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红色文化 >> 茅山道士热血书写抗战春秋

茅山道士热血书写抗战春秋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2-07-27      阅读数:
茅山道士热血书写抗战春秋
沈伯素
      敌后抗战时期,茅山道士在陈毅同志的精心组织和动员之下,在新四军部队与民众打成一片的实际行动影响之下,积极配合新四军的斗争,参加并汇入苏南地区的抗日洪流,创造了大量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陈毅进山 点燃抗日烽火
      1938 年4 月28 日,新四军400 余人的先遣支队,东进苏南敌后创建根据地。6 月,陈毅率领新四军一支队来到茅山,指挥抗日军民展开史无前例的抗击外敌的斗争。
      茅山沟壑纵横,林木茂密,正如元代诗人惟则诗句“一片松林又一宫,开门面面看茅峰”,十分利于游击队的抗日活动。茅山北部的乾元观,更是青松成林,山峦森严,便于隐蔽,又四周道路畅通,便于出入,新四军便在这里设立了司令部和政治处。乾元观内的“宰相堂”和“松风阁”,相传是陶弘景当年抚琴听松之所,陈毅用之为办公室和住所。作为文武双全的革命儒将陈毅在入住乾元观以后,发现此观道长惠心白是一位非同寻常的人才,很快产生了与之结交并引导利用的想法。
      惠心白自幼在乾元观出家,是全真龙门派复字辈第二十代道士,对道教仪范、斋醮音乐造诣极高,笙、箫、管、笛、琵琶、三弦六大件样样精湛,并且医术高明,谙熟诗书。惠道长还擅长书法,能够双手左右开工同时写字 ;他每逢年终岁末,都要书写一批对联分送四乡穷苦山民 ;遇到乡间有不平之事,他会出于爱心,主动伸手援助。地方土豪、地痞流氓,因深知他武艺高强, 又为人正直,都不敢对他轻视。他还关心寺观周围村镇居民健康,经常给百姓治病。
      陈毅与惠道长看上去是两个互不搭界的人,一个是茅山革命根据地的高级指挥官,叱咤风云的领军人物;一个是隐居山野修行养性,希图跳出“三界”、不在“五行”的黄冠羽士。然而, 这两个性格和出身迥异的人却因为抗日走到了一起。
      当时,日寇在茅山不断“扫荡”,对新四军实行严密封锁,地下党的药品供应时常被切断, 治疗新四军伤病员成了难题。陈毅得知惠心白道长研究中医药术,决定请他相助。由于陈毅的数次诚意相请,惠道长便有所心动,加之他多日对素不相知的新四军的观察,释去了心头之虑,产生了结识陈毅的念头。
      一日,惠道长派一个小道士递给陈毅一张字条,上面写一上联 :“鸦啼鹊鸣,并立枝头报祸福。”接到纸条的陈毅,当下就明白这个道长的字条,既有试探、又具投靠之意,认准他绝非等闲之辈,虽然身在深山,却有着和自己一样的爱国之情。于是,陈毅拿来纸笔,挥毫写出了下联 :“燕来雁去,相逢路上传春秋。”
      一位将军,一位道长,两张字条,一拍即合。惠道长对陈毅一见如故,当晚就在乾元观备下素斋,谈古论今,讨论大敌当前的天下局势。从此,二人心心相印,结下了友谊,展示了共同抗日的志向。此后,惠道长打开观门迎接新四军部队, 并令道童在宰相堂摆上象棋与陈毅共弈。这样, 陈毅便一度在乾元观指挥着茅山地区和苏浙皖一带人民的抗日游击战争。同时,乾元观也成了新四军的江南指挥部总医院。
      陈毅的到达,茅山的抗日烽火立即燃烧得轰轰烈烈,茅山地区的人民包括茅山道士,开始书写着一章原本属于和平国土的热血春秋。

陈毅与惠心白老道长对弈(雕像)
日寇烧杀 茅山一片恐怖
      日寇发现茅山一带抗日力量活跃,新四军经常出没于山林中的三宫五观,便认定茅山道士都暗通新四军,在大肆进行的疯狂扫荡中,要将道士斩尽杀绝,将寺观统统烧光。从1938 年6 月起, 日寇多次对茅山进行了残酷的清乡扫荡。
      整个茅山共有三宫五观,三宫 :九霄万福宫(顶宫)、元符万宁宫(印宫),崇禧万寿宫 ; 五观 :德佑观、仁佑观、白云观、玉晨观、乾元观。1938 年6 月28 日,日寇突然进山扫荡,放火烧毁了白云观的灵官殿、经忏楼和北楼等20 多间殿宇,杀害了观内的严玉清、李明达、包至松、糜至礼、赵道友等道士。同一天,玉晨观也有两名看门道士被他们杀害。
      1938 年9 月1 日傍晚,日寇闯入元符万宁宫(印宫),放火烧毁了三清殿和西斋道院等楼房,杀害了西斋道院的道士蒋龙保。西斋道院守观居士黎洪春(此人是后来任全国道教协会会长黎遇航的父亲)躲避不及,被抓住强迫带路,但日寇嫌他行动迟缓,将他枪杀。此次上山, 日寇还杀死一位沿途抓来的民夫。
      是年10 月6 日(中秋节前),日寇对茅山道院进行更加残酷的烧杀。那天,数百名日军突然直扑乾元观,一把把刺刀对准全观道士的胸膛,要他们说出陈毅的去向。道士们个个面不改色,异口同声说“不知道”。那群豺狼便开始疯狂屠杀,惨无人道地杀害了守观的十二名道士, 与陈毅交往甚密的老道长惠心白也被刺刀捅死,只有一个下山送药的小道士逃过了他们的魔爪。随之日寇又放火焚烧宰相堂、松风阁以及其他殿宇,乾元观上空一时火焰升腾,烟雾弥漫。至此,自秦代创建的乾元观道院被焚为一片废墟。
      发生乾元观惨案的第二天清晨,日寇又分两路进犯茅山。先是入侵二、三茅峰,一路焚烧了仁佑观和德佑观,另一路焚烧了玉晨观和白云观,枪杀了5 名道士和4 名打柴的农民。那天上午,仁佑观、德佑观,玉晨观和白云观的所有建筑一律未能幸免,一条火龙蜿蜒在山峦,大量宫观的殿宇被焚毁……
      原本山上还有些道士以为日寇不杀出家人。日寇已经数次上山杀人放火,他们仍想只管隐居修行。日寇再次上山,他们中的一些人仍指望和往常一样,穿着道袍,绑着山袜,除草、担水、洒扫殿堂,做早课晚课,念《玉皇经》《三官经》《真武经》。
      中秋前那次,两路日寇在二、三茅峰屠杀焚烧之后,下午又来到大茅峰下的元符万宁宫(印宫)。道士们见日寇跨进宫院大门,都忙着躲藏。宫里的四方道院之一“勉斋道院”当家道士严光明,对日寇的残忍本性认识不足,当其他道士往外躲藏的时候,他却喊:“你们都不要庙了? 就是我要庙。日本人又不杀出家人。”于是有四个已躲入草丛中的道士中止了躲藏。日寇进入宫内,道士们竟像平时接待香客一样接待。可是,日寇把严光明、苏先俊、眭先凤、倪觉仁、陈道纯等五名成年道士都赶到楼上,把他们一个个刺倒在血泊之中。紧接着,熊熊火焰在勉斋道院上空腾起……这次屠杀,印宫道士只有眭先凤一人侥幸,被刺成重伤后,躺在地上装死而获得逃生。
      日寇对茅山反复实施大扫荡,残酷地杀害了宫观守观的数十名无辜道士,焚毁了这些宫观的大殿和其他大量建筑物,闻名全国的茅山“三宫五观”基本毁尽,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
      今日,雨水洗刷下的茅山清新又干净,绿得发亮的树木,与碧蓝的天空,形成了一个安静、辽阔又美丽的世界。但是,在许多人的心中,这个世界,却掩藏着上述那样一部惨不忍睹的中华民族的血泪史。
道士抗日 事迹可歌可泣
      中国共产党人用巨椽之笔书写了一幅抗日救国的瑰丽长卷,茅山道院在这幅历史长卷中有着其感人的一页。
      在日寇烧杀的白色恐怖之中,“三宫五观”仅存的道士们,埋葬了同伴的尸体,擦干泪水,挺起胸膛,与敌人战斗。他们纷纷离开“丹灶”“靖室”,投入抗日洪流,有的直接参加了新四军,有的给新四军带路、探情报、送消息、抬担架、看护伤员、备粮筹款等等。历史上不乏得道高人下山济世、解救苍生的故事 ;在近代的抗日战争中,茅山道士们英勇抗战,事迹可歌可泣。
      当初,陈毅入住乾元观,惠心白老道长就曾对陈毅同志说 :“抗日救国,人人有责,我们出家人也应出一臂之力。”惠道长本人就能够尽自己所能,自发产生许多抗日行为 :为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团结各阶层的力量,陈毅想在乾元观开会,惠道长满口支持。会议期间,观内道士到各个进山路口望风警戒,并将找来开会的人引领上山。那次会议,句容的许维新、樊玉琳、巫恒通,金坛的纪振纲等地方头面人物有二三十人到场。惠道长见新四军生活艰苦,缺衣少药,多次派道徒下山购买药物,筹措粮食。他还运用自己的威望,劝说拥有300 多人枪的许维新加入了新四军。
守观居士黎洪春无辜被日寇杀害,他22 岁的儿子黎遇航(后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决心替父报仇,先当上新四军的粮食保管员,后又做情报站站长,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探悉情报送给新四军。他还参加了吴仲超领导的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工作。
      茅山九霄宫和元符宫聘请的吴济之和张明贵两位教小道士读书的先生,也参加了抗日工作。1939 年至1940 年,“三三制”抗日民主政府建立时,吴济之曾任县参议员,又继任游击区副区长。张明贵在抗日民主政府当文书时,曾配合新四军敌工部绘制、散发军民团结抗日的宣传漫画,很有影响。
      元符宫道士眭先凤、耿云清、陶念忠、汤念义,还有两个小道童,他们都是死里逃生、幸免遇难的幸存者,从屠场逃出的陶念忠和汤念义立刻脱下道袍穿上了军装。陶念忠在与日寇浴血奋战中曾多次负伤。汤念义在一次战斗中,有2 个鬼子躲在洞里拒不投降,他用手榴弹将洞炸塌砸死了鬼子。又一次,新四军在乾元观附近与日寇接上了火,新四军伤亡较大。当时陶念忠正在茅山西侧句容境内唐家边村,闻听此事,他积极请战,奔跑十多里路来到乾元观。就在这次战斗中,汤念义在杀敌六人以后不幸牺牲。
      茅山九霄万福宫(顶宫)一直驻有日军,但道士们身在虎穴不惧险,与新四军设在南镇街的秘密交通站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这里有一个智取顶宫的故事 :四房道士李浩歧由于年龄小,日寇对他疏于防范,让他当伙夫,专门令他下山采购柴米油盐。李浩歧因此稍懂日语,凭对日军活动的日常观察,趁下山为新四军送过不少情报。1943 年10 月27 日,小李听得日军第二天要换防,立即偷偷地把日军在顶宫的防卫情况画成图,塞在道帽里交给了黎遇航。情报迅速送给了洪山门新四军。保安司令樊玉琳收到情报后立马行动,在28 日早晨8 时日军下山时,机枪、步枪一起开火,打死日军16 人,其余日寇逃回了南镇街。因为李浩岐长期深入敌营做地下工作,1946 年曾受到国民政府的特别嘉奖。
      日寇烧毁茅山大部宫殿,但九霄万福宫(顶宫)因是制高点,占尽地理优势,被日寇作为据点盘踞,未加焚烧,新四军多次组织强攻偷袭不得,并有损失。1943 年10 月趁日寇遭袭退守南镇街,抗日民主政府在金坛致和村开会商讨这件事。当时已是道长的黎遇航说 :“顶宫总被鬼子利用,于革命工作无利,烧了吧!”会后,他回到道观做人称“七老太”的工作,七老太滕瑞芝是顶宫老道长,颇有威望。黎遇航反复陈说利害,使老道长同意了火烧九霄宫的计划。于是, 新四军冲上九霄宫,将宫院东侧日军住房烧毁。此后,日军再也未能在大茅峰顶宫设过据点。
      茅山道士抗战的事迹可以著书立卷,本文只能写出他们的一部分贡献。道众树立了中国道教的光辉形象,谱写了茅山地区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一曲凯歌。
爱教爱国 同属高尚信仰
      茅山道众不屈不挠进行抗日斗争,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英勇地为茅山书写了一页火红的抗日春秋,这一卓绝史实发人深思 :何以平时给人感觉不问世事,一心修行的出家人,能够作出如此令人呕歌的光荣业绩?
      1.恪守高尚信仰,是茅山道士英勇抗日的思想基础
      都说“道士盛世闭门修行,乱世下山济世”。这是真事。这事正体现了道教“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信仰的核心宗旨。道家讲求通过心性品德的修养和提高,以修炼物质生命。无疑地,这种信仰是高尚的。
      茅山道士英勇抗日,充分展示了道士们的高尚信仰。道士们的这种信仰本身就包含了高尚的爱国心。当初,乾元观惠心白道长初识陈毅时就曾说 :“爱教就要爱国。在国难当头的危急关头,对敌人妥协、忍让,只能做任人宰割的羔羊。如果国将不国了,道统怎么可能衍续,道教徒还谈什么信仰!”正因为爱国是道众们信仰的一部分,这种信仰就必然能够形成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不是有声音的流水,也不是凝固了的物像,它是一枚火种,热烈而奔放 ;更像一座青山,巍峨而厚重。
      道士们作为一份抗日力量,不屈不挠英勇抗日,体现了爱国是道众信仰的一部分。可见道教徒和革命人士,信仰的形式和内涵虽有所不同,但爱国的情怀是一致的。一个民族如果失却了信仰,任何主义都不能挽救自身。抗战时期,惠心白道长和广大茅山道众,正是依靠这种坚定的信仰,才紧紧地与革命军队团结在一起,增强了抗日的力量。这种力量,促进了茅山抗日战争烈火的熊熊燃烧。

茅山道士抗日斗争纪念碑
      2.新四军动员军民合作,促进茅山道士走上了抗日救国之路
      日本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灭亡中国, 永久奴役中国人民,因此,一切爱国者必须团结起来抵抗日寇的侵略。因为抗日是全民族的事, 必须动员广大民众共同对敌。1938 年5 月4 日, 毛泽东致电指示新四军,要求东进以后在苏南广大地区“创造根据地,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 组织民众武装,发展新的游击队”。陈毅同志当年(1939)在战争环境下写的《江南抗战之春》中曾说 :“中国兵力加上中国民力就大大超过日本兵力,所以中国军民合作,就等于战胜日本强盗……要大规模动员一切抗日力量,要大规模扩大军民合作。”这都说明,东进抗日,发动人民群众,发展游击队伍,是新四军一桩十分重要的任务。
      茅山道士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他们所处的地位和所具备的条件,也都使他们有利于成为抗日力量的一部分。宗教界与凡尘百姓同舟共济、风雨同行,给了日寇以沉重的打击,正说明新四军正确执行毛主席的指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证明了毛主席关于新四军在苏南创造根据地指示的无比正确性。茅山,正是从上述两个方面,在历史长卷中书写出了感人的一页。
      1949 年4 月,苏南全境解放,茅山迎来了春天。值得庆幸的是,茅山虽然历经磨难,道家的优良传统依旧源远流长。1992 年和2005 年,茅山道院曾先后两度隆重举行纪念抗战胜利的法会。元符万宁宫(印宫)还建造了中国道教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 周年祈祷和平大法会纪念碑。重温抗战历史,牢记国难家仇,这是民族气节的显示。这种气节, 永远激励着中国一代又一代人。鉴此,我们必须永远不忘日寇对中国的侵略,铭记抗日英雄的光荣,增强自信,凝聚力量,让抗战精神的薪火永远流传。
(作者为社科副研究员、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