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研究会
图文推荐
浅析新四军模范政工肖国生烈士的精神内涵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5-08-15 阅读数:
浅析新四军模范政工肖国生烈士的精神内涵
冷静
他是新四军在作战中牺牲的第一个团职领导干部,是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抗战著名 英烈之一,他就是新四军模范政工肖国生烈士。
一、生平简介
肖国生,原名让江,湖南浏阳人。1933 年入党,历任红军连、营、团部文书、秘,书少共湘鄂 赣西北特委宣传部长,省 委青年部 长等职。1935 年任红军第 十六师宣传科 长,中央苏区红军主力长征后,在湘鄂赣边区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抗H 战争爆发后 ,他随新四军东进茅山地区,任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政治处宣传股 长和第二团政治处主任。1939 年3 月7 日,在镇江县的上、下会战斗中遭日军包围。突围中,肖国生为掩护部队,奋不顾身与日军血战,壮烈牺 牲。
二、精神内涵
笔者通过研读大量 肖国生烈士的史料,其中包括陈毅司令员在1939 年3 月12 日所写《追掉模范政工人员肖国生》、在1939 年7 月6 S 所写《纪念我们的死者》两篇文,章深入挖掘烈士的精神内涵,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对党忠诚,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
肖国生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两个妹妹从小就因病和饥饿相继悲惨死去,初小毕业 后,因家庭尤力负担学业,肖国生差点辍学,是有着进步思想后兼任当地苏维埃政府秘书的肖 龙吹老师的继续资助,让他最终完成高小学业。家庭的困苦、老师的引导、时局的动荡、反动派的暴行,让革命的火种在小小年纪的肖国生心 中渐渐生根发芽 ,刚满14 岁就背着竹筒枪参加赤卫师,1932 年加入共产主义共青团 ,193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 年在参加太沉桥战斗中腿部中弹负伤,组织上为照顾他,将他调往湘鄂赣地区,先后担任少共西北特委宣传部长和少 共省委青年部长。
在光辉的革命生涯里,肖国生少年时就积极地投入到革命斗争的洪流之中,从革命工作 的最基础做起,他始终对党忠诚,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在条件最恶劣时,反动派以“回家自 首、自新的一律不杀”为名进行诱骗,有人带话给肖国生说:“回去吧,你一个细砑子,敌人也不 会杀你的。”肖国生坚定地给予回复:“有蕃薯吃蕃薯,没有蕃薯吃草、吃树叶子,我也不离开革 命队伍!”即便在崇阳太沉桥战斗身负重伤落下残疾后,他也一刻没有放弃过追求信仰,而是 愉快地服从命令,在新的岗位上为革命事业奔波。后在党组织发出“老兵归队,干部争当模范” 号召时,肖国生亳不犹豫地请缨重新上前线,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
“革命信仰高于天”,只有有着崇高革命理想的人,才能勇往尤畏、义尤反顾。
2.热爱学习,拥有模范的革命特质
肖龙吹老师与肖国生之间的师生感清甚笃。高小毕业后,肖龙吹老师将肖国生带在身边,继续教授他古典文学和自然常识。1930 年,受肖老师的委托,肖国生在家乡学堂代课一学期, 期间,他成为一名少年先锋队员,在进步人士厉芸生的领导下参加各种革命活动。
肖国生思想上的成长,一方面缘于他自身热爱学习,又得益于革命引路人肖龙吹老师的循循善诱,让他在不断的学习中增长见识、扩大视野、树立志向、锻造品格19。38 年6 月15 日,肖国生随新四军一支队陈毅司令员及其部队抵达苏南茅山地区。陈毅司令员灵活运用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筹建了镇江、旬容、丹阳、金坛四县人民抗敌总会,组织发展抗日力量,创建茅山抗日根据地。在这些工作中,肖国生作为陈毅司令员的得力千部,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H 常的交流中,陈毅司令员对肖同生欣赏有加。在《追悼模范政工人员肖国生》一文中陈毅司令员曾回忆:“他是革命模范青年,无嗜好,无成见,重品格,最纯洁。他这种为人的特点,初见 的一眼就可以见到。我们毫不强调可称之为中国模范青年之一"'"我常常遇到他,他就向我提 出许多问题。他确实是一个可以研究学问的青年。他曾经屡次要求学习。他一生的工作能力完 全得力于他的自修,得力于在党的领导之下学习”。
另一方面得益于他丰富的革命经历。虽然他的革命生涯很短暂,但从加入少年先锋队到 进入赤卫师,从进入湘鄂赣军区红军学校学习到参加太沉桥战斗,从在南方坚持三年游击战争到随部队北上抗日,再到挺进苏南进驻茅山敌后,直至英勇牺牲,这样的革命经历让肖国生 的思想逐步成熟,斗争经验和能力逐步增强,党性修养也逐步提升,让他真正拥有了模范青年 的革命特质,为他开展政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擅长政工,具有卓越的天才见识
