌、标牌、标识等,联系新闻媒体进行采访报道,提高儒里村的知名度。把儒家文化元素植入村落建设,整合文化旅游资源, 拓展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做大“儒家文化”旅游品牌。保护和传承地方传统美食,发展羊肉、长鱼特色餐饮。旅游也是乡村体验。在儒里村可采摘水果、蔬菜,挖菱藕、野菜,垂钓、住农家乐,收获大米、菜油、花生、绿豆、红豆等农产品。儒里村凸显“旅游+”综合效应,通过旅游带来人气,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
(四)坚持完善制度,推动长效治理
通过“党员联户”的方式,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乡风文明、村庄环境整治及长效管护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巩固和提升整治成效,并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印制村规民约1000 份发放到每一户村民家中,使全体村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争做有素质、有道德的“好村民”活动,在村民会议上进行表彰。定期开展普法宣讲,党务、村务、财务公开透明。
2021 年,老街环境提升项目建成后,由专人进行集镇绿化及健身场地的维护管理。2022 年10 月,儒里村委会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方案,从村庄规划管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河道治理、农业废弃物治理以及村容村貌、制度、队伍、经费落实、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长效管理,以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干净 整洁有序,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目标。
三、经验启示
儒里村近年来的发展,可以为其他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建设提供借鉴。
(一)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是基础
儒里村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且因交通相对不便,故而保存基本完好。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弘扬创新,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传统村落建设上,儒里村明确保护目标 :通过对历史格局、建筑遗存、物质环境要素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现古村落历史文化遗存真实性和历史环境整体性的文化传承。确定“点、线、面”的保护策略。点 :即各类文保单位、传统风貌建筑 ;线 :即历史街巷——儒里古街及沿街界面 ;面:即由建筑遗存、历史街巷、空间环境组成的古村落。通过保护目标分析, 明确核心保护范围,严格保持历史街巷、院落与环境要素的格局体系。
在老街环境提升项目建设过程中,尊重区域的文化内涵,打造与周边环境和文化相融合的景观,保证儒里老街、朱氏宗祠在村落格局中的主体地位。保护各街巷尤其是儒里老街的走向、尺度、标高 ;保护儒里老街的高宽比和两侧院墙界面 ;儒里老街的地面保持并恢复传统的条石或碎石路面,管井、箱表等市政设施尽量隐蔽或与传统风貌相协调。通过项目建设,实现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周边居民提供一片休闲、健身、休憩的村中绿地。
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推动古村落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大众的生活,提升区域文化的影响力。充分利用儒里村临近镇江东部金三角、紧靠长江边的地理优势,以及朱氏宗祠、家风家训馆、东乡羊肉、长鱼汤等优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观光、休闲、采摘为—体的旅游项目,将乡村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逐步创造条件、循序渐进是路径
不断创新,跟上时代步伐。特别是进入21 世纪后,儒里村基本每年都会实施一些项目,积 少成多,丰富文化内涵和改善整体环境,并积极参加各种申报,获得了不少荣誉。2022 年10 月,《儒里村志》编纂工作正式启动,将全面记录儒里村保护建设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在文物保护修缮方面。2002 年,儒里朱氏后人发起修缮朱氏宗祠,2005 年汉白玉朱熹像落成,2006 年《朱熹浮雕墙》建成于祠前。2010 年10 月,各地的朱熹后裔在此举行公祭朱熹诞辰880 周年活动。2012 年举行修祠10 周年纪念活动,出版《朱子文化与儒里》。为“旌表前贤,激励后生”,又为儒里籍朱姓的专家、教授、博士、实业家在祭堂里重新挂起了红漆金字“功名匾”。大门对面照壁上,制作巨幅花岗石浮雕《儒里春秋图》,以一组九画面浓缩了儒里古今700 年历史。此外,修缮朱亨三墓园,现占地数亩,有墓台、神道、石人、明代墓碑石刻等。2022 年,藏谱阁重新装修竣工。
在环境改造提升方面。近年来,儒里村围绕朱氏宗祠、敦睦堂启动“7+2 老街改造工程“”一村一品美丽庭院项目”,以传统村落保护、人居环境改善、产业示范引导和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四位一体、互相支撑,将儒里村打造成东乡历史文化传承地。通过改善沿街商铺、道路现状,村庄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高空电线整理,老旧电路升级改造,对新增的公园增加照明系统,对集中广场外的绿化进行梳理、修剪等,重塑美好家园。同时,把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内容,把环境提升与移风易俗、文明乡风提升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五星文明户“”五美家庭”等创建推选活动。村庄环境整治成为一项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建设工程。
(三)党委政府重视、全力支持是关键
镇江新区对儒里的文保单位高度重视,指导进行规划和修缮,并相继申报成为市、省级文保单位。同时对居民自身建筑新建、修缮也提出了要求。当年朱氏宗祠修缮完成后,镇江市、镇江新区主要领导先后视察了古祠,给予很高评价。在工作推进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宗祠修缮二期工程结束时,新区拨款40 万元资助。儒里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后,新区有关部门帮助落实专项保护资金300 万元。儒里老街环境提升项目建设规模约800 万元,资金由新区财政局和姚桥镇人民政府共同出资按 7:3 的比例分摊。
新区积极推进相关项目落户儒里。新区从2021 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围绕老旧小区、河塘水系、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农村道路、厕所革命、脱贫攻坚等七件事以及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两方面,进一步丰富“7+2”的内涵。儒里老街环境提升项目则是新区“7+2”计划之一。文化建设项目也注重向儒里倾斜,如2016 年创作的“乡风明德文化墙”。为在儒里筹建“镇江新区家风家训馆”,自2016 年起,新区文明办邀请市名城研究会等方面的专家以及无锡市名人纪念馆总创意设计单位多次研讨布展思路。2018 年建成开馆后,新区各镇(街道)和有关单位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优秀家风家训学习宣传,营造弘扬好家风的浓厚氛围,也不断提升了该馆的知名度、美誉度。
村委会也加大投入力度,每年卫生保洁长效管理约15 万元,2019 年人居环境整治投入70多万元。
(四)民间积极参与、共建共享是动力
在加强政府引导、明确政府保护职责的同时,鼓励村民自主保护,鼓励企业、民间团体、社会贤达等共同参与遗产保护、管理和运营。
儒里朱氏族人团结一致。2002 年修缮朱氏宗祠,由五人发起,十人响应,成立了修祠委员会。修复时,摆脱狭隘的朱氏宗族观念,宣传保护文物、人人有责和开发旅游、拉动经济,得到广泛回应。省专家组把“民间发起、民间组织、民间集资、民间操作”自发保护文物称为“可贵的民间精神”。村民一致赞誉朱谷枚、朱利民老人为儒里朱氏文化建设和传承作出的努力。接力年龄在七十岁左右的朱国林、朱国兴等人表示,一定要像前辈一样把朱氏文化传承好,把儒里家乡建设好。年轻一代的朱氏后裔朱志刚也投入到儒里的文化建设中,正在专心致志的钻研朱氏世系和发展史。儒里村书记孙李美也是儒里村朱氏儿媳。她说,建设好儒里村,是村委会工作需求,也是村民和朱氏家族的需求,是自己应尽的职责,必须做好。
文化志愿者积极奉献。新区家风家训馆建设,充分发挥“镇江市东乡历史文化保护发展协会”等社会团体的力量,公开征集、系统整理了散落在东乡众多明清祠堂、家族谱牒中的乡规民约、家风家训。由新区各镇(街道)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文化站长、老村支书等20 多人组成的家风家训整理工作小组将优秀家风家训汇编成册 ;场馆布展的文献资料全部由志愿者公益服务提供,建馆之初就传递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四、几点建议
(一)强化依法保护。2017 年12 月1 日《,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办法》施行。2020 年3 月1 日,《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规定“本条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包括对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不可移动文物、地下文物埋藏区、历史环境要素等保护”。2021 年8 月、2022 年4 月,中央、省先后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相关意见,镇江市的实施意见也即将通过。同时《,儒里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儒里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已经编制完成。要加强相关法规、文件和规划的宣传,提高公众的依法保护意识。村庄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 必须符合保护规划的要求。现阶段可以从人居环境整治入手,整治村落环境,村庄内部增加绿 化节点、生态停车场等,完善村庄基础设施。修缮朱氏住宅和有价值的传统建筑,进一步丰富村落的文化内涵。
(二)创新村庄活化利用。在强调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同时,要注重各类遗存的“活化利用”,鼓励在传统村落内合理开展旅游、休闲度假、传统手工艺和传统技艺加工制作等生产经营活动,通过挖掘传统村落社会、情感价值,延续和拓展使用功能,提升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当前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土地是稀缺资源,村庄内的存量建筑和用地更要充分利用。倒塌的建筑可以整理之后作为公共开放空间,做小游园、健身场地等。闲置的民宅等建筑可以改造作为特色民宿,也可以作为图书馆、文化活动站、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也可以改造成特色餐饮,在传统美食基础上搞创新,进一步打响东乡羊肉、东乡长鱼汤美食招牌,成为网红打卡点,给村庄带来人流效应。
(三)落实资金保障。一方面,争取财政资金,通过梳理项目清单,结合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积极向镇江新区、姚桥镇政府申请专项财政资金。另一方面,拓宽融资渠道,可以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引导外来社会资本参与村落保护利用 ;也可以实行传统建筑认领保护制度,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通过捐资捐赠、投资、入股、租赁 等方式参与村落及建筑的保护利用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等领域。
(四)完善专业力量保障。在现有乡贤、志愿者参与的基础上,加强同科研院校、专业机构、社会组织的合作,充分发挥专家在建筑保护、业态谋划、民俗活动策划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对古民居等传统建筑保护修缮指导。寻求资源开展传统建造及修缮技艺的工匠培训,建立一支专业的工匠队伍。
(五)积极融入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旅游至关重要。儒里村先天优势明显,有吃有玩,是镇江新区旅游链条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儒里村的旅游发展应该积极融入全域旅游中,同周边圌山景区、华山古村落等相串联,突出自身特色,强调错位发展。旅游线路可设计为 :村口——家风家训馆——村民公园——儒里老街——朱氏宗祠——朱氏住宅——敦睦堂,游览结束后可品尝美食。充分挖掘怀德堂等红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红色旅游景点,更大力度发展红色旅游和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课题组成员 :赵康琪、徐强、赵金柏、王礼刚、李杰)
- 上一篇:保护中传承 利用中创新
- 下一篇:老旧小区改造中微空间更新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