1939 年新四军”二 七“政治工作会议上,肖国生被誉为全军”政治工作模范”“共产党员模范”“青年人模范”。陈毅司令员夸赞他“是一位不凡的政治工作天才,本军第二团的战斗成绩就是在他的政治工作保证之下取得的勹他对政治工作卓越的天才见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攻敌先攻心,用文攻策略减少伤亡。
1935年,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受严重损失的红十六师,苏区中间的高视地区被国民党军队占领,要强攻我军力晕不足,只有采取武攻和文攻相结合的办法,才能拿下高视。作为红 军第十六师政治部宣传科长的肖国生,实施了三个步骤开展”文攻”。第一步,带领部分宣传队伍冒着危险,深入高视地区群众中作调查,了解敌绸堡保安中队士兵的亲属情况;第二步,对 这些士兵的亲属耐心地作宣传说服,动员他们参加“劝降”的 喊话队;第三步,了解到敌105 师是东北部队,又动员附近学校的进步教师和青年人临时组成一支歌唱宣传队,学唱东北流亡 歌曲。
一切准备在战斗当天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红军主力埋伏在高视周边,战斗一触即发。肖国 生先指挥宣传队员大声喊话 :“中国人不应该互相残杀,我们的子弹要留着 打H 本鬼子!“接着,组建的临时宣传队唱起了悲壮的《流亡三部曲》《打回老家去》等东北歌曲,最后一方面肖国生又带领宣传队员喊话,提出与敌连长谈判,另一方面让敌士兵亲属同时喊话动员。在这个 过程中,大部分东北士兵在红军爱国思想的感召下,纷纷举枪投降,少数顽固分子被缴了枪, 被围困在稠堡里的保安中队士兵也在亲属的感召下投诚。攻敌先攻心,肖国生运用文攻策略 将这一战的伤亡减少到最小,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胜利,他的政工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受到 师部的嘉奖。
二是抓统战工作,有胆有识独自访纪宅。
1938 年,肖国生随新四军一 支队进入镇江、旬容、丹阳、金坛等敌后地,区建立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肖国生率政工人员,深入群众, 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特别对当地有影响、有名望的人士作详细的了解,并宣传与劝服,茅麓茶 叶公司经理纪振纲就是其中一位。他的具体清况是本人喝过“洋墨水”,是个有头脑的人,为保住巨额资产,从国民党散兵中收容200 多人枪,组成一支自卫队。关键是日军和 国民党先后拉拢他,他都没有接受,对新四军也持有怀疑和观望态度。他想以这种中间路线来自保,但茶庄 经常遭受 H 军飞机轰炸,茶叶生意受H 商排挤,使他对自己的中间路线产生动摇 ,对 H 寇的矛盾日益加深。
这样的大资本家,手里还掌握着自卫武装,且与H 寇、国民党都时有交接,危险系数很大。但肖国生却决定独访纪宅,就抓住他对我军持观望态度,去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和方针政策。 肖国生的做法让人敬佩,有胆有识,他作为政工千部的沉稳与睿智在这里又一次得到彰显。他 一人前往,让纪振纲放下了戒备;他谈吐不凡,让纪振纲渐生敬意;他洞察力强,让纪振纲摆脱顾虑。“凡有爱国心的中国人,都应以民族生死存在的前途为重,团结起来,一致抗日。”“日军 的武器装备是比我军强,但他们是侵略的,民众恨之入骨。我军是反抗侵略的,得到人民的拥 护。侵略者没有民众支持,他们的眼睛是瞎的,耳朵是聋的,就会到处挨打,而我们积小胜为大胜,装备也会逐渐加强,最后必将彻底战胜日寇!”就是这么有力量有思想有主张的话语,让 纪振纲打消种种疑问 ,最终改变态度,与新四军合作,团结抗 H 。统战工作 ,就是做人的工作。统战工作做好了,能够大大地服务于党的革命事业,保证战斗成果的取得,所以肖国生的精神 内核里,政工天才当之无愧,他胆识过人、见识远大、思路卓绝,所以,让如纪振纲这样的资本家们信服,甚至渐渐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三是发动好群众,加强抗日根据地建设。
做好群众工作,是肖国生政治工作的另一项专长。为加强对敌斗争和抗日根据地建设,他 发扬我军善于发动群众的传统,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的措施。措施一:培训部分干部战士去各地 农村做群众工作,用最快的速度建立了农抗会、妇抗会、青抗会、儿蛮团等群众组织。措施二: 主持开办各种群众组织干部短期训练班,学习内容为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和建 立茅山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意义、如何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等。其中,在青抗会增设军事课,指 导游击战的知识。措施三:他和战地服务团协助各县抗敌分会,适时成立民众抗敌自卫团,实 现民众抗H 武装。他还总会抽出时间对自卫团做具体指导,帮助成员总结经验教训 ,提高军事技术。
通过肖国生的积极谋划与推动,茅山地区群众性抗日活动十分高涨,并取得丰硕成果。比如,农抗会和青抗会带动成于上万的民众积极参加大规模的破路活动,有计划有号召力,破坏 性较彻底,导致日军长期无法通车,气得暴跳如雷。再比如,在党的领导下,抗敌自卫团开展的打击敌伪税卡,锄奸防特,协助新四军搞侦察、运输以及战场救护等,对粉碎日寇的“扫荡”,创 建以茅山为中心的抗H游击根据地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四是抓思想建设,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
笔者通过研读肖国生烈士史料,发现他的政工能力不仅体现在突发战斗、统战工作和群团工作,还体现在日常的方方面面。1938 年春,肖国生调任新四军一支队第二团政治中 任。到职后,他整天生活在各连队,与基层指战员同甘共苦,推心置腹地谈时局、讲任务,宣传人民战争的威力,这是在做指战员们的思想工作,使这支组建不久的部队很快成为了一支劲旅,上下 一心,必胜信 心坚定,部队的凝聚力得到提升。同年6 月,在夜袭新中车站战斗过程中 ,他不仅 进行战前动员,把政治工作抓到每个连的党支部、团支部,甚至一直抓到普通战士。战斗当天, 他随军事指导员到达第一线,把鼓动工作做在火线上,这是在思想上为战士们打气,推动老二 团连续取得大小数十次战斗的胜利,战斗力不断提升,威震京沪全线。
4.为党牺牲,敢于担当的英雄气概
当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周恩来在得知肖国生牺牲的噩耗后,挥泪写下悼文,其中有这 样一段:"肖国生的牺牲,代表了一年来新四军无数英勇烈士的牺牲……更代表了多年奋斗至 死不息的革命意志,不畏强暴,勇往直前的青年政工人员模范。“最后一点精神内涵,正如周恩来总理所写,肖国生是党的好儿子,他为党牺牲、敢于担当的英雄气概让后人称颂与追思。具 体有以下几点体现:
一是在国家命运和小家幸福面前,他毅然选择抛却小家,义无反顾,为革命信仰斗争到 底。1938 年2 月嘉义誓师后,肖同生刚新婚不久,他便随部队北上抗 凡 肖国生和妻子陈罗香共同为革命工作,妻子深深懂得肖国生的报复与志向,在得知丈夫牺牲消息后,陈罗香痛不欲 生。她回忆:怎能忘记战地茅棚里简朴的婚礼,怎能忘记部队出发前小两口依依话别,“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待消灭日寇,革命成功时,我们一定幸福地重逄!”可惜,当时一别竟成永诀。
二是在人民安危和个人安全面前,他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敢于担当,为保护人民生命奋 战到底。金坛周边发生严重霍乱,肖国生主动提出要深入瘟疫流行区:“我去虽然在业务上不 如罗斌、徐金元两位同志,但我可以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为他们分担子,让他们更专心地做救 护工作,多救一个是一个啊!”他进驻后,积极发动群众中西药结合对抗瘟疫,带领医疗队、群工队,日夜奋战在村镇,为病人清洗肠胃,擦拭身体,最终控制住了霍乱,他回团部时已皮包骨头,战友们好半天才认出他。
三是在保全部队和牺牲自己面前,他将生死置之度外,突出重围,为争取胜利战斗到底。
1939 年3 月7 日,日伪军 5000 人,肖国生所在新四军第二团在镇江上、下会地区分8 路突围合击,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 ,利用地形地势,集中火力、兵力往返冲击,经8 个小时浴血奋战,终于击退敌人,但仍处于日军包围之 中,第二团遭受重创,58 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为了掩护团直机关突出重围,时任团政治主任肖国生亲率一个连坚守阵地,奋力抵抗,在第8次反击时,肖国生带领一个排杀向敌阵,在激烈战斗中,一颗炮弹飞来,他中弹倒在血泊中,为革命流尽了最 后一滴血,将生命定格在了22 岁。
陈毅司令员在《纪念我们的死者》一文中这样写道:"牺牲自己,保全部队,牺牲自己一个 人,保存部队大多数,这就是肖国生同志的光荣的牺牲……茅山的风雪,长江的波涛,江南数 万同胞的怒吼,都在追悼我们的抗战英雄肖同志的死去,都在准备着向敌寇复仇……“论出 身,肖国生出生于贫农家庭,没有经过大学教育,但是他最终成长为我党的一名模范政工,他 身上闪烁的伟大精神内涵值得后人崇敬,他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坚定的政治信仰、优秀的青 年特质、卓越的政工天分、崇高的革命精神,值得后人一直学习。
参考文献
1.《上党革命烈士集》 主编:王春喜
2.《湘潮一新四军模范政工肖国生》 罗业永
(作者为镇江市烈士陵园管理处文博副研究馆员)
- 上一篇:精神不朽英魂永驻 纪念中国共产 党镇江首任市长王龙烈士牺牲 80 周年
- 下一篇